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287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浣花草舍二期第十八讲练习。a组

[复制链接]

0

主题

353

帖子

15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8
楼主
发表于 2021-3-31 13: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舍二期第十八讲练习:
秋心
试做赏析练习: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陈亮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曾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作者简介: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创作背景:公元1185年(淳熙十二年)十二月,宋孝宗命章森(字德茂)以大理少卿试户部尚书衔为贺万春节(金世宗完颜雍生辰)正使,陈亮作这首《水调歌头》为章德茂送行。

赏析:
词的上片开头概括了章德茂出使时的形势,紧扣题目;下片的议论站得更高,触及整个时事,作者没有直接实写章森,却处处以虚笔暗衬对他的勖勉之情。
整篇立意深远,章法整饬,以论入词而又形象感人,体现了南宋抗金派词充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的特点。这种词使人振奋,使人鼓舞,带有积极浪漫主义的气息。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两句,概括了章德茂出使时的形势。
“南师”指南宋军队,由于南宋朝廷对金国实行妥协投降政策,南宋军队已经很久没有向敌人发动进攻了,这就越发使金人感到南宋政府怯懦好欺。
“谩说”就是休说。“北群空”化用“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的典故。以马群中没有良马比喻朝廷上缺乏人材。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金人由于好久没有看到南宋军队的进攻,于是便胡说南宋整个朝廷都没有人材了。在这种形势下,章德茂出使金国,困难实在不小。在敌人面前要做得不卑不亢、恰到好处是不很艰难的。

陈亮深知此点,于是便给朋友鼓劲。
从“当场只手”到上片结束,都是作者鼓励章德茂的话。“当场”指章德茂出使,会见金国统治者的场合。“只手”,古代有“只手擎天”的话,指章德茂象只手擎天那样能够独立支撑危局。“毕竟还我万夫雄”是说经过较量,章德茂必能恢复我国使臣作为万夫之雄的形象。当时出使金国的人有的在敌人的威胁下屈服了。
这里是赞美章德茂是能够恢复不屈服的英雄形象的。

“自笑堂堂汉使”以下三句,是说章德茂心中充满了堂堂汉家使节的正气,有着威武不能屈的崇高节操,就象那浩浩荡荡向东奔流的黄河流水,是任何力量也屈服不了的。
“自笑”,自己会意的一笑,是乐观主义的表现。“得似”,好象。“依旧”,依然、仍旧。“且复穹庐拜。
“曾向藁街逢”是说:你暂且到金人宫殿里去拜见一次吧,总有一天我们会制服他们,把金贵族统治者的脑袋挂在藁街示众的。
“穹庐”,北方少数民族用毡搭成的圆形帐篷,这里喻指金人的宫殿。
“藁[gǎo]街”,汉代长安城内外国使臣集中居住的地方。汉将陈汤出使匈奴,曾把不服管理的郅支单于杀了,回来要求把单于的头挂在藁街,作为对“犯汉”者的惩戒。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三句,是指千百年来养育了华夏子孙的祖国大地,在这里主要是指北中国。
尧、舜、禹是上古时代的帝王。都、壤、封就是国都、土地、疆域的意思。
面对大好河山,作者激愤痛心地问道:“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意思是说,在这个尧、舜、禹圣圣相传的国度里,在这片孕育着汉族文化的国土上生长着的伟大人民当中,总该有一个半个耻于向金人称臣的爱国志士吧!
“耻臣戎”指以投降敌人为耻辱的爱国志士。“戎”指戎狄,这里就是指金人。

“万里腥膻如许”三句,谓广大的中原地区,在金人统治之下成了这个样子,古代杰出人物的英魂何在?伟大祖先的英灵何在?正气、国运何时才能磅礴伸张?
作者的这一连串责问,完全是针对朝廷上的主和派而发,在他的心目中,这些主和派是不折不扣的千古罪人。
“如许”,如此的意思。

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抗金事业的信心。“胡运”,金国的气运。“何须问”,即不必问的意思。“赫日”指中午光线耀眼的太阳。
这两句是说:金朝的气运已经快完了,它的灭亡是肯定的,因此不必多问,而宋朝却象太阳刚升到了中天,前景是很辉煌的。

【陈亮此词正是他鲜明个性的化身,是他自我形象的一种表现。
在抒发爱国豪情壮志、促进词体发展的诗词创作中,显示出高亢雄壮的风格。】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13 20:39 , Processed in 0.1112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