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十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84

帖子

3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4
21#
发表于 2025-4-10 22:54:3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十讲作业
雨竹07-芷溪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自选古人词阅读并翻译简析,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翻译:有情的风,万里吹卷江潮涌来,又无情地送潮归去。问问钱塘江上,西兴渡口,曾见过几次落日余晖。不用去思量古今变迁,一俯一仰之间昔人已面目全非。有谁能像我东坡老叟,到白首还淡泊宁静忘却世俗心机。记得西湖西岸,正是春山最美之处,山间翠色如烟云般弥漫。算起来诗人间彼此投合,像我和你这样的实在稀少。约定他年,我东归大海,希望像谢安那样高雅的志向不要违背。不要像羊昙那样,路过西州路,因怀念谢安而落泪沾衣。
简析:上阕以景起兴,借潮水的来去感叹时光变迁、古今人事无常,展现出一种豁达超脱。下阕回忆与参寥子在西湖的美好时光,表达两人情谊深厚,又以谢安自比,表明自己的志向,最后希望友人不要因自己而过度伤感,情感真挚且复杂,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人生的旷达态度。

二、互评《八声甘州·春别》,从是否曲解原意看,需检查对词句中意象、情感表达理解是否准确,像“苔痕酥润,燕泥香软,杜宇啼红”这些景的描写有没有理解成其他意思;是否随意引申方面,看对“独立长堤望远,烟水接云空”所蕴含的情感有没有过度解读或解读不足;
是否以假乱真,检查对词中一些判断性表述是否准确;无中生有方面,看有没有凭空添加不存在的情感或景象;以偏概全方面,看有没有把局部的情感或景象特点说成整首词的特点。通过这些方面仔细读解并给出客观简评。
芷溪试评问好师姐一起来看
八声甘州·春别柳永体)
正春风惬意展乖萌,青翠映颜容。更苔痕酥润,燕泥香软,杜宇啼红。独立长堤望远,烟水接云空。飘渺孤帆影,出没波中。
凭意天涯遥寄,纵锦书欲托,何处追从。乃箫声辞别,忍泪问苍穹。叹浮生、萍踪聚散,似江流、朝暮总匆匆。轻回首、一川芳景,斜日溶溶。
芷溪试评问好师姐
1从是否曲解原意看,对词中意象理解准确,“苔痕酥润”等春景描写未被曲解,
2.情感表达贴合春别主题;
3.在是否随意引申方面,“独立长堤望远”的情感解读较为恰当,未过度或不足;
以假乱真方面,词中判断性表述准确;
无中生有情况未出现,
没有凭空添加情感或景象;也不存在以偏概全问题,没有将局部特点误作整体。整体而言,师姐的这首八声甘州•春别在意象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都较为精准,成功地营造出春别时的怅惘与对人生聚散的感慨氛围。点赞学习点评纯属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望见谅

点评

四字句处理的很好,自然而然人物出场,回忆感慨,顺承而下,结余味无穷。  发表于 7 天前
起拍用拟人手法写出春风的可爱,领字得当。青翠映颜容,颜容是春之颜 还是人之颜?应该是人之颜 觉得出来的有些急。如果是春颜 就不该是 映。  发表于 7 天前
八声甘州词写的很成功,老师笔力不俗,学习了。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6
22#
发表于 2025-4-11 06:21:07 | 只看该作者
互评作业

八声甘州  春思
雨竹20-月影清心
   向长堤移步影徘徊,佳景那年同。望云烟起处,桃花十里,柳色千重。耳畔依稀笑语,没入晚风中。离恨无端起,难在从容。
   底事三千何诉?叹新痕叠旧,愁锁眉峰。记当时曾约,共度画桥东。恨如今、空留一诺,与谁言、有梦亦难逢。堪知晓,恼休双燕,剪影晴空。


格律正确。整体来看,情感真挚,结构紧凑,通过今昔对比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春日的思念与离愁。用词方面,古典雅致,如“云烟起处”、“柳色千重”等,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情感层层递进,从回忆到现实的落差,再到无法排遣的愁绪,逻辑清晰,感染力强。有些地方可以进一步优化,如结句,恼休双燕略显直白。总体而言,这首词在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上都很成功,可见功底。

点评

上下片衔接紧凑,情感表达到位。堪知晓,我觉得这三个字可换一下。换成 恼怒 生恨 都行。结合自己处境,恼怒燕子成双,自己顾影徘徊,对比很好。  发表于 7 天前
起拍见情,影徘徊换自徘徊 可否?其实 向这个领字多少有点带不动后面一句。向长堤移步可以 徘徊是向字领不了的。望这个领字不错。恨字下笔有些重。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2

帖子

215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56
23#
发表于 2025-4-11 07:48:2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十讲作业
雨竹组长-秦风

八声甘州·清明思乡
雨竹12-剑卿歌
又纷纷春雨湿春衫,洇冷透心寒。看他乡杨柳,低眉敛首,描那眉弯。纵是风情尽处,不似故乡颜。正值清明节,春意阑珊。
叵耐影踪无定,叹如常漂泊,忍是经年。将心期入墨,情思寄书笺。想慈严、手持电话,拨几回,兀自对屏前。争如此,不由掩面,清泪偷弹。

雨竹组长-秦风互评:
1、词以景入句,倒春寒,冰冰凉。我们看这个洇字,洇,它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那说明这心寒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由来已久。
2、接着写到了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杨柳纵有风情万种,终究不是故乡容颜。此处为下片的抒情做好了铺垫。但低眉敛首,作者的本意可能是用来表示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放在拟人化的杨柳身上,形容描眉弯似乎不妥。
3、过片接着说自己行踪无定四处漂泊,呼应上片。忍是经年,此处忍是有点费解。
4、想慈严句,我觉得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想象中家里的,拿着电话想打给自己,拨了几回又挂掉,然后看着手机发呆;另一种是自己想着家中的父母,想给他们打电话又不敢打。如此这般,不觉流下了两行清泪。此处的慈严,严格来说不算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应该是家慈家严的简称。
大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情感真挚,文脉流畅。只是一些小细节方面还得多注意。比如上述几处小,还有手持电话,流于口语化了。

点评

对于现代词汇运用方面比较创新,很接地气,也无不可,只是下片这个第三拍大长拍整句内容逻辑方面不是很顺畅,具体作者自己体会。  发表于 3 天前
下片“慈严”一词互评老师所指出的问题呢还是可以商量的,这个词按照佛系解释所代表的是“慈父严母”,也没什么不妥。  发表于 3 天前
“春雨湿春衫”的同时也“洇湿了心怀”兴发感动有了,但是用词方面“洇”“冷”“透”“寒”一句五个字三个动词,此外“寒”与“冷”词义重叠,这句话必须打回去重新造句,谢谢。  发表于 3 天前
互评老师这块解析的比较透彻,点评方面基本该挑的毛病都挑差不多了,我也就比较省事简单补充两句。  发表于 3 天前
评:伤春思乡类题材比较经典,切合题目“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便是“泪”,整体内容上前后回环往复手法不错。  发表于 3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4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2
24#
发表于 2025-4-11 13:51:11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期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十讲作业
雨竹31~扬风万里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玉楼春   春景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赏析:这首词赞颂明媚的春光,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情趣。上阕描绘春日绚丽的景色,“东城”句,总说春光渐好;“縠皱”句专写春水之轻柔;“绿杨烟”与“红杏枝”相互映衬,层次疏密有致;“晓寒轻”与“春意闹”互为渲染,呈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阕直抒惜春寻乐的情怀,“浮生”二字,点出珍惜年华之意;“为君”二句,明为怅怨,实是依恋春光,情意极浓。全词收放自如,井井有条,用语华丽而不轻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着墨不多但描景形象生动,把对时光的留恋、对美好人生的珍惜写得韵味十足。


2.互评:

原玉:八声甘州·同学聚会有感
雨竹组长-秦风
趁清明时节又还乡,相约聚瑶堂。自当年一别,算来廿载,多少流光。皆为油盐柴米,四处各奔忙。幸有同窗谊,仍未相忘。
遥想那时年少,正书生意气,几许轻狂。喜争强好胜,处处露锋芒。看如今、再无棱角,纵不平、隐忍腹中藏。韶华远、流年不复,把酒盈觞。

解读点评:此词以清明返乡同窗聚会为契机,抒发了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与人生变迁的感慨。上阕写聚会的因由与背景,"趁"字带出难得的机缘,"算来廿载"点明时光跨度,"油盐柴米"道尽中年况味。下阕通过今昔对比,"书生意气"与"再无棱角"形成强烈反差,末句"把酒盈觞"的仪式感中蕴含着复杂心绪。全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惟个别字句可稍加润色。
1. "聚瑶堂"稍显刻意,可改为更平实的表述
2. "隐忍腹中藏"略显直白,可更含蓄。

点评

隐忍腹中藏”这句互评老师指出不足,主要还是“隐忍”与“藏”都是动词,不够凝炼。  发表于 3 天前
这首要补充的不多,“算来廿载”已经道明时间多少了,后面再来“多少流光”前后句意有点矛盾哈。  发表于 3 天前
评:这首整体读来行文方面比较流畅,词情词境谋篇步局方面都比较好,互评老师这块解析的很专业,对于点评方面简明扼要,这类评语也无不可。  发表于 3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

帖子

4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62
25#
发表于 2025-4-11 15:01: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依若雪梅尔 于 2025-4-11 15:11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十讲作业雨竹02-依若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
《八声甘州》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蝶恋花·离别
宋 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简析
此词上片展示了两幅场景:一是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客里思家;一是在落红处处的黄昏小院,家人忆我;下片抒发思家之情。末句宕开写景,于斜月角声之旷寂中蕴含无限悲凉。全词写得婉转曲折,情感真挚,似乎于怀人之中又蕴含着词人的身世之感。

2、八声甘州     清明思父文/雨婷
又清明朝露湿苔痕,暗云笼坟茔。对残香冷酒,晓风寂寂,野草青青。忍把黄钱焚尽,灰蝶舞还停。耳畔风声咽,似唤儿名。
犹记童年土路,去学堂伴我,直到天明。叹而今空忆,往日细叮咛。几回思,雨天泥泞,那青衫,背我旧曾经。荒丘侧,祝亲安好,泪雨难停。

试评:这是一阙满溢着对父亲深切追思的词作。情感真挚感人。不足之处就是下片显得有些口语化,不够凝炼。不会点评请多包涵!

点评

婚丧嫁娶类词作我是不予点评的,还望作者和互评老师理解  发表于 3 天前
评:悼亡之词,情境比较凄切,读来不免让人心酸,阴阳两隔,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祝愿流年顺遂,一切安宁。  发表于 3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8

帖子

10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44
26#
发表于 2025-4-11 16:04:42 | 只看该作者
作业:
雨竹11~羽君

八声甘州秋
雨竹29~蓁蓁

看芭蕉夜雨滴天空,顿觉冷风秋。奈钱塘萧瑟,枯黄阡陌,叶落渠沟。怎料关山路远,庾岭忍淹留。断汉砖秦瓦,城阙朱楼。
只有俩情长久,道海天依旧,却又何求。但西风吹起,一曲广陵休。莫低眉、孤舟簑笠,待寒江、冰雪好风流。争知了、是处凄慘,怕泪难收。

1、阅读:
通过“看芭蕉夜雨滴天空,顿觉冷风秋”描绘出夜雨芭蕉、秋风冷瑟的景象,奠定了凄凉的基调。“奈钱塘萧瑟,枯黄阡陌,叶落渠沟”进一步描写了钱塘一带的萧瑟秋景,田野道路上的枯黄和沟渠中的落叶,凸显出秋天的衰败。“怎料关山路远,庾岭忍淹留。断汉砖秦瓦,城阙朱楼”则抒发了作者对路途遥远、羁留他乡的无奈,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只有俩情长久,道海天依旧,却又何求”表达了对真挚情感的珍视,认为唯有真情能长久,即使天地依旧,也别无所求。“但西风吹起,一曲广陵休”中,西风起象征着变故,广陵休暗示美好的事物消逝。“莫低眉、孤舟簑笠,待寒江、冰雪好风流”体现出作者不甘屈服,期待在困境中展现出别样的风采。最后“争知了、是处凄慘,怕泪难收”点明了处处凄惨的现实,让人忍不住落泪。


2、简评:
a、格律正确

b、此词意境苍凉,情感深沉。
语景上,通过“芭蕉夜雨”“冷风秋”“钱塘萧瑟”“叶落渠沟”等描绘,生动展现出秋天的萧瑟与衰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情感上,既有对关山路远、羁旅淹留的无奈感慨,又有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索,如“断汉砖秦瓦,城阙朱楼”。同时,还抒发了对真情长久的向往与坚守,以及在困境中不低头、待冰雪而风流的坚毅决心。但末尾“争知了、是处凄惨,怕泪难收”又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伤。

c、整体结构严谨,上下阕过渡自然。语言优美,善用意象,如芭蕉、西风等,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2

帖子

8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10
27#
发表于 2025-4-11 16:06:59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十讲作业
雨竹32-阑亭雪

翻译简析: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文/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翻译:
谁能惦记我呢,秋风吹着我孤独的情怀。外边飘飘的黄叶萧萧的飞舞,遮掩着窗户。我站立着面对夕阳想起了以前的往事。
我们一起酒醉后在春天里小睡,那时春景多么美好,又像李清照和赵明诚那样赌赛,弄的满身茶香。当时只觉得是平常的事。
简析:
全词上景下情,上片景中含情,以眼前秋景引领全文,第三句情写自然过度,由秋天的寒凉和落叶引起作者的回忆,承上启下。
下片全部是满满的回忆,平常自然,而且用典和谐,尾句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全篇字句虽然平淡无奇,娓娓道来却是很入心。

互评:

第九讲作业
雨竹31~扬风万里
八声甘州   登洪江码头怀粟裕将军
    1924年,16岁粟裕满腔抱负,徒步百余里,从会同家中到洪江码头登船,赴常德求学,就此开启辉煌人生。
望长河落日染江楼,思绪漫波悠。想英雄年少,码头挥袂,志挽吴钩。棹桨数声催发,别梦绕汀洲。万里征程启,意气方遒。
最忆井冈烽火,历三年困厄,韬略深求。看韦岗伏击,仗剑斩倭酋。孟良崮、千军取首,碾庄圩、淮海展宏猷。英名在、山河同仰,风范长留 。
互评:
1.全篇格律无误。
2.用韵正确。
3.上片第一句、第三句的首句皆为仄领正确。
4.上片第六句首字没有用领字,这里稍微注意一下。
5.下片第二句,和第四句,还有第七句的首字也是仄领,正确。
6.下片第六句,第七句,第八句,也分别用了逗句,正确。
7.全文以作者自己登洪江码头,来展开。
上片首拍写作者本人,引出主题和地址。第二拍一个想字,把所怀的人物牵连出来。第三拍第四拍棹桨,征程启,写出了将军的求学路开始,启领下文,上片以层层递进的手法写来,语句流畅自然,
下片,列写将军的历史事件,以此为烘托将军的过人之处。这里用的并列手法,然后尾拍收束全文,全篇铺排井然有序,手法自然,脉络清晰,写的好看,学习了。
我不会评,哪里说的不足之处,学友谅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19 19:58 , Processed in 0.1211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