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冬日暖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十六初级班第四讲采薇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489

帖子

16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84
楼主
发表于 2021-6-13 22:55: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薇29-潇湘雨
一·总结前四讲内容要点

第一讲重点
1.诗的分类:按内容分:可以分为叙事诗、边塞诗、田园诗、抒情诗、送别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和讽喻诗等。按音律分: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把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诗。此外,词和曲,广义说,也属于诗。2.发展历程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3.学诗及格的标准第一条,有真情实感。第二条,表达真情实感不是用政治口号、时髦名词(词中可以适当用些),而是尽量用形象的、典雅的诗词语汇。第三条,格律必须达标。二、格律基础知识(之一)(一)什么是平仄?1.什么叫入声字2.怎么样区别四声呢?3.入声字在格律诗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五绝中入声字一般不可多于2个,最多3个 ;    在七绝中入声字一般不可多于3个,最多4个;在五律中入声字一般不可多于4个,最多5个。4. 怎样掌握入声字一是背诵作品。二是按形声字、数字记。三是按韵母记。(二)近体诗单句中的平仄规律给大家俩个查平仄、入声字的神器,都收藏好哈诗段文字全部是入声字,【入声字短文】郭沫若没出息,不积极阅读学习热力学学术力作,读硕却不续读博。浙北谷穴贼作,郭踯躅不决,击敌不力,罚禄失职,实属屈辱。食龌龊的垃圾食物却不食六畜熟肉及绿色麦谷,喝血及蜜却不喝白色的雪碧。不服佛法,日日月月极作孽,掠获鹿鸭鹤雀,直接握铁戟杀戮,切赤舌,凿白骨,拔黑发,斫肉末,确实毒辣刻薄,触及法律。宅植苜蓿不植菊,客室角落没竹没木亦没石。特别渴,悒郁寂寞得哭,纳秃发妾入屋,热不沐浴,熄灭蜡烛,急摸席侧的雪白玉足。食色蚀力,弱不敌疾,却一直觉得不值得吃药。一夕,忽卒。
第二讲重点
一、格律基础知识(入声字,续)1.再谈入声字的作用入声字适宜表现内心难以压抑的激烈之情。2.学会辨认平仄两读字主要掌握平仄两读意义相同的和不同的平仄通用字:看、忘、醒、叹、凭、听、望等平仄两读异义字:这个平时多积累3. 三个字例:教、令、不,注意读音4. 再就是大家需要记住几个特殊字今仄古平的有:场,闽,俱,囍,跳(同逃)今平古仄而又不是入声字的有:茗二、写诗写法(技巧)推介题画诗(题照,题图等等)的第一种方法:巧妙勾勒,化静为动。
第三讲重点
一、几个基本概念  1.近体诗的分类按字数:一句五个字的,叫五言诗;一句七个字的,叫七言诗。按句数:有三种:四句的,叫绝句;八句的,叫律诗;八句以上的(最少十句,有多至二百多句的),叫排律,也叫长律。2.诗的句、联的名称律诗是(8)句、(4)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hàn]联;第三联叫颈[jǐng]联;第四联叫尾联。至于长律,除了首联和尾联外,其它各联只能用顺序编号称之了。绝句四句,有许多人将一二三四句分别称为起句,承句,转句,合(结)句。这种叫法当然有它的道理,但我们偏向于称首句,第二句,第三句,尾句。3.诗句的声律节奏语言学上,把诗句中这种以两字为一顿的节奏,称为音步。格律诗诗句的每个音步的第二个字和最后那个单个的字,是每个音步的节奏点。二、五言诗、七言诗的四种基本格式标准格式,分为仄起、平起两类,四式。判断一首诗是仄起或平起,是由第一句诗的第二个字的平仄来决定的。判断一首诗是否仄收或平收,是由第一句诗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来决定的。五言诗的四种标准格式:             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七言的标准句式如下: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三、介绍一种题图诗的写法:据实虚构,发挥想象。
第四讲重点
1.近体诗平仄配置三原则:句中音节平仄相间;联中音节平仄相对;联间音节平仄相黏。2.失替、失对、失粘的概念。相对、相黏原则,除了牧童刚才比喻的男女搭配来记之外,还可以这么记:1、2句初次见面:相对2、3句熟悉了:相黏3、4句太熟悉了:又相对(打架)4、5句打架过后和好如初:相黏依此类推……3. 两种题画诗的写法:①睹画生感,赞美丹青。②借物延伸,意在诗外,意在画外。
二·自题目,成七绝一首,韵部不限,
端午抒怀

画船纵横楚江滨,艾叶红瓤祭直臣。
中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千古忠魂追远忆,离骚问世有真因。
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10 14:18 , Processed in 0.1073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