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2362|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桃蹊组第十二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384

帖子

123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18: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蹊组31~慧眼

一、声声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赋落叶词见示感和
清 朱祖谋

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香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
终古巢鸾无分,正飞霜金井,抛断缠棉。/起舞回风,才知恩怨无端。/天阴洞庭波阔,夜沈沈、流恨湘弦。/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

从词前小序可知,是作者见声声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赋落叶词见示感和
清 朱祖谋

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香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
终古巢鸾无分,正飞霜金井,抛断缠棉。/起舞回风,才知恩怨无端。/天阴洞庭波阔,夜沈沈、流恨湘弦。/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

从词前小序可知,是作者见洪汝冲落叶词感示之作。这首词作于1901年,珍妃死亡的第二年,作者时任礼部侍郎。以第三者的身份感慨光绪帝珍妃的悲剧,抒发出光绪帝心中郁结的哀伤。流露出光绪对推坠井下死去的珍妃蕴含无限的怜爱之情,是首深探心曲之辞。这首词用虚实相映合的写作手法,情景交融,把咏物和抒情完美结合。同时运用典故,丰富了词的容量。

第一意群:鸣蝉、颓墄、落叶、飘蓬。实景描写,环境渲染。寒蝉鸣叫于毁坏的宫殿台阶之中,悲声哀景,映衬出劫后宫苑的荒凉景象。树叶纷纷坠飞,有如蝴蝶飞舞,剩下满目空枝。蝴蝶本与春风为伴,而在使生命凋零的秋风中,只有萎落、飘亡。肃杀的气氛,美丽的形象,既切落叶词题,其中又隐现着珍妃的影子。
第二意群:虚笔描写,由落叶联想到珍妃如离魂。在光绪眼中,死去的珍妃有如一片离魂似的落叶,当年共处的往事昔情,历历难以忘怀,楼空人去,恍然如梦,在斜阳冉冉之中,如梦的往事旧情摇漾不已,隐约而又迷茫。
第三意群:运用红叶题诗的典故,实笔回忆当年与珍妃相爱情景,表达了光绪与珍妃两情眷好之情境。禁花,即宫禁中的花,代指珍妃,憔悴年年,暗示珍妃为西太后所忌,心境极为抑郁。
第四意群:借用汉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的《落叶寒蝉曲》,虚笔回扣第一意群的起拍,反映出光绪帝思念珍妃的凄凉心情。寒信,寒冷的信息,指秋风。神宫,指光绪所居的宫殿。三句写秋风劲急,落叶纷坠,簌簌有声,如同凄凉的音乐。
第五意群:用巢鸾虚笔来暗喻光绪帝和珍妃的爱情悲剧。委婉道出珍妃被推坠宫井事。光绪帝本想与珍妃相爱终老,却哪知无此缘分,原因在金井飞霜,隐约吐露了西太后的残酷无情,逼珍妃坠井的惨痛情事,从此被迫割断了与珍妃的缠绵情缘。
第六意群:实笔描写落叶在旋风中飘扬如同起舞,暗写光绪回忆与珍妃的歌吟生活,而这一切都成为永难返回的过去,追寻根源,不由感叹无端的恩怨造成了多少人间憾恨。
第七意群:借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意,切合秋深落叶题旨,同时更包含着《湘夫人》一诗中所抒写的人天悠隔的痛苦,那如梦、如云、如彩云、如落叶,如昙花的一现,那令人空惘、惆怅的幻灭之感,那浩茫难平的情思,正象那洞庭湖水一样。孟郊《湘弦怨》诗:“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这里作者把广阔的洞庭湖水、人天永隔的幽怨,与繁声促节的湘弦音声组合在一起,融化为一曲绵绵不尽的流恨,阴阴天宇,沉沉夜色,形象地染绘出一幅色彩阴暗的画面。
第八意群:借用宋玉《九辩》中草木摇落而变衰之意,表达出光绪帝对爱情的聚散和悲欢的深悲巨痛。摇落二字,总结全词,揭破题旨。刻骨铭心,时刻难忘,那哀伤就如空山杜鹃不停止地泣血哀啼,吐诉不尽内心郁结蕴藏于胸。

二、桃蹊08—风起的地方

雁影参差,虫声断续,金风醉了寒花。淡紫轻黄,篱边看取云斜,满城风雨重阳近,更几回、瘦损瑶葩。欲登高、水复山重,不见桑麻。

阶前愁杀延龄药,渐风摧木叶,数点昏鸦。撩乱情思,就中滋味堪嗟。霜凝素月关山冷,却这般、各自天涯。问蛮笺、解佩何人,为甚鸣笳。

赏析:问好学长!在雁影参差、秋虫断续中,金凤催开了菊花。淡紫轻黄的纤姿,在篱边看取斜云。满城风雨中逼近了重阳节,更几回,消瘦了菊花。欲登高,山长水复,不见家乡的桑麻。
在渐变的西风中,在渐稀疏的昏鸦声中,阶前的菊花的衰败使人忧愁,这情景扰乱了情思,滋味堪叹。素月凝霜关山冷,却这般,各自天涯。问蛮笺,何人解佩,为谁鸣笳。
这是一首托物抒发相思的不错的词作。主旨明晰,语言流畅清丽。
唯一值得商榷的是渐领数点昏鸦有点牵强。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14 21:43 , Processed in 0.0995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