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二十八讲作业: 乐淘10-紫玉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晏幾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赏析】 这是一首怀旧词。 “醉别西楼醒不记”,首句忆昔,凌空而起。往日醉别西楼(泛指欢宴之所),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似实似虚,笔意殊妙。晏幾道自作《小山词序》中说他自己的词,“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沈祖棻《宋词赏析》借此说这句词,“极言当日情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不可复得”, “抚今追昔,浑如一梦,所以一概付之‘不记’”,是善体言外之意的。不过,这并不妨碍词人在构思时头脑中有过具体的“醉别西楼”一幕的回忆。联系下两句来吟味,这种由具体情事引出一般人生感慨的痕迹便看得更加清楚。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袭用其父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词意。两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喻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这里的聚散之感,视“春梦秋云”之喻,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可以包举在内。“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接下来两句,从离合之感拍到眼前的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在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地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看似闲笔,其实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在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这里有怨物无情的意思,却含而不露。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过片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记,只是如今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痕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读到这里,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即由此而生。作者把它放在过片这个关键位置上,既自然地解释了上片所抒感慨之因,又为下面的描写张本,而且使全篇的结构不显得平直,充分表现出构思的精妙。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结拍两句,化用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意,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在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小杜诗里的“蜡烛”,是人与物一体的,实际上就是多情女子的化身;小晏词中的“蜡烛”,却只是拟人化的物,有感情、有灵性的物。从自然深挚方面看,小杜诗似更胜一筹;但从构思的曲折方面看,小晏词却自有其胜处。 (刘学锴)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解语花》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原玉】 解语花·桃花开否 小西 青山隐隐,暮色沉沉,游子天涯路。故园遥顾。心牵处、试问桃花开否?春风几度。忆往昔、芳菲满树。粉瓣飞、似幻如诗,又惹离情苦。 曾共友朋漫步。赏娇颜艳影,软语相诉。时光来去。今何在、惟有痴心难抚。愁怀暗付。望归雁、锦书谁与?待梦回、故土重临,再续相思谱。 紫玉试评:问好小西同学,格律无误。 此阙词通顺易懂,上景下情,情景交融,意脉顺畅,是一阙不错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