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27期初级班清扬组第14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58

帖子

34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8
21#
发表于 2025-5-26 09:01:39 | 只看该作者


破阵子·夏夜   
清扬07-射天狼  
夜听风声花语,幽香更是无眠。小字情深何处寄,只见西窗皓月圆。 相思落水边。
把酒当歌垂泪,回眸一梦桃源?芳草凄凄君是客,莫问江南何日还? 珠垂抚四弦。

点评

在意象衔接上应进一步打磨。个别字出律,珠垂抚四弦意象稍显跳跃。  发表于 2025-5-27 17:36
问好同学,上阕写眼前景,下阕写心中情,符合诗词写作手法。相思落水边1有些突兀,个见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25-5-27 17:2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58

帖子

34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8
22#
发表于 2025-5-26 11:39:4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27初级班第十四讲作业
清扬11-月奁
破阵子·闻秦王破阵乐有怀
角起关山裂石,旗翻星斗摇穹。雷鼓齐轰惊塞北,铁骑横驱卷漠中。声威贯九重。
恍见秦王挥剑,犹闻战骨吟风。千古英魂凝劲曲,一阕悲歌泣鬼雄。余音绕碧空。

点评

这首词以雄浑的笔触再现了秦王破阵乐的壮阔场景,豪放激昂,有盛唐边塞诗风骨,但在意象衔接上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25-5-27 17:49
个别字出律。  发表于 2025-5-27 17:44
问好同学,这阕词写出的大气磅礴,于金戈铁马骤响于纸上。  发表于 2025-5-27 17:4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2

帖子

109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4
23#
发表于 2025-5-26 15:00:04 | 只看该作者
破阵子   听《秦王破阵乐》有感
      文/玉瑶
战鼓声声入耳,铁蹄阵阵长鸣。西讨东征开盛世,文治仁功创太平。初唐顺势成。
昔日英魂未逝,今朝华夏犹荣。当记千年荣辱史,莫忘吾侪承启名。神州正鼎兴。

点评

承启名晦涩,似乎是凑韵,出律。  发表于 2025-5-27 18:02
个别字出律,此词气脉贯通,家国情怀真挚,兼具豪迈与深沉。′  发表于 2025-5-27 17:5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7

帖子

5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2
24#
发表于 2025-5-27 05:23:4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27期初级班清扬组第14讲作业
清扬31-金珠一枚


破阵子·听秦王破阵乐
文/金珠一枚
金甲寒光蔽日,铁蹄雷鼓喧天。旌旗指处狼烟灭,剑戟挥时敌阵穿。功成奏凯旋。
百战山河血染,千秋家国魂牵。今听琵琶犹激越,纵有妖魔也胆寒。丹心万代传。

点评

上片前两均拍是对战场的描写,后面小结收束前文。下片歌颂抒发爱国情怀以。还是符合主题。整首词写的很有气势,整体效果还是不错  发表于 2025-5-28 10:22
词题是听秦王破阵乐有感,那么切题的角度,我个人认为从听入手,然后再去抒发听后的感怀,这样构架会相对稳妥  发表于 2025-5-28 10:18
问好同学:“旌旗指处狼烟灭”旗,处,烟,平仄不对,还需调整  发表于 2025-5-28 10:1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58

帖子

34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8
25#
发表于 2025-5-27 08:34:20 | 只看该作者
破阵子·听秦王破阵乐有感
文/拾月
筝似灯前试剑,鼓如月下衔枚。踏破连营围溃寇,吹彻关山怨戍陲。黄沙共甲衣。
百战尘沙埋骨,千年功业成非。曲尽云停魂魄恸,听客潸然襟泪飞。萧萧白鬓摧。

点评

不足之处在于这个感,情感上的感怀之情稍显单薄。  发表于 2025-5-28 10:34
问好同学,这篇的亮点在于切题角度,布局合理,前有铺垫后有呼应。  发表于 2025-5-28 10:3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58

帖子

34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8
26#
发表于 2025-5-27 08:37:34 | 只看该作者
破阵子·听秦王破阵乐生发
清扬38-待月西窗


残月剑光闪闪,寒山旌色鲜鲜。号角连营天地动,矢箭飞蝗战鼓喧。扬刀一马先。
缴灭四方军阀,创开万代新元。一统中华功盖世,百姓安居乐享年。退身隐野田。

点评

问好同学,整首词上片描写的是沙场英勇杀敌的场景。下片凯旋而归,歌颂太平盛世,以及个人归守田园美好愿望。这种题材的作品很难出彩,毕竟我们没有亲身经历,所以也无法融入真情实感。  发表于 2025-5-28 10:2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帖子

2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4
27#
发表于 2025-5-27 10:44:17 | 只看该作者
破阵子  秦王破阵乐有感
清扬-衣香

战鼓声催边塞,旌旗风猎连营。铁马长驱十万阵,捷报已攻五六城,燕山再勒铭。
风伯清尘解甲,雨师洒道回兵。广殿群臣欢八佾,清夜弦歌奏九成。黎民享太平。

点评

格律有点小瑕疵,十和已,仄当平,注意下。对仗还好!  发表于 2025-6-3 11:52
“战鼓声催”“旌旗风猎”等词生动地描绘出战争的紧张与激烈,“清尘解甲”“洒道回兵”等词则体现出胜利后的轻松与荣耀。  发表于 2025-6-3 11:52
问好同学。这首词气势恢宏,通过描写战争场景以及战后的庆祝,展现出一种豪迈壮阔的氛围,仿佛能看到金戈铁马的战争画面和胜利后的欢腾。  发表于 2025-6-3 11:5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58

帖子

34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8
28#
发表于 2025-5-27 12:27:01 | 只看该作者
词二十七期第十四讲作业
清扬16-静静
破阵子·听秦王破阵乐感怀
角震九霄云裂,声驰万里尘扬。恍见玄甲冲敌阵,似闻金笳唤曙光。军威撼八荒。
曾扫群雄定鼎,更开盛世流芳。战曲犹鸣千古韵,英魄长辉百代光。余音绕未央。

点评

作者用词大气,值得学习!但是,甲仄当平,闻平当仄,注意下! ​  发表于 2025-6-3 11:53
“玄甲冲敌阵”“金笳唤曙光”等词形象地写出战争的激烈与紧张,“扫群雄定鼎”“开盛世流芳”等词高度概括了秦王的功绩。  发表于 2025-6-3 11:53
问好同学。这首词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战争氛围,“角震九霄”“声驰万里”等句极富感染力,且“战曲犹鸣千古韵,英魄长辉百代光”提升了整首词的历史感和精神内涵。  发表于 2025-6-3 11:5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2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6
29#
发表于 2025-5-27 18:36:58 | 只看该作者
破阵子
清扬30-蔻蔻
昨夜无情雨阵,今晨有泪残英。树下拟吟肠断语,纸上笺成花瘦生。风来何处行。
无那任凭流水,堪怜不与倾城。几点寒凉伤绝绝,莫说来年枝上盈。可曾翠袖名。

点评

这首词在婉约风格的表达上有一定特色,格律无误对仗也很工,基础很好!很不错的作品!  发表于 2025-6-3 11:55
无情雨阵”“有泪残英”“花瘦生”等词语用词精准,生动地描绘出了雨后残花的景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无那”“堪怜”等词也较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无奈与怜惜。  发表于 2025-6-3 11:55
问好同学。这首破阵子,作者用多情的笔,营造出一种凄美、哀伤的氛围,残英、肠断语、花瘦生等意象将伤春的情感表现得较为突出,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之感。  发表于 2025-6-3 11:5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30#
发表于 2025-5-27 18:45:10 | 只看该作者
破阵子.听秦王破阵乐有感武汉抗疫
文/晨风

山海硝烟纵起,龟蛇戾气横生。虽见层楼飞冷雨,独有天兵下古城。长街闻鼓鸣。

十里连营号响,千军帐里灯明。楚地风流金甲客,圣手无声漫道情。战歌对酒听。

点评

个人感觉煞尾战歌对酒听不太好,抗疫期间顾得上喝酒吗?个人看法,说错勿怪。  发表于 2025-5-28 15:59
上片描绘了令人震撼的战斗场景,下片歌颂了武汉抗疫的英雄,很不错的一首小词。  发表于 2025-5-28 15:57
问好学友,小词格律正确,布局合理,赞一个。  发表于 2025-5-28 15:5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1 20:27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