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诗雨后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桃蹊组第十四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1002

帖子

37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04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0 22: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起的地方 于 2022-10-30 22:16 编辑

第十四讲作业: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满江红》的分析。
桃蹊08—风起的地方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破阵子 掷地刘郎玉斗
辛弃疾
占位掷地刘郎玉斗1,挂帆西子扁舟2。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占位燕雀岂知鸿鹄3,貂蝉元出兜鍪4。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5试手不。寿君双玉瓯6。
简译: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赏析:
一开篇作者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掷地刘郎玉斗”。鸿门宴上刘邦令张良献玉斗给亚父范增,范增痛感项羽不听劝告放走刘邦,贻下后患,而将玉斗置于地,拔剑撞而破之。另一个是,“挂帆西子扁舟。”春秋吴越之争时,范蠡献西施于吴王,以瓦解吴王斗志;灭吴后,不受越封,复取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返。写法都是似明而暗,一看便知是用典,但真正的用意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甚至连范增、范蠡的名字都没有出现。作者用这两个典的意思,主要因范增、范蠡都与范如山同姓,又都是才智出众,有胆有识的谋士,因而即以二范比如山,希望他成为二范那样的人物,能竭诚尽智为自己的君国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个隐晦的开端,不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隐含范如山姓氏,却不出一范字),从词的主旨说也是很好的开端。“千古风流”应在我辈身上,不要轻抛建功立业(“万里功名”)的时机,要时时想到大宋的万里江山(“三百州”)。
下片,针对范如山“迟迟未行”的思想活动,进行劝勉。一方面称赞了范的大才宏志,预言他定能有所成就,一方面劝告他不要嫌泸溪令职位低小难以发挥作用。而应当以之作为搞大事业的起点。为了同时表达这两方面的意思,作者选用了四个典故。一是:“燕雀岂知鸿鹄”。陈涉辍耕垄上,慨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故事,借此表明自己理解范的志向,他的不愿就任是想有更大的作为。二是:“貂蝉元出兜鍪”。用的南齐将军周盘龙的故事。周年老不能守边,还朝为散骑常侍(皇帝侍从,能预闻要政),世祖戏问他:“你戴貂蝉(近侍贵臣冠饰)冠比起戴兜鍪(战盔)来如何?”周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意思是说我成为近臣是在战场上拚杀得来的,不是靠了恩宠。这里表示自己理解范有更大的才能,想得到更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但是想得到更大的尊荣,要想得到参预朝政的要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多作表现,积累“战功”。三是:南朝宋大将军宗悫的故事。宗晚年为豫州刺史,典签多所违执,宗怒叹“得一州如斗大,竟遭到典签的慢待!”辛借此表示自己体会到范的心情──以大才而屈居小小泸溪,且行动不能自主,难有作为。但也是劝他:宗悫都难免屈居下位,受小人之气,何况你我。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满江红*周年阅兵》
文/心羽
万里长空 ,红旗猎,精兵点阅。
金甲阵,气吞河海,壮怀热血。
浩浩雄师齐队列,铮铮铁骑环城阙。
号令催,举步踏征程,声威勃。
兴家国,多豪杰。奇儿女,皆忠烈。
撼边关敌寇,胆肝俱裂。
枪挺东西驱虎豹,剑挥南北惊胡厥。
三军在,护我大中华,如山屹。

风起试评:
(一)试译:万里长空,红旗猎猎迎风,此时正是点阅训练有素的战士之时。
将士们披坚执锐,气吞山河,壮志凌云。雄师浩浩荡荡列着整齐的队伍,铁骨铮铮环绕着城阙。一声号令,大步踏上征程,声威大盛。
振兴家国,多有英雄豪杰,有很多有能力的英雄儿女都是国家的忠烈之士。让边关的敌人都闻风丧胆,肝胆俱裂。有三军将士在,护佑我大中华,如山岳一样屹立不倒。

问好心羽老师,本词似乎为叙事之作,很好的描写了阅兵式的雄伟壮观,三军将士的英姿飒爽。总体思路比较清晰,谋篇布局合理。上片写实,交待了阅兵场上的浩荡雄师。
下片写了因为有我们这些热血将士,才能护佑我巍巍中华,如山岳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有个别地方感觉需要斟酌一下,比如气吞河海,能否直接用河岳呢?举步感觉没有大步踏征程好,声威勃处,勃似乎是为了韵脚,有点凑了。
全词脉络清晰,语法运用熟练自如,我就只能吹毛求疵一下了,浅评不当之处,请老师海涵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14 11:09 , Processed in 0.0995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