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八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501

帖子

206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7
11#
发表于 2025-8-21 20:02:3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八讲作业: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凄凉犯 绿杨巷陌秋风起
宋 姜夔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情怀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这首词上片描写淮南边城合肥的荒凉萧索景象,下片在对昔日游冶生活的怀念中隐隐透露出一种“黍离”之悲。无限感慨,都在虚处。上片描写边城合肥的萧条景象和自己触景而生的凄苦情怀。南宋时,淮南已是极边,作为边城重镇的合肥,由于经常遭受兵灾,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发端两句,概括写出合肥城的荒凉冷落。“合肥巷陌皆种柳”,词人将“绿杨巷陌”置于“秋风”“边城”的广阔背景中,以杨柳的依依多情反衬秋日边城的萧瑟无情。就更容易突现那“一片离索”。宋朝王之道《出合肥北门二首》描绘南宋初年合肥附近的残破景象是“断垣甃石新修垒,折戟埋沙旧战场。阛阓凋零煨烬里,春风生草没牛羊”。“一片离索”全属写实。
然而,这两句还只是粗线条的勾勒,犹如一幅大型油画,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画面的总体轮廓:萧索的边城街巷中,一片杨柳在秋风中袅舞;及至近处观察,读者仿佛进入了具体的画境,见到军马嘶鸣,行人匆匆,戍楼孤耸寒角悲吹。“马嘶”、“吹角”诉诸听觉,旅人、“戍楼”诉诸视觉;这些意象,或处于运动之中,或呈现为静态,在萧瑟的秋风中交织成一幅画面,调动起读者各种不同的感官,使之充分感受到边城遭受兵燹那种特有的凄凉气氛。接着,作者抛开对客观景物的描绘,将自己此时的心情用“情怀正恶”四字,沟通了与读者的联系,随即又在上述这幅画面上抹上“衰草寒烟”的浓重一笔,再着一“更”字,寓情思于景语中,于是,画面便在景情交融的高度上融为一体了。至此意犹未尽,歇拍二句再反实入虚,借助带有某种特殊格调的比喻,传写自己身临其境时的感觉:行经这座曾经繁华一时的名城,就好像当年随将军出塞的士兵,在荒无人迹的沙漠上艰难地跋涉,所感受到的是四处萧条,一片荒凉,让人难以忍受的无边无际的寂寞孤独。部曲,此泛指军队。迤逦,曲折连绵貌。这个比喻,为暗淡的画面注入了一定的时代特色,它启发当时的读者不由自主地回忆起靖康之变以来的种种往事,不禁兴起沉深的家国之恨,身世之愁。因而,这句比喻性联想所触发的沧桑之感,也就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了画面的意境。
换头由“追念”二字引入回忆,思绪折转到过去,带起整个下片。碧水红荷,画船笙歌,往日西湖游乐的美好生活,令作者难以忘怀。淳熙十四、五年间,姜夔曾客居杭州,他在当时所写的一首《念奴娇》词中,曾以清新俊逸的笔调,倾吐过对于西湖荷花的深情:“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此时,肃杀的秋风已把南浦变成一片萧索,西湖荷花那幽幽的冷香可能也随着“水佩风裳”的凋零而消逝了吧?“旧游在否”一句设问,将词意稍稍振起,调节一下叙述的节奏。
“想如今”句以揣测的语气写对西湖荷花的凋落的想象。前一句写人,后一句咏荷,而于咏荷中也暗寓着抚今追昔、人事已非的沧桑感。这两句与换头三句所描绘的画面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在时间上则是一个过渡,即由追念转到目前。如果说换头三句是通过对西湖的优美风光及游乐生活的描绘,反衬了淮南合肥的冷落,则此二句对于西湖萧条秋景的描写,乃是由于作者置身于淮南的现实环境,受到周围景物的触发,因“情怀正恶”而对西湖景物进行联想的结果,时空的穿插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作者愈是感到眼前环境的凄凉黯淡,对西湖旧游的怀念之情就愈加强烈。
于是,以下几句,作者索性放笔直抒这种不能自己的感情。“漫写羊裙”,用王献之书羊欣白练裙的故事。《南史·羊欣传》载,南朝宋人羊欣,年少时即工于书法,很受王献之的钟爱。羊欣夏天穿新绢裙(古代男子也着裙)昼寝,王献之在他的新裙上挥笔题字,羊欣看到王献之的墨迹,把裙子珍藏起来。这里“羊裙”代指准备赠与伊人的字幅墨迹。作者想象着:要把表达他此刻心情的信笺系到雁足上,让他捎给心爱的情人。写到此处作者犹觉意思未尽,但是,姜夔却把鸿雁传书这个人们熟悉知的故事再翻进一层:只怕大雁行色匆匆,不肯替我带信,因而耽误了日后相见的约会。所以,“羊裙”只是空写,怀友之情也就始终无法开解,这就使读者对词人的寂寞处境和悲伤情怀更加同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瑞鹤仙影》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瑞鹤仙影 隐括《孔雀东南飞》
风起的地方
时维汉末,垂杨陌、车迟马缓蝉聒。西风渐紧,虫声断续,望纷飞叶。遥听锦鴂。更愁绪离怀未歇。想当年、兰芝初嫁,缱绻两情悦。
也拟闺房乐,白首为盟,死生相契。风波骤起,有翁姑、事难谐协。泪滴红笺,恨中道恩情断绝。纫蒲苇、磐石无移,不肯折。

解读:
汉末年间,垂杨陌、马车缓缓行驶,蝉声聒噪。西风越来越大,虫声断断续续,眼望纷飞的落叶。远远地听到锦鴂的叫声。更添无穷愁绪。想当年、兰芝刚刚嫁过来,两情缱绻,彼此心悦。
也曾闺房欢乐,相约白首为盟,死生契阔。怎奈风波骤起,有婆婆小姑,事事难以和谐。泪水滴透红笺,恨中途恩断情绝。妾似蒲苇坚韧,君似磐石无转移,不肯折。
风起师好,小词上片写兰芝被遣回娘家,沿途苦楚,下片回忆往事,万千无奈。布局合理,情真意切,美美的一首小词,学习了。个人感觉下片好于上片。上片“车迟马缓蝉聒”一句物像有点多。前面蝉声,后面又“虫声断续”,稍显重复。个人看法,说错勿怪。静候老师补刀我再学习。

点评

竹韵梅影老师点评:梅影反复拜读风师大作,重温了《孔雀东南飞》这个凄美的民间故事。我认为初评老师非常认真,无补刀之处,向您们学习啦!  发表于 2025-8-22 21:2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

帖子

4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0
12#
发表于 2025-8-22 04:54: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八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简析:
这首词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诚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词人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自己浴血奋战的沙场岁月,表达了对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全词在结构上打破传统规则,前九句与末一句形成鲜明对比。前九句情感浓烈,刻画生动,为末一句的失望之情做了充分的铺垫和渲染。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出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2.读解上讲作业:
瑞鹤仙影·隐括〈唐多令·惜别〉
雪烟-慕容瑞西
离情正乱。秋风起、扁舟一别愁怨。芭蕉不雨,冷痕锁尽,绿琴空叹。浮生已半。怕皓月登楼意懒。念家山、千里烟波,野静雁书断。

世事恍如梦,客里光阴,未曾眉展。天涯苦旅,病容恹、待归心愿。万缕垂杨,望天幕萍踪漫漫。对丝弦、清音声彻,复寄远。
原词: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     宋代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问好西西老师,拜读你的词作,不对处海涵!
上片:别时场景与现状的孤寂。
1离情正乱。秋风起、扁舟一别愁怨。
起笔点题。“离情正乱”四字,劈空而来,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词“乱”与“怨”的情感基调。
秋风,扁舟,离愁:设定了基调。又很好的紧扣原作。
2.芭蕉不雨,冷痕锁尽,绿琴空叹。
此三句是梦窗词(假设此为吴文英所作)典型的高度凝练、意象跳跃的风格。隐括非常棒!学习了。
这三句从外物到内心,极写主人公的百无聊赖和深沉苦闷。
3.浮生已半。怕皓月登楼意懒.
感慨年华逝去,漂泊依旧。“意懒”,细腻地刻画出一种因极度愁苦而产生的逃避心理。
4念家山、千里烟波,野静雁书断。
思绪飞越千里烟波,回到故乡。“家山”一词,充满温情与眷恋。。“断”字,将最后的希望也掐灭了,使愁怨之情达到顶峰。
下片:人生感慨与无奈的排遣。
5.世事恍如梦,客里光阴,未曾眉展。
承接上片“浮生”之叹,直接抒发人生感慨。世间万事如同幻梦,而客居他乡的这些年,从未有过一刻真正的欢愉(“未曾眉展”)。这是对漂泊生涯的总结,沉痛而无奈。
6.天涯苦旅,病容恹、待归心愿
“苦旅”,身心俱疲。身体是“病容恹恹”的,精神是只有一个“待归”的愿望支撑着。这幅客子画像,极其憔悴,令人动容。
7.万缕垂杨,望天幕萍踪漫漫。
景象开阔,愁思悠长。漫漫”二字,写出了前途的渺茫和人生的无定感。
8对丝弦、清音声彻,复寄远。
无奈。与上片的“绿琴空叹”形成呼应和递进。上次是“空叹”,这次是终于弹奏了。清越的琴声穿透夜空,试图将满腔的思归之情寄托其中,遥寄远方。
琴声和愁思仿佛绵延不绝,余味无穷
这首凄凉犯;格律无误,拗怒悲凉的声律节奏完美地服务于内容上的愁苦情感,达到了文情与声情的共振。隐括的非常成功。

点评

如果试改为:“扁舟欲别”可否呢?我也是学员,不对之处敬请海涵哈!  发表于 2025-8-22 21:21
我鸡蛋里挑点骨头哈!作者的题目是《惜别》写的是眼前景,而文中用了一句“扁舟一别”这样便让读者理解成过去事了对啵?  发表于 2025-8-22 21:20
竹韵梅影老师点评:问好二位诗友:佳作和美评欣赏学习了。初评老师点评的非常细致,我是边学习边赞叹呢!  发表于 2025-8-22 21:2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91

帖子

631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13
13#
发表于 2025-8-22 05:48:0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八讲雪烟02-倾城作业一、解析一首词
唐多令
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倾城鉴赏:
这是一首忧国伤时、沉哀入骨的登临名作。要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解析。作者二十年(虚指)前曾与朋友在武昌游览安远楼,也是南楼,武昌为当时抗金前线,当南北交通之冲要,为荆湖北路之首府。时光已过,刘过看到自己仍是一介布衣,一事无成,难免发出物是人非之感叹。
作者主张抗金,当时韩侂胄虽也力主抗金,然独断专行,排除异己,写这首词时,韩侂胄已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所斩,辛弃疾也去世了。故人今在否,刘过大概是闻听辛弃疾过世之后所发出的感叹。

瑞鹤仙影·可可托海牧羊人
雪烟18痴心不改

暮云暗泣,驼铃碎、孤身望下深立。牧歌渐杳,鞭梢空响,雪山戈壁。伊犁梦隔,叹杏雨纷飞旧织。更那堪、毡房夜冷,等里尽寒色。  
犹记奶醇酒,笑绽春花,梦萦芳夕。转场路远,剩而今、断鸿声寂。草没秋痕,问谁解、伶俜倦客?任风沙、漫卷别恨,独弄笛。

倾城简评:上片勾勒出边疆苍茫萧瑟的图景,下片通过回忆中的温暖反衬现实落寞,情感层次丰富。整体围绕这首词展开描写,亦有隐括的影子,以牧羊人为线索,把别恨倦客等情绪串联了起来,暗合《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曲中守望与离别的经典主题,易引发共鸣。但隐括词不好写,多会因为词的句子整合受到阻隔,难免有不流畅之感,比如“叹杏雨纷飞旧织”表述过于抽象,估计织是要来凑韵的。下片的草没秋痕,个人理解和前面关联较弱,和后面跳跃有些大,可顺下去再补充一句。总结是此词在情感张力和意象营造上颇具亮点,还是为不错的一首词。

点评

竹韵梅影老师点评:问好诗友与倾城美师,认真领会佳作与美评,向你们学习!  发表于 2025-8-22 21:1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4

帖子

12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4
14#
发表于 2025-8-22 07:35:4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八讲作业:
雪烟01-梅欣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袁去华     宋代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译文
郊外原野刚下过一场雨,只见枯枝败叶零乱,雨停风定后还在空中飘舞。夕阳斜挂丛林树梢,照得远山如佳人微皱愁眉,显得分外妩媚凄楚。我沿着旧路重新走去,记得当时岩上有野花半吐。如今却只有路旁溪水,好像与我一见如故。
我默默无语。客舍里寂静无声,下马后我就仔细寻找,旧日曾经题诗之处。这真是无聊疲倦的旅行,终日里感伤离愁别恨,最是让人心中悲苦。即便是我还保存着她的香镜,但他年故地重返,谁能知她是否还在故居?我想念那深深庭院小楼幽窗,愿在梦中寻她千百度。

简析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当是词人分别意中人以后抒写离恨之作,写寻访意中人不遇而引发的愁思。词的上阕写眼前景物,进而写来时与去时景象,突出昔会今离、昔乐今哀之意;下阕写重访旧地,寻旧迹,物是人非,不见佳人,唯有梦中才得以相会的惆怅和悲苦。整首词巧妙挽合今昔悲欢,写景寓情、叙事怀人,抱收香藏镜之痴,抒人去阁空之恨,写出落花流水变化无常的凄凉之感。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瑞鹤仙影》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瑞鹤仙影 隐括《宿建德江》
雪烟17-十七
斜晖渐落。幽凉起、秋江一片萧索。斛舟远棹,风汀烟渚,晚来栖泊。今宵似昨。又渔火疏星淡薄。夜泠泠、欹枕拥衾,辗转思无著。
客自飘零久,朔雁空闻,锦书难托。佳人在否,想南楼、只今谁约。归计淹留,更萦损新愁旧诺。怯孤篷、月近天低,水漠漠。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此词对《宿建德江》的隐括,于意境营造上颇为成功。上片着重写景,“斜晖渐落。幽凉起、秋江一片萧索”,寥寥数字,便将秋日黄昏江上的清冷孤寂勾勒而出,与原诗“日暮”所营造的氛围契合。“斛舟远棹,风汀烟渚,晚来栖泊”,更是将原诗中移舟停泊的画面细致展开。

下片转而抒情,“客自飘零久,朔雁空闻,锦书难托”,旅人漂泊之苦、思乡之愁以及对佳人的思念,皆蕴含其中,比原诗情感更为丰富。“归计淹留,更萦损新愁旧诺”,进一步深化了愁绪。

整体而言,此词虽在风格上与浩然诗有所不同,少了那份冲淡自然,但在对原诗的理解与再创作上,展现出了别样的韵味,不失为一首佳作。

点评

问好:以景融情,通过细节描写,比原作更缠绵婉约。物象精准,铺排得当。  发表于 2025-8-22 16:5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5

帖子

13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44
15#
发表于 2025-8-22 08:31:4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28讲作业:
雪烟17-十七
1.古诗词赏析
凄凉犯 绿杨巷陌秋风起
宋:姜夔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情怀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赏析:此词是姜夔的一首自度曲,这首词上片描写淮南边城合肥的荒凉萧索景象,下片在对昔日游冶生活的怀念中隐隐透露出一种“黍离”之悲。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2.互评
瑞鹤仙影·隐括歌曲花期错
桥边月浊。花期老,春风误了盟约。黄莺歇嗓,离人难劝,任眠朱阁。流年过却。正绵柳纷飞似昨。怎消磨、薄幸名存,鸿雁又无着。
偷泪翻书卷,灯盏昏昏,影孤盈握。凝尘纸扇,已无情、掷于墙角。往事何寻,剩残盏深宵寄托。莫相思、相思最易,缠寂寞。
问好。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开篇以“误了盟约”为主线,借月、柳、扇、盏等意象,层层递进,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错过后的怅惘、思念与孤寂,既是错过花期,也是错过约定,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意境婉约,欣赏。

点评

互评到位,情景交融,花期错过,一语双关。物象看似跳跃,却都为情服务。  发表于 2025-8-22 17:2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4

帖子

6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6
16#
发表于 2025-8-22 09:27:3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八讲作业
雪烟18痴心不改
一.阅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凉爽的一个秋天啊!”
解析: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此词构思巧妙,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生动真切。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包含着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
二.互评
瑞鹤仙影·隐括《红藕香残玉簟秋》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青堤信步。抬眸望、残荷脱落无数。轻解薄衫,慢摇小棹,万千思绪。飘然远去。纵满腹柔肠怎诉。雁回时、玉人独酌,月洒碧窗处。
长忆那年约,粉面含羞,众仙犹妒。相携素手,诺三生、尽情呵护。世事浮云,把痴意终归错负。任闲愁、眉间心上,久久驻。
原玉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互评:问好学友这首词以婉约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夜怀人的画卷,融情于景。上阕以“青堤信步”起笔,通过“残荷”“雁回”“独酌”等意象层层渲染孤寂氛围,“纵满腹柔肠怎诉”一句顿挫有力,道尽难言之恸。下阕追忆当年盟约,“粉面含羞”“相携素手”的温软与“世事浮云”“痴意错负”的苍凉形成强烈对比,结句“任闲愁眉间心上”化用易安词意而翻出新境,将刻骨相思凝作眉间心上的永恒驻留。全词语言清丽典雅,情感真挚沉郁。隐括词写好确实也不容易。个人觉得上阙歇拍“碧窗”与秋景似乎不符,应该换个词。下阕“把痴意终归错负”略显直白,若改“有痴意谁将错负”设问留白也许更好。

点评

互评得当,碧窗,闺情之寓,感觉可以用,把痴意终归错负,太实,设问留白的确会更有张力。  发表于 2025-8-22 17:3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60

帖子

704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48
17#
发表于 2025-8-22 13:14:3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八讲作业:
雪烟-风起的地方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瑞鹤仙·秋感
吴文英      宋代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凉欺岸帻。暮砧催、银屏翦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译文
风紧雨密,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像击得粉碎的玉璧碎块似的向四周抛洒。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隙。风雨侵秋林,使林中发出似怨似泣的声音。我凝视着对面雨幕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山上的草木由碧转黄,不觉兴起人生苦短之感,于是紧锁眉头,愁上心头。凉风袭人,头上虽然裹着头巾,但仍旧感到阵阵寒意。由此想起添加衣衫。但衣衫虽在,那曾经为我漏夜赶制这衣衫的人儿如今却在哪儿呢?最没有意思的是人去楼空,只剩下我孤身一人,室中无人打扫,常会身沾灰尘,额触蛛网。
我这位离井背乡,在外羁旅行役,以度生计的人,此刻即使去园中所见的也无非是残柳败花,而这凄凉的秋景,又与当日与苏姬分手时的西园景色极为相似,更加引起伤感情绪。西风渐起,穿着一双破屐,在旧地林下路、水边石重游。在蟋蟀的悲鸣声中,好梦难果。因思念故土,归心似箭,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暮寒中江村里发出的哀笛声。空中的飞雪,浮蘋背面的茸毛,芦的花絮都是纯白色的,但与我的双鬓相比,还是不如我的头发白。

简析
《瑞鹤仙·泪荷抛碎璧》是一首怀人词。此词借风雨秋景抒发词人的感慨以及思念去姬之情,又从思念带出对秋天景色的感触。全词语言清丽脱俗,情景交融,浑然一片,上下阕衔接自然,形象地勾出秋雨连绵之态,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惆怅无奈、思人心切的情怀。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瑞鹤仙影》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瑞鹤仙影     依杜牧的山行为意
雪烟03-山水一壶
石棱削铁,寒空外、孤鸿叫彻霜节。倦途未已,残阳半角,乱枫明灭。山程转折,认烟际、茅乡似雪。甚无情、岩风骤紧,吹散晚晴热。  

空忆樊川老,醉墨题红,少年英发。白云那处,料如今、已成愁绝。野水荒湾,问谁更寻诗骨结?剩空林、落叶满径,踏碎月。

解读:
陡峭的山石像刀削过的铁器般锋利,寒寂的天空之外,孤雁的啼声划破了这结霜的时节。旅途的疲惫还未消散,夕阳只余下半边边角,杂乱的枫叶在光影中忽明忽灭。山路曲折蜿蜒,辨认着烟雾尽头,茅草丛像雪一样洁白。可这山间的风偏无情,骤然变得紧促,吹散了傍晚晴朗的暖意。

徒然想起杜牧当年,醉后挥毫在红叶上题诗,那般年少时的豪迈俊发。曾经向往的白云深处,想来如今,也已化作满心的愁绪。荒野的流水与荒僻的河湾,试问还有谁会来寻觅昔日诗人留下的风骨?只剩下空荡荡的树林,落叶铺满小径,踩碎了地上的月光。

互评:问好壶师。这首词隐括杜牧的《山行》,上片景起营造了一个比较凄清的深秋之景,二、三拍继续写景,有一点可以推敲一下,枫树如何明灭呢?是在光影之中吗?感觉歇拍的晴热与前面的寒,霜意象有点矛盾了。
过片以“忆”带入昔日的情景,杜牧少年成名,雄姿英发醉题红叶。二拍料如今、已成愁绝将词人情感转折很好的描摹了出来。诗骨结这里感觉有点凑韵了结拍留白了,感觉有无限怅惘之情,言尽而意不尽,学习啦。
整体来说,这首词虽然是隐括杜牧的诗,不过风格有比较大的改编,都是很不错的。

点评

2.吹散晚晴热。景语不对 上面的景物已是深秋,不可能有晚晴热的现象。3.既然是隐括,就应该把原作附在上面。  发表于 6 天前
问好二位学友,上面这位同学点评很好,在这里简单补充几点:1.乱枫明灭不恰当,明灭”指忽明忽暗或时隐时现的不稳定状态,如“星光明灭”“云霞明灭”。  发表于 6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3

帖子

10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88
18#
发表于 2025-8-22 22:37:2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八讲作业
雪烟22-李纳兰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凄凉犯·咏残荷
清/顾太清
斜阳巷陌。西风起、池塘一带萧索。露倚半垂,雨欺平倒,画栏斜角。风情最恶。更不奈凉蟾影薄。况飞飞、社燕将归,鸿影度沙漠。
回忆情何限,隔叶传歌,对花行乐。无端青女,暗行霜、舞衣催落。苦意清心,尚留得余香细著。待同听、剪烛西窗,订后约。
翻译:
夕阳斜照在幽静的小巷,西风骤起,整片池塘显得格外萧条冷落。荷叶沾着露水,半垂着枯萎的身躯;花瓣被雨点欺凌,无力地平铺倒伏,在雕花栏杆的角落斜斜耷拉着。这残荷的风韵,如今看来最是令人厌烦;更不堪忍受那清冷的月光,映得它愈发单薄。何况那群社燕已经成群飞回,鸿雁的身影也正飞向遥远的沙漠。
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真是情意无限:我们曾在绿叶间传来歌声,在花丛中相伴游乐。可无情的天时(青女,霜雪之神)却暗中降下寒霜,催促荷花的舞衣(花瓣)纷纷凋落。纵然它带着苦涩的意绪、清冷的心境,却仍然残留着细细的余香。真希望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订下未来的约定。
简析:
这首词以残荷寄情。上阕绘残荷之景:斜阳巷陌、西风池塘,露打叶垂、雨欺荷倒,又添凉蟾、社燕、鸿影,萧索中见秋意。下阕转忆往昔赏荷乐事,再写青女催落,末以残荷留余香、盼后约作结,以荷之枯荣喻情之起伏,凄婉中含韧性,余韵悠长。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进行相互读解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瑞鹤仙影·隐括静夜思》
雪烟-小卒
霜侵径滑。清辉落,浑如满地寒雪。  鹤梦醒回,星河黯淡,素魂澄澈。  犹闻语忽。正一点孤鸿迹灭。 望云衢,谁念我心,故里路千叠。  
遥夜风凄冷,独对秋千,暗愁难说。  家山久忆,想篱边,菊香应阔。  缥缈仙踪,托青鸟传音旧契。  伫栏前,桂影摸秋,暗指捻。
浅评:
通篇来讲,不像是词而是写了一首赋。
1.格律应是不对的,而且错处颇多。
2.隐括静夜思,抓住了两点。一是环境,二是思乡。不错!
3.行文布局上不甚连贯,断断续续没有重点,应改进。
4.景物太多太杂,可以专精一处或者远近,大小结合,动静结合......泛泛奇多,乏乏可陈不可取。

点评

2.清辉落,满地寒雪,“满地寒雪”比喻不当。3.遥夜风凄冷与上文“霜侵径滑”,“满地寒雪”重复了。4.独对秋千不好,思乡不一定非得独对秋千。5.“菊香应阔”有凑韵之嫌。  发表于 6 天前
问好二位学友,上面这位同学点评有一处不正确,我在这里简单补充一下:1.经检测这首词的格律是正确的。  发表于 6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8-30 13:47 , Processed in 0.14124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