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095

帖子

46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696
11#
发表于 2025-7-24 17:13:4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雪烟-凝思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
柳永     宋代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译文
那是从前的一个春天,我在一处庭院里小酌,这里有歌相随,有舞相伴,并有幸和她邂逅。可是,我现在悔恨当初轻易放手让她离我而去。回到家里,半夜时分,我酣然大醉,引起过去无限的愁绪。虽然石崇所爱的绿珠可以为石崇坠楼而死,韦生的爱妾可以以身换取韦生所喜爱的骏马紫叱拨,无奈他们都不能像鸳鸯一样永远相伴。
我神志迷糊,默默地想着她如花似玉的面容,想在梦中与她相聚,但又突然从梦中惊醒,难以圆梦。我在床上穿着外衣抱着被子,千辗万转,怎么也睡不着。只有栖息在那屋梁上新来的一对燕子,在通宵达旦地听着我深深的叹息。


简析
此词上片写词人在一次酒筵歌席之后追忆分别的情人,惹动痴念之情,以至于非常后悔放手让她离开;下片写词人因为想念情人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全词文思细密,结构谨严,叙事曲折却一丝不乱,又能在层层铺叙中笔笔带情,层层相扣,一波三折,曲尽其意。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南窗梦觉
雪烟12-摸鱼儿
正南窗梦觉,疏帘卷、簟纹平。渐日影移檐,槐风荐爽,蝉响初停。闲行。小栏西畔,看方池碧水卧浮萍。更有荷花半展,叶间三两蜻蜓。
忘形。心与天澄。云自敛、意轻盈。任岁华、暗换朱颜绿鬓,何必言惊。幽情。对遥山晚,向石阶独坐月痕清。不问尘中纷事,静听草际虫鸣。

解读:正午时分,从南窗下的梦中醒来,轻轻卷起稀疏的帘子,竹席上的纹路平展清晰。渐渐的,太阳的影子顺着屋檐移动,槐树间吹来的风带来阵阵清爽,蝉的鸣叫声也刚刚停歇。随意漫步,走到小院栏杆的西边,看那方方正正的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漂着浮萍。更有半开的荷花亭亭玉立,叶片间停着两三只蜻蜓。

此刻全然忘却了世俗的拘束,心境像天空一样澄澈。云彩自个儿聚了又散,意念也轻盈自在。任凭岁月悄悄流转,改变了红润的容颜和乌黑的鬓发,又何必为之惊叹呢。这份清幽的情怀,对着远处傍晚的山峦,在石阶上独自静坐,看那清冷的月光洒下。不去问世间的纷纷扰扰,只静静聆听草丛间虫儿的鸣叫。

互评:问好鱼儿师。小词格律无误。上景下情模式展开叙述,上片意象铺排合理,下片融情自然,下片部分语言还可再精炼,总体来说,不错的一首词,学习了。具体等评阅老师补刀。

点评

互评很好,方池改为一池,就不显得刻意了,最后月痕清换做晚风轻感觉会更好,前面有晚字,只是提示,自己可酌。  发表于 2025-7-25 12:4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5

帖子

46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696
12#
发表于 2025-7-24 17:14:1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雪烟-慕容瑞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冯延已     五代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译文
霏霏细雨浸湿了光阴,芳草萋萋,年复一年,与离恨一起生长。凤楼深深,多少情事如烟,封存在记忆之中。望着饰有鸾鸟图案的铜镜,绣着鸳鸯的锦被,思念往事,寸断肝肠。
梦魂,信马由缰,千里飘荡,魂回梦醒,只见杨花点点,飘满绣床。薄情负心的人呀,我半掩闺门,你却迟迟不来,夕阳西下,眼看辜负了三春的良辰美景,洒下清淡的泪珠几行。

简析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是一首闺情词,词人假托女子声口,表达出其“怨望”之意以及浓浓的伤春之情。上片咏草起兴,以芳草喻离恨,进而写出女子凤楼独居的苦楚;下片先写梦境,后写女子所居的环境,进一步表现她念远的愁情。全词语言明自雅丽,笔法离合自然,摆脱花间词人对妇女容貌与服饰的描绘,而转向人物内心感情的刻画,在词史上有一定影响。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纳凉寄怀
雪烟-凝思
正蝉鸣渐歇,晚风过、扫残阳。看竹影扶疏,流萤点院,新月初黄。藤床。漫摇蒲扇,任荷香一缕入衣裳。忽忆年时同坐,笑言犹绕回廊。

心伤。别后他乡。人世路、雨侵窗。岁月移,几度轮番雁过,鬓角添霜。清光。照人无寐,问归期何日总茫茫。且把闲愁暂寄,夜阑聊对流觞。

解读:蝉鸣声渐渐停歇,晚风吹过,扫去了天边的残阳。看那竹子的影子稀疏摇曳,流萤点缀着庭院,一弯淡黄色的新月刚刚挂上天空。藤制的躺床上,随意摇着蒲扇,任凭一缕荷香飘进衣裳。忽然想起往年此时和你一同闲坐的情景,欢声笑语仿佛还在回廊间萦绕。

心中满是伤感。分别后各自身在他乡,人生的路途上,常有风雨打湿窗棂。岁月流转,多少次大雁南来北往,鬓角已悄悄添了白发。清冷的月光照着无法入眠的人,问起归期却总是一片渺茫。暂且把这闲愁寄托别处,夜深时姑且对着酒杯,独自浅酌吧。

互评:问好思思。小词格律无误。这首词以夏季纳凉时的感怀为核心,借景抒情、由今忆昔,意象铺陈细腻合理。就是转折稍显仓促,上片由景入忆,过渡自然,但下片“心伤”之后,“人世路、雨侵窗”“鬓角添霜”等句,虽承接了“别后他乡”的漂泊感,却因短句密集,情感推进略显急促,与上阕的舒缓节奏稍显脱节;结尾“且把闲愁暂寄”的自我宽慰,也因前文愁绪铺陈较满,显得力度稍弱,未能形成更有张力的收束。点评不到处请评阅老师补刀。

点评

楼上互评精准到位,总茫茫,总字可酌。  发表于 2025-7-25 12:4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5

帖子

13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44
13#
发表于 2025-7-24 17:42:3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24讲作业:
雪烟17-十七
1、木兰花慢·西湖送春
元:梁曾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
彩云回首暗高台。烟树渺吟怀。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西楼半帘斜日,怪衔春、燕子却飞来。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

赏:梁曾的这首词,并没有严格按照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路数来写,反倒即景生情,情景交融,写出了对春景极力挽留又无力挽留的情绪变化。这种变化变化耐人寻味,表面看很豪爽不羁,但结尾两句风雨惊梦,还是能读出一点点怅然。

2、木兰花慢 纳凉
文/小卒
趁残阳未敛,携蒲扇、就幽廊。恰竹院回风,荷池香散,爽递心房。凉凉。渐凝暮色,有流萤几点逗寻常。谁弄冰丝玉管,共融蛙鼓池塘。
徜徉。素魄东墙。消溽暑、裹襟裳。且撤茶,绿醑轻斟慢品,待醉黄梁。无妨。夜深未倦,好瞻天明日卜骄阳。莫羡银河星灿,焉如俗世人双。

十七评:问好小卒。这首词以纳凉为主题,为读者呈现了一系列活动以及情感抒发。它有一条时间线,残阳未敛——渐凝暮色——素魄东墙——夜深未倦,按韵划分为12个意群细看。1交代时间地点,直接点题,“趁”字既不拖泥带水又给词定下了乐调,很喜欢,“就”个人感觉还可以更精准。2、3景色安排的非常服帖,总结也到位。4依然写景,但时间有推进。5写景,加入声音。上片写景为主,但有声有色有变化,领字恰当。6、7、8月上东墙,暑消凉渐。9撤茶喝酒,感觉此处跳脱的稍有点急促,与前边的“徜徉”不太对隼。10洒脱。11意思明白,就是后半句读了好几遍也不太会断句,希望能与作者沟通哦。12感情更进一步,纵然介木好的景色也不如一生一世一双人啦,是不是想那个弄冰丝玉管的人哪?全词笔触细腻,情景交融,传达出一种美好舒适的夏夜凉感。上片优于下片。

点评

互评精准到位,好瞻天明/日卜骄阳,这句的确突兀。  发表于 2025-7-25 12:5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4

帖子

6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6
14#
发表于 2025-7-24 22:45: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痴心不改 于 2025-7-24 22:51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四讲作业  雪烟18痴心不改   
一.阅读
木兰花慢  中秋醉酒
辛庆疾 宋代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译文: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 ?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 ,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 ?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 ,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 ,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二.互评作业
木兰花慢·寻琴
文/轩辕剑谱   
倚高栏虚槛,歇岩雨,澣梅屏。渐赤蜃低垂,白霓潜退,滴翠新晴。空明。欲绵还断,有鲲弦凤律出轩层。风送齑音细韵,云牵婉曲缠声。
泠泠。鞙佩迂行。穿竹养,近穹庭。锦石前,漫客轻勾缓抹,鹤膝琴横。栖情。梦萦清籁,对金徽玉轸绿桐鸣。几阕今愁古恨,胜于檀口牙笙。
问候学友,好词学习了。这首《木兰花慢·寻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高雅的音乐寻访图景,整体格调清幽空灵,展现了作者对古典意境的深刻把握。寻琴、闻琴、抚琴的雅致过程,意境清幽,气韵连贯。上阕既写琴音的层次,又暗合寻琴时若即若离的期待。下阕转入亲见琴、触碰琴的场景。写指法,又显闲适气度。结句“几阕今愁古恨,胜于檀口牙笙”以琴音承载的情感厚度,对比笙簧之音,点出琴乐直击人心的特质。全词以“寻”为线,融景、声、情于一炉,炼字精雅。个人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几阕今愁古恨”略显直白,若与曲名应衬会更好。

点评

问好二位学友,支持上面这位同学的观点,结尾略显平淡了,没有进一步升化主题。  发表于 2025-7-28 15:5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

帖子

11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2
15#
发表于 2025-7-25 07:02: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轩辕剑谱 于 2025-7-25 07:19 编辑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宋代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城门紧闭着。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简析:
这首词颇具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风景图;在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以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和英雄气概为主题,形象生动鲜明、切实可感。词人落下慷慨雄放之笔,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展现出他对征战之事的深刻思考和关切。

木兰花慢 消夏
雪烟03-山水一壶
竹溪消溽暑,筛清影、沐轻舟。正蝉噪初停,夕阴四合,斜照方收。幽幽,绿漪涨碧,渐风生野岸洗烦愁。几处烟光明灭,半帘飞絮疏流。
休休,倦卧云丘。心亦懒、复何求?但汲泉煮茗,分瓜乘兴,且忘沉浮。悠悠,藕花风满,任空明水色尽盈眸。一片白云自在,何妨共此清柔。
简析:竹溪边消散了夏日的湿热,月光筛下斑驳的光影,小船沐浴在清凉之中。正是蝉鸣刚刚停歇,傍晚的暮色从四面合拢,夕阳的余晖刚刚敛去的时候。幽静,碧绿的水波渐渐涨满,晚风吹起于野外的河岸,洗去了满心的烦忧。几处炊烟与灯火忽明忽暗,半帘窗户外,飞絮伴着稀疏的流水轻轻飘逝。罢了,慵懒地躺卧在云雾缭绕的山丘。心也变得慵懒,又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只愿汲取清泉煮上香茗,乘兴分食瓜果,暂且忘却世间的沉浮起落。悠然,满溢着荷花的清香,任凭澄澈空明的水色盛满眼眸。一片白云自在飘荡,不妨就这样共赏这清幽柔和的景致。本词上篇写景,下篇抒情,词意顺畅。

点评

问好二位学友,上面这位同学只作了解释,我这里初充几点: 1、“夕阴四合”和“斜照方收”语意既重复又矛盾。2、“半帘飞絮”令人费解,题目是消夏,哪来飞絮? “一片白云自在,何妨共此清柔。”结句很好,点赞..   发表于 2025-7-28 16:0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4

帖子

12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4
16#
发表于 2025-7-25 20:49:2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雪烟01-梅欣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宋代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译文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螺壳所做的酒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一路伴随着我。

简析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其通过抒发一次春游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世俗的清高。上片描绘溪山美丽的春景;下片描述词人高蹈遗世之情态,大有放浪形骸之外的飘逸和潇洒。全词情景交融,缓缓道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他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虽然流露出徘徊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心情,但仍不失豪纵之气。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夏思(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拟意))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约窗前明月,春茶品、果蔬尝。独步小池边,婷婷翠盖,袅袅清香。遥望。碧波微漾,任荷风缕缕送新凉。河岸兰舟柳系,惹人无限思量。
闺房,巧画梅妆。携玉手、共徜徉。石径幽,叶底黄莺浅唱,花吐芬芳。厅堂。素笺心字,托白云远寄却茫茫。欲把瑶琴慢抚,奈何不见萧郎。


互评:这首木兰花慢·夏思,以夏日景物为依托,借景抒情,将闺中思念之情融入细腻的场景描写中,整体意境婉约动人。

上阕从“约窗前明月”起笔,以春茶、果蔬、小池、翠盖(荷叶)、荷风等夏日元素勾勒出清幽环境,“碧波微漾”“荷风送凉”等句画面感强,末句“河岸兰舟柳系”以景物暗喻牵挂,自然引出“无限思量”,为下阕的思念铺垫情绪。

下阕转入“闺房”场景,“巧画梅妆”“共徜徉”的回忆与当下“叶底黄莺浅唱”的热闹形成对比,更显孤寂。“素笺心字”“托白云远寄却茫茫”直抒胸臆,将思念无处寄托的怅惘写得真切,结句“欲把瑶琴慢抚,奈何不见萧郎”呼应开篇拟用的岳飞词句意境,以“不见萧郎”点出“知音少”的核心愁绪,收束有余韵。

全词脉络清晰,从景到情,从当下到回忆再到抒情,层层递进,意象选择贴合“夏思”主题,语言清丽婉约,较好地传递出深闺思念的细腻情感。

点评

空间转换太快,从窗前,小沲边,河岸兰舟,闺房,石径,亭堂。杂乱无章,闺房和亭堂有凑韵之嫌。 “素笺心字,托白云远寄却茫茫。欲把瑶琴慢抚,奈何不见萧郎”。和上文的景语情语相矛盾。结尾平淡无味。  发表于 2025-7-28 15:0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3

帖子

10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88
17#
发表于 2025-7-27 15:01:0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24讲作业:
雪烟22-李纳兰
1、木兰花慢·西湖送春
元:梁曾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
彩云回首暗高台。烟树渺吟怀。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西楼半帘斜日,怪衔春、燕子却飞来。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

赏:梁曾的这首词,并没有严格按照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路数来写,反倒即景生情,情景交融,写出了对春景极力挽留又无力挽留的情绪变化。这种变化变化耐人寻味,表面看很豪爽不羁,但结尾两句风雨惊梦,还是能读出一点点怅然。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团扇蒲扇
/渡
叹团扇素韵,似明月、手中持。念汉女情绵,班姬怨寄,纨素凝思。蒲葵。亦含古意,扇风摇处暑气皆辞。轻拂炎氛渐散,宛如幽梦清时。
遐思。岁月如驰。多少事、付风丝。忆昔贤、执扇雍容气度,韵绕书帏。今期。愿同扇舞,共清凉几缕赋新诗。漫观人间炎燠,且留幽意于斯。

浅评:
这里采用的是刘永体。
整体点评:
上阙优于下确,上阙对团扇的解释还是很充足的,能用典班婕妤的《怨歌行》。有一处意指不明“轻拂炎氛渐散”有凑字之嫌。
下阕从过片到结尾都是断掉的,知道作者想写什么,但是确实笔力不逮。

问题
1.上阙"葵"字出韵、“帏”字出韵
2.下阙“昔”“执”出格
3.句意不明,需掌握布局和字义

点评

纳兰师指出有出律,特地检测了一下,好像没有绿,可能是用了其他格吧。  发表于 2025-7-29 00:31
老师点评:问好二位老师互评基本到位,团扇用了班姬典还不错。  发表于 2025-7-29 00:2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5

帖子

8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8
18#
发表于 2025-7-29 05:17:09 | 只看该作者
@十七 发表于 2025-7-24 17:42
古典词研四第24讲作业:
雪烟17-十七
1、木兰花慢·西湖送春

好/瞻天/明日/卜/骄阳。意思:看天空猜想明日又是个骄阳似火。可能段句有点问题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

帖子

4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2
19#
发表于 2025-8-6 23:23:36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二十四讲作业
雪烟06-轻风呢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木兰花慢
宋  柳永
倚危楼伫立,乍萧索、晚晴初。渐素景衰残,风砧韵响,霜树红疏。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空遗悲秋念远,寸肠万恨萦纡。
皇都。暗想欢游,成往事、动欷歔。念对酒当歌,低帏并枕,翻恁轻孤。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赢得无言悄悄,凭阑尽日踟蹰。
翻译:
靠在高楼上独自站着,天气突然变得萧索冷清,晚上刚刚放晴。渐渐地秋天的景象衰败残破,风中传来有节奏的捣衣声,稀疏的经霜的树叶变红了。天空中新来的大雁飞过,奈何自从分别后就没收到过佳人的音信。空自排遣悲秋的情绪,思念着远方的人,心里充满了遗憾、后悔。
暗自想起在帝都时欢乐的游玩,都成了往事,不禁有些欷戲。怀念对酒当歌,同床共枕的日子,现在反而都这样轻易辜负了。纵目凝望回家的路,只见斜阳照耀下,平坦的草地上暮霭沉沉。落得默默无言,整日靠着栏杆徘徊。
简析:
全词通过'素景衰残''风砧韵响''霜树红疏'等萧瑟秋景,结合'新雁过'的意象,抒写对佳人音书断绝的悲秋念远之情。下片以'暗想欢游'承接,追忆汴京时期'对酒当歌''低帏并枕'的往昔欢愉,转而以'斜阳暮霭满平芜'的眼前孤寂景象作对比,最终以'凭阑尽日踟蹰'的落寞姿态收束,展现羁旅漂泊中的怅惘心绪。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午梦
恰熏风渐懒,蝉声沸、日迟迟。正竹簟初凉,纱厨残暑,梦影差池。依稀。故园旧岸,对垂杨两小钓清漪。忽被流莺唤醒,窗前竹影离披。
支颐。漫入沉思。怀故里、碧云溪。任鬓边、玉坠钗横懒管,乱了青丝。多时。叹身似寄,怅浮名误却好佳期。复向罗床卧去,再寻蝶梦芳菲。

自评:
解读:
南风渐渐变得慵懒,蝉鸣声喧闹沸腾,太阳慢悠悠地挂在天上。此时竹席刚透出些凉意,纱帐里还残留着暑气,梦中的影子模糊错乱。恍惚间,仿佛回到了故乡的旧岸,对着垂杨柳,儿时的两个身影在清澈的水边垂钓。忽然被黄莺的叫声惊醒,窗前的竹影稀疏散乱。
支着下巴,恍惚间沉入沉思。思念着故乡,那飘着碧云的溪流。任凭鬓边的玉坠晃动、金钗横斜,懒得去整理,任由发丝纷乱。已经过了许久。感叹自己像寄居在外,怅恨虚名耽误了美好的时光。又回到丝罗帐的床榻躺下,想再去追寻那芬芳美好的梦境。

简评:
这首《木兰花慢》以夏日闲愁为骨,融梦境与现实于笔端,全词以“梦—醒—思—再寻梦”为脉络,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夏日景物的燥热与故园记忆的清凉对照,表达个人情态的慵懒与内心的焦灼交织以及对昔日的怀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8-30 15:39 , Processed in 0.1091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