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四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1

帖子

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8
21#
发表于 2025-2-26 19:16: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四讲作业 雨竹29蓁蓁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译文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尽管秋风吹!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蓦山溪·柳(以陌上人如玉,相逢正当时为意) 文/迦南 长堤杨柳,散作千丝缕。袅袅欲牵衣,凝泪眼、含情不语。当年初见,正是燕归时,枝翻袖,叶展眉,犹向风前舞。 近来攀折,总是行经处。瘦损楚宫腰,烟光老、空抟香絮。新愁旧怨,争奈笛中闻,云岑寂,水萦回,寂寞临江渚。  蓁蓁简评:格律正确。上景以柳言情,忆当东年初见,人随风飞舞。下折枝处人比黄花瘦,过眼云烟,往事又多少,云笛处不尽凄凉。意脉通,拍拍紧扣。很值得学习。才疏学浅个见。

点评

唯一感到不足的地方是上阙场景转换处猛了些,如果处理的圆顺些是否更好?个见,请斟酌接受。  发表于 2025-3-2 02:54
上阙选择了两个不同时期的片段,通过对比将初见的美好刻画的很深刻,也将当下的失落描写的很有画面感。下阕转回当下,将离愁别怨通过再折柳闻塞管等为结笔做足铺垫,赞了。  发表于 2025-3-2 02:51
迦南师作品写的很有味道,尤其是动词诸如“牵衣”“翻袖”等处,让文章充满动态的美,很灵动,学习啦。蓁蓁师作业交的有点乱,估计是格式问题吧,我这里看起来费点劲。  发表于 2025-3-2 02:3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4

帖子

8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06
22#
发表于 2025-2-26 20:3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天云外月 于 2025-2-26 20:42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四讲作业

雨竹25-幻玉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原作:
苏幕遮·秋思
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翻译简析:
碧蓝的天空,黄叶飘落满地。秋天的景色不断的延伸,与天边的秋江相连,秋江上寒烟凝翠。夕阳斜照山头,水天连成一片。无情的青草地蔓延到斜阳照不到的天涯。
思乡的情怀让人黯然销魂,几缕愁思接连不断。除非夜夜能做着返乡的好梦。千万不要在明月高悬的夜晚独倚阑干,眺望故乡。如果那样做,你会借酒浇愁,愁肠都化成了思乡的泪水。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1、原玉:
蓦山溪·春独游
一片蓝
东风初暖,直染千山翠。老柳亦多情,燕归来、斜穿帘际。桃花笑靥,红影照溪流,香细细,日迟迟,春色邀人醉。
闲游碧野,尽享春滋味。小径入云深,踏青芳、烦忧皆退。浮生若梦,且任此心闲,诗半阕,酒一杯,懒问尘间事。
2、解读
早春景象,多姿多彩。山、柳、桃花、燕、桃花、溪流、有形有色,无不醉人。闲游踏青,情趣盎然,别无他求。诗酒伴人生,潇洒豪放。
3、简评:
⑴、经词格效验,第十九句“酒一杯”的“一”是仄,而此处应平,可否“酒千杯”呢!说错勿怪。其他皆好,韵字合理。
⑵、上景下情,且情景交融堪佳,布局巧妙。
⑶、上下片尾句的两个三字句对仗工整。
⑷、全词写作技巧娴熟。词意华美,结句更好。学习了!
⑸、只是东风初暖的景象和我所居住的东北还早点。迟评致歉!




点评

有几点提出商榷,一是“老柳”这里,在东风初暖之时的多情伏笔埋的有点深不太好理解。二是过片处的“碧野”,没有承接住上阙的桃红溪美,个人感觉意脉有点断了。  发表于 2025-3-2 02:31
蓝蓝老师不愧是碧院高足,文笔细腻,状景洽切。脉络清晰,一篇好文章!学习啦。碧天老师虽然说是简评但很条理也很细致,而且也到位,学习啦。  发表于 2025-3-2 02:2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

帖子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6
23#
发表于 2025-2-27 08:22:4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研四  第4讲作业.
雨竹08∽静姝
蓦山溪·湖平春水
宋 周邦彦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译文
春天的湖水平如明镜,菱荇缠绕在船尾。眼前绿意盎然,水雾迷蒙,扑入游人的衣襟,轻轻拍着桹,水里的游鱼都避让开来。傍晚潮水来临,淹没曲折绵延的岸沙。四面环绕着青山。云霞渐渐升起。飞鸟从这重叠的山峦经过。
周郎兴致闲适,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落日晚霞使得水滨之地更显艳美,自由自在地划船桨,意犹未尽。与吹箫弄笛的美人共游,也比上这番,为什么呢?在这云烟雾气当中,独独偏爱故乡莼羹的美味。

注释
蓦(mò)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心月照云溪”、“弄珠英”。双调八十二字,前后段各九句、三仄韵。
菱荇(xìng):泛指水草。菱:一种浮水水生草本植物。荇:荇菜,一种浮于水面的白茎紫叶的水草。萦(yíng):缠绕。
空翠:指带露的草木的叶子又绿又亮,像是要滴下水来。
拊(fǔ):拍,击。桹(láng):捕鱼时用以敲船的长木条。
迤逦(yǐ lǐ):曲折绵延。没(mò):淹没。
屏风:喻重叠的山峰。
周郎:作者自称。逸兴:清雅闲适的兴致。
黄帽:指头戴黄帽的船夫。侵云水:指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
媚:娇媚,这里是艳美的意思。沧洲:水滨之地。
棹(zhào):船桨。泛一棹:指用桨划船。夷犹:徜徉,从容不迫、自由自在的意思。
玉箫金管:管乐器的美称,也指吹箫弄笛的美人。
莼(chún)羹美:指隐居的乐趣。

赏析
上片描写黄昏里的船行。他说泛舟,你却不觉得水花四溅,好像每一棹都是温柔的。水藻和菱角“紫”绕着船尾,晚来的潮水,不急不缓仪态万千,“迤逦”没过沙滩,而远处的山也如美人一.般随意地摆了一个“倚”的姿势。

  所有的动词都经过仔细考量,烘托出一种似有似无的缠绵。“云渐起,鸟度屏风里”一句是转一景由远而近,情由实而虚。如同我们看电视的片头曲,空镜头摇过山水,而后由窗子里框人寻常百姓家。

  整个上片是周邦彦式的对于章法结构的推敲,看上片,像是走在曲院风荷,移步换景,却又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上片与下片之间,用“鸟度屏风”一句虚实交替,由自然的天地之美,转向人文的江南。

  下片写情,重用典,却因为融典故于情境之中,并不显得掉书袋。下片几乎可以说是无-字不用典,却因为精巧的安排,脱胎换骨,成为自己的博雅之句。

  说江南的风流,自然少不了音乐,在周邦彦的这首词里,周瑜不再是火烧赤壁的将领,而是“曲有误,周郎顾”的音乐家,黄帽青鞋,如同一般文人士子的打扮,持双桨泛舟夕阳,是十分的风流。

  有趣的是,周邦彦也可被称作“周郎”,他也曾经自比周郎--在《六幺令》里,周邦彦就写道“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所以“周郎”一句,周邦彦一语双关,既用周瑜的典,也在照应自己这次的出游。“玉箫金管”出自李白的“木兰之世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在这里却是反用一-- -边是华丽的乐器,美艳的女子,一-边却是黄帽青鞋的朴素诗人,而隔开华美世俗与清淡自我的是诗人的人生追求——“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楼上原玉 蓦山溪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依若雪梅尔
莺啼柳畔,唤得春情逗。风拂线丝绦,卷微澜、圈波新皱。
桃腮粉绽,蝶舞绕枝头,香暗透。人邂逅。羞涩遮芳袖。
长堤漫步,倍觉韶光秀。杏蕊雪如飞,惹蜂儿、嘤嗡乱叩。
芝溪佳处,一醉水云间,诗兴起,口呢喃,占韵花阴凑。
一、翻译:娇莺在美丽的柳畔上欢快的叫着,(①才学疏浅,不理解“唤得春情逗”句意)。微风拂柳,在水面上荡起层层涟漪,弄皱了一圈一圈的水波纹。桃花开了,蝶儿在枝头飞舞。一缕缕暗馨香弥漫开来。没想到在这偶遇,羞涩地用衣袖遮挡着脸。
(我们)一起漫步长堤,顿时觉得春光无比秀丽。杏花飞如雪,惹得蜂儿嗡嗡乱叩。芝溪真是个好地方!水云令人沉醉,诗兴起,禁不住说不口,连花阴能占韵对诗了。
二、赏析:①格律正确,格式需稍加修改,上下片各一段即可,4小段排列散了。②小词以莺声起,人声(呢喃)收束,首尾照应。桃红杏白,颜色对比强烈,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烘托出一个有情有声有色,亮丽的春天。③美中不足脉络不太清晰,意群不连贯;上片蝶舞下片蜂鸣,安排稍有不妥;香暗透多指梅花,用来写桃不太合适;“春情逗”不明所指,“圈波,线丝绦,桃腮粉绽,韶光秀”生涩,有生造词之嫌。个见,支持原创,评错勿怪!以补刀为准哈

点评

补充:“口呢喃”的口多余,“乱扣”描述不当。  发表于 2025-3-5 19:26
同意静姝同学的意见。  发表于 2025-3-5 19:23
静姝同学点评认真详细,点赞👍  发表于 2025-3-5 19:2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48

帖子

6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8
24#
发表于 2025-2-27 11:50:5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第四讲作业
雨竹11—羽君

1.阅读:自选一首友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行香子:雨水
词/林登会

春雨疏零,凉薄其身。半倚窗台看风云。
泡杯香茗,以默沉沦。见烟盈水,水缭雾,雾遮人。

一怀执旧,经年无着。料峭人生自其珍。
功名底事,颠倒神魂。染发间雪,眉中皱,眼边纹。

【阅读】

​这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词作,下面将从整体意境、意象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上阕:雨中品茗,景中寄情

起笔绘景,奠定基调 “春雨疏零,凉薄其身”,开篇点明时节是春雨之际,“疏零”描绘出春雨稀疏零落的状态,“凉薄其身”不仅写出了春雨带来的身体上的凉意,更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刻画行为,营造氛围 “半倚窗台看风云”,词人半倚在窗台之上,静静地看着外面的风云变幻。这一动作既表现出词人的闲适,又透露出一种对世事的观望和思索。

 聚焦细节,增添韵味 “泡杯香茗,以默沉沦”,词人泡上一杯香茗,默默沉浸其中。“沉沦”一词在这里并非消极意义,而是体现出词人在茶香中陷入沉思的状态。接下来的“见烟盈水,水缭雾,雾遮人”,细致地描绘了泡茶时水汽升腾的景象,香烟弥漫在水面上,水又缭绕着雾气,雾气最终遮住了人的视线。这一连串的描写,将眼前的景象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给人一种朦胧、虚幻的美感,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迷茫和思绪的纷繁。

下阕:感慨人生,叹岁月沧桑

怀旧无果,自我珍视 “一怀执旧,经年无着”,词人心中怀着对过去的执着和怀念,但经过漫长的岁月,这种怀念却没有任何着落。“料峭人生自其珍”,尽管人生充满了寒冷和艰辛(“料峭”本指春寒,这里引申为人生的艰难),但词人还是提醒自己要珍惜自己、珍视生活。

看淡功名,感叹岁月 “功名底事,颠倒神魂”,词人对功名利禄发出了疑问,认为这些东西不过是些小事,却常常让人神魂颠倒、迷失自我。最后“染发间雪,眉中皱,眼边纹”,通过描写自己头发间出现的白发、眉间的皱纹和眼角的纹路,直观地展现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进一步深化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蓦山溪:   陌上人如玉,相逢正当时
文/雨婷

腊梅浅笑,雨后风微峭。偶遇旧时人、对眸时,幽愁轻扫。欢颜似昨,谁又忆情真。立斜阳,共黄昏,远处炊烟袅。
听琴缓缓,清味身边绕。恰若那时歌,入心扉,余音缥缈。情深如故,归处暮烟浓。晚风轻,月光柔,怎忘曾经好。

阅读并试评一下

优点

词人善用环境描写勾勒意境,开篇“腊梅浅笑,雨后风微峭”,将腊梅拟人化,赋予其浅笑的神态,雨后微风峭寒,画面感十足且富有诗意,营造出清幽雅致又略带凉意的氛围。“立斜阳,共黄昏,远处炊烟袅”以及“晚风轻,月光柔”等句,进一步构建出温馨、宁静又略带朦胧的场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其中的美好与浪漫。

词中对情感的刻画细腻入微。从偶遇旧人时“幽愁轻扫”的惊喜,到“谁又忆情真”的疑虑,再到回忆往昔时的眷恋和结尾“怎忘曾经好”的深情感慨,情感层层递进,真实地展现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其对过去感情的珍视与不舍。

用词简洁却生动形象,没有过多的雕琢和堆砌,读起来清新自然,如“清味身边绕”“余音缥缈”等表达,自然流畅,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不足

主题深度稍欠:整体主题围绕与旧人相遇、回忆往昔美好感情展开,较为单一。缺乏对情感背后更深刻的人生哲理或社会现象的挖掘,使得作品在思想深度上略显单薄,难以引发读者更深入的思考。

结构稍显松散:上下阕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过渡不够自然流畅。上阕主要描述偶遇旧人及相处场景,下阕侧重于听琴回忆往昔,两者之间缺乏明确的逻辑联系和过渡语句,使得整首词在结构上不够严谨和紧凑。

点评

琴声清味,那时歌余音缥缈,知音!  发表于 2025-3-5 19:39
羽君同学评论很全面,点赞。  发表于 2025-3-5 19:34
这首词立意明确,情景交融。脉络清晰流畅。  发表于 2025-3-5 19:3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6

帖子

39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4
25#
发表于 2025-2-27 16:48:49 | 只看该作者
词研第四讲作业
雨竹31~扬风万里

一、阅读
唐多令•枫老树流丹
清代    蒋春霖
枫老树流丹。芦花吹又残。系扁舟、同倚朱阑。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
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悲西风、归雁声酸。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


白话翻译:秋枫苍老枫叶已染成了红色,芦花在秋风中日渐凋残。将小船系在岸边,我与友人一起倚靠着朱栏。此地还像我少年时代征歌逐舞的地方,一边听着秋风扫下落叶,一边回忆着京师长安。
悲哀的号角从重关上响起,遥望大地严霜深重楚水寒。顶着西风,南飞的大雁鸣声令人心酸。石头城上酒下一片月色,月亮啊就怕照见旧时的江山。

简析:《唐多令·枫老树流丹》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饱含沧桑与哀愁的画面。

上阕开篇“枫老树流丹,芦花吹又残”,描绘出一幅秋意阑珊的衰败之景。经霜的枫叶虽红如流丹,却已是老态尽显;芦花在秋风中瑟瑟,残败凋零。“老”与“残”字,奠定了全词的悲凉基调。随后,词人“系扁舟、同倚朱阑”,看似悠然之举,却引出下句“还似少年歌舞地”,以今昔对比,勾起往昔回忆。那时少年意气,歌舞升平,如今却只能“听落叶、忆长安” ,尽显世事无常。

下阕笔锋一转,“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号角声在重重关隘间响起,凄厉哀伤,寒霜浓重,楚地江水寒意彻骨。视听结合,渲染出一种肃杀、凄凉的氛围。“悲西风、归雁声酸”,西风凛冽,归雁声声,更添悲伤。归雁尚有归处,词人却漂泊无依,“声酸”既是写雁声,更是词人内心酸楚的外化。最后“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石头城上的明月依旧,却照见满目疮痍的旧江山,“怕”字将词人对江山易主、繁华不再的悲痛与惶恐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秋景为依托,将身世之感、家国之悲融入其中,词句清丽,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唏嘘。

二、互评
原玉:蓦山溪.杏花落满头
林深时见鹿

青旗红树,扶影过溪去。眸底又垂杨,见些些、柳风飞絮。空阶半湿,谁扫旧苔痕,石粼粼,烟淡淡,兰涧初收雨。
旧游谁记,携手潇湘浦。二月赴余寒,惜依依、秋波软语。而今重到,唯有雪盈簪,花如故,锦更新,却是愁千缕。

简评:这首词脉络清晰,结构安排合理,语言流畅自然。营造出了一种清幽、怅惘的氛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下阕回忆与友人的旧游,往昔的美好与如今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真挚深沉。特别是"扶影过溪去"的"扶”,"石粼粼"的"石",运用的非常有韵味。三字句对仗也非常好,赞!学习了。但这首词"过"字出律,经过、路过、走过的"过”是仄声,不是平声。"锦"是不是"景"的笔误?

点评

扬风万里同学点评认真到位。  发表于 2025-3-5 19:45
这首词很有韵味。  发表于 2025-3-5 19:4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3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6
26#
发表于 2025-2-27 21:18:1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四讲作业
雨竹07-芷溪
蓦山溪·春日看花有寄
雨竹13-予安
江南春早,十里梅花道。雨霁湿彤云,共青绿,画图多少。临风立久,漫向柳湖边,对云影,逐行舟,入目皆芳草。年年此地,都负尘心老。常忆那时春,曾相约、来看花好。而今唯我,寂寂对人潮,虽有憾,向谁言,说我愁难了。
芷溪简评:问好予安师兄
1.格律,经搜韵检索,未发现出律之处。

2.用词,较为流畅自然,没有明显生涩之词。重复啰嗦方面,整体表达较为简洁,没有不必要的重复。

3.对仗,上阕“雨霁湿彤云,共青绿,画图多少”中,“雨霁湿彤云”与“共青绿”在结构和词性上不太对仗。

4.立意,词中通过描绘春日看花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如今的孤独和遗憾,立意较为明确。自然规律、
5.伦理和基本逻辑,没有发现不符合的地方。
6.意脉,整体意脉较为连贯,没有明显的断裂之处。

7.亮眼句子,“而今唯我,寂寂对人潮,虽有憾,向谁言,说我愁难了”,较为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之感。
8.典故,未发现明显运用典故之处。总体来说,整首词情感表达真挚,语言流畅,但在对仗方面稍有不足。
点评纯属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不足之处请见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7

帖子

25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94
27#
发表于 2025-2-27 22:10:59 | 只看该作者
雨竹/丑女作业
一选词唐多令
清/曹雪芹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赏析:
上阙: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粉堕”“香残”描绘了柳絮飘落、香气消散的衰败景象,“百花洲”“燕子楼”借典故营造出一种凄美、孤寂的氛围,暗示女子的孤独与红颜易逝。

下阙: 一团团、逐队成毬:将柳絮聚集成团的形态生动展现,“逐队”赋予其动态感,看似热闹,实则反衬出柳絮命运的不由自主。

-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直接以柳絮漂泊喻人命运的轻薄,“空缱绻”写尽柳絮随风飘飞时看似缠绵却无奈的状态,“说风流”是对柳絮徒有风流姿态却无依无靠的感慨,也是黛玉对自身命运的悲叹。

下阕

-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赋予草木以愁情,以柳絮的白色比作草木的“白头”,感叹美好时光易逝,流露出对青春流逝的哀伤。

- 叹今生、谁舍谁收:以柳絮自比,发出对自己命运归宿的疑问,表现出黛玉在贾府寄人篱下,对未来迷茫、无助的心境。

-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嫁与东风”写出柳絮的身不由己,“春不管”则强化了一种被抛弃、无人顾惜的悲哀。“凭尔去,忍淹留”看似是对柳絮的质问,实则是黛玉对自身命运无法掌控的无奈和悲愤。
二简析:蓦山溪· 以“陌上人如玉,相逢正当时”为意
文/星光有时
拈花一笑,花落知多少。正是妙年时,步春风、裁句清巧。红绡绿縰,绛烛转琉璃,醉西窗,笑漆园,花与人俱倒。
盍嗟见晚,不恨生涯小。十里翠烟轻,胜游时、音尘初皎。牛车归缓,着案尚噙香,傍漪竹,堕闲云,回首眉轻扫。

解析友友词:通过丰富意象与细腻描写,将青春相遇的美好、相聚的欢乐以及对这段时光的珍视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花与人俱倒”,太直白,这么个翩翩公子世无双,咋会那狂野呢。其他不错,有情有节,有景有物。

点评

冷若试评;花无规则重字太多。上片景,下片的情有点少,整体还是不错,脉络清晰。  发表于 2025-3-1 21:1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6
28#
发表于 2025-2-27 23:53:57 | 只看该作者
互评作业:

作品:
蓦山溪.春归人未归
秦风
芸窗幽静,宜若情深锁。兰砌一枝春,正参差、清芬小朵。那年犹记,卿剪嫩梅花,靥上开,鬓边斜,杏眼轻寒破。
而今春又,谁立疏枝左。不见梦中人,惟消得、兰襟轻裹。寒来暑往,望断几归期,泥燕老,纸鸢轻,牵系何如我。

简评:
1.格律无误,无生涩词。
2.立意很好,通过现实与回忆的穿插对比,表达了思人之意。
3.两个三字句对仗工整,第二个“泥燕老,纸鸢轻”前后少了些联系,为对而对,没连贯不上。
4.一枝春,小朵,嫩梅花,疏枝,意象重复。
5.回忆与现实穿插,意脉虽未断,但也不够流畅。

点评

冷若试评:这位学员点评认真,差不多有不好的地方都有评到了  发表于 2025-3-1 21:2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2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8
29#
发表于 2025-2-28 01:14: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剑卿歌 于 2025-3-1 12:24 编辑

雨竹12-剑卿歌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蓦山溪·金风玉露》是一首创作于宋代的诗作,文学体裁是词,作者是汪莘。
原文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问湘灵,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既向往自由自在无为的田园生活,又感叹自己的青春已去,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矛盾心理。词人在金秋时节乘兴徜徉于蓦山溪水边,陶醉于竹篱茅舍、鸡犬相鸣的乡野之间,满足于清静无为、远离世俗的高洁之中,然而,在这大好秋光之中,词人却又感到了自己美好年华的逝去,徒生白发,感叹自己的一事无成,突生孤独愁绪。

二、互评
雨竹18~荷月
蓦山溪.春归人未归
青花款款,似与行人迹。拄杖步悠悠,听风过,和歌叶笛。此中百鸟,双宿茂林间,奏唱着,梦之谣,道万灵情脉。
繁花朝暮,无奈流光易。低谷聚溪泉,叹浮萍,沉浮不息。一汪水境,枯叶作扁舟,满载着,此生愁,更别红尘客。

问好师友,试评:
1、青花款款,个人理解应该是着青花的衣服,比如青花旗袍之类,突出女子之优雅,以呼应“春归人未归”,但似与行人迹,“迹”字颇费解,读起来也不顺畅,感觉老师可以改得更好。
2、百鸟双宿,能理解是通过对比来映衬自己的孤单冷落,但有待斟酌,似与现实不符,且后边接续写鸟奏歌,呈现出的应该是叽叽喳喳的热闹,感觉与“梦之谣”有偏差。
3、“繁花朝暮,无奈流光易”,流光易什么,易抛?易逝?总要有个着落。浮萍,记忆里没错的话应该是一直漂浮在水面,不存在“沉浮”现象。
4、溪泉,水境,感觉有点费墨了,留一个即可。
5、上下片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可以再酌。
6、“听风过,和歌叶笛”,个人很喜欢这句,向老师学习。
以上个见,水平确实有限,有理解偏差或谬误之处尚请海涵,欢迎师友讨论指正,一起加油学习。等评阅老师复评学习,谢谢!

点评

春归人呢,下片说的更多的是时光流逝。个别字有待斟酌,比如迹,易,给人一种嘎然停止了,想说却没说。溪泉,汪水重意。说的不当之处请多担待 剑歌点评很到位,给个赞赞  发表于 2025-3-5 23:22
荷月的这首词,题目春归人未归 上片作者一个人在林间独步听风过听鸟啼的情景生发。下片时光流逝。整首词上景下情,但是过片衔接不够紧密,并没有给题目一个很好的答案。  发表于 2025-3-5 23:20
个人觉得整体还行,但是情语太少,多是描景,有点不妥,最后结尾少了一点余味。  发表于 2025-3-1 21:2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3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6
30#
发表于 2025-2-28 14:23:5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第四讲作业
雨竹组21-安若渔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宋代〕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翻译
那粉色的荷花幽香已经消散,光滑的竹席带来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我独自登上小舟。望眼云中,谁会将寄来书信呢?当雁群飞回来的时候,月光已经泻满了西楼。落花独自飘零,水独自流淌。都在思念对方,却无法诉说,只好各自愁闷。这相思的愁苦无法排遣,微蹙的眉头刚刚散去,却又布满了心头。

简析
整首词不饰雕饰,语言质朴自然,词人用独特的手法刻画了人间最真挚的情感,它以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原玉
蓦山溪 .春归人未还
浅酌璃兮
闲来缓步,庭院空凝坐。小径一枝梅,谁攀折、零星几个。那年犹记,含笑剪花簪,挽长发,捋青丝,鬓角摇摇堕。
斜阳欲晚,且转西厢左。已是早春时,思归人、蛾眉深锁。今宵病体,不敢告君知,提笔墨,展红笺,寄语安然我。
浅评:问好诗友!春归君未还,独对梅花忆当年。作者有一定笔力,内容切题,颇得词味。 整体看来,上阕情感较蕴藉,对当年情形的描写生动细致,比较能打动读者。下阕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遣词造句逊于上阕,情感也稍嫌直白外露。标题有春归,内容有一枝梅,季节已确定,早春句似无必要再出现。归人,归来的人,而词意是人未归,故思人句不妥。后半阕整个写信的过程,过于拖沓。个见,如有误评请见谅!

点评

这首词 上片 借梅花一枝忆深情款款 下片 情感升华一个人独坐,斜阳向晚思人人未归的情感。 个别地方安渔老师已经说了,不再强调了。 整首词思路清晰有梅花有深情,有思人,结句太直白,改改会更好!  发表于 2025-3-5 23:3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7 17:14 , Processed in 0.1256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