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二十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69

帖子

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3
11#
发表于 2025-6-24 20:50: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二十讲雨竹组作业
墨缘
互评楼上同学作业
红情     荷
雨竹组——宛儿
天然颜色,漾渌波出水,等云裁密。剪得罗衣,若宓妃回袖应识,邂逅惊鸿一面,生足袜、故人曾忆。濯清涟,不染淤尘,露滑润肤湿。
轻立,浣霞侧,也送丝暗香,蹭些时日,裹杯玉液,摇曳月华满池碧。随雾里,随雨里,思几许?相知如昔,逐浪去,牵梦去,踏歌吹笛。
问好学组!墨缘乱语。此作韵律正确,符合格律要求。通篇读来,皆因才疏知浅,感觉意脉无序,语言欠缺通顺,读来不知所云。皆个人窃议,不妥之言,请谅解!!!!

点评

整体,上景下情,一改大众写法,没有从荷叶 荷花 蜻蜓等着手,写的浪漫多情。但是个别字句尚待推敲。浣霞侧 蹭些时日等。  发表于 2025-6-30 13:09
上片描景,下片人物出场,在荷塘边上,暗香袭来,想象过些时日,玉液轻擎,月下 雨雾,逐浪牵梦,踏歌吹笛,很美的境界。  发表于 2025-6-30 13:04
起拍就从颜色 环境揭示主题,等云裁这句有点关联不大。紧接着用典,洛神赋里把宓妃比做新荷,这里描写它的清丽脱俗,纤尘不染。句句不离主题。  发表于 2025-6-30 12:5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12#
发表于 2025-6-24 22:37: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期作业: 雨竹组29—蓁蓁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    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翻译:杏花匀称,香艳比仙女。风雨飘摇。但凭天涯海角,家在哪呢?梦,一场空。   解析:摧残,绝望,哀愁,变乱。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互评: 红情·荷 文/迦南  同心重结。荡绿烟万顷,水光相接。试做娉婷,漫引熏风舞清绝。记得鸳鸯浦上,尘未染、立持高洁。袅盈盈、越女轻舟,深处掬晴雪。  时节。正凄孑。叹羽衣夜凉,可堪离别。素心切切。争忍暗香渐消歇。今老去、留瘦影,空伫久、寒侵霜月。忆往昔、烟浪里,与谁共说。   蓁蓁问好学友,上片结伴泛舟,言其特征。下片凄凉又孤芳。

点评

这词时间跨度大,从新荷到暗香渐歇,写出了凄凉 孤独之感。整体脉络清晰,主题鲜明。  发表于 2025-6-30 13:31
试字可斟酌,记得也可不用,直接描写。  发表于 2025-6-30 13:27
пЪáдá  发表于 2025-6-30 13:24
上片从荷的情态 品格赞美了荷的清绝,高洁。下片抒怀,由荷到人,感叹时光流逝的无奈,离别的痛苦。脉络清晰,主题明确。  发表于 2025-6-30 13:2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2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4
13#
发表于 2025-6-25 11:44:1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雨竹22-迦南第二十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红情·残红
清  姚燮
夜来风急。定胭脂损了,旧时颜色。瘦燕有情,宛转衔来傍瑶席。多少颓垣废井,但斜日、凄烟凝碧。便几点、拂上帘丝,波动罥无力。

愁寂。露阶立。恁梦断玉钩,粉痕犹湿。画楼天接,芳树沉沉上阳夕。搀入三分尘絮,漂不到、江南消息。问隔院、深翠里,甚人觅得。

简析:
上片写景,由一夜风急引出落花;下片抒情。上下片分别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勾勒出内心的孤寂相思之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雨组31~扬风万里
红情-观荷(张炎体)

嫣红无际,正盖翻玉溅,鹭翔鸥起。玉立亭亭,阵阵香浮胜桃李。对坐荷湖品茗,浑忘却、俗尘纷世。看蜻蜓、挺立花尖,曳曳吻芳蕊。

情醉。这新丽。拨盏闲弄茶,背斜青翠。向年也是。红萼遍开此幽地。风缱绻、光潋滟,花错落、双鸳戏水。现独坐、长日里,旧怀总寄。

迦南试评:首先问好同学,先看第一均拍:“嫣红无际”直接点题,二三句由正字引出两个物像,静动相结。然而“鸥翔鹭起”我个人认为它的存在性虽然在内容上充实了画面感,但前后整体逻辑关系不是很圆融。
第二均继续形态与香上入手从而引发到第三均拍自身的感受。
第四均拍扩充词境,但我觉得对中心情感题旨加持作用不大,反而有赘述之感,且与下片的转换上也不够丝滑。若是三四均拍位置互换的话,相对会好些。

下片“情醉。这新丽”为一均拍,其作用承上启下。

第六七均拍都是描写所观所感,第八均拍收束全篇,但“旧怀总寄”没有来处。具体怀的什么前文并没有给出交代。

以上是个人观点,由于水平有限,不对之处还望见谅。以补刀老师评语为准。

点评

上下片弄茶 品茗 意思有些重复,整体来看描写抒情到位,主题鲜明,情景交融。  发表于 2025-6-30 18:31
衔接紧凑,情醉这俩字很自然的转换到抒情,然后引起回忆,收束全文。觉得矛盾处是 上片 忘却俗尘纷世,下片有旧怀总寄,上下做到统一。  发表于 2025-6-30 18:28
由嫣红无际直接入题,几个动词使画面鲜活起来,又从形态 暗香进一步描写荷,主题鲜明突出。不错。  发表于 2025-6-30 18:1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1

帖子

106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64
14#
发表于 2025-6-25 11:56: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天云外月 于 2025-6-25 11:58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二十讲作业

雨竹25-幻玉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六幺令》,属于唐代教坊曲,也是宋词的常用词牌之一。这个词牌的特点是节奏明快,适合表达豪放或慷慨的情感。晏几道的《六幺令・绿阴春尽》却是一首写春景和离别的词,是另一种风格。

《六幺令・绿阴春尽》

宋    晏几道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画帘遮匝,新翻曲妙,暗许闲人带偷掐。
都待笙歌散了,记取来时霎。不消红蜡,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

翻译:

春天尽了,柳絮飞绕香阁。黄昏时,一女子正在学描远山眉妆。眼波流转,一寸芳心欲说还休。画帘低垂,新谱的曲子,却也默许有心的人听去。
歌尽人散,不过是来时的瞬间。红烛未燃,闲云散去后,只有一轮明月独自映照庭院花丛边的旧栏杆一角。

简析:

晏几道此词以细腻笔触刻画了一位歌女的隐秘情思,展现了宋词婉约含蓄的艺术魅力。全词可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侧重场景与神态描写,下片转向心理与情感的直抒。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1、原玉:

红情·咏荷(张炎体)
雨竹-小西
澄波浴暑。正田田翠涌,盈盈红举。映日摇风,撑盖连云向天舞。曾伴渔舟晚唱,菱歌起、画桥津渡。待秋来、子满蓬丰,香韵入诗赋。
凝伫。岁华度。看百卉怯炎,独擎清趣。露滋玉柱。欢临骄阳展仙步。纵使红衣褪尽,犹留得、冰心如故。且共我、邀月去,撷珠煮雾。

2、解读:

暑日里,翠荷红举,伴渔歌随风起舞。秋来藕节生香,回味无穷。
细看,年年岁岁,夏日里百卉凋落,惟有荷花视骄阳而绽放,即使红衣褪尽,情怀不改。共我优游,携月采摘煮茗。何等欢快。

3、简评:

⑴、格律正确
⑵、韵脚得当
⑶、上景下情,写景可圈可点。
只是情语少了点。
⑷、“临”字处应仄,这里是读仄吗?有点费解。
不会评阅!说错勿怪。

点评

从整体来看,我没有看到很出彩的立意,整篇凑痕比较明显,拼凑的较多,下片有些凌乱,咏物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以咏物寓已心,这篇我没看到flag ,以上均为个见,欣赏学习了  发表于 2025-6-28 11:31
【欢临】骄阳【展】仙步。可酌。凑痕明显,纵使红衣褪尽,这里,其实是时间的延展,从夏到秋,还是可酌的,犹留得、冰心如故。且共我、邀月去,【撷珠煮雾】。可酌,凑痕明显。  发表于 2025-6-28 11:28
看百卉【怯炎】,这里凑痕明显,可酌。独【擎清趣】qing\qing\qu,这里,可酌,两个同声、韵母+三个同声韵在一起,破坏了声律美,拗口,  发表于 2025-6-28 11:17
上片,看起来,写了很多内容,很满,也有正面写花,写叶,但是,花与叶的延展性做的不好,各种点太多,没有重点,从咏物的特点来看,我们应当正状物,起码上片二分之一要状物,余下部分延展为下片入情做铺垫  发表于 2025-6-28 11:15
澄波浴暑。正田田翠涌,盈盈红举。映日摇风,撑盖连云向天舞。这一连串的描写,从水到荷田、荷花,动态的延展到天空,做了空间的延展,也写了荷的特点,曾伴渔舟晚唱到上片尾结,通过侧面描写,衬托荷  发表于 2025-6-28 11:09
从整体来看,澄波浴暑。这一句是想表达地点,所以建议倾向地点来写,而不是倾向在时节上(暑),正田田翠涌,盈盈红举。这是荷与花的样子,动态形象的描写;映日摇风,撑盖连云向天舞。这还是一串动态描写  发表于 2025-6-28 10:59
也着重在荷上,但是,这个句子,仔细甄别来看,仍是需要慎重的,参看例词,旧时月色,这是一个偏正词 ,旧时是时间,月色是主语,算几番照我,延展  发表于 2025-6-28 10:50
补刀:这个题目是咏荷,开篇:澄波//浴暑。这个描述,是需要斟酌的,虽然在这句后面,有正田田翠涌,盈盈红举。把事物转到了荷上面,但是,首句的澄波 很明显,把主语定位了,虽然后续的描述,以荷为重点  发表于 2025-6-28 10:4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

帖子

2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8
15#
发表于 2025-6-25 17:49:3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讲作业:
雨竹30-星光有时
1.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红情•无边香色
张炎〔宋代〕
疏影、暗香,姜白石为梅著语,因易之曰红情、绿意以荷花荷叶咏之。
无边香色。记涉江自采,锦机云密。翦翦红衣,学舞波心旧曾识。一见依然似语,流水远、几回空忆。看亭亭、倒影窥妆,玉润露痕湿。
闲立。翠屏侧。爱向人弄芳,背酣斜日。料应太液。三十六宫土花碧。清兴凌风更爽,无数满汀洲如昔。泛片叶、烟浪里,卧横紫笛。
简译:
何幸对此无边香色。想象莲女涉江自采,也眼见这般天机用云织锦的繁密。那翦翦飘动的红衣,在波心对镜学舞的姿态,好像似曾相识。一见似有所诉,但隔着流水远远的,只能一次次空余追忆。看荷花亭亭于水中,她的倒影如玉女窥妆,珠露滚动的痕迹更增添了她的玉洁光润。
荷花独自闲立。荷叶如翠屏在侧掩映。她向人频频摇茎弄芳的样子,像是背对着斜阳酣饮。料应是回到宫中的太液池中。使得三十六宫土花化碧。赏荷的清兴凌风更爽,看无数荷花一年又一年的开满汀洲。泛片叶小舟在烟浪里,卧倒横吹紫笛。

简析:张炎此调改自姜夔,词风也特别清空,轻灵跳跃,情思不着踪迹。上片借用“涉江采芙蓉”,句意,似有所思所忆,又幽远缥缈。下片似乎反用李贺“三十六宫土花碧”句意,煞尾虚写于汀州沧浪里泛舟吹笛之景。整篇遣词布景极尽虚幻优美。似乎是“为艺术而艺术”之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红情 忆荷
雨竹20-月影清心
夜池凝静。正荷摇碎月,冰轮交映。素袂飘飖,心事随星坠寒镜。多少幽思暗卷,尽揉作、波心萍影。犹记取、并蒂擎香,同沐九霄景。
谁省。旧情剩。叹别后岁深,相思成病。倚栏独凭。空对芙蕖怯相迎。长盼重逢有日,重续写、前盟清兴。待花好、风正暖,共斟绿茗。
星光简评:
01.格式正确。
02.格律正确,但不知道是否可以不用入声韵,用去声韵?
03.无明显生涩之词,但首句“凝静”略怪,凝本身已经包含“静止”之意。
04.下片“倚栏独凭”,倚栏就是凭栏;“长盼重逢有日,重续写”,“重”字有重复啰嗦之嫌。
05.无对偶要求。
06.立意为对花思人。上片用清夜荷花月色的清幽静谧的景色造境,准备过片带出思念曾经伴侣。下片展开描写思人,盼望重逢。
07.上片“正荷摇碎月,冰轮交映”,已经碎月了,就不能冰轮交映了,建议改荷花摇碎冰轮等等。“另“并蒂擎香,同沐九霄景”“九霄”特指高空,如果指水中反射天空倒影,可以换个别的词。
08.没有意脉断裂之处。
09.“多少幽思暗卷,尽揉作、波心萍影。”此句令人眼前一亮,由水中荷花荷叶舒卷联想至心事揉作水中萍影。“揉”字用的好。
10.没有看出典故。

点评

补个刀:冰轮交映:交可酌,相映更切。心事随星坠寒镜 这句凑痕明显,随可酌。多少幽思暗卷:暗卷可酌。相思:不如忧思。以上均为个见,欣赏学习了!  发表于 2025-6-28 13:43
重字,确有赘述之嫌,可酌,点评的很细致,很认真,不错!  发表于 2025-6-28 13:04
凝静,点出问题,可宁静。凭、倚,表在两个不同的动作,一个是直面向前,一个是侧面倾斜,表达的意境不同,前者冲击力更强,表现一种气度的宏大,后者更倾向柔美,柔弱,使用时,参看整体语境。  发表于 2025-6-28 13:02
02的问题,是否可以用入声韵:红情这个词牌,就是仄韵格,所以,就只能是压仄韵,不能用去声韵,声韵分:平(阴平、阳平)上去入,去声就是去声,参看词牌介绍  发表于 2025-6-28 12:56
作业完成的特别好,很赞!  发表于 2025-6-28 12:5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18

帖子

335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56
16#
发表于 2025-6-26 07:59:2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讲作业
雨竹组长-小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宋代〕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译文
你挥舞彩袖手捧酒杯殷勤劝酒,回想当年心甘情愿醉倒于颜红。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风消歇。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共同欢聚。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唯恐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简析
这首词是晏几道与几个相熟的女子久别重逢之作。这个女子可能是晏几道自撰《小山词序》中所提到的他的朋友沈廉叔、陈君龙家歌女莲、鸿、蘋、云诸人中的一个。晏几道经常在这两位朋友家饮酒听歌,与这个女子是很熟的而且有相当爱惜之情的,离别之后,时常思念,哪知道现在忽然不期而重遇,又惊又喜,所以作了这首词。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红情·月荷
雨竹08-静姝
江南风日。数小池仲夏,露垂时刻。点点清珠,自在高低滚疏密。欲与清辉对语,相望里、一番空寂。忆当时、共棹莲间,暗渡晚风习。
花集。绿腰侧。远近尘不沾,向人羞涩。水波默默。花叶倚偎月怜惜。蟾影过、蛙鼓静,人散去、归携青色。对煮酒、堪醉处,几筒玉液。


解读:
江南风和日丽的时节,仲夏的几处小池塘,正是露珠低垂的时刻。那荷叶上的点点水珠,自由自在地在高低错落的荷叶间,或密集或疏朗地滚动着。水珠仿佛想要与那皎洁的月光对话,可相互凝望间,却只余下一片空寂。回想起往昔,与友人一同划船穿梭在莲花丛中,晚风暗暗吹拂,惬意非常。

荷花聚集之处,在碧绿荷叶的旁边,它们无论远近都不沾染尘世的污浊,朝着人羞涩地绽放。水波无声流淌,荷花与荷叶相互依偎,连月亮也满含怜惜地洒下清辉。月亮的影子缓缓移过,蛙鸣声也渐渐停歇,众人纷纷散去,归来时手中携带着荷叶的青碧之色。面对美酒,醉意渐浓,几筒佳酿入喉,沉醉在这美好夜色之中。


小西学评:
此词以“月荷”为核心意象,通过描绘江南仲夏月夜荷塘之景,融入对往昔与友人同游的回忆,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以及当下独赏荷塘的孤寂之感,同时也展现出荷花高洁、清幽的特质,立意含蓄委婉,颇具古典韵味 。
先看上片,“江南风日。数小池仲夏,露垂时刻”以简洁笔触点明时空背景,迅速将读者带入江南仲夏月夜的氛围。紧接着“点点清珠,自在高低滚疏密”聚焦于荷叶上滚动的露珠,细腻描绘动态之景,富有画面感。随后“欲与清辉对语,相望里、一番空寂”由景生情,通过赋予露珠“对语”的拟人化描写,自然传递出孤寂之感。最后“忆当时、共棹莲间,暗渡晚风习”以“忆”字为转折,巧妙引入对往昔与友人泛舟莲间的回忆,将眼前的孤寂与昔日的欢愉形成对比,情感层次丰富,上片脉络层层递进,过渡自然。
​再看下片,以“花集。绿腰侧”承接上片对荷塘的描写,将视角集中于荷花与荷叶。“远近尘不沾,向人羞涩”进一步刻画荷花的高洁与娇羞之态,延续上片的写景基调。“水波默默。花叶倚偎月怜惜”描绘荷塘中水波、花叶与月色的交融,营造出静谧温柔的氛围。“蟾影过、蛙鼓静,人散去、归携青色”通过时间变化,从月移、蛙声渐歇,写到众人离去,画面转换自然。结尾“对煮酒、堪醉处,几筒玉液”以饮酒沉醉收束,在情感上呼应上片的孤寂,形成情感相呼应。个人觉得,下片中从写景到“人散去”的过渡稍显仓促,若能增加一些描写众人相聚或离散过程的语句,情感过渡会更加流畅。

总体而言,学友的词上下片脉络基本清晰,通过景、情、忆的交织,展现了月夜荷塘的清幽之美与情感变化,但在部分衔接处可进一步打磨,使整体脉络更加圆润流畅 。

点评

过渡花集,绿腰侧,转入花,铺垫向人羞涩,人与花已分辩不清,此刻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很好!整体很不错,笔法功底可见一般,好看,学习了!  发表于 2025-6-28 14:10
这篇作业写的很好,脉络紧凑,逻辑缜密,很是好看!从江南风日,点出时间,再到小池,露垂时刻延展点点清珠,的描写很是灵动,高低一笔点染特别灵气,再空际转身与清辉对话铺垫转忆曾经,入情,  发表于 2025-6-28 14:09
数小池仲夏,露垂时刻,数可酌,这个字应当为领字,数小池仲夏,此处领字不明显,而且数小池是多小池塘的意思吗?表意不够明显。  发表于 2025-6-28 14:04
完美作业,!  发表于 2025-6-28 13:4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8
17#
发表于 2025-6-26 10:5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浅酌璃兮 于 2025-6-26 10:51 编辑

1.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暗香》,是姜夔的自度曲。这首词感怀今昔,借咏梅寄托词人的身世之感。上阕侧重写与梅花有关的美好回忆,与而今的落寞形成对比。下阕重在抒发身世之感,在过去和现在相互交织和对比中含蓄道出。这首词是咏物名作,全篇与所咏之物“不即不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略过物态的描摹,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有关,重在抒写与梅相关的情感、故事。张炎《词源》要求咏物词“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以此观之,《暗香》堪称典范之作。




2.红情•荷
文/芷溪
青漪弄碧,恰珠凝翠盏,香浮凉夕。粉靥微低,欲诉还休倚风立。摇漾轻翻碎影,惊起了、文鸳相匿。惹墨客、寄兴流连,题咏满瑶席。
岑寂,念畴昔。叹洛浦仙踪,梦渺难觌。旧游陈迹,残照斜晖映苔壁。独对孤泓清浅,愁绪绕、鬓间霜色。怎消遣、长夜静,暗蛩声密



简评:上阕着重描写眼前荷塘的景色,从画面,视觉、嗅觉为读者铺开一幅画卷,特别是拟人化的笔触,展现出荷花独特的美感与韵味。下阕是往昔的追忆,化用了曹植的【洛神赋】,抒发了孤独的心境,正好与上阕的美景形成对比,但是突然从美景转入忧愁缺乏自然的过渡,使得前后情感衔接不够紧密。不过全诗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也不失一篇佳作。

点评

上片,起拍“青”“碧”“翠”,都与“绿”有关,相对来说有点撞色了哈。 下片,“愁绪”本应该是虚体内心所想,但后面“霜色”却是实体可见,将抽象的思维具象化这里用了一个“绕”似乎不太贴切。  发表于 2025-7-3 06:43
上下片情感处理上确实有点断裂感,这种问题的话应当在过片上要有所交代或转接,显然“岑寂”与“寄兴流连”词情上有矛盾感,此处再斟酌一二。  发表于 2025-7-3 06:43
整体来说文笔丰满雅致,“荷”的形神基本描摹到位,互评老师这块点评的比较中肯  发表于 2025-7-3 06:43
代发暂与云行老师点评:这首是姜夔体《暗香》格一,作业要求张炎体《暗香》格二,现不作过多计较  发表于 2025-7-3 06:4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5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4
18#
发表于 2025-6-26 12:2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典雨婷 于 2025-6-26 12:46 编辑

第二十讲作业
雨竹组27雨婷
一,阅读一首古人诗词并简单分析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宋代
林 断 山 明 竹 隐 墙 。 乱 蝉 衰 草 小 池 塘 。 翻 空 白 鸟 时 时 见 , 照 水 红 蕖 细 细 香 。 村 舍 外 , 古 城 旁 。 杖 藜 徐 步 转 斜 阳 。 殷 勤 昨 夜 三 更 雨 , 又 得 浮 生 一 日 凉 。

   赏析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豁达心境。上阕用"林断山明""乱蝉衰草"勾勒出疏朗错落的乡野画面,"翻空白鸟""照水红蕖"动静相生,白翅与红荷的色彩对比鲜明,暗香浮动更添生机。下阕以"杖藜徐步"的闲适姿态,融入"斜阳"与"三更雨"的时空转换,末句"浮生一日凉"化用道家典故,将雨后的清凉感升华为对人生得失的超然感悟,在困境中展现出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


全词以时间为暗线:首句正午林荫光影交织,次句蝉噪暗示盛夏燥热,"斜阳"点明漫步至黄昏,"昨夜雨"则回溯时间。视听嗅三觉交融——视觉(白鸟红蕖)、听觉(乱蝉鸣叫)、嗅觉(荷花清香),构建出立体可感的夏日图景。"殷勤"二字拟人化写雨,与"浮生"的哲学思考形成反差,暗含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望。杖藜意象暗合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洒脱形象,通篇未言贬谪之苦,却在淡墨写景中透出历尽沧桑后的澄明心境。


    二,互评作业
雨竹28-你笑了
红情·荷塘月色
文/你笑了
粉衣初湿,正娉婷照水,新妆先立。翠盖擎珠,半卷羞含露铅泣。风起波心碎影,浑未觉、游鱼潜入。但见得、一抹残霞,水面幻天色。
幽寂,向晚浥。映半湖星星,摇动空碧。桨声远隔。谁记兰舟旧时迹?曾约汀洲鹭侣,应念我、舞裳还碧。待冷香、飘过处,又看月夕。这首《红情·荷塘月色》以荷塘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清幽婉约的画卷,同时融入怀旧与怅惘之情。整首词语言精致,意境空灵,此词深得宋词婉约派精髓,语言清丽,意境幽远,情感含蓄而深沉。在写景上,光影、色彩与动态的结合十分出色;在抒情上,通过"兰舟旧迹""汀洲鹭侣"等意象,将个人感怀融入自然景物,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若能稍调过渡与结句,则更臻完美。 这是一首颇具水准的咏物抒情词,展现了作者对古典词法的娴熟驾驭与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点评

下片,由“荷”转入人的情感描写,幽怀可见,步局方面基本没什么问题,两个“碧”作为韵字重复,应当避免。  发表于 2025-7-3 06:41
上片,拟人化手法把“荷”写成美人,但是遣词造句上还有待提高,“半卷羞含露铅泣”这句大概意思是懂了,但是读起来却比较拗口。  发表于 2025-7-3 06:41
代发暂与云行点评:这首也是姜夔体,这里不作计较。整体来说该表扬的地方互评老师已经说差不多了,我就不再说了哈。  发表于 2025-7-3 06:4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

帖子

4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4
19#
发表于 2025-6-26 15:27:3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第二十讲作业:
雨竹组21-安若渔

原玉
红情   荷
雨竹组27雨婷
烟波半副,正风裳浣碧,露盘凝玉。素影凌虚,不向人间夺清馥。静看云心向远,且忘却、红尘荣辱。但守得、半亩清华,何必近朱毂。
幽独,意未足。任雨过旧汀,叶生新绿。淡香漫掬。抛却繁华几竿竹。莫问禅音深浅,都付与、渔歌樵曲。便忘了、身是客,梦同幽竹。

安若渔试评
问好诗友!格律请自检。这阕词通过"烟波""风裳""露盘"等传统意象,构建出空灵澄澈的荷塘图景,以"不向人间夺清馥"直抒荷花遗世独立的品格,整体呈现出幽远淡泊的意境。商榷之处:"禅音""渔歌"“几竿竹”等元素的引入稍显突兀,若能在情感推进中设置更自然的衔接,可使文脉更加流畅。半副表意不清晰。还有前面已经忘却红尘荣辱,下阕又“意未足”情感上连接不顺畅。个见,如有误评请见谅!

点评

下片,“幽”的话形容“荷”也无不可,但“独”的话就有点偏颇,背景“荷”必定是大片大片的出现在水域上面的。 其他地方参照互评老师,这首细节方面还有待提高。  发表于 2025-7-3 06:40
上片,起拍这个“半副”确实如互评老师说的不明所以,可能指的是“荷”平铺水面所占用的面积,另“烟波”与“风裳”意象上略有不协,有“风”则无“烟”。另“半副”与“半亩”有重复嫌疑。  发表于 2025-7-3 06:40
代发暂与云行点评:这首也是姜夔体,这里不作计较。整体来说“荷”的形态神韵基本描摹差不多,对于作业完成的可以了。互评老师这块指出了不足之处,点评比较精准。  发表于 2025-7-3 06:4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4

帖子

8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46
20#
发表于 2025-6-26 16:22:59 | 只看该作者
凡川

第二十讲作业
评上一楼作业
红情 荷
雨竹26-蓝老实
澄波娇色。正晚凉涨断,碎萍浮密。翠伞迎风,半卷罗绡露痕识。未遣霓裳漫舞,偏占却、一池清忆。渐亭亭、冷麝浮烟,绿袂曳寒碧。
幽寂。水云侧。任晚霞落身,素颜欹日。影投画壁。三十六宫梦难觅。凝伫久、香坠处,浑忘了、忧思如昔。更忍见、残月里,乱珠溅笛。

评:1 澄波娇色。正晚凉涨断,碎萍浮密。 起拍入题,初夏新荷。 领字4字句工稳耐品。 2 翠伞迎风,半卷罗绡露痕识。未遣霓裳漫舞,偏占却、一池清忆。过去(夏荷),现在(秋荷)。 3  渐亭亭、冷麝浮烟,绿袂曳寒碧。准备过片,由夏入秋。
4   幽寂。水云侧。任晚霞落身,素颜欹日。过片承上启下,自然衔接,由景转情景交融。领字4字句太好了写的。5 影投画壁。三十六宫梦难觅。凝伫久、香坠处,浑忘了、忧思如昔。展开丰富联想。但感觉忧思如昔有点突兀。6 更忍见、残月里,乱珠溅笛。结句很棒,余韵无穷。

点评

三十六宫?后面接着写残月里?时间转移太快了,这里在打磨  发表于 2025-7-10 12:59
格律正确,看全文,写的暮色中的荷塘一角,忧思如昔不明白,再打磨一下。  发表于 2025-7-10 12:56
评阅首先对作者尊重,也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发表于 2025-7-10 12:48
  发表于 2025-7-10 12:4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8-30 18:16 , Processed in 0.1568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