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十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3

帖子

14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46
11#
发表于 2025-4-8 05:53:18 | 只看该作者
风荷水木生作业
八声甘州·秋日登黄鹤楼
蓦然云归
望苍茫楚水接天流,危栏倚高秋。见烟横三镇,霞飞九派,云没沙鸥。是处残碑断碣,默默说沉浮。唯有晴川树,依旧青稠。

不忍重翻旧事,叹鹤归辽邈,笛怨空楼。念当年崔颢,题句至今留。想仙人、应怜尘劫,误几回、江月照归舟。谁知道、这千年后,我更凝眸。

试翻译

极目远望,那一片苍茫的楚地江水,与天际相接奔流。我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此时正是萧瑟的深秋时节。只见烟雾弥漫着武汉三镇,绚丽的霞光在众多的江流上飞舞闪耀,沙鸥在云霭中渐渐隐没了身影。这里到处是残破的石碑,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兴衰变迁。只有那晴川阁畔的树木,依旧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我不忍心再次回顾那些过往的旧事,可叹那黄鹤一去便远在辽远的天际,再也不见归来,当年吹奏的笛声如今也只能在空楼中回荡着哀怨。遥想当年崔颢曾在此题下那流传千古的诗句,至今仍在。我想那传说中的仙人,也应该会怜悯这人间的种种劫难吧,不知道曾有多少次,让那江中的明月照着归来的船只,却始终没能盼到故人。谁又能知道,在这千年之后,我怀着无尽的思绪,久久地凝视着这黄鹤楼的一切。

试点评
问好云归诗友,作业格律正确。
这首词的主题是通过对楚地秋景的描写以及对历史遗迹、旧事的回顾,抒发了词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时光流转的无奈以及个人的怅惘之情。
上阕描绘了楚地秋天的苍茫景色,楚水接天、烟横三镇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开阔又略带萧瑟的氛围,残碑断碣默默诉说着历史的沉浮,而晴川树依旧青稠,以自然的永恒对比历史的沧桑变化,表达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下阕则直抒胸臆,通过“不忍重翻旧事”“鹤归辽邈”“笛怨空楼”等词句,进一步强化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怅惘,同时借崔颢题句和仙人的典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色彩,最后“谁知道、这千年后,我更凝眸”,将个人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凸显出词人在千年之后面对此景此情的深沉思索与无尽怅惘。
不足之处是首拍两个分句出场顺序安排不好,煞尾用语略显直白。

点评

问好同学!同意互评意见,继续加油~  发表于 3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2
12#
发表于 2025-4-8 06:09:5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竹林疏影第十讲作业
古词欣赏: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翻译: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春色满城,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将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的忧愁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春景依旧,只是人却憔悴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桃花被风吹落,洒满清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
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互评:原玉
八声甘州·暮春感怀
/阿杏
渐残红委地黯汀洲,斜照冷危栏。怅荼蘼香烬,蔷薇绿长,蝶意阑珊。更见风摇柳絮,飘散不成团。惟有溪声在,却似分弦。
怎忍登高极目,怯云封驿路,雁断衡关。叹不如桃汛,岁岁到江南。算而今、归舟空系,纵归来、谁记旧朱颜?同谁说、惜春衫袖,尽揾啼斑。
解读:
残花渐地落在汀州,夕阳冷冷的照在高栏。怅然如今荼靡花香尽、蔷薇绿枝长和蝶儿渐远的情景。更怅风吹柳絮飘散而不成团。只有溪水声却还似离曲一样。
不忍登高望远,怕看到云封驿路,音信全无。感叹不如春汛,年年到江南。想想而今,他归舟闲置着,纵使归来,谁还能认得过去的容颜?这些忧愁同谁人说呢,可惜春衫衣袖,尽是啼哭的泪痕。
简评:本词是一首描写暮春时节思念离人的相思词。脉络清晰,感情真挚。上阕以低落的景色带出了离别后悲伤的情调。下阕进一步写了离别后的期盼和担忧而又人可诉说,只能暗自流泪的悲伤情怀。总体感觉整首词意婉约,情景交融,写的不真错,基本挑不出毛病,学习了。唯一一点是“南”字出韵,这应该是没检测而为。

点评

第二,上片首拍“冷”字与季节相违和。下片尾拍逻辑待梳理,归舟空系,后面还纵归来?到底是归来了,还是未归呢?  发表于 7 天前
我补充两点,第一物像选择方面“溪声”我觉得只有初春时有,“雁断”也更适合秋天,这里待考证。  发表于 7 天前
问好两位诗友!本词上景下情,结构安排合理,立意清晰,情景交融。解读点评的也认真仔细,给两位点赞!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1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0
13#
发表于 2025-4-8 07:49:35 | 只看该作者
风荷17-真诚思风
一、阅读
1、原文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锦缎做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就像三国孙权一样。
我痛饮美酒,心胸仍然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一样。我将使劲力气把雕弓拉得像满月形状,朝着西北方瞄望,射向侵略者军队。
3、赏析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作囊括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韵调铿锵,场面热烈,情豪志壮,气势雄浑,境界开阔,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此词把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刚强壮武的英雄气。这是苏轼对温(庭筠)柳(永)为代表的传统词风的挑战,他以“揽辔澄清”之志,写慷慨豪雄之词,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使词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凡是可以写诗的内容,无一不可以入词。词至东坡,其体始尊,从此词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得了确认。从这个角度看,东坡这首《江城子》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二、互评
1、作品
八声甘州
文/山里红
又重阳将近意沉沉,独自立沙洲。望层林尽染,横塘雁渡,碧水东流。日暮遥山如黛,烟敛画屛幽。衰草连空阔,正恁凝愁。
故里渐行渐远,叹年光渐晚,云外淹留。觉异乡风物,老眼暗生忧。忍萧索、新愁易积,向谁言、江畔问闲鸥。终无计,渡头桃叶,梦里归舟。
译文
又一年重阳节快要到了,我的心情格外沉重,独自一人伫立在江边的沙洲之上。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树林都被染成了绚烂的色彩,大雁飞过池塘,向着远方而去,碧绿的江水悠悠地向东流淌。
天色渐晚,远处的山峦宛如黛色,暮霭渐渐收敛,好似清幽的画屏一般。那枯萎的野草连绵不断,一直延伸到空旷辽阔的远方。我就这样久久地伫立着,满心都是忧愁。
故乡离我越来越远了,可叹时光渐渐流逝,我却依然滞留在遥远的他乡。看着异乡的风光景物,我这衰老的眼中暗暗生出许多忧愁。实在难以忍受这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新的愁绪很容易就堆积起来。心中的愁闷又能向谁诉说呢?我只能在江边向那悠闲的鸥鸟发问。最终也没有办法,只能在梦里,在那渡头边,伴着桃叶,乘着归乡的小船回到故乡。
互评
问好山里红同学!这首词格律无误,这首《八声甘州》在情感表达与艺术手法上颇具特色,是一首优秀的词作。以下是简要评价:
情感真挚深沉
词中表达的羁旅思乡之情极为真挚,如“故里渐行渐远,叹年光渐晚,云外淹留”,直白地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时光流逝而自己仍漂泊在外的无奈。“觉异乡风物,老眼暗生忧”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异乡的一切都让词人忧愁,体现出其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意境深远开阔
上阕通过“层林尽染,横塘雁渡,碧水东流”等一系列意象,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气势壮阔的秋景图。而“日暮遥山如黛,烟敛画屏幽。衰草连空阔”又将画面从宏大转向幽寂,营造出深远开阔且略带萧瑟的意境,为词人的愁绪增添了几分厚重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语言优美流畅
词的语言优美自然,如“层林尽染”“烟敛画屏幽”等词句,用词精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特点。同时,词的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词作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流畅自然。
当然,该词在创新方面略有不足,部分意象和表达手法较为传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独特性。但总体而言,这首词依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词人的情感世界。

点评

“云外”一词待酌,咱又不是神仙哈。尾拍景结回味悠长。下次最好加个标题,有利于理解作品的主旨。  发表于 7 天前
本词仿写的痕迹较多,基本都是借用古人的语言,个人的独创语句较少。画屏幽和衰草连天阔相违和。  发表于 7 天前
点评解读的非常详细认真,但是给人感觉格式化,记得要求是简评,不是赏读,所以尽量全面一些为好。  发表于 7 天前
问好两位诗友!本调语言流畅,主题清晰,结构安排合理,可见笔者功底深厚。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2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8
14#
发表于 2025-4-8 11:56:30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十讲作业:
风荷组16-书香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八声甘州·寄参廖子
宋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翻译:有情意的风,从万里之外卷潮而来,又无情地送潮而去。问那钱塘江上,西兴浦口的地方,我们共赏几次黄昏斜辉。不用去思量古今变化,俯仰之间,昔日的人都已不再。有谁能像我东坡,白发的年纪却了世俗的机心,淡忘名利场。记得西湖的西畔,正是春山最美的时节,一片空明翠绿,烟雾霏微。细细想来,诗人之间能心意相通、相处融洽的,像我和你这样的确实稀少,弥足珍贵。约定他日,我能实现像东晋宰相谢安那样,沿着海道东回,这归隐的高雅情趣,希望与现实不相违背。日后你若经过西州路,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必为了我而洒落泪水,泪湿衣衫。

赏析:
上阕第一韵以拟人手法将风与潮赋予情感,借潮水的涨落,暗示时光的流逝。第二韵借问句感慨岁月变迁,蕴涵对历史与人生的思索。第三韵直接抒情,不必过多纠结古今变化,因为转眼间人事已非,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歇拍以自嘲的方式,表达自己历经沧桑后,希望能忘却机心,返璞归真。
下阕首韵回忆昔日同游西湖西畔所见的春日美景,为下文抒发与友人的情谊做铺垫。引出第二韵,点明自己与参寥子之间情谊深厚,像他们这样志同道合的诗人实属罕见。第三韵借用谢安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像谢安一样功成身退,归隐山林,也希望友人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志向。煞尾再次用典,希望友人不要像羊昙那样,为自己的隐去而悲伤过度,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对人生的旷达态度。
全词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观美描绘,又有人生感悟和态度以及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和劝慰。词中植入典故,使情感更深厚,语言既豪放洒脱,又细腻委婉,读来不禁动容。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八声甘州》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有缘与老师又遇到了  !                                                                                                                             八声甘州
独钓寒江雪
正春风举步玉门关,暖意迫黄沙。过残垣断壁,荒丘漫道,竟自长嗟。去后千年遥望,枉别竟天涯。今绿依青帝,塞外人家。
拂过炊烟袅袅,惜蒙尘杨柳,萧瑟篱笆。问千秋往复,何处觅琵琶。到如今、前尘飘缈,梦回时、犹自念繁华。箜篌起、绕来庭院,染向红霞。                                                                                
译文:
正当春风迈步穿越玉门关时,融融暖意驱迫着漫天黄沙。途经残破城墙与荒芜古道,不禁发出悠长的叹息。离去后的千年回望中,徒然与故土相隔天涯。而今绿意依随着春神脚步,竟出现在这塞外人家。

轻风拂过炊烟袅袅的村落,怜惜那蒙尘的杨柳与萧瑟的篱笆。试问历史轮回千载,何处还能寻得当年的琵琶声?到如今前尘往事皆已渺远,唯有梦中仍追忆着往昔繁华。忽闻箜篌乐声响起,萦绕在农家院落,一直染透了天边红霞。                                                                                                   

简析:双线结构,明写春风行程,暗含文化寻踪。将黄沙、炊烟、红霞等色彩意向与琵琶、箜篌听觉形象交织。八声甘州本为边塞词牌,作者在音节运用上下功夫了,抑扬顿挫,赞一个。下阕走的是情感脉络,沉郁转激昂,营造余味无穷。说真话,不错的一首作品!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6

帖子

10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34
15#
发表于 2025-4-8 21:11:22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期第十讲作业帖
风荷22.清心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醉桃源·春景
宋·严仁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阑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译文:
拍岸春水蘸着轻柔垂杨,流水中花片飘香。追啄花片争叼柳丝小鸳鸯,它们相亲相爱一双跟随着一双。
小楼上珠帘半卷,露出佳人的新妆,薄薄的春衫是柳黄。她转身倚靠栏杆背着斜阳,为那风流情事暗自伤心断肠。

简析:
这首词的基调是轻快灵妙的。上片写落花流水,剔除了古典诗词中那种习见的伤感;下片写少妇登楼,也不着重表现伤怀念远。全词笔致轻灵,意境新颖,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另外词的下片还注意艺术上的藏和露的关系,露出的是人物最富特征的春衫和倚阑的身影,隐藏的是人物的思想感情。好比画家笔下的断山云雾,在几座峰峦之间留下空白,让幽深的意境隐藏在白云笼罩之下。这就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去想像,去回味。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词人把镜头对着小楼,只见珠帘卷处,一位佳人露出淡雅的新妆,在这新妆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她那件柳黄色的春衫。“春衫是柳黄”,同上片的“垂杨”是一样的颜色,人的装束与周围的环境取得了和谐一致。下面接着摄下佳人的一幅剪影:她背着斜阳,凭阑凝望。
二、互评
八声甘州·秋思
风荷组29号~紫玉
对西风漫卷碧云天,黄叶舞清秋。渐西风送冷,山河飘絮,草木凋收。大雁南回归去,呼侣结朋游。岁月如江水,无语东流。
信步登高临远,望他乡杳杳,情总难收。想去年今日,送你去交游。你走后,登高长望,日日思,不见晚归舟。料和你、无由相见,梦里萦愁。

简译:西风渐冷,看黄叶起舞,草木凋零,大雁南飞去。与友结伴同游,感慨岁月如水,无言流走。
登高望远,家山杳杳,想起去年今日曾经送君远去。自你走后常常思念,却不见归来。料想相见不易,梦里不由生愁。
简评:
问好紫玉同学,本词以秋思为意,以秋风催叶落,草木凋零,大雁南飞,描述了秋日情景,整体基调带着淡淡的忧伤。说点觉得不妥之处,第一句碧云天应该是秋高气爽,美好宁静的感觉,是不是跟后面忧愁基调不太搭。呼朋唤友出游,忽然又感慨岁月流逝,有点转折太快了吧。用词方面,比如送你去交游,你走后是不是有点太口语化了,不会点评,不妥之处请谅解哈。还是有请老师指点吧。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52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2
16#
发表于 2025-4-8 22:44: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鼹鼠-薇儿 于 2025-4-9 10:10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十讲:

风荷36-小鼹鼠

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
南宋•吴文英
步晴霞倒影,洗闲愁、深杯滟风漪。望越来清浅,吴歈杳霭,江雁初飞。辇路凌空九险,粉冷濯妆池。歌舞烟霄顶,乐景沉晖。
别是青红阑槛,对女墙山色,碧澹宫眉。问当时游鹿,应笑古台非。有谁招、扁舟渔隐,但寄情、西子却题诗。闲风月,暗销磨尽,浪打鸥矶。

译文:
漫步在像明霞倒影在地上一样美艳的姑苏台上,顿时摆脱了无聊的闲愁。我且举起酒盅慢慢地饮酒,细细地欣赏吧。远望越江水清浅,台下还有吴歌飘起,吴地的歌声在雾霭中渐渐消散,江上的大雁向远方飞去。西施从前曾经从姑苏城中,沿着九曲路乘辇车来这台上游玩。台边的梳妆池内,因为她经常来此梳洗,所以就沉积起了一层厚厚的白粉。当年吴王在这云烟缭绕的姑苏台上观赏歌舞,游宴欢乐的情景,如今却像落日余晖一般消逝得无迹可寻。 
我从遥远的思绪中惊醒,重新审视眼前的姑苏台。青红相间的栏干矗立在近处的红色花墙与远处的青色群山之间。花墙之上,远山蜿蜒,犹如一双淡青色的细长宫眉。如果我曾向那些曾经游历过这里的野鹿询问,它们可能会笑着说:“这座台与古时已是大不相同。”是谁招来了一叶扁舟,选择了隐退江湖?范蠡能够急流勇退,与西施为伴,过着风花雪月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逐渐消磨了济世救国的豪情。如今,我也像范蠡在五湖旅行一样,羁旅在四方。我站在水边矶上,却无法报国,只能在此感叹“空悲切”。

互评:
《八声甘州》
文/幽兰梦蝶
又一年春柳拂江边,紫燕下帘钩。渐杏花吐蕊,夭桃含笑,鹦鹉鸣喉。陌上花繁蝶舞,鸟雀树间啾。唯有清溪水,依旧东流。
谁料锦书难托,对云楼缥缈,惆怅难收。叹朝朝暮暮,苦作玉冠囚。负佳人几多牵念,剔银灯,归梦绕秦楼。嗔瞧见,衣单影只,愁思悠悠。

解读:春柳轻拂江边,紫燕轻盈的在柳中穿帘。杏花吐着花蕊,粉桃热烈的开着,鹦鹉鸣叫着,陌上花盛开着,蝴蝶蹁跹飞舞,鸟雀在树上啼叫。清澈的溪水,依旧向东流淌。
谁又能知道锦书难寄呢,云朵缥缈,心中惆怅难收。朝朝暮暮,苦作囚,惦念着佳人,剪去灯花,梦中秦楼,佳人衣着单薄孤身一人,愁绪重重。

小鼹鼠简评:整体看词脉还是比较顺畅的,紫燕穿帘这个典故知道,只是紫燕下帘钩不太明白,上景下情尾句也见深情。鹦鹉鸣喉和鸟雀树间啾有些重复了,建议调整一下,下片楼字重字云楼秦楼。其它尚好。学习了!

点评

问好诗友,由景及情,上片乐景𥘑下片愁情,一赞!  发表于 5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17#
发表于 2025-4-9 21:13:57 | 只看该作者
风荷01-秋窗雨
一、
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宋·杨恢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麋。
译文
摘下青涩的梅子来佐酒,但酒薄不足以抵御暮春的残寒,更何况穿的是单薄的苎萝衣。正是绿肥红瘦的暮春时节,杨柳枝叶婆娑,如团团绿云,柔软披垂。落花纷纷,远望去像是降下的红雪。沉思静想间,又隐约听到邻里的歌妓正低按秦筝,唱春词吟新诗。回首往昔,那曾经的风流繁华,恍然如梦,只剩下斜晖脉脉,流水悠悠,一切俱已消逝,令人无限感伤。我隐居在孤山山下,每日长掩苔扉,深居简出,一箪食、一瓢水足矣。我常常羡慕青山安详宁静,好象在凝神沉思似的;也羡慕以前的隐士们以鹤、梅为伴,因忘记了人世的权谋机变,而能时刻保持着一颗恬然自得的心。远望天涯,看看又是一年春尽,不禁黯然销魂,搔首踟蹰,想到自己的青春年华也正随着春天匆匆流逝,眼泪便在不知不觉间轻弹暗洒。这时耳边又传来了杜鹃的声声悲啼,那凄惨的叫声回荡在山间,仿佛在说着“不如归去”;荼种花正盛开,布满十里山谷。
 鉴赏
这首词表现的是南宋江湖词客的矛盾心态。他们是一群处于才与不才,仕与不仕之间的所谓的名流。在他们的性格中,有浪漫恬淡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无法割舍对功名、爱情等的渴望,这一切使他们经常会处于焦虑、惆怅之中。本词便是他们无奈的轻叹低语。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孤山多梅,故有“摘青梅”之说,同时梅也是隐士自比之物。“青梅荐酒”,既言生活的俭朴,又别有一种风味,但后面的犹怯、残寒,又传达出其并不闲适自得。
“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这几句写景如画,色彩绚丽迷人,充满着红尘的欢乐和喧嚣。
  “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此二句写眼前的见闻,唤醒了词人记忆深处的繁华旧梦。
  “寄隐孤山之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菲。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这几句写词人性格中恬淡隐退的一面。“苔扉”化用唐刘禹锡《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以及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蕴,极写隐居处的清幽和主人的高雅。“孤山”、“白鹤”显然是参照隐居孤山、终生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和靖来说的,他是宋代隐士的楷模,其故事则被传为佳话。
 “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麋。”这几句又转而抒发心中的惆怅焦虑,这几句抒发词人的伤春之情。啼鴂是送春之鸟,荼麋是殿春之花,词人送春,更是在送走自己的一切青春和追求。他终非真正的隐士,简陋的生活方式、平淡的生活内容,常常使他觉得自己在虚耗青春,并因人生愿望得不到实现而心有不甘。这也正是其思想中矛盾的一面。
全词既有孤高的情怀,又充满着对红尘的向往,更有深深的悲愁无奈,这三者交织在一起,把南宋江湖词客的复杂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在艺术上,全词婉约而深沉,十分动人。

  前片写隐居者的举止行为,后片写隐居者的心灵世界;前片逐层衔接而下:因摘青梅佐酒而赏花,却见绿叶如云冉冉,飘动,红花如同飞雪纷纷凋谢,沉思静想中又隐约听到邻里歌妓唱词弹筝,唤醒了他记忆深处的繁华旧梦:后片的抒情全从上片饮酒、观花,听琴中来。他羡慕青山白鹤,惆怅年华消逝,弹泪送春,销魂仁立……末三句中,啼鴂是送春之鸟.荼麋是殿春之花,词人送春,象征着送走了自己的一切青春和追求。
此词上片写诗人的举止行为,下片写他的心灵世界,全词既有孤高的隐逸情怀,又充满着对红尘的向往,更有深深的悲愁无奈,这三者交织在一起,把南宋江湖词客的复杂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全词婉约而深沉,情思复杂,感人至深。

二、试评

八声甘州
风荷02-往事随风
忆溪桥携手嫩寒时,浅笑溢梨涡。对风前桃艳,江头柳舞,千里烟波。最是无端天妒,总令别离多。岐路无言处,泪雨滂沱。
独自带愁归去,看当时旧物,灯影婆娑。欲调琴无绪,倚枕更如何。问婵娟、可还记得,为诺言、扑火似飞蛾。休教他、宵深买醉,一梦南柯。

秋窗雨试评:起拍一句交代时间地点,嫩寒二字有些牵强,起拍溪桥,二拍又江头,地点处可斟酌,二拍景色有点乱哦,三句入情,个人觉得入情有点早哦,准备过片处有点突兀,跟上一句衔接不够。过片一句带愁归去,归去何处,交代不够明确,下片二句灯影婆娑,以上时间并没有交代是夜晚啊,这咋就灯影了呢!下片交代的时间均是夜晚,过片处建议斟酌一下哦!煞尾休教他、宵深买醉,以上内容都是以本人为主的,这句却换成他了,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合适哦!整首章法有一点点乱哦!结构上还需斟酌斟酌哦!本人初评,说错误怪!

点评

问好诗友,造境合理。用词隽永,上下片衔接紧凑,好词!  发表于 5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1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8
18#
发表于 2025-4-9 23:16:47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十讲作业
风荷08-闲得慌
1.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        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八声甘州》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1、阅读
八声甘州
宋 • 程垓
问东君、既解遣花开,不合放花飞。念春风枝上,一分花减,一半春归。忍见千红万翠,容易涨桃溪。花自随流水,无计追随。
不忍凭高南望,记旧时行处,芳意菲菲。叹年来春减,花与故人非。总使、梁园赋在,奈长卿、老去亦何为。空搔首,乱云堆里,立尽斜晖。

白话直译:
问下春神,你既然让花开得那么美,为啥又让花全飞走啊?春风吹过来,花一落,春天就溜走一半了。看着满眼红花绿叶,一转眼全掉进河里,追都追不上!
我都不敢往南边看,以前跟朋友溜达的地方,草啊树啊香喷喷的。现在春天一年比一年没劲,花还是那些花,人早就散了。就算我能写出牛逼文章,可人老了啊,还能干啥?只能抓抓头,站在一堆乱云边上,看着太阳落山。

2、互评
八声甘州.春日归故里
风荷22.清心
记昔时此地尽农田,春日里寻芳。正麦苗青翠,野花灿烂,油菜金黄。是处蜂飞蝶舞,风暖带清香。柳笛花冠弄,快乐收藏。
卅载匆匆逝去,再相逢却是,已换新妆。叹车来人往,不识旧同乡。枉对着、高楼座座,再难寻、那美好时光。徒留我、水泥净路,独自彷徨。

白话直译:
记得这地方以前全是农田,春天我们结伴踏青。麦苗绿得像刷了漆,野花开得泼辣,油菜花黄得晃眼。蜜蜂蝴蝶乱窜,风里裹着青草香和花香。小孩儿折柳枝做哨子,编野花当帽子,疯玩到太阳下山。
三十年过去,再回来差点没认出来——农田变马路,村子成小区。街上全是陌生人,连小时候的玩伴都找不着了。对着玻璃幕墙的写字楼发呆,以前捉蚂蚱的田埂、追风筝的土坡,全没了。只剩我一人,在光溜溜的水泥路上瞎转悠,心里空得慌。

闲得慌简说:问好同学
用大白话写的“乡愁日记”,读着读着就想起自己的老家,共鸣感满满的,从三十年前的春天切换到现在的冰冷城市,镜头切换,今昔对比,让人心里一空。过去是农田、野花、油菜地的田园风光,现在全变成高楼、车流、水泥路,让人感觉“故乡没了”。表面写环境变化,实际是心里难受——小时候的快乐找不到了,只剩迷茫和孤独。很不错的一首词 ,个别句子还可再斟酌下。闲得慌个感瞎说,若有错漏,包涵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3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4
19#
发表于 2025-4-10 11:12:43 | 只看该作者

一《卜算子》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以下是对蒋春霖这首词的翻译和解析:
1. 翻译
燕子一直没有飞回来,小小的院子里阴雨连绵,一片阴沉。院子一角的栏杆旁堆积着落花,这里就是春天归去的地方啊。
我流着眼泪告别渐渐离去的东风,举起酒杯将酒浇洒在飘飞的柳絮上。柳絮即使化作了浮萍依旧满是忧愁,不要向着那遥远的天涯飘去啊!

2. 解析
上阕:开篇“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描绘出一幅凄清冷落的景象,以燕子未归、阴雨笼罩小院,营造出压抑的氛围,暗示春天的悄然流逝。“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通过落花堆积在阑干一角这一细节,点明春天已至尽头,表达出词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失落。
  下阕:“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词人用“弹泪”“把酒”的动作,直接抒发了对春天离去的不舍和感伤之情。“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以柳絮化作浮萍后仍有愁绪,进一步深化愁思,且劝阻柳絮不要飘向天涯,实则是词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挽留,借物抒情,将内心的哀愁表现得婉转深沉。全词情景交融,借景抒怀,抒发了词人对春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二八声甘州 ·游园偶感
书香
恰暮春独自访幽园,风送暗香残。见樱飘雪径,扁舟远去,雾锁溪湾。紫雁轻飞低啭,青豆隐枝间。忧思浮流水,一抹汀兰。
倚杖危亭北望,忆苍茫冰雪,灌莽群山。叹白驹过隙,霜鬓蚀华年。空负了、纱窗明镜,几匆匆、风雨下江天。残釭下、酒过三盏,孤影高悬。
点评
这首《八声甘州·游园偶感》颇具韵味,情景交融,展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

意境营造出色:开篇描绘暮春独自游园,风送暗香、樱飘雪径、雾锁溪湾等一系列意象,构建出清幽又略带怅惘的氛围,自然流畅地引出下文情感抒发。如“樱飘雪径,扁舟远去,雾锁溪湾”,短短几句,画面感十足,动静结合 ,将暮春景色的凄美与静谧展现得淋漓尽致。

情感真挚深沉:从眼前景过渡到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叹白驹过隙,霜鬓蚀华年”直白地抒发内心忧思。又有对往昔岁月空度的喟叹,“空负了、纱窗明镜,几匆匆、风雨下江天”,情感层层递进,富有感染力。

语言凝练典雅:用词考究,化用诗词经典意象,如“汀兰”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增添文化底蕴。“残釭下、酒过三盏,孤影高悬”,以简洁语言勾勒出孤独寂寞的画面,余味悠长。

结构严谨有序:上阕侧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先描绘暮春园中所见,再由景及情,回忆过往、感慨当下,层次分明。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8
20#
发表于 2025-4-10 17:39:34 | 只看该作者
风荷27-独钓寒江雪

解一首古词:

画堂春 本意
秦观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馀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鸾凤,画屏云锁潇湘。
暮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1.睡损红妆:语似双关。实写闺人睡起慵困貌;用拟人法写杏花零落状。
2.宝篆烟销龙凤:古代盘香,有做成龙凤形的,点燃后,烟篆四散,龙凤形也逐渐
消失。故云。
3画屏云锁潇湘:屏风上的潇湘山水图中的白云,把潇湘地区锁住了。有不放远方
游人回来之意。


这是一首抒写春闺思远的词。上片写暮春景色,下片写离人愁思。词中用东风衬托“柳”,见其婀娜多姿;用雨余、斜阳衬托“草”,见其嫩绿鲜美。而杏花糁径,燕啄香泥,屏画潇湘,白云深锁,寒夜失眠,更引起闺中人的无限思量。全词以景衬人,宛转细腻地抒写了闺中人的绵绵情思。

起首二句铺叙春睡前景色:春雨初霁,春日渐长,东风吹拂柳条,斜阳映照芳草,正是困人天气。这就为春睡渲染了气氛。以下二句是全词最精采之处。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秦少游的‘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虽自此脱胎 ,而实有出蓝之妙。”

八声甘州·清明节
文/妮妮
望郊原处处起青烟,冷风正飕飕。又清明时节,行人纷沓,荒冢添愁。是处青山寂寞,杜宇泣枝头。冥纸飞如雪,思念难休。

回想椿萱慈爱,笑貌音容在,泪湿双眸。叹阴阳相隔,往事梦中浮。念亲恩、肝肠欲断,跪坟前、敬酒意幽幽。伤情处、夕阳西下,独倚高楼。

试评:
上片,起句应景,次句淡,可改。行人句,可与添愁相映,比如肃穆,小句范围内自成因果。“又”字一领三,将氛围逐升,好。山中,行人纷沓,那寂寞可琢。冥纸略白,可试花瓣,细雨等物。另…小心防火。尾句引了人的情感,达到终上所表之意。
下片,过片衔接可以,前两意群正反相衬,脉连贯。阴历隔,可试着用情,深情未了那种感觉的。后文虽白,但意切。
立意确,脉连续,却露少游颜色,加油。言之肆意,惶恐,望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19 03:59 , Processed in 0.1250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