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组29号~紫玉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望海潮·丁酉,西内成,乡人请作望幸曲】宋·朱敦儒
嵩高维岳,图书之渊,西都二室三川。神鼎定金,麟符刻玉,英灵未称河山。谁再整乾坤。是挺生真主,浴日开天。御归梁苑,驾回汾水凤楼闲。
升平运属当千。眷凝旒暇日,西顾依然。银汉诏虹,瑶台赐碧,一新瑞气祥烟。重到帝居前。怪鹊桥龙阙,飞下人间。父老欢呼,翠华来也太平年。
【解析】
朱敦儒的《望海潮・丁酉,西内成,乡人请作望幸曲》是一首应乡人之请、为 “西内”(皇宫西部宫殿)建成而作的 “望幸曲”,核心主旨是歌颂盛世气象、期盼皇帝临幸,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皇权的拥戴与对太平的赞颂。全词紧扣 “西内建成” 与 “望幸” 两大核心,以地理形胜、皇权象征、祥瑞景象为脉络,层层递进地展现对帝王临幸的殷切期盼。
背景与题解
“丁酉” 为具体年份(结合朱敦儒生平与宋代历史,或指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即 1147 年,此时南宋政权渐趋稳定,宫殿建设提上日程);“西内成” 指皇宫西部的宫殿群建成;“望幸曲” 即盼望皇帝(“幸” 指帝王亲临)驾临的颂歌。乡人请作此词,本质是借文学表达对皇权的归附与对地方荣宠的期待。
上阕:铺陈西内形胜,颂赞真主开创。
上阕从西内所在的地理优势入手,凸显其 “天命所归” 的气象,再点出 “真主”(皇帝)的功绩,为 “望幸” 铺垫合理性。
• “嵩高维岳,图书之渊,西都二室三川”
开篇锁定西内所在的地理坐标:以 “嵩高维岳”(嵩山为五岳之首,出自《诗经・大雅》,象征天命所系)起笔,点出此地是 “图书之渊”(文化典籍汇聚之地,暗指文脉深厚);“西都”(可能指洛阳,或泛指西部京畿)坐拥 “二室”(嵩山的太室、少室二峰)与 “三川”(黄河、洛水、伊水,代指山河形胜)。寥寥数语,既写尽地理之雄,又暗含 “地灵则人杰” 的深意 —— 此地不仅山河壮丽,更与 “天命”“文脉” 相连,为 “西内” 的建成赋予天然的正当性。
• “神鼎定金,麟符刻玉,英灵未称河山”
转入 “皇权象征” 的铺陈:“神鼎”(古代帝王象征天下一统的礼器)“麟符”(刻有麒麟的兵符,象征皇权对军事的掌控)皆为皇权信物,暗指此地的 “英灵”(可指人才、祥瑞)与壮丽河山相匹配,进一步强调西内所在之地 “配得上皇权驻跸”。
• “谁再整乾坤。是挺生真主,浴日开天”
以设问承上启下,答案直指 “真主”(对皇帝的尊称):唯有这位 “挺生”(脱颖而出)的帝王,能 “整乾坤”(重整天下秩序),如 “浴日开天” 般开创盛世(“浴日” 典出《淮南子》,喻帝王普照天下;“开天” 指开创新纪元)。此句将 “西内建成” 与 “帝王功绩” 绑定,暗示西内的存在是盛世的产物,也唯有盛世帝王配得上临幸。
• “御归梁苑,驾回汾水凤楼闲”
以历史典故收束上阕:“梁苑”(汉代梁孝王的园林,为帝王游乐胜地)、“汾水”(汉武帝曾在此泛舟赋诗)都是帝王临幸的标志性场所,而 “凤楼”(代指西内宫殿)因帝王 “御归”“驾回” 而 “闲”(不再闲置)。暗写西内建成后,当如梁苑、汾水般成为帝王驻跸之地,为下阕 “望幸” 埋下伏笔。
下阕:渲染升平气象,直抒望幸之情
下阕聚焦 “望幸” 的核心,以 “升平运” 为底色,描绘西内的祥瑞景象,最终落脚于乡人对帝王临幸的欢呼与期盼。
• “升平运属当千。眷凝旒暇日,西顾依然”
开篇点出时代背景:“升平运”(太平盛世的气运)“当千”(长达千年,极言国运绵长);“凝旒”(帝王礼帽前的玉串,代指皇帝)在闲暇时仍 “西顾”(回望西内所在),暗示皇帝对西内的关注,为 “望幸” 提供可能性。
• “银汉诏虹,瑶台赐碧,一新瑞气祥烟”
铺陈西内建成后的祥瑞景象:“银汉诏虹”(如银河降下彩虹,喻帝王诏书带来的荣光)、“瑶台赐碧”(宫殿如瑶台般被天帝赐予碧色,写建筑之华美),整体笼罩在 “瑞气祥烟” 中。既是实写西内的壮丽,更是以 “祥瑞” 强化 “此地值得帝王临幸” 的意涵。
• “重到帝居前。怪鹊桥龙阙,飞下人间”
以观者视角写西内的宏伟:亲临 “帝居”(西内宫殿)前,竟惊叹其如 “鹊桥”(神话中连接天地的桥)、“龙阙”(帝王宫殿的门楼)从天上 “飞下人间”。用夸张手法极言宫殿的超凡壮丽,暗合 “帝王居所应如天宫” 的想象,进一步烘托 “望幸” 的合理性 —— 如此仙境般的宫殿,理应迎来帝王驾临。
• “父老欢呼,翠华来也太平年”
收束于 “望幸” 的核心情感:“父老”(乡人)欢呼雀跃,期盼 “翠华”(帝王仪仗的代称)到来,共享 “太平年”。直白点题,将个人、地方的期盼与 “太平盛世” 的宏大叙事结合,既呼应 “望幸曲” 的创作目的,又升华了对皇权与时代的颂赞。
作为一首 “应制性” 的望幸曲,词的风格庄重雍容,充满颂圣意味,却无空洞堆砌之感 ——
• 意象选择:“嵩岳”“神鼎”“麟符”“翠华” 等意象,或锚定地理权威,或象征皇权正统,或指向帝王仪仗,始终围绕 “天命”“皇权”“祥瑞” 三大核心,强化 “西内值得临幸” 的逻辑;
• 结构递进:从地理形胜(地灵)到帝王功绩(人杰),从宫殿祥瑞(物华)到乡人期盼(民情),层层递进,让 “望幸” 的诉求既有历史与地理的支撑,又有情感与现实的依托;
• 情感基调:以 “太平”“升平” 为底色,将个人(乡人)的期盼升华为对时代与皇权的认同,符合 “望幸曲” 需传递的 “上下同心、共沐圣恩” 的核心意涵。
全词虽为 “应景之作”,却精准把握了 “西内建成” 与 “望幸” 的关联,以雄阔的视野、典丽的语言,完成了对盛世的歌颂与对皇权的拥戴,堪称宋代 “颂体词” 中贴合主题、兼具气象的佳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夏云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原玉:
2.夏云峰·夏韵
风荷13/墨玄枫
柳丝长,荷风软,熏染夏日晴光。湖面画船载酒,曲岸闻香。蝉鸣高树,蛙鼓乱,戏水鸳鸯。闲步处、莲开并蒂,相映红妆。
暑天最喜清凉。倚竹榻、静听风过回廊。帘外石榴似火,蝶舞匆忙。晚来雨过,虹影现、暮色苍茫。且慢数、繁星点点,醉卧荷塘。
读解:
柳丝长长地垂下,吹过荷花的风软软的,好像夏日的晴光都被重染了。湖面上有画船载着美酒,弯曲的岸上都闻到了美酒的香气。蝉儿在高高的树上鸣叫,池塘上哇鼓一片,鸳鸯在池中戏水。闲步经过的地方,开着并蒂莲,彼此红妆相互映衬。
炎热的暑天最喜欢清凉的感觉。倚在竹塌上,静静地听风吹过回廊。帘子外的石榴红得像火一样,蝶儿飞舞,匆匆忙忙。晚点有一阵雨落过,天上现出一道彩虹的影子,暮色苍茫。且慢慢地数着,天上的繁星点点,醉卧在荷塘。
此阙词通顺易懂,上景下情,情景交融,意脉顺畅,很有词味,是一阙不错的作品。
以下几点与墨玄枫同学共同商榷:
1、上片写的景致都是白天的,而下片的景物和活动已经是傍晚和夜间,时间和场景变动得太快了。
2、结句比较平淡,没能总结和提升全篇。
以上个见。能力有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同学多多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