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世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一期桃蹊组第十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202

帖子

8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09: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词研第一期第十讲桃蹊组01-过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八声甘州》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八声甘州》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答:少年游•离多最是
宋•晏几道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翻译:离别就像那流水,二水分流,一个向西,一个向东,但最终还能再度相逢。即使情感浅薄似那行踪无定的白云,仍能相逢在梦中。
可惜有的时候人的情意比行云、流水还要浅薄无定性,美好的聚会难以再来。细细回想从前的种种,虽然多次令人肠断,但都与这次截然不同。

简析:
此词抒离别怨情,上片分写云、水,以水虽离多而终能相逢、云虽无定犹能到梦中,为下片反衬作好铺垫。过片总云、水言之而又能翻进一层,说人意薄于云水。开篇先以双水分流设喻:“离多最是,东西流水。”以流水喻诀别,其语本于传为卓文君被弃所作的《白头吟》:“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第三句却略反其意,说水分东西,终会再流到一处,等于说流水不足喻两情的诀别,第一层比喻便自行取消。于是再设一喻:“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用行云无凭喻对方一去杳无信息,似更妥贴。不意下句又暗用楚王梦神女“朝为行云”之典,谓行云虽无凭准,还能入梦,将第二个比喻也予取消。短短六句,语意翻复,有柔肠百折之感。

这里,有两点值得特别一提。
其一,两层比喻均有转折,而造句上均有所省略。“东西流水”与“行云无定”,于前句为宾语,于后句则为主语。即后句省略了主语。用散文眼光看来是难通的,即使在诗中这样的省略也不多见,而词中却常常有之。这种省略法不但使行文精炼,同时形成一种有别于诗文的词味。

其二,行云流水通常只作一种比喻,此处分用,“终解”与“犹到”在语气上有强弱之别,仿佛行云不及流水。故两层比喻似平列而实有层递关系,颇具新意。

过片将前二意合并,“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可怜”乃哀人生遭际,好景不长,既不如流水之“解相逢”,亦不如行云之“入梦来”,别易会难。流水行云本为无情之物,可是它们或终解相逢,或犹到梦中,似乎又并非二味无情。在苦于“佳会更难重”的人儿心目中,人情之薄岂不甚于云水。翻无情为有情,加倍突出人情之难堪。“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这番同”。“细想”二字,是抒情主人公直接露面;“从来”指一生漫长岁月中;“断肠多处”,不知经历过多次的生离死别;仔细回想,过去最为伤心的时候,也不能与今番相比。而经过三重的加倍渲染,这样明快直截的内心独白中,自觉有充实深厚的内蕴。

《少年游》是重头词,它不仅上下片格式全同,有一体(例如此词)每片也由相同的两小节(以韵为单位)构成。作者利用调式的这一特点,上片作两层比起,云、水意相对,四四五的句法相重,递进之中有回环往复之致。而下片又更作一气贯注,急转直下,故绝不板滞。
八声甘州
文/心羽
望潺潺逝水向东流,夕照挂江头。正西风迢递,红消翠减,草木皆休。更又山河萧索,好景再难求。雁断碧痕渺,空剩清秋。
兀自临高远眺,看残霞漠漠,乱绪难收。叹生平苦短,半世为情囚,惜从前、华年正茂,却年年,独守薛家楼。于今是,霜添鬓发,唯有伤愁。
过问好心羽老师:今天轮到我点评老师的词了。过斗胆说几句哈!说的不对的地方我们可以私下交流。老师的这阕词是悲秋惜时怀人之作。作者登高望远,望着夕阳照在潺潺东流的水,西风渐紧,木叶衰败凋零,而生出来的怀人愁绪。个人觉得有几处有待商榷!
一是开头望潺潺逝水向东流这句话有重复意味,潺潺有水流的样子的意思,而逝水呢,指一去不复返的流水和比喻流逝的光阴的意思。想来逝水是为了平仄吧!把逝水换成个具体的河流可否好点。迢递有两种意思。
①遥远的样子:旅程迢递|迢递动乡愁。
②高耸的样子:迢递起朱楼。但是用在这里稍有不妥。
红消翠减,草木皆休。与下一拍山河萧索,好景难求意有重复。接下来一拍断雁碧痕的碧痕在这里是指萤火虫么?下片进入抒情,看残霞漠漠乱绪难收,有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了。但是生平一词用的不好。原来乱绪只为情囚!是不是作者境界太小了点啊。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7 03:24 , Processed in 0.0935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