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四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75

帖子

4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2
11#
发表于 2025-2-25 10:0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典雨婷 于 2025-2-25 10:19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四讲作业
雨竹27雨婷
一,阅读一首古人诗词并简单分析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宋代 ·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翻译  你挥舞彩袖手捧酒杯殷勤劝酒,回想当年心甘情愿醉倒于颜红。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共同欢聚。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唯恐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简析  言为心声,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一首《鹧鸪天》,写悲感,写欢情,都是那样真挚深沉,撼人肺腑,融入情的文字才更能走入人心深处,特别是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人生最难忘的莫过于初见,那些美好烙印心中。文,有心而生,有感情,不苍白,不空洞。
二,互评作业,楼下评楼上
蓦山溪·春归人未归
小西
霜华尽敛,暖旭催春早。浅草覆平堤,见新柳、柔丝弄巧。梨云叠处,粉蕊怯凝情,蜂戏闹,蝶飞绕,不见归人到。
凭栏极目,望断天涯道。别后梦魂牵,忆前欢、愁肠怎了。锦书渐渺,幽思锁空庭,风瑟瑟,月溶溶,独抱相思老。
点评   问好诗友,我初评,若哪里点评不到位的地方勿怪哈。1,格律正确。2,韵字正确。3,有画面,有意境。4,上下链接,不突兀,情景交融,有动有静,字里行间满是深深的情。含蓄不直白,古韵味浓,学习了。我实在看不出哪里不好。



点评

说点小问题,词中主要是春景,下结锦书渐渺,过度到风瑟瑟,瑟瑟是冬季的风,跨度有些大。当然,也可以是由春到冬的漫长的等待——人未归,但是主题是春归人未回,所以这里有些不当。下结独抱相思老,时间跨度也大。  发表于 2025-2-26 20:21
起拍细描春景,过片直奔主题,下片有感有忆,移步换景,结又扣回主题,笔力不俗,功力深厚。  发表于 2025-2-26 20:12
这首词写的很成功,立意明确,衔接自然,情景交融。  发表于 2025-2-26 20:0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24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8
12#
发表于 2025-2-25 14:02:36 | 只看该作者
一、.分析词牌《蓦山溪》
词牌分析:
1、蓦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心月照云溪”“弄珠英”。以程垓《蓦山溪·老来风味》为正体。
2、双调八十二字,前后段各九句、三仄韵。代表作品有姜夔《蓦山溪·题钱氏溪月》等。
3、北宋新声。此调显著特点是韵稀,要求语意连贯而流畅,故很难作好。因韵稀,且用仄声韵,声韵低沉,音节散缓,于宋词中甚有特色。
4、声情入大石调,风流蕴藉,缠绵悱恻。
5、上下片三字句宜对仗。无领字,无叠韵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蓦山溪》

蓦山溪·春独游
一片蓝
东风初暖,直染千山翠。老柳亦多情,燕归来、斜穿帘际。桃花笑靥,红影照溪流,香细细,日迟迟,春色邀人醉。
闲游碧野,尽享春滋味。小径入云深,踏青芳、烦忧皆退。浮生若梦,且任此心闲,诗半阕,酒一杯,懒问尘间事。

互评浅秋老师作业:
蓦山溪*春归人未归(程垓格)
文/浅秋
天高穹碧,塞雁云边唳。溪桥腊梅残,春风拂,江湄柳细。红笺小字,和泪已成书,趁春风,托归鸿,捎去相思意。
路遥千里,往事常相系。粉面映桃花,眸含笑,一双秋水。梦中借得,八月海云舟,木槎去,木槎来,相会心神醉。

互评浅秋老师作业:格律无误,语句流畅,感觉首拍塞雁唳与第二拍的美景冲击对比很违和。是想借此对比来写心情不佳吗?意脉一直在个 人思绪中来回转,有层不次清的感觉。我总结下来就初春盼雁捎相思信,然后感怀从前,神游。有点空谈。

点评

下结结的有点随意了,别的都还好。  发表于 2025-2-26 20:37
上下片衔接自然,引起回忆,也希望能乘舟去相会,寄托了美好的愿望,意脉还是连贯的。  发表于 2025-2-26 20:36
同意蓝师看法,塞雁句与整首词违和,一个唳字坏了意境。其他的景物都围绕主题来写,不错。准备过片也不错,直奔主题,虽然没有说出人未回,但是鸿雁捎书也说明了。  发表于 2025-2-26 20:3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2
13#
发表于 2025-2-25 14:41:4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第四讲作业
雨竹15—浅酌璃兮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蓦山溪 · 小桥流水
宋朝· 辛弃疾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这首词表达作者隐逸自适的情趣。景物如画,情景交融,体现出一种自然美、朦胧美。
词的上片“小桥”二句写竹径旁的景物,“欲”字下得很传神,它把溪水似流不流的情态表现出来了。“唤取”二句写作者邀请故人来游,而“风烟杖屦”四字,涵蕴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无限美好的境界,后三句写竹径的整体,照应了词题。
下片首句“一尊”二句化用陶诗,觉得自己时下的生活颇有当年陶渊明归田园居的风味,尽享隐逸自适之乐。二句是说,登上停云堂,放眼望去,“山上有停云,看山下、濛濛细雨”,和陶渊明当年赋《停云》诗相近,进一步坐实了“剩有渊明趣。”“野花”五句写停云竹径的逸趣,鸟语花香,充满野趣,却不肯入诗,“笑诗翁,句没安排处”似的。可见已与作者合为一体。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蓦山溪   陌上人如玉,相逢正当时
雨竹27雨婷

腊梅浅笑,雨后风微峭。偶遇旧时人、对眸时,幽愁轻扫。欢颜似昨,谁又忆情真。立斜阳,共黄昏,远处炊烟袅。
听琴缓缓,清味身边绕。恰若那时歌,入心扉,余音缥缈。情深如故,归处暮烟浓。晚风轻,月光柔,怎忘曾经好。

简评:问好诗友,格律无误,主题恰当。上片写初春时节,偶遇旧友,一些清愁自然吹去,正好扣题。不过“峭”字在此单用,有点不妥,试着换个字。下片与友人听琴叙旧,往事种种,都不曾忘记。整体布局尚可,就是有点浮于表象,情感的深入不够。评的不到之处,还请诗友多多包涵。

点评

下片基本都是相见的美好,但是结——怎忘曾经好,由现在的相逢又一下子回到以前,跳跃性大。上片已经描写到了,不必在写。个见。  发表于 2025-2-26 20:52
正如浅师评,峭字不当。对眸时,这三个字费墨,可直接描写看到情景。上结炊烟袅对主题没有太大意义。可  发表于 2025-2-26 20:47
这首词以情感人,景物描写较少。整体看,主题突出,虚实结合,衔接紧凑。  发表于 2025-2-26 20:4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5

帖子

202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20
14#
发表于 2025-2-25 19:59:0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四讲作业
雨竹组长-小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
宋代•卢祖皋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译文:画楼上卷起了幕帘,展开一片新晴,清晨的寒意很轻微,我掩紧银白色的屏风。坠落的一片片花瓣飘来淡淡的清香,天天都令人产生愁情。暗暗地计算着十年间西湖上往返行程,有几次能遇着美丽姑娘的钟情,能与佳人幽欢尽兴。我徙然感到韶华易逝,容华凋零,终日在春酒中留连光景。没有知心的人可以交谈,对谁人也用不着清醒。天大地大,无处可以再次寻找那悠扬欢乐的箫声。即使也跟年轻时那样买花携酒,但是却完全没有了当时的那种心情。
简析:《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是一首惆怅述情之作,词人即景抒情,伤春嗟老,抒发身世飘零的感慨。上阕开头一句勾画出一派春日景象,但早春清晨,还有一丝微寒,勾引起人的愁绪。“十年湖上路”,则是愁的根源;下阕承“湖上路”写年华老去知音难觅,今日颓唐,全不似当年少年心情,令人更添感伤之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蓦山溪·春游感记
文/雨竹28-你笑了
晴波微漾,映水青山秀。纤柳岸堤边,听黄莺、清歌还奏。远天抬望,舒卷看行云,似笑我,强载酒,春满更消瘦。
伶俜谁解,惟有鲛绡透。诗兴醉难裁,终是他,良辰辜负。归期莫问,多病转支离,最春色,又几番,还识东风旧。

小西试评:
上阕开篇先描绘春游时所见的如画美景,从近景的微漾晴波、倒映的秀丽青山,到堤岸边纤柔的柳枝、啼鸣的黄莺,再至远景中舒展卷动的行云,视角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徐徐铺展。而后笔锋陡然一转,以“似笑我”引入自身的状态,将情绪从对春景的欣赏拉至个人的孤独愁苦,过渡自然。下阕承接上阕的孤独感,深入阐述无人理解的凄凉,提及诗兴难抒、辜负良辰,最后以归期未卜、身体多病以及对春色依旧的感慨收尾,层层递进,情感愈发深沉,脉络清晰,布局严谨。
“鲛绡”出自南海鲛人泣泪成珠、善织鲛绡的传说,常用来指代泪水浸湿的手帕,在此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词人内心的哀伤,借典故强化了孤独落泪的画面感,使情感表达更具文化底蕴。
上下片两个三字句最好对偶。个别炼字上再注意些就更好了。比如:“晴微、映水”,“望、看,意重。学评说的不对勿怪。

点评

6、 这首作品整体完成不错,期待学友以后的作品更加出彩!  发表于 2025-2-28 10:55
5、 另外,上下片两字三字句可对偶,也可以流水对形式,作品上片三字句的流水对就比较好看  发表于 2025-2-28 10:55
4、 下片“归期”已道出分离的局面,再“转支离”,表达上感觉有些重复累赘。另“最春色”,最字可再斟酌,且前后感觉矛盾。  发表于 2025-2-28 10:55
3、 上片描述的春景采用视觉、听觉的通感修辞手法,很有画面感。春色秀丽与相思瘦对比强烈。  发表于 2025-2-28 10:54
2、 在小西学友点评的基础上,补说几句:这首作品立意清晰,表达了浓浓的相思之情。整体布局也比较合理,采用触景伤情的抒情方式,词味较浓。  发表于 2025-2-28 10:54
悠悠简评:1、 小西学友点评详细,非常认真到位,点评文字的运用也很雅致,学习了。  发表于 2025-2-28 10:5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9

帖子

21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16
15#
发表于 2025-2-25 20:20:4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四讲作业
雨竹组16一翠花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蓦山溪》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中秋
宋·向子諲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何处飞来大明镜。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译文:
澄碧的天空如绿水一般,将秋天的污浊一洗而清。明月如飞镜一般,仿佛突然飞到天边。谁曾说把月中的桂树砍倒,明镜似的月亮会更加光辉流溢,便会无所遗漏地覆盖大地山河,使它们的倒影完整地映照出来。
夏日的酷暑虽退,但馀热还时而袭来,令人烦闷。只想移去仙山蓬莱、方丈、瀛州仙山躲避。问那月宫中的嫦娥:到底因为什么事,竟然出现让月亮时而圆时而缺的现象。麻烦吴刚挥动手中忽忽生风的玉斧,把缺月重新修整,教它夜夜年年光洁饱满,普照大地,无遗露地映照出统一的山河和繁华的人间。甘愿等待这么多年,就算是借酒浇愁以后仍要醒来继续杀敌。

赏析:
这是一首咏颂中秋明月的词作,借“月有盈亏”的现象,抒发“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的豪情。词语洗炼精熟,意境开阔,富有哲理。
 上阕开句是个比喻句,“碧天如水”将烟霏云敛、一望千里的碧天比作清澈的绿水固是常见,但“一洗秋容净”之句的出现,不仅使它顿失俗态,且显示出一种阔大无比的气势,点睛之处便在一个“洗”字。下面是一个问句“何处飞来大明镜?”看似平淡无奇但却点出了要写的主体对象——月亮,且出语自然轻松、比喻贴切。紧接着又使用了一个反诘句“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意思是:谁曾说起过这样的话,把月中的桂树砍倒,明镜似的月亮会更加光辉流溢。“无遗照”,“山河倒影”,表现了作者一心想收复中原、统一国土,但面对南宋王朝所辖的半壁山河,无计可施,只能寄情皓月,发出兴叹。
下阕承前,词人也深知月中之桂不可斫,月光映照出的也只能是破碎了的山河,所以“人犹苦馀热,肺腑生尘”之句表面写的是:夏日的酷暑虽退,但馀热还时而袭来,令人烦闷;“移我超然到三境”中的“三境”,指神话中的海上三仙山蓬莱、方丈、瀛州;这种想遁入仙山的想法,只是词人在悲愤之极时寻求解脱的思想流露,但这只是刹那间的闪现,很快又对着明月再次点燃起希望:“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又是一个问句,这是借向嫦娥发问到底因为什么事,竟然出现让月亮时而圆时而缺的现象,以引出下面要说的正文:“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这几句是说:麻烦吴刚挥动手中忽忽生风的玉斧,把缺月重新修整,教它夜夜年年光洁饱满,普照大地,无遗露地映照出统一的山河和繁华的人间。这是词人梦寐以盼的希望的火花又次迸发。然而,词人深知自己并非生活在幻想里,他曾亲率部队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抵抗过强大的金兵,惨痛的教训告诉他要把希望变成现实,必定要不屈不挠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便是尾句“待拼却长年,醉了还醒”所显示的内容。“醉”应指受挫折、受贬谪后不得不以酒浇愁而醉;“醒”则是除奸、杀敌、收复国土之志不已。
  全词气势磅礴,感人至深。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点评人:翠花

蓦山溪·春归人未归
蓁蓁
东风送别,兄弟寒窗结。昼夜略参商。哪料得、相思入骨,并肩促膝,十八里难言,离去后。回首前,更是难分别。
今天出嫁,雨骤风中歇。恸哭泪连连,竟来到路前墓穴。纵身一跃,彩蝶俩翩翩,长天色,水云边,千古人无缺。

解读:在东风中送别,兄弟之情同窗结交。经常在一起,如参商。哪料到,相思之深,并肩膝促,十八里路难言,离去后。回首从前,更是难以分舍。今天出嫁,雨骤风歇。伤心痛绝,涕泪连连,竞来到路边墓穴,纵身一跳,化作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长天色,水云边,千古人无缺。

简评:问好学友蓁蓁,经检测,格律正确,意脉清晰,主旨明确,如果没猜错的话,写的应该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同窗三年,在春天里送别,昼夜如参商,哪料到,相思之深。十八里路默默无言,回想从前,更是难以分别。上片写同窗情深意重,十八相送,依依不舍。下片写出嫁时,雨骤风歇,伤心欲绝。来到路边墓穴,纵身一跳,化作一双彩蝶翩起舞。结句长天色,水云边,千古人无缺。写得感人至深。若说不足之处,上片的六七句,有点不顺。十八里难言,离去后。这里有点脱节,而且十八里相送两人一直喋喋不停,不能说难言。另外结句:长天色,水云边,千古人无缺,不太好理解。以上个人观点,如不对,请谅。

点评

以下纯属于个见  发表于 2025-3-1 19:34
6,题目也反映不了内容,内容与题目不太吻合。内容是耳熟能详的梁祝故事的情节,缺乏自己的见解,如果能加入自己的情感元素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25-3-1 19:33
5、 语素略嫌直白,个别上注意炼字,如“今天出嫁、竟来到”等比较口语化。  发表于 2025-3-1 19:32
4、 下片过片处“出嫁”出现的比较突兀,未能衔接。结拍如翠花老师所说的,也是不太好理解。  发表于 2025-3-1 19:32
3、 上片起拍东风送别后,才说兄弟之情在寒窗苦读时结交,感觉逻辑顺序反了。  发表于 2025-3-1 19:30
2、 这首词浓缩了“梁祝”的爱情故事,作者用心是好的,对比现在的爱情婚姻,为的是向今人告诫,古人至死不渝的爱情,整首词的章法尚可。  发表于 2025-3-1 19:29
悠悠简评: 1、 翠花老师点评细致认真 ,解释到位,不足之处也提的比较认同。  发表于 2025-3-1 19:2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1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6
16#
发表于 2025-2-25 20:23:1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雨竹22-迦南第四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少年游
宋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简析:上片写词人乘舟离别长安时之所见。下片写离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触。
这首词运用了回环断续的艺术手法,借助灞桥、古柳、夕阳、阳关等寓意深远的意象,不加丝毫议论,只通过凭吊前朝风物,抒发无限的感慨。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蓦山溪 · 陌上人如玉,相逢正当时
文/大漠孤烟
东君破蕊,秀色无人管。放足踏春山,持杖履、烟村溪畔。谁行陌上,锦缎剪衣裳,香满袖,蝶栖肩,鬓上花斜遍。

夭桃粉面,一笑梨涡浅。许有旧时盟,正思量、何时曾见。云溪借问,家在白云边,语迟迟,眼低低,踹踹芳心乱。
迦南试评:这首词以春作为背景,描写踏春时所见、所遇、所感。
第一拍的“秀色无人管”具体怎么个“无人管”后面没有交代出来。
第二拍“放足踏春山”,一个踏字就足够用 ,“放足”就显得可有可无。
第三拍切入主题,交代出与佳人相遇的场景,以及其穿着打扮。
第四拍,继续对佳人的情态进行描写。
第五六拍亦是对心理活动一系列的细腻描写,似曾相识之感,含羞带怯,油然而生。

个别词语还需凝练。整体上脉络清晰,用语也细腻淡雅。只是上下片对于佳人的着墨点偏多,剧情刚刚到高潮部分就戛然而止,从而给人的感觉是故事缺乏完整性。

以上仅是个人理解,具体结论还以老师的点评为准。


点评

总体来说,这首词整体还是很不错的,学习了!  发表于 2025-3-1 10:41
2、下片一处“许有旧时盟”这一句出现的比较无端,与前后皆不连贯。  发表于 2025-3-1 10:40
只是还有以下两点有待商榷:1、上片相逢正当时,按正常的话,这个人应该是个年轻男子,那么上片持仗履,这一般是年纪比较大的人,因此“仗履”可再斟酌。  发表于 2025-3-1 10:40
悠悠简评:这首词立意布局都比较清晰,婉约清丽,文中姑娘思春的情绪跃然纸上,作者很有文字功底。而且迦南老师已经点评的很好!  发表于 2025-3-1 10:3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8
17#
发表于 2025-2-25 20:58: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星光有时 于 2025-3-3 08:27 编辑

雨竹30-星光有时第四讲作业
1
蓦山溪   王鹏运   清
尘缘相误,大错从何铸。归梦碧山遥,水云空、人间难住。落梅如雪,拂面作春寒,登广武、泣新亭,先我伤心许。

雨巾风帽,著酒长安路。老至厌悲歌,炙银簧、玉靴寒冱。百年浩荡,憔悴惜初心,飞鸟外、落霞边,那是愁来处。

简译:尘世里家国与个人命运,是何时到了如今这个悔不当初的错误局面?家山梦远,亲人已逝;欲挽狂澜,朝局严酷难容于我。
初春落梅如雪,飘花拂面,对景生情,如今,我也感到了古人登临广武(叹无英雄),泣泪新亭(悲国之难)的如许伤心。
老来又风雨飘荡于朝局内外,我借酒消愁,厌听那悲歌凉笙,更使我心如冰冱。
人生百年,长河浩荡。甘使憔悴,但惜初心。飞鸟看不到的地方,落霞的边际,哪里都有我的哀愁!

简析:作者王鹏运生于清末(1849-1904),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败等动荡,词中“泣新亭”“百年浩荡”等句,隐含对国运衰颓的忧愤。  
   - 他身为谏官却屡遭贬谪,晚年归隐,词中“归梦碧山遥”正是其仕隐矛盾的心理写照。  
王鹏运在词作上是“晚清四大家”之一,主张“重拙大”的词学理念。此词以少许纤巧笔墨“落梅如雪”、“银簧、玉靴”衬应其沉郁顿挫之笔触,情更悲慨,体现了晚清文人在末世中的忧愤与坚守。
2蓦山溪,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墨缘
酥风款款,即夜花千放。水岸俏鹅黄,晴阳暖,莺枝对唱。趁时约旧,与共信天游,赏嫣光,穿杏雨,野渚垂沧浪。
人生苦短,回梦多寒怆。行若过山车,三十载,絮飞鬓上。谁怜楚客,逸性自逍遥,稼南隅,醉兰轩,一楫明湖畅。

格律正确无误,语言明快流畅。一首好词。
上阕充分照应题意“春日游,杏花吹满头”,下阕由春景行乐生发至人生光景苦短,一番感慨,又转为逍遥洒脱之逸态,此番转折,亦如过山车,于读者略有措手不及之感。但总体不失为佳。
另有几处小疑问:
垂沧浪,是否为“垂钓沧浪”之意?
即夜,今夜,此处是否应为昨夜?
“嫣光”见于清戴梓的“美人当春和,嫣光照芳草。”此“嫣光”大约指与旧友共赏的美好春光之解乎?

点评

主题切合度比较高,稍有疑点之处,“沧浪”一词“浪”为平声,“与共信天游”不知道是不是游玩的唱着歌,“穿杏雨”能联想为“杏花雨”,但省略“花”字颇感怪异。  发表于 2025-3-4 18:18
评:这首评与被评都很出色,好词好评点赞!  发表于 2025-3-4 18:1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

帖子

1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8
18#
发表于 2025-2-25 22:2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影清心!! 于 2025-2-25 22:29 编辑

古典词研四作业
雨竹20-月影清心《蓦山溪·梅》
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译文

仿佛洗去铅粉的美人,天生丽质,无须修饰。在竹丛外横斜一枝,宛如一个美女,在天寒日暮时分孤芳自赏。黄昏时的院落里,无人欣赏梅花的清香。寒风吹过,飞雪茫茫,更何况在村外江边的路上。月光下疏影轻如梦,犹如美人在深深沉入梦境。当梅花将要结子时,又是连绵一片的烟雨。梅花孤芳自傲,只令人产生无穷的愁和情。我深情地询问梅花,你可知道,我全都是为了你,日日夜夜憔悴消瘦。


蓦山溪*春归音渺渺

雨竹/丑女

雨新春秀,却懒抬眸看。对镜欲妆容,鬓如霜、些些零乱。兴趣萧索,思绪似游丝,叹堪今,忆过往,世事难如愿。
那年携手,豆蔻梢头婉。双燕如期归,景依旧、人踪渐远。留心不住,银发又滋生,岁一轮,恨千般,更惹肝肠断。

问候学友,这首词借景抒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深沉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怅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01.格式正确,格律正确

02.,“留心不住”略见生涩
03.上片鬓如雪与下片的银发意思重叠

04立意思人,句句流露出相思之情

点评

另,本词牌声情不太适合大喜大悲的内容  发表于 2025-3-4 18:17
主题“春已归来然音尘渺渺”,谋篇上面今→昔→今,整体描摹春天里的一些内心活动,手法技法上比较成熟,稍有不足之处煞尾情结过于直白,缺少诗词的蕴藉含蓄。  发表于 2025-3-4 18:16
评:这首评与被评同样很优秀,先表扬一下。  发表于 2025-3-4 18:1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9

帖子

69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0
19#
发表于 2025-2-26 11:4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川 于 2025-2-26 13:18 编辑

第四讲作业:
雨竹-凡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蓦山溪》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蓦山溪  春晴
宋  黄庭坚
朝来风日,陡觉春衫便。翠柳艳明眉,戏秋千、谁家倩盼。烟匀露洗,草色媚横塘,平沙软。雕轮转。行乐闻弦管。
追思年少,走马寻芳伴。一醉几缠头,过扬州、珠帘尽卷。而今老矣,花似雾中看,欢喜浅。天涯远。信马归来晚。
翻译:清晨起来,风和日丽,猛然间觉得春天的衣衫是如此轻便舒适。翠绿的柳色鲜艳明亮,映照着人的眉眼,不知是哪家美丽动人的女子,正在欢快地戏耍着秋千,顾盼生姿。烟雾均匀地弥漫,经露水清洗后的草地,在横塘边展现出柔媚的姿态,那平展的沙滩柔软细腻。华美的车轮转动,在游玩行乐之处,能听到弦乐管乐交织的美妙声音。
追忆起年少的时候,与好友一同骑马寻芳。尽情的欢醉,豪掷许多财物打赏歌女,路过扬州城时,家家的珠帘都为我们而全部卷起。如今我已经衰老了,看花时如同在雾中观看,难以真切,心中的欢喜也变得淡薄稀少。过往如同天涯般遥远,我随意地骑着马,很晚才归来。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感怀之作,通过今昔对比,1抒发了词人对往昔青春岁月怀念和如今年老的感慨,流畅自然,情感真挚。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蓦山溪·春归人未归
雨竹03-紫竹吟箫
春临溪畔,风抚韶光缕。野陌绿新萌,似绒梦、轻偎碧宇。燕裁云袂,只影掠天涯,音尘杳,愁肠绕,寂寞凭谁诉。
倚栏凝伫,心事随波翥。一曲漾孤城,映憔颜、幽怀悄渡。相思如蔓,恨意漫千重,情殷切,苦连绵,泪洒如飞雨。


评:1春临溪畔,风抚韶光缕。总起,春景。2 野陌绿新萌,似绒梦、轻偎碧宇。细写春景。3 燕裁云袂,只影掠天涯,音尘杳,愁肠绕,寂寞凭谁诉。由景入情,转入主题。
4 倚栏凝伫,心事随波翥。过片承上启下,自然过度。5 一曲漾孤城,映憔颜、幽怀悄渡。接过片,细写心情。6 相思如蔓,恨意漫千重,情殷切,苦连绵,泪洒如飞雨。结拍写情,深化主旨。
总:脉络清晰,语言自然流畅。期待更精彩。


点评

另,本词牌声情不太适合大喜大悲的内容  发表于 2025-3-4 18:16
主题“春归人归”,词的造境内容上来说,确实“春已归来”,然对于“人未归”的描写偏于“相思、寂寞”,所谓因果便是“恨意千重、泪洒如雨”,情的描写相对来说过于袒露,缺乏诗词的蕴藉含蓄  发表于 2025-3-4 18:15
评:首先表扬一下评与被评的都是认真完成作业很优秀哈,其次我呢简单说几句,对与不对,仅供参考,不具权威。  发表于 2025-3-4 18:1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9

帖子

8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00
20#
发表于 2025-2-26 16:44: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四讲雨竹组作业
雨竹23-墨缘
1.阅读前人诗词一首并赏析
沁园春,雪
近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
这首《沁园春·雪》,作者全词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伟人的豪放风格。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装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能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宽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望远和丰富的想象力,它显示了作者自身那豪迈的逸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用视觉形象的描述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动态描写,活泼奔放的气势。“山”“原”与天相连,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则显得格外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下片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一代代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措词考究“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成吉思汗,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
人物,还看今朝。”以豪迈的情怀描写了,当代人民的伟大,英雄属于当代人民。
2.试评三讲楼上作业
蓦山溪   春日游  杏花落满头
雨竹-婉儿
轻风吻过,杏雨黄昏后。欲画绿罗裙,二三朵、殷殷转袖。眉间指上,故事一桢桢。也随分,也随时,与我层层叩。
诗囊裹满,颗颗相思扣。药引是青春,沉疴久、无缘信守。烟梢枝上,谢幕这纷繁。在梦里,在心间,憔悴人儿瘦。
问好婉儿学友!此作题目好像与正文关联不大。抛开题目看全篇,韵律正确,是写暮春忆往昔情爱相思之作。
上片“轻风吻过,杏雨黄昏后”,“交代了时间,暮春黄昏后,微风拂过,道出作者伤春的情怀,通过画绿萝裙,忆起两情相爱的场景,凄楚之怀,通过眉间传递指上,一幕幕故事浮现眼前,笔笔叩打着作者忧伤心境。
下片“诗囊裹满”,略显突兀,缺乏过度。“药引是青春”“无缘信守”,
“烟梢枝上,谢幕这纷繁”,感觉用词不太准确,要层层递进。尾句不错,准确表达了相思人憔悴。
此作还要在语句表达和层次上功夫,本评论纯属个人观点,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点评

墨缘师的评论很仔细也很全面,学习了。下阕过片处个人认为与准备过片是有连接的。而且此处构思的很精巧,接下来第345句表达上有点含糊会令读者费解。  发表于 2025-3-2 03:09
看词看评,两位老师的水平都很高,很值得我学习。婉儿师文笔老道,构思精巧,尤其是叠词的运用,让本篇作品增加很多灵动感。学习了。  发表于 2025-3-2 03:0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7 17:15 , Processed in 0.1246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