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六期若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诗六期第二十三讲E组作业

[复制链接]

5

主题

847

帖子

244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41
21#
发表于 2015-12-5 21:59:33 | 只看该作者
狼王 发表于 2015-11-22 14:12
《寻梅》E11禅心若水
瑞雪纷纷铺玉台,登高极目远山裁。
遍寻不见相思影,那朵嫣红怎未来。

罗语默老师点评
这个就写的就是那种情趣
去写那种趣味
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性
有雅兴
这个写的就是那种情趣
这首诗写不错了
瑞雪纷纷铺玉台
这句交代背景
下雪天
但看这首诗,是很纯粹的客观的
没有多少个人的情感特色
如果不是整首诗写的是这种闲淡的趣味
写的是那种很浓郁的情感
那这句就不行
所以,写什么句子,都看一个人的情感
或者当时的情趣
趣味点在哪里
写出来也就不一样
个人觉得,瑞字形容的过
哪怕就用一个白雪
我都觉得比瑞雪好
因为这个都是修饰性的
修饰,就是说明
与景其实是不一样的
说明出来的景
跟真实的是不一样的
我们只管给出一个真实的世界就好
瑞雪纷纷铺玉台
白雪纷纷铺玉台
读读这两句
是不是下面这一句我们立刻就直觉到一个画面了
很真实
刻意的景,就有点作,显得假,
登高极目远山裁。
这句写景就好很多
很干净
裁也下的秒
遍寻不见相思影
这句一样不怎么好,不好在相思影
“相思影”和“那朵嫣红”是同一个事物
所以这里就好比合掌了
前面这个相思影可以不要的
还有呢
前面有极目
这里的 遍寻不见 其实也是不怎么好的
啰嗦了
茫茫一片相思路,那朵嫣红怎未来。
白雪纷纷铺玉台,登高极目远山裁。
茫茫一片相思路,那朵嫣红怎未来。
还可修改的
这样一来,整首诗就干净了
怎未来  还未来
我觉得还未来
更有趣味一些
心理活动也有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47

帖子

244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41
22#
发表于 2015-12-5 22:12:48 | 只看该作者
狼王 发表于 2015-11-22 20:26
咏毛笔
文/E17龙草
凝神不语主文斋,默酿珠玑守玉台。

罗老师点评
值得表扬
很聪明的写法
这咏毛笔毛病也是没有抓住事物本身的特性
在事物之外游离
咏毛笔  现在要大家来看
应该能看出问题了吧
龙草先生的这首呢
我刚才说了
是一样的毛病
没有抓住事物的特性
没有抓住毛笔的特性
然后加以发挥
都是如漆黑的墨水中
取得墨水
然后写出文明
墨水可以象征什么
象征黑暗的时间
世界
这里我们想到什么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
淤泥和墨水
莲和笔
我们要抓住这些事物本身的特性
加以发展,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下次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些了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47

帖子

244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41
23#
发表于 2015-12-5 22:20:10 | 只看该作者
狼王 发表于 2015-11-22 20:32
黄昏
E19清姿作业
落霞欲暖九州天,尽放红光独自燃。

罗老师点评
毛病都是解释说明
没有做到形象化
落霞欲暖九州天
落霞欲暖九州天
前面有落霞
看落霞,我们想象的可多了
不仅仅是“尽放红光独自燃”
所以我是非常反对解释说明
所以,我们也能给带入情感中
这再次说明
近体诗,音韵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不一定只是一个好的立意就能了事的
总唱斜阳无限好,不知晚照几人怜。
这两句就是一个矛盾
总唱斜阳无限好,那肯定是“晚照有人怜”了
再重要反问就是自相矛盾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47

帖子

244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41
24#
发表于 2015-12-5 22:48:51 | 只看该作者
狼王 发表于 2015-11-23 12:46
银杏树
E04-芳菲
金枝玉叶路成行,装点街头挂冷霜。

罗老师点评
看题目就是咏物
也是一样的毛病
没有抓住事物的特性或者特征
路成行
这三个字用的不准确
金枝玉叶
形容银杏
感觉也不对味
因为后面写了  冷霜
金枝玉叶是形容花枝叶的美好
我个人觉得不适合用在这里
这给人感觉就是春夏时分
可以在斟酌
并且这个我们也想象不出是秋天那种金黄一色的景色
装点街头挂冷霜
这里用来装点
这个就是局外人的口吻
这里用个“装点”,就像出自局外人的口
也就是站在旁边来解释说明,旁边
这都不是形象化的表现
旁白
装点
也看出作者的态度
本来是要抒发一种赞美的(对金黄一色的银杏)
用装点就不是这个意思了,有点贬义了
这还是心理的问题
或者是一种反话
是一种沉痛的表现
为银杏抱不平的
但这样理解
和后面三四句是不和的
不是红梅娇蕊色,也堪入缀好文章。
这里还是一种赞美
所以,总而言之,这个装点是有问题的
将作者的态度写反了
不知道我讲明白了没有?
另外,这依然是咏物诗,毛病还是老毛病
前面两句还没有抛开
后面的抒情就是凭空而发了
抛开
跑开
为什么凭空呢
就是前面两句抓住的事物的特色是:在路旁,装饰(装点)
但后面的抒发不是去感慨它的生存环境不好,只是装饰的景物
也就是没有利用好这两个物性
物性:事物的特性
这两个物性:指在路旁,装饰(装点)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47

帖子

244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41
25#
发表于 2015-12-5 23:20:47 | 只看该作者
狼王 发表于 2015-11-23 12:47
痴情★渔洋九法
               雪凝
人间最苦是情痴,万缕相思润作诗。

罗老师点评
所以,不要老是加些形容词来修饰
人间最苦是多情
这才是真感慨
人间就太大了点
人生才是跟我们息息相关
所以感慨也就真切
万缕相思润作诗。
这句呢
润是动词了
润出什么样的诗呢
相比后面要有所交代
想必
人生,人的一生
有问题吗
但是第三四句
根本不是承接“润作诗”来的
所以,这里呢,可以改一下,把润该做蕴或者孕
这里不存在狭窄和博大的问题
人间,中性
人生,就带有感情色彩的
多情的事和人生近
和人间也远
人间是个纯客观的世界
用蕴就好理解了
一曲柔情词半卷,清宵把盏待谁知。
但是哈
这三四句
写的很客观
一曲柔情词半卷
这个纯粹说明一种现象
没有情感
说明柔情耗费很多词
写不完诉不尽
仅仅就是这个意思
清宵把盏待谁知。
这句呢
前面是纯粹的描写一个现象
也就是没多少实质的意义
三句是很客观的描写,四句突然回到另一个抒情的世界,衔接也不是不合逻辑的

不合逻辑的
一曲柔情无限泪,清宵把盏待谁知。
这样就有情感
后面问也就有着落了
当然哈,第四句还是不好的
没有余味
待肯定是不对
待谁知
装模作样了
会,想的也太多了
用会,重音就在会字上了
这里重要的清宵把盏
作者是要表达清宵把盏
这个事实
而不是把重心落到会不会,带不带
清宵把盏有谁知
用会,用待,都是要反应出我思考的那样儿
但重心是 清宵把盏
我夜夜饮酒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26#
发表于 2015-12-6 15:17:08 | 只看该作者
夜归故里
    渔洋九法作业
    E-09清风邀月
皓月孤灯念已斑,声声犬吠彻秋山。
家翁酌酒轻霜后,却倚柴门唤“静娴”?
那我们先来看诗哈
夜归故里
时间事件都有了
这首很感人
第一句稍逊
念已斑
这写的有点隔
不好理解
皓月孤灯
形象化
念已斑
说明
这样的句子是很不好的
画面本来有了
通过一解说
画面感就瞬间被奔溃了
声声犬吠彻秋山
这个就写的很好
有大师的气象
这个读来我当年读书凌晨穿过山路去赶火车历历在目
那时我的父亲举着手电筒在我身后给我照明,那种情景永远难忘
我们的脚步声惊动山下人家的黄狗儿叫
那景象就跟这句诗一样
声声犬吠彻秋山
很有那意境
家翁酌酒轻霜后,却倚柴门唤“静娴”?
这两句写父亲

可以知道时间是秋
轻说明是早秋
或者是上半夜
霜还不重
想自己的孩子了
喃喃唤到孩子的名字
其实这个只是就这两句讲的
如果加上第一二句
这两句写的很感人
应该是作者回到家里的那一瞬间的事
作者回到家里,喝了酒的父亲正倚们而立
夜色中一个人影回来
不知道是谁
所以父亲就喊了声来试探
老父亲想确定下是不是孩子回来了
但是呢
文字还是有点不足的
家翁酌酒轻霜后,却倚柴门唤“静娴”?
却倚
这字两个字将父亲的那种惊喜的心情写没了
这个就像毫无感觉的那种味儿
还有这个问号
也是用的不妥的
这里应该是很肯定的
怎么可能是自己都不清楚呢?
这里要看题目
夜归故里
夜归故里
皓月孤灯念已斑,声声犬吠彻秋山。
家翁酌酒轻霜后,闻道隔窗唤静娴。
这个我暂时也改的只能这个样子了
给你个参考吧
自己去修改一下
将酌酒的父亲,听到窗外的声音,发声试探的这种味道写出来
只要是回家的游子,一般到家听到父母的声音,那种感觉,我相信大家都懂的
听到
所以,我们只要写出回家的那一瞬间的感动就可以
不知道作者是否满意这样的点评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27#
发表于 2015-12-6 15:17:38 | 只看该作者
E15--馨儿
      踏古之关云长
战鼓如雷蔽日辉,琵琶呜咽乱心扉。
横刀立马运城月,可是家山唤你归。
  踏古之关云长
是一种音乐类型是吧
那最后注释一下
这个很偏僻的,最好注明
注明偏僻,知道的人少
咱们写诗,不是给人猜谜,改注释的要注释
真善美
注释也是真善美
咱们作为诗人,更应该设身处地
踏古
最后在正文后面注释一下
别让人去猜,因为这个很偏僻,懂的人不是很多的
就像我们用典,要注明
现在我们来看正文
战鼓如雷蔽日辉
这里面有点小小的逻辑问题
战鼓如雷  是声音
声音“蔽日辉”是不大好理解的
烽火如烟蔽日辉
声音是无形的,怎么能蔽(遮住)
这里不存在通感
通过是心理的过程
通感
这里是什么的心理过程呢
显然没有的
战鼓如雷憾日辉
声音,用憾就好点
第二句呢
承接没到位
这两句隔的太远了
诗眼说不上
诗眼那是牵系全篇的
由这个诗眼能窥视全诗的目的、意思
战鼓如雷蔽日辉,琵琶呜咽乱心扉。
这两句,前一句写战场
后一句换了环境
我们读了第一句都还没明白什么回事,所以要承接它把意思讲完整。承的作用也就是这样
战场哪里来的琵琶声呢
都战鼓如雷了
前一句写战场,后一句却写 了听歌乱心扉了
这在我们写作文也不能这样写
一二句起承不要拉扯的太远
要想写琵琶呜咽乱心扉。
可以放到第三句来写
转到另一个环境中来
横刀立马运城月,
这个又是战场上的
这也再次说明第二句是不对的
东一笔西一笔的
可是家山唤你归。
这句就写的太逊色了
本文半白的
可是   唤你归——白话。
家山——文言
夹杂着,给人别扭的感觉
这里唤你归的是什么呢
可是,疑问
这疑问从何而来
这个可是没有承接的地方,毫无来由的
我们回去了,可是  路上出现了状况,没回成。
可是,是有一个前提的,比如“我们回去”,它是接着某个意思来的
它是接着这个意思来的
前一句,重点是横刀立马
横刀立马可是家山唤你归。
横刀立马当然是要去打仗啦
怎么会唤你归呢
所以,我们不要乱用可是
可是 它是接某个意思来的
这首是,写的很混乱的
有句无篇
战鼓如雷憾日辉,横刀立马运城月
这个写事写景都是很好的
写事,真切可信
写景大气雄浑
横刀立马运城月
这句我很喜欢,相当有气势
但二句和四句
就几乎是废句
写音乐,不一定要解释一下音乐,如你的第二句,我明白你是如实的重复音乐(琵琶呜咽),并且写了自己的感受(乱心扉)
这个都是跳出了一三句营造出的战地环境
是一种解释说明
第四句也是如此
只要在那个战争的环境里面就好
就是我们听了音乐进入了那个战争的年代
至于我听的这个音乐,我们没必要去说明
题目是踏古
我们就知道是听音乐有感
是的
听音乐有感而进入那个战鼓雷鸣的年代
横刀立马运城月  写了景,写了人,关羽的英雄气概我们感受真切
这个就是很简练经济的句子
一句话讲了很多东西
战鼓如雷憾日辉,如烟烽火汉家旗。
我这个只是给你一个参考
怎么去改第二句
韵不对的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28#
发表于 2015-12-6 15:24:03 | 只看该作者

渔洋九法作业
E13-燧人氏
匆匆已是三更后,网上悠然聊不闲。
不觉冬寒风瑟瑟,因何夜半未成眠。
这个呢
写了上网的一些事
主要问题就是啰嗦了
匆匆已是三更后,网上悠然聊不闲。不觉冬寒风瑟瑟,
这个已经看出是什么原因了
所以第四句再问,就有点矛盾了
因何夜半未成眠。
都聊的这么晚了,
还说夜半未成眠,就有点假了
这就不用问了,问了,就是装傻了
这个注意下这个就好了
意思单薄了些
就是记录了一个事而已
也没有写出那种趣味感
记得前天还是昨天,
一枝嫣红还未来
这个就写出了那种趣味感
就这句
最后一句也有点意思
恁个
痴心恁个害人么
这句虽然直白,但直率
不扭捏
好了,这首就告一段落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29#
发表于 2015-12-6 15:45:56 | 只看该作者
太白山观秋叶
文/无季的绿叶
莫道深秋铁骨穷,黄颜万叶斗西风。
纵然一夜潇潇雨,做就凇晶更不同。
这首读着顺
凇晶  不知道是啥
写秋叶
莫道深秋铁骨穷
铁骨感觉形容的过早
这里还看不出有铁骨的味道儿
所以还不如直接写树
莫道深秋万树穷,黄颜万叶斗西风。
铁骨,是偏向象征寓意的
是偏于精神的
第一句,最好是交代为主
交代环境
交代事物
交代时间
、、、、等等
莫道深秋万树穷,黄颜万叶斗西风。
精神呢,自然在两句的意思里体现了
写景,就写景,将意思融入其中就好
不要靠修饰词来打天下
纵然一夜潇潇雨,做就凇晶更不同。
这个写的树了
关叶何事了
这也是咏物,没有抓住所咏之物的特性去展开联想
抓住的是另一事物了
前两句讲落叶后的树光秃秃的(穷)
后面也是写树
这样这个题目就有待修改
我们没有看到秋叶
太白山观感
太白山观感
莫道深秋铁骨穷,黄颜万叶斗西风。
纵然一夜潇潇雨,做就凇晶更不同。
这样一来
这首诗就好理解多了
写的是主观感受
莫道深秋铁骨穷,黄颜万叶斗西风。
纵然一夜潇潇雨,满树凇晶更不同。
最后一句“做就”啰嗦了
管他是做就还是什么就
我们只管把就结果写出就好了
下了一夜雨,满树雾凇
这首诗写的还是不错的
没有多大问题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47

帖子

244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41
30#
发表于 2015-12-6 15:55:54 | 只看该作者
狼王 发表于 2015-12-3 22:07
太白山观秋叶
文/无季的绿叶
莫道深秋铁骨穷,黄颜万叶斗西风。

罗老师点评
这首读着顺
凇晶  不知道是啥
写秋叶
莫道深秋铁骨穷
铁骨感觉形容的过早
这里还看不出有铁骨的味道儿
所以还不如直接写树
莫道深秋万树穷,黄颜万叶斗西风。
铁骨,是偏向象征寓意的
是偏于精神的
第一句,最好是交代为主
交代环境
交代事物
交代时间
、、、、等等
莫道深秋万树穷,黄颜万叶斗西风。
精神呢,自然在两句的意思里体现了
写景,就写景,将意思融入其中就好
不要靠修饰词来打天下
纵然一夜潇潇雨,做就凇晶更不同。
这个写的树了
关叶何事了
这也是咏物,没有抓住所咏之物的特性去展开联想
抓住的是另一事物了
前两句讲落叶后的树光秃秃的(穷)
后面也是写树
这样这个题目就有待修改
我们没有看到秋叶
太白山观感
太白山观感
莫道深秋铁骨穷,黄颜万叶斗西风。
纵然一夜潇潇雨,做就凇晶更不同。
这样一来
这首诗就好理解多了
写的是主观感受
莫道深秋铁骨穷,黄颜万叶斗西风。
纵然一夜潇潇雨,满树凇晶更不同。
最后一句“做就”啰嗦了
管他是做就还是什么就
我们只管把就结果写出就好了
下了一夜雨,满树雾凇
这首诗写的还是不错的
没有多大问题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1-1 11:30 , Processed in 0.1412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