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期聆雨组第二十六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56

帖子

116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
21#
发表于 2024-10-31 18:5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潇湘梦竹 于 2024-10-31 18:57 编辑

聆雨21-潇湘梦竹
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
宋代.•姜夔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情怀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译词:
当秋风从种满杨柳的街巷刮起来时,这个边境的城市就愈加显出一片荒凉萧索的景象。我仿佛听见马匹嘶叫着逐渐远去,它载着旅人要到什么地方去呢,已经是傍晚时分,戍楼上正吹响呜呜的号角。我的心情恶劣极了,更何况眼前一片寒烟衰草,惨淡凄凉,就好像当年一位将军率领军队,在沙漠上曲折行进的情景。
我于是深深地追忆起,在汴京西湖上,携带着歌伶乘坐船艇,在傍晚的花丛中游乐的美好时光当时一起游玩的朋友们还在不在呢,我可以想象那里也到了翠叶凋残,红花落尽的秋天了。我用一幅衣裙把此刻的心情随意题写下来,等到春天雁儿飞过时就系在它们身上。只怕它们行色匆匆,不肯替我寄去,结果耽误了日后的约会。
简析:
  这首词上片描写淮南边城合肥的荒凉萧索景象,下片在对昔日游冶生活的怀念中隐隐透露出一种黍离之悲。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这也是姜夔的一首自度曲。序中所说的“犯”调,就是使宫调相犯以增加乐曲的变化,类似西乐的转调。所谓“住字”,即“杀声”,指一曲中结尾之音。《凄凉犯》这个词调,是仙吕调犯商调,两调住字相同,所以可以相犯。关于它的声情,正像龙榆生所说:“在整个上片中没有一个平收的句子,把喷薄的语气,运用逼侧短促的入声韵尽情发泄。后片虽然用了两个平收的句子,把紧促的情感调节一下;到结尾再用一连七仄的拗句,显示生硬峭拔的情调。

作业互评:
渡江云  春雨
聆雨17-风雨无阻
冰丝谁已解,更飞针脚, 楼外笼新纱。出浴携轻湿,洗尽铅霜,妩媚趁韶华。飞身难进,惊粉重、蝶困青桠。恨误了、美人会约,咫尺似天涯。
堪嗟。吻花意得,向柳情浓,仅东君夸诧。却谢娘、心忧郎远,泪脸如疤。带愁流处残红落,迷蒙里、何处为家。尤记得、剪灯深夜和他。
赏析:
此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与担忧,以及因错过约会而产生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很美。
问好风雨,此词用韵正确,真的很美。找不出错,还是看评阅老师的指正吧!

点评

这首个人觉得还是有点问题的,美是美,但是很多地方没有交待清除。  发表于 2024-10-31 22:00
这不是离歌评的么,怎么两个人评了同一首?  发表于 2024-10-31 21:5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22#
发表于 2024-10-31 19:57: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若 于 2024-11-1 22:10 编辑

古典词研三作业
聆雨18~云若
渡江云*离石秋
秋风催木落,轻轻拾起,一地旧光阴。掌心凉薄里,寒到唇尖,萧瑟湿衣襟。黄莺在左,啼啭着,不胜余音。闻未远,桂香叠阵,离石已秋深。
登临。停云漠漠,乱草萋萋,客旅愁难禁。爱层柔,山头斜照,霜发生金。可知今夜西风里,红相彻,叶叶低吟。倾绿蚁,与谁月下听琴。
自评:秋风吹落了叶子,轻轻拾起来,叶子不再青翠,由此联想到过去的时光。感觉入情有点尚早,这里最好继续铺排秋景。掌心凉薄里,寒到唇尖,萧瑟湿衣襟,感觉都是冷色调,应适当转换一下。黄莺好像是春天的意像,放这里不太合适。
下片尚可,就这么多吧

点评

很向往离石这个地方,今年夏天去山西旅游,从离石的边上经过而没好好体验一下,有点遗憾。但是这个作业可能不算合格吧,应该先互评啊。  发表于 2024-10-31 22:0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7

帖子

25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94
23#
发表于 2024-10-31 20:01: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丑女@ 于 2024-10-31 22:10 编辑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极写景色之瑰丽。
渡江云·感怀
文\雪若肩上蝶.
柳棉飘坠处,香毬无数,风过碎还圆。冉冉斜阳下,漫倚楼窗,枉自暗相怜。询春何苦,急匆匆、花谢阑单。来去里、残云断雨,惆怅梦凋残。
箫然,怨怀无托,往事今犹。况山长水远。便落得、恨如流水,情似连环。他年若有重逢日,料应我、满是心酸。争忍那、染眸白发苍颜。

互评:此词情感真挚,意境凄美。上阕通过描绘柳棉飘坠、斜阳倚楼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忧伤的氛围,表达了对春去匆匆的惋惜和自我怜惜之情。下阕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诉说着怨怀无托、山水相隔的无奈,以及对未来重逢时可能的心酸的担忧,最后以染眸的白发苍颜作结,更增添了岁月沧桑之感。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细腻,让人感同身受。
挑点刺:“斜阳”习惯指是黄昏时间太阳渐西沉,“冉冉”是指升起,所以词搭配有误。煞尾,句式222感觉意思都差不多。如果错开描写,效果会更好。

  

点评

丑女老师赏析很好。“冉冉”形容斜阳我认为可以的,查了下,古人有用。 总之很不错的词,再改改会更好,加油!  发表于 2024-11-1 22:34
3、整首词只写出自己如何如何思念,被思念的人却虚无缥缈,显得感情有点空,如果插入一些以前两人在一起的画面或者故事,会更生动。  发表于 2024-11-1 22:32
3、整首词只写出自己如何如何思念,被思念的人却虚无缥缈,显得感情有点空,如果插入一些以前两人在一起的画面或者故事,会更生动。  发表于 2024-11-1 22:31
2、煞尾“白发苍颜”来的突兀,虽然说是设想未来,但是词里只写出一次春去,没写出年年如此,一次春去就想到将来再见可能白发苍苍,有点太悲观了吧。  发表于 2024-11-1 22:31
不足之处,丑女老师不肯多说,那就我来伤人吧Ĉ 1、有的字句还有提升空间,比如“往事今犹”,“料应我”,“满是心酸”。  发表于 2024-11-1 22:30
馨溪浅说: 问好肩上蝶学友 这阙词上阙伤春,下阙思人,描写细致。语言细腻,感情充沛,很不错,丑女老师总结到位,就不细说了。  发表于 2024-11-1 22:3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5-18 22:17 , Processed in 0.1034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