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词27期创作班流风组第二讲作业帖 |
| ||
| ||
| ||
点评
又隐含执着。结句"况是春将暮"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时序交融,余味悠长。
可商榷处:
暮春、风雨等为传统伤春题材惯用意象,若能加入一二新颖细节(如"旧题壁字湮尘土"),或更增独特性。
,更显心境苍凉。
2. 今昔对比:上阕"昔日同行今独步"直接点明孤寂,下阕"也知好梦难长驻"转入反思,从具体场景升华为人生常态的感慨,层次分明。"到了真心总被负"一句似怨似叹,既有对世情的无奈
又暗喻人事凋零。落花与缠树的乱藤构成荒芜之景,强化了故人离去后的萧索氛围。
"院门锁"以具象写人去楼空,"厌对流莺语"则以乐景(莺啼)反衬哀情,凸显孤独。流莺的欢鸣与作者的"厌对"形成情绪反差
这首《青玉案·过故人居有感》以暮春故地重游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抒情,展现了作者对往昔情谊的追忆与现实的怅惘。
1. 词中"落花满地""乱藤缠树""春将暮"等意象,既点明时令,又暗喻人
| ||
点评
将前文的迷离感一扫而空。结句"数声啼鸟,满天飞絮"的纷乱景象与"笑看"的从容形成张力,展现出入世与出世的平衡。
可商榷处:
"往事何吟白莲句"**表意略隐晦,读者若不解"白莲"象征,可能影响理解
笑看"二字将自然气候转化为人生况味,颇具匠心。
2、情感脉络:上阕**以"怅叹惋,春归去"直抒惜春之情,但"浅醉香萦处"又透出微醺的闲适,愁而不悲。
下阕"磊落平生唯自许"一句如金石掷地,将前
柔美与凋零感。其中"白茶清酒,绿窗朱户"以简净的色彩对比,营造出闲适雅致的生活画面,而"满天飞絮"则暗含时光飘逝之叹。
结句"笑看黄梅雨"以江南黄梅雨季的潮湿闷热,反衬出词人超然的心态。"笑看
问好同学,这首《青玉案·春末感怀》以婉约清丽的笔触勾勒出春末夏初的怅惘与旷达,整体情思跌宕有致,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 意象选择: "莺花""青阶""白茶""飞絮"等意象,构建出暮春特有
| ||
点评
"听蛙鼓"中的"鼓"字稍显硬涩,或可改用"鸣"等更自然的表述;"疾首"本义指头痛,此处表"痛心"稍显突兀,或可换作"回首"等词。
这些意象贴近生活,易引发共鸣。
3."凉初透"易联想到李清照"半夜凉初透",但此处用于分手场景,别具新意。"无关花月无关酒"反传统欢聚意象,突出心灰意冷。
4. 可商榷之处:个别字词可打磨,
听蛙鼓,声依旧"以蛙声反衬人事已非,凸显物是人非之感。"满天星斗"的永恒与人间离散形成对比,强化孤独。 "一帘灯火"是孤独的具象化,"无关花月无关酒"则通过否定风雅之物,强调情感的空洞。这些意象
"往梦频仍常疾首"转入回忆的苦涩,"独挥衣袖,犹惹人空瘦"以动作(挥袖)与结果(人瘦)收尾,余韵悠长。
2. 意象运用:
"中庭夜半凉初透"以夜半庭院的凉意开篇,奠定全词冷寂基调;"听蛙鼓,
问好同学,这首《青玉案·分手》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分手后的孤寂与怅惘,情感真挚动人,整体上是一首较为成功的伤情之作。
1. 层次分明:
上阕写景蓄势,下阕抒情深化。"寂寞从来离散后"直点主题,"往梦
| ||
| ||
| ||
| ||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2 10:27 , Processed in 0.12465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