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蒲公英168
|
古典词二十六期初级班纤凝组第三讲作业贴 |
点评
第二句消瘦,暗示离愁,后面第三四句是人物的动作,眉底生寒,帘幕起伏不定,还是心里愁啊,最后,风骤,啼红满袖。还是愁啊!!每一句虽然写的都是不同的事,但是中心思想非常统一。
除了布局谋篇,每一句的韵味和暗示都要统一,比如上下句冷暖色混搭就有点不和谐。
5,比如吴文英如梦令,春在绿窗杨柳,第一句杨柳意味着离别,第二句消瘦,暗示离愁,后面第三四句是人物的动作,眉底生寒,帘幕起
第二句却说尤媚,这里似乎没有媚的感觉。后面迢递和归鸿不太搭,然后从归鸿延伸到相思略有勉强,结句却又是吟醉秋心?似乎和前面的相思又脱离了。
4,总而言之,词作为一个完整的篇章,除了布局谋篇,每一句的韵...
而迢递和归鸿连用似乎有点勉强,刘辰翁词有迢递未归鸿,但他迢递修饰的不是归鸿而是前面的山影。
3,第二点,就是主题或者说语言的内蕴不统一,第一句夕阳霜峰苍翠,给人一种秋日清朗苍茫之感,第二句却说尤媚,...
1,格律正确语言通顺,写得非常美,符合作业要求,赞一个。
2,整体看,作者描绘出了一幅夕阳秋山归鸿高远的图景,写得非常美,赞一个。不过,有些词的用法不是特别贴切,比如夕下,感觉是为了凑格律不得已造词,..
| ||
点评
所有的句子都要用一根线串起来,这个线可以是叙事,可以是情绪,可以是暗示,可以是韵味。就像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夕阳,笛声拂柳,每一句都在暗示离别。
~这样子,前后的意蕴都不一致,很难打动人,写景还是为了给抒情服务,要统一,不要每一句各行其是。
4,比如你这首,第一句暗香怡人,第二句关河冷月,第三句岁暮思归,第四句策马踏雪,所有的句子都要用一根线...
比如你要写离愁,前面写景就写垂柳多么绿,路上多么安静,石头上铺满落花~~然后下面你写离愁,就很合拍。
3,如果你纯粹按照眼睛看到的写,街上很热闹,吃饭时间牛肉面很多人吃,我走在街上满心离愁~~这样子...
1,格律正确语言通顺,句子写得很美,符合作业要求。
2,这首词和21楼问题有点像,每一句单句都很不错,整体的构思也还可以,但是上下句描写的色调,内蕴,情绪,都是各说各的,比如你要写离愁,前面写景就写垂柳..
| ||
点评
你后面的愁绪太过顺风顺水,而且略显夸张,最后也没扣回开头,结尾的句子应该是一个小小的转折,造成一个效果,这个效果又和开头的冷暖两重天暗暗相合。这样才圆满。
整体的描述虽然浅显,却很传神。
3,要注意,如梦令四个七言句的格律是一致的,有点重复叠加的味道,然后叠韵处有一个小小的波澜,或者转折,或者顺承递进推进节奏,这样让文字自成波澜,诗词也就有了生趣。你后...
1,格律正确语言通顺,符合作业要求,语言上,阳驻,这个词有点生造。
2,虽然开头前两句有点别扭,意义略显模糊,但是前半部分安排的还是非常不错的,窗外风寒,屋内和煦,主人翻开诗词,烦恼丛生,整体的描述虽..
| ||
点评
不论写景抒情,都力求含蓄。
要通过所见的形象,想远一点,能联想到什么东西,把它感慨进去,神韵派写景像一张张艺术照相,选取有诗意的景物来写,作者的感情含蓄在景物里面。神韵派写情,只是透露一点苗头,不说清楚,让读者去体会。不论写...
以及词汇出处的古人名篇,借古人神韵,说今人心绪,词汇可以双关甚至三关,但是又不可太实,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6,刚看到网上有人评王士禛的神韵说,有一段话:写诗只写现象,永远低了层次,要通过所见的...
还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写法叫列锦格,没有谓语动词连接,只是并列的词汇排列,秋日萧瑟的氛围已经扑面而来。
5,综上所述,写景或者交代场景的时候,要注意词汇的语境和氛围,以及...
没有形成一种氛围把读者代入情景,而单纯的叙述又因为词牌句子太短无法尽述。
4,像我在楼上点评中说的,比如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夕阳,笛声拂柳,根本不用说出【送别】两个字,整体氛围已经有了...
3,其实这么叙述下来,整体的构思是很不错的,但是作品读下来却缺少一点感染力,个人感觉,可能是因为对文言诗词词汇的韵味和暗示把握不足,前面的描写,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叙述上,前面的场景描写,没有形成一...
1,格律正确语言通顺,情绪表达也很自然,赞一个。
2,整体看来,作者的意思还是很明确的,流水孤村,深山寂静,忽然一阵秋风,落红黄叶,缤纷而下,主人公感到无助而迷茫,难寻归路。
1
2忴壬磬е·
| ||
点评
瑕疵:
1.从作业要求角度来看,这阙词采用了格五吴文英(秋千争闹粉墙),作业要求采用正格。2.如梦令只有一阙,不用分行,写成一行就好。
探讨(个见):如果将“情长,情长。”替换为“盈窗,盈窗。”能给人以更强的画面感,仿佛某种与菊相关的元素,或菊影、或思绪,满满地充盈于窗前,为这一画面增添了动态感与层次感。
“暖写岁月诗章。”作为结拍,起到了很好的收束与升华作用。“暖” 字很有温度,表明作者在前面所描绘的秋菊与相关景象中,体会到的是岁月里的美好与温情,并将这些感悟化作诗意的篇章,给人以余韵悠长之感。
叠句加重并强调了对菊花所蕴含情感的深度与厚度之表达。
“茗”与“残阳”构建出一幅在夕阳余晖与一枝菊相伴的悠然画面,将词境从对菊花个体的描写延伸到一个带有诗意氛围的小场景中。
“清雅自含笑,”承接起拍,拟人,刻画秋菊内在神韵,“一枝茗伴残阳。”进一步拓展场景,且“一枝茗”很有韵味。
词中所营造的情境。
这阙如梦令填的颇具韵味。起拍直接切题秋菊。“霜侵”点明季节,“散香、艳丽金黄”从嗅觉视觉两个角度描写秋菊外在特征,为全篇奠定了秋日菊花盛开的景象基础,画面感强,起到了很好的兴起作用。引领读者迅速进入词
| ||
点评
包含着无奈和对远方的强烈渴望和对现状的不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以 “身无双翅” 来表达内心的无奈与惆怅,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心境,也让整首词的情感在结拍处达到了高潮。
“长恨身无双翅”,直接抒情,表达出作者长期以来的遗憾。
“千里,千里”,叠句的使用,强烈地表达出距离的遥远。这种重复不仅仅是简单的强调,更有一种情感上的递进和无奈的叹息。它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与所思念的人之间隔着难以逾越的空间距离,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浓烈。
而“征雁”在古典诗词中为游子、离人之象征,其消失意味着与远方的联系被切断,或者是归期无望,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失落和迷茫的情绪,同时也暗示出作者内心深处可能有着对远方的思念或向往。
承拍“望处白云遮,征雁早无踪矣”,视角由地面砖向天空,“望处” 二字引出作者的视角,“白云遮” 描绘出天空中白云遮蔽的景象,象征着某种阻碍或未知,给人一种迷茫之感。
通过梧叶的凋零,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这两句从季节和自然景象入手,迅速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秋意哀愁的情境之中。
起拍“又是暮秋天气,梧叶凋零一地”,开篇点明时间是“暮秋”,“又是” 二字强调了这种季节的重复性,暗示出作者可能对暮秋有着特殊的情感或记忆。“梧叶凋零一地” 是典型的暮秋景象描写。
整首词将暮秋的自然景象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紧密结合,通过梧叶、白云、征雁等自然元素,细腻地烘托出作者的孤独、迷茫、思念和遗憾等情绪,没有一处是单纯的写景或抒情,而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 ||
点评
这阙词填的非常有韵味,点赞,欣赏,学习了。
“应是归来时候” 为合,在情感推动下,明确表达出对“去年人”归来的期盼,将全词情感凝聚在这一呼唤上,使整首词有了情感的落脚点,完成了从景到情、从思念到期盼的结构布局,层次分明且逻辑连贯。
转“知否,知否”,通过叠句,情感节奏加快,语气加重,从前面较为含蓄的思念转为一种带有迫切性的追问,情感表达更为浓烈,有一种内心情绪的强烈波动与倾诉欲。
这种对比使原本清新空灵的意境染上了淡淡的忧伤与怀旧的色彩,形成一种复杂、微妙的情感氛围,既有春日生机与希望,又有因人事变迁带来的惆怅与寂寥。
承拍“欲寄去年人,故里桃花依旧”,在这美好的春日背景下,却透露出一丝惆怅。
故里桃花虽依旧盛开,但曾经相伴之人却已不在。
春风、柳树、山水、岚烟这些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富有生机与诗意的自然场景,充满了清新之感。“岚烟出岫” 又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空灵与悠远,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
起拍“又值春风渡柳,一水岚烟出岫”,春风轻拂柳枝,水边岚烟袅袅升起于山峦之间,勾勒出一幅开阔、柔美的春日山水画卷。
这阙词营造出了一种清新空灵且略带惆怅的春日意境。
| ||
点评
这阙如梦令填写的很有韵味,非常棒,点赞欣赏学习了。
瑕疵:标题与署名不够规范,但整体看瑕不掩瑜。
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诙谐与无奈的意味,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溪边,感受着词人独有的那份静谧、孤单又带着自嘲的心境。
最后 “无果,无果。明月清风笑我”,明月与清风本是这自然之景中的元素,此刻却似带有了主观情感,仿佛在 “嘲笑” 词人的这番境遇,
接着 “风动拽波时,影也抛人自躲”,一阵风吹来,水波荡漾,水中的影子随着水波晃动、躲藏起来,原本那看似陪伴着自己的影子也 “离” 自己而去。这让原本就清幽的氛围中更添了几分寂寥与失落。
起拍 “谁在溪边独坐。映水影儿两个”,描绘出一幅溪边独坐着一个人,水中倒映出其身影,仿佛有了两个相伴的画面,在静谧的溪边,这样的场景透着一种孤单中的自我慰藉,奠定了清幽寂静的氛围基调。
这首词营造出了一种清幽、寂寥且略带诙谐无奈的意境。
词格韵字正确无误。
| ||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2-23 05:4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