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世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李径组第七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510

帖子

155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58
楼主
发表于 2022-8-20 14: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径25-水榭听香第7讲作业
1.分析《洞仙歌》词牌
洞仙歌
宋-苏 轼
冰肌玉骨,
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
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
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
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
暗中偷换。

洞仙歌
--宋 李元膺
雪云散尽,
放晓晴池院。
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
一点梅心,
相映远,
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
不在浓芳,
小艳疏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
百紫千红,
花正乱,
已失春风一半。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
但莫管春寒,
醉红自暖。

(1)本调八十三字,十五句,前后片各三仄韵,为东坡改作。其自序云“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纪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按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及《阳春白雪》所载孟昶《玉楼春》词“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三更庭院悄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据沈雄《古今词话》考正,认为孟词系东京人士隐括东坡词而成,比较可信。再从词的格律来看,七字句的后三字用仄平仄(拗句),是《洞仙歌》定格,《玉楼春》是没有这种格式的。 (2)第二句,句法上一下四,第四句九字,多数作上五下四,东坡作上三下六。第五句亦九字,句法上三下六。第六句七字,句法上三下四。第七句八字,实系仄起平收之七字句,句首以一去声字领之。紧接又以一去声字领以下两四字句作结,语气注意连贯,要一气呵成。 (3)东坡此词同《玉楼春》相较,从意境到词句都高一筹。特别是后片加了对话,情景相生,写出双方爱慕之深,风格上去浓艳而尚清丽。结尾两句,多用一去声字(但、又)领头,音节委婉,尤耐人寻味。《洞仙歌》为慢词最优美的曲调之一,句式从三字至九字,达七种之多,长短搭配,平仄交替姿态横生,故填者易见长。 例二是一首形象说理之作。前片描绘了一幅早春图画,杨柳放青,红梅初绽,相映成趣,百态千姿。后片前三句照应上文从正面说一年好处不在“浓芳”,而在“小艳疏香”。“到清明”三句从反面指出尽管那时“百紫千红”,万花怒放,“已失春风一半”。所以结尾提出了全篇的主旨:劝君抓紧早春的时机尽情游乐,“莫管春寒”,只要醉心于眼前的景色,一股暖流自然会流遍你的全身。这首词的内涵不管作者是否意识到,我们可以把它的意思加以引伸。早春时节的“小艳疏香”,含苞欲放,充满着生机,正好比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如果说前者是“一年春好处”之所在,那么青少年不同样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吗?从这里可进一步体会到“少壮真当努力”(曹丕《与吴质书》)的真谛来。倘再引伸开去,不但青少年该加此,中老年也该“早占取韶光共追游”,做时间的主人,岂不是大家都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吗?如果作这样的理解,那么这首词可以说用的是比兴手法,它的鼓舞启发作用也比原来大得多。又此词所用的词句平易而多警策,饶有韵味,比一些堆砌词藻,用典晦涩的作品要高明得多。可惜的是它长期来没有引起注家的重视。

(2)
  本调的写作要求较严,对仗特殊,句法也不稳定,适合中级者练习之用。
        上片第二句,句法为上一下四。  
        上片第四句,九字,句法多为上五下四,但东坡作上三下六。
        上片第五句,九字,句法上三下六。
        上片第四、五两个带逗的九字句,是两个上三下六句,可成隔句对仗,但多不从。
        下片首句,五字,句法是上一下四的仄领式句子,要与第二句对仗。
        下片第四句,五字,句法是上一下四的仄领式句子。
         下片第七句,八字,仄领句,实际上是的仄起平收之七字句之句首以一去声字领之。
        下片第八句,五字,仄领句,要与第九句对仗。这两句的语气注重连贯,要一气呵成。

2.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
文/水榭听香
高悬烈日,把世间蒸爨。时有炎氛逐流燹。
草枯黄、树叶无力低垂。蝉悄寂、街上行人将断。
正午眠闲梦,秋事高情。爽气空濛竹风满。
到醒来时候,赖是空调。直吹得、凉飔长伴。
盼甘霖、一场洗人间。但又恐、韶华亦归幽远。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13 11:14 , Processed in 0.1141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