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十四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36

帖子

1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6
11#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风荷17-真诚思风
古典词研四期第十四讲作业:
1.阅读:
满江红·暮春
宋 ·辛弃疾
家住江南, 又过了、 清明寒食。 花径里、 一番风雨, 一番狼籍。 红粉暗随流水去, 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 落尽刺桐花, 寒无力。庭院静, 空相忆。 无说处, 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 得知消息。 尺素始今何处也, 彩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 羞去上层楼, 平芜碧。
译文:
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瞭望。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2.互评
文/妮妮
独倚危栏,凭望处、暮云凝碧。曾记否、那时携手,共游郊陌。风拂柳丝飘浅绿,花迎人面添娇色。正青春、欢笑满山川,心无惑。
时光转,情难觅。思往事,愁如织。叹繁华过眼,怨恨犹积。旧景常浮长夜里,前盟已化天边翼。念往昔、空自泪沾襟,伤今夕 。
译文
我独自倚靠在高而险的栏杆旁,举目远望,只见傍晚的云彩凝聚成一片青绿色。可还记得吗?那时我们手牵着手,一同在郊外的小路上游玩。微风轻拂,柳丝飘拂,呈现出浅浅的绿色,花儿迎向我们的脸庞,更增添了几分娇艳的神色。正值青春年少,欢声笑语回荡在山川之间,内心没有丝毫的困惑。
时光匆匆流转,往日的深情已难以寻觅。回忆起那些往事,忧愁如交织的丝线般繁多。感叹那繁华不过是过眼云烟,心中的怨恨依然堆积。过去的景象常常在漫长的黑夜里浮现,从前的盟誓早已像天边的飞鸟一样消逝不见。回想起往昔,只能徒然地让泪水沾湿衣襟,为如今的时光而感伤。
点评
问好同学!本词格律无误,这首词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今昔对比的情感画卷,呈现出婉约词的典型特质,在抒情与意象运用上颇具亮点:- 结构严谨有序:上阕追忆往昔,下阕感慨当下,脉络清晰,语言凝练婉约,意象生动传情,情感真挚深沉。
不足
若从创作角度探讨,这首词稍显遗憾之处在于情感表达方式稍显直白,部分语句如“思往事,愁如织”稍欠含蓄委婉,在情感升华与意境营造上,若能融入更多隐喻或留白,或借助更独特新颖的意象,或许能使词作的艺术感染力与思想深度更上一层楼 。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1

帖子

107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70
12#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讲作业:
风荷22.清心
1.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
姑且让我表现一下少年的轻狂吧,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随从将士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和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昔日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犹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你会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杀敌人。 
简析:
此词创作于作者知密州任上,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慷慨意气和壮志豪情。上片开头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迈气概。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二、互评
1.自填一首《满江红》
满江红·过岳麓山姜维墩怀古
文/幽兰梦蝶
柳弄晴光,拾阶上、麓山云路。恰晚春、红英坠地,榆钱飞絮。石碣苔深埋剑气,松涛声咽闻金鼓。立荒台、骤雨湿归程,寒如许。
中原憾,烽烟举。旌遮日,戈横渚。想蜀都分酒,陇头歌舞。霸业都随洮水逝,粮仓空被昏鸦数。剩斜阳、断壁草青青,潇潇雨。

问好幽兰同学,拜读大作,通篇读来,十分赞赏。学友功力深厚,应该是老手了。这首怀古的词,格律正确,无出律,上片景下片感怀,立意挺好,用词也挺不错的,对仗句漂亮,是非常好看的一首词。特别佩服学友的词汇量,非要评的话,就是觉得有点点散,连接不是太紧密。比如上片寒如许接着下片中原憾好像断开了,个见不一定对哈。

点评

问好诗友。此篇不失为佳什,惟美中不足上片骤雨,下片潇潇雨,。骤雨尚可,剩斜阳与潇潇雨,与情理有悖。  发表于 1 小时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0
13#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14讲风荷组幽兰梦蝶作业帖
作业1.
满江红·昼日移阴
宋/周邦彦
昼日移阴,揽衣起,香帷睡足。临宝鉴、绿云撩乱,未忺妆束。蝶粉蜂黄都褪了,枕痕一线红生玉。背画栏、脉脉悄无言,寻棋局。
重会面,犹未卜。无限事,萦心曲。想秦筝依旧,尚鸣金屋。芳草连天迷远望,宝香薰被成孤宿。最苦是、蝴蝶满园飞,无心扑。
译文
红日高挂,移影入室,我从沉睡中醒来,披上罗衣,撩起帘幕,来到镜前,只见秀发零乱,脂粉暗淡,脸上还有一线红玉般的枕痕,我却无心梳妆。背依画栏,默默无语,凝望着昔日与他对奕的地方。
想到与他再见遥遥无期,我的无限心事齐涌心头,久久难去。屋内秦筝依旧,筝声犹在耳际,而他已远在天涯。抬眼远望,天边芳草连天,回眼屋内,被香薰过的被褥只剩我一人独宿。最痛苦的是,蝴蝶满园飞舞。却无人与我共同捕捉,触景伤情,不禁泪落。

赏析:词的上片写当时的情事,层次分明;下片写追忆往日相聚的欢乐,更衬托别后的孤单凄苦。这首词写女儿形态,擅于捕捉最有意味的瞬间;写相思情感,擅于运用迷幻而亲切的意象;且全词押入声韵,读起来顿挫低沉,一股抑郁之气油然而生,抒写了女子对远游情人的深切思念,哀怨宛转、凄苦缠绵。
作业2.互评
满江红
闲云
北望辽河,东南去,迤涎归渤。岸堆柳、鱼来蟹往,水涯天接。野舍炊烟生画笔,秋田稻浪翻金页。看渔父、晚唱夕阳歌,清秋节。
年少子,家山别。三十载,乡音缺。登高唯有寄,当时明月。客旅愁生词万句,归魂梦断肠千结。杯中酒,和泪共蹉跎,无人说。
浅评:①格律无误。
②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文字比较流畅。但是“迤涎归渤”,“迤涎”有些生涩。涎的意思口水,这里可延伸为水沫,但字面意思牵强,不如改为蜿蜒归渤。
③此词有对仗要求:“野舍炊烟生画笔,秋田稻浪翻金页”,此句对仗工整,画面鲜活,可为全词亮点。下片例为扇对,可自对或半对,此处尚可。“客旅愁生词万句,归魂梦断肠千结”,未能形成工对。
④立意明确:羁旅思乡,借情景抒怀,主题明确。
⑤意脉与逻辑:上片写秋景,一片田园恬乐之景象(渔舟唱晚),下片骤转愁苦,“客旅愁”,“断肠千结,”等句,缺乏情感过渡句。
⑥典故运用:无明显典故,“登高唯有寄,当时明月”,暗合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孤寂之感。
⑦总体来说,是一首好词,学习了,点评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

点评

问好诗友:用笔沉稳,情感细腻,由景入情,一赞,虾来蟹往,稍乏词味。  发表于 1 小时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9

帖子

6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5
14#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从何处可以眺望中原故土?在北固楼放眼望去,尽是一派壮阔的风光。千古以来,兴亡更替的事变究竟有多少?岁月悠悠,唯有这滔滔不尽的长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想当年,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一方,征战不休。天下的英雄谁能与他匹敌?唯有曹操和刘备而已。生儿子就应当像孙权这样有雄才大略的人!

简析:
此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体,以简练的笔触塑造了孙权的英雄形象,以历史镜像映照现实政局,既具豪放词的雄浑气势,又含婉约词的深婉情致,堪称辛弃疾怀古词中的典范之作。

2.试评:

满江红•初夏
闲得慌
四月人间,芳菲歇、桃红新炙。开落里、薰风微雨,尘香烟陌。一季清明花袅径,四围苍翠云沉璧。夏意浓、堤柳挽春痕,凌波击。

莺啼序,人独立;溪洄锦,涛声迫。看流蕊行舟,浣花浮霓。白鹭逡巡矶石峭,朱棠炽烈樱珠赤。倚阑望、晚树共斜阳,吟闲客。

这位同学,整首词堆砌明显,景物时序混乱,镜像重复严重,用词用语感觉生硬,词汇有的用的不恰当,层次感未突出。
,有景无情读之味同开水,
感觉这位同学没用心写作业,没有对诗词的端正态度!
评不到之处望见谅,感觉不对下回你评我的Ĉ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2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15#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风荷01-秋窗雨第十四讲作业


满江红.新玉门关
风荷-27独钓寒江雪
莽莽黄沙,寒彻骨,生灵隐迹。玉门出、两方隔绝,何言同室。万里江山谁作主,千秋伟业君王职。望雄关、胡马泣无声,窥军驿。
修古道,开阡陌。疏洪水,通戈壁。架长桥可晓,哪来偏僻。但看春风扶弱柳,直教细雨笼羌笛。怨焉在、今古不能论,同休戚。


秋窗雨试评:看到玉门关几个字,都能想到一句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词的下片对仗句,但看春风扶弱柳,直教细雨笼羌笛。这句是根据上面的诗句转化来的吧,意思是相反的,已经是春风已度玉门关了。上片是写古时候的玉门关,起拍描写了古时候玉门关的景象,起拍二句有点凑,两方隔绝,这个可以理解,何言同室,这句就牵强了,三句对仗句欠工稳,军异是异军的意思,指一个部队,准备过片处指的是谁在窥望呢,是作者还是指别的什么,这里交代的不是很清楚。过片开始描写新的玉门关,跟上片完全是两个景象哦!被开发的玉门关,准备过片处跟过片处衔接不够!疏洪水、架长桥,玉门关不都是沙漠吗,此处没有查的相关资料哦,无法证明,下片对仗句工稳,煞尾句有些凑字,同休戚是指承担喜乐和忧患,形容关系密切,那么这里的同指的是跟谁呢?怨焉在,已经是新的玉门关了,已经修建了,春风也渡玉门关了,那么何来的怨,建议煞尾斟酌一下。本人初评,说错了同学莫怪哦!欣赏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9
16#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十四讲作业:
风荷08-闲得慌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1、阅读
满江红•奉酬曾端伯使君,兼简赵若虚监郡
宋•向子諲
雁阵横空,江枫战、几番风雨。天有意、作新秋令,欲鏖残暑。篱菊岩花俱秀发,清氛不断来窗户。共欢然、一醉得黄香,仍叔度。
尊前事,尘中去。拈花问,无人语。芗林顾灵照,笑抚庭树。试举似虎头城太守,想应会得玄玄处。老我来、懒更作渊明,闲情赋。

白话直译:
大雁排成整齐的队伍划过天空,江边枫树在风雨中摇曳争斗。老天有意安排新的秋日节气,要彻底驱散残留的暑气。篱边的菊花和山岩间的野花全都绽放,清新的香气不断飘进窗户。大家欢聚一堂痛快畅饮,仿佛重现了黄香与叔度这般贤士的雅聚。
酒宴前的往事,已如尘土般消散。拈花问禅时,却找不到能对话的人。我(芗林居士)回头看看身边的灵照,她笑着轻抚庭院里的树木。试着将这番心境比作虎头城的赵若虚太守,想来他定能领会其中深意。如今我年事已高,懒得再像陶渊明那样写《闲情赋》了。

简析:
全词通过历史人物、禅宗意象与道家哲理的穿插,将秋日雅聚、隐逸情怀与知音相酬融为一体。以“懒更作渊明”自陈年老心淡,不再效仿陶渊明借赋抒怀,实则反衬其超脱俗务、安于现状的豁达。典故的运用既显学识渊博,亦深化了超然物外、笑对人生的主题。

互评:
满江红•古典词研班有感
风荷06 ~竹林疏影
宋韵唐风,传世久、朝朝滂沛。看今朝、文人墨客,群英云萃。淡薄是非名利地,探寻古典诗词味。学无涯、四海聚师生,同沉醉。
听婉约,添明媚。思豪放,清俗累。爱东坡开阔,易安聪慧。不惧书山风雨急,当知龙马精神贵。终归是、文海出枭雄,词研最。

白话直译:
唐宋老字号诗词厂牌,押韵永不过期。这届文艺青年集合,不卷那些破事,专心搞文艺复兴。知识没边界,五湖四海师生线上狂嗨。迷李清照的温柔刀,追苏轼的Rock风。学霸熬夜肝论文,学渣也变精神股东。刷题熬夜算个啥?干就完了,战歌直接正面刚,奥利给!要问谁是诗词圈最靓的仔?还得看咱词研班秀操作!

闲得慌简析:
词中"婉约"对应李清照、"豪放"呼应苏轼,体现宋词两大流派特色。"龙马精神"化用传统意象,强调治学需坚韧品格。末句"词研最"以口语化表达突显对词研班的自豪感。言语太口号,显老干淡了词味。语言尚可提炼,以词家语表现婉转一点,或能更具词味。闲得慌个感瞎说,不周处请海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4
17#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第十四讲作业
风荷组.妮妮: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满江红》的分析。

词牌《满江红》分析
1. 字数与句数:《满江红》通常有不同变体,常见的正体格律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不同变体在字数、句数及押韵位置上可能存在差异,但整体都有严格规定。这决定了填词时的篇幅框架和结构布局。
2. 押韵规则:全词以仄韵为主,押韵较为严格。严格的押韵要求不仅使词作在诵读时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更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创作者的用词,需要巧妙地选择符合韵脚且表意准确的字词,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3. 平仄格式:词谱有着明确的平仄规定,例如上片首句“中仄平平”,其中“中”表示此处可平可仄。平仄的交错排列形成了独特的音韵节奏,如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使词作在听觉上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符合汉语的音乐美感。
4. 整体结构:从众多古人词作来看,《满江红》上片常以景语开篇,通过描绘宏大壮阔或细腻入微的景象来营造氛围,奠定情感基调;下片则多转入抒情、议论或叙事,将作者的情感、志向、感慨等充分表达出来,上下片相互呼应,结构紧密。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古人词阅读、翻译与简析
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白话: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简析
这首《满江红·写怀》是岳飞的经典词作,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英雄气概。
上片:开篇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描绘出词人悲愤交加、凭栏而立的形象,奠定了慷慨激昂的基调。“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进一步展现其内心的澎湃情绪。“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回顾过往征战岁月,表达对功名的淡泊和对家国事业的执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则以劝勉之语激励自己和世人珍惜时光,奋发有为。
下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直接点明国仇家恨,表达对靖康之变的痛心疾首和雪耻的强烈愿望。“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运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出词人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和消灭敌人的坚定决心,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最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表达了收复失地、报效朝廷的崇高理想,将全词的爱国情怀推向高潮。
整首词节奏明快,韵律有力,情感真挚且浓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数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

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2. 满江红
文/兔狼
攀岭登峰,望眼处、苍茫如铁。曾记否、当年壮志,满怀激烈。万里风烟试磨刀,一腔热血融冰雪。莫老来、负了此雄心,空哀切。
人生路,多诡黠。征马怒,风云冽。艰难夹险阻,我自跨越。击浪迎波谋破困,励精图治成丰业。待归家、把酒酹春秋,欢声彻

整首词情感充沛,气势豪迈。展现出不甘平庸、想要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上阕先写眼前之景,引发对往昔壮志的回忆,进而发出不要辜负雄心的感慨;下阕承接上文的雄心,描述人生道路的艰难以及自己跨越困难、成就丰业的决心,最后设想成功后的欢乐场景,层次分明,布局合理。

但是,一些词句在表意上过于直接,缺乏含蓄蕴藉之美。例如:击浪迎波谋破困,励精图治成丰业,直接阐述自己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想法,虽然表意明确,但失去了诗词应有的委婉曲折、耐人寻味的韵味。
个别地方在平仄、韵字上可能存在一些小瑕疵。一些细微处可以进一步打磨,以达到更严谨、和谐的韵律效果。

可以尝试引入一些独特新颖的意象,或对传统意象进行创新运用。比如,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或历史典故,创造出更具个性和深度的意象,从而增强词作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可以通过化用典故、使用修辞手法等方式使其更加含蓄委婉。如击浪迎波谋破困,励精图治成丰业,可化用典故,如,破浪终期济沧海,卧薪定可铸勋功,这样既丰富了内涵,又增添了文化底蕴。
要去仔细核对格律,对平仄、押韵进行微调。韵律和谐。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帖子

2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18#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翻译
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姿,风度翩翩。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简析
苏轼此词将写景、咏史、抒情完美融合,境界雄浑壮阔。上阕描绘赤壁雄奇险峻的自然景观,“大江东去”以磅礴气势开篇,奠定全词豪迈基调,“乱石”“惊涛”等句生动展现赤壁之壮美,进而引出对历史英雄的追怀。下阕聚焦周瑜,刻画其年少有为、从容破敌的儒将形象,与自身“早生华发”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抒发了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以及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词气势恢宏,又蕴含人生哲理,展现出苏轼旷达超脱的胸襟,是豪放词的经典之作。

2.满江红.大江感怀   
风荷17/真诚思风
万壑争趋,奔如沸、洪波喷薄。浑似见、戈横赤壁,火吞吴幕。折戟沉沙凝血魄,惊涛拍岸摇星杓。算人间、兴废本无常,皆飘泊。
英雄事,随潮落。兴亡局,凭谁觉?正寒云四合,暮笳声恶。千古是非沉逝水,一襟浩气凌寥廓。倚危栏、酹酒酹西风,空萧索。

简评:
《满江红·大江感怀》以“万壑争趋,奔如沸、洪波喷薄”起笔,借雄浑壮阔的江水之景,巧妙融入赤壁之战典故,“戈横赤壁,火吞吴幕”“折戟沉沙凝血魄”等词句,将历史风云与自然景观交织,营造出悲壮苍凉的意境,深沉抒发对英雄消逝、世事无常的慨叹,以及超脱是非的浩然之气;然而,词作存在意象堆砌问题,节奏急促影响阅读流畅性,对历史兴亡的哲思深度不足,语言也多沿用传统怀古词表达,缺乏创新性,未能突破既有范式实现思想与艺术上的新突破。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

帖子

54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6
19#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竺子小溪 于 2025-5-13 21:38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十四讲作业:
风荷36~小鼹鼠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赏析:
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满江红·  寄语开学典礼
文/风雨兼程
翠叠春山,入帘望、梨云遥驻。黄鸟唤、云雕金马,关河来聚。万里画图飞玉籁,千寻诗意传新语。共千乘、吟啸向山门,青眸顾。
浮尘扫,梁燕住。流波浣,香云护。撷唐风宋月,朝夕轻抚。阆苑李桃和露种,瑶台鸥鹭迎风舞。待他日、灵木拔清虚,擎天柱。
格依柳永‘暮雨初收’。

简评:格律韵字无误,整体语感比较流畅,词味浓。起拍以春山为背景,以梨云为主体,接下来对云的样子描写,虽然细致,但似乎有些偏离命题。上片望和顾,也重复了。下片强行靠拢命题,但是整个上片都离题,没能看懂这首词的中心。个人观点,勿怪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6
20#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独钓寒江雪 于 2025-5-8 17:45 编辑

风荷27-独钓寒江雪

试分析一首古人词:

满江红 其一 题冷泉亭
南宋 · 辛弃疾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来下,佩环声急。
谁信天锋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水润,琅玕湿。
秋露下,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词上阕依方位自上而下 ,从附近的山林和流泉曲涧写起。“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说山路两旁,整齐排列的高大的树木,象戴冠垂缨的官吏,气概堂堂地夹道拱立。第二句绾合上句,并形容树木枝叶的茂盛垂拂。“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说两旁翠绿溪谷的流泉,渐次流下,声音琤琤琮琮。下面四句 ,集中写飞来峰,由“谁信”二字直领到底。“谁信”二句描写飞来峰,气势雄伟。“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飞来峰象是仙人用“玉斧”削成的神山一样,可惜时间一久,沧桑变幻,现在已无人能认识它“ 当年”的来历和面貌,以补充解释、描写飞来峰作结,调子转为舒和。

下阕“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 ”,写亭边的木石。琅玕,美石;琼珠,即秋露。因秋露结成琼珠般的水点下滴,所以木石都呈湿润。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转写自己游亭活动,触动豪情和身世,调子又转为豪迈激昂。”“醉舞”句写豪情,“鸾凤”自喻 。恨此中、风物本呈家,今为客。“风物本吾家”失地未能收复,不但夙愿难酬,而且永难再回故乡。只能长期在南方作客,“恨”却是很深沉的。
这个“恨”,不仅是关系个人思乡之“恨”且是关系整个国家、民族命运之“恨 ”,自然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同情。
这首词由西湖景物触动作者的思乡之情联想到国家民族的悲哀,表达含蓄悲愤深广。
试评:
满江红
放眼寰球,天地暗、硝烟多漫。俄乌战、印巴争峙,以伊仇怨。民众长悲成饿殍,哀鸿被迫离乡院。叹人间、何处觅安宁,东方看。
今华夏,鸿猷现。先烈血,科研献。忆沧桑岁月,打破封限。上下同心兴伟业,军民携手开新卷。愿神州、永沐太平春,千秋灿。

这个可以哦,风景这边独好。
寰球,稍广些了。列举硝烟处,煞尾点意。
过片正常衔接,偶句可加强,且递进中,关系不紧。下文却是令人热血沸腾,口号可嘉。



点评

下片如果由此生发,结构上会更紧凑。另外语言上,还要多琢磨词家语的表达方式。  发表于 昨天 11:41
下面这首满江红,上片起拍总览,承拍罗列硝烟,然后硝烟下的哀民,上结感叹,并为开启下片而铺垫。整体上片颇佳,确实不错,值得学习,如果在语言打磨上更进一步就更好了。惜下片过于粗糙,上结是何处觅安宁,  发表于 昨天 11:39
问好独钓寒江雪诗友,第一题解析辛弃疾的满江红,很全面,有句子解释,也有写作手法分析,学习了。第二题,评析满江红作业,言简意赅。  发表于 昨天 11:3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5-13 23:56 , Processed in 0.1260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