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200|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李径组第十四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640

帖子

29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81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15: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闲坐门前 于 2022-10-26 15:15 编辑

词研一第十四讲作业
李径01-闲坐门前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赵佶 〔宋代〕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1、翻译:盛开的杏花就如裁剪好的薄薄的绸缎,层层叠叠地有好几重,而色彩更犹如涂抹均匀的胭脂。如果做成漂亮的衣服,艳丽的色彩与四溢的香气融和在一起,肯定能羞煞那些带着珠蕊的漂亮女孩子。风雨无情,几番过后,杏花很快就会凋谢了。面对闲院这种凄凉的场景,心里如何不愁苦?几番飘零后,就到了暮春时节。
    离愁别恨重重,有谁能寄?这一双双飞燕什么时候能懂人的言语呢。相隔天高地远,万水千山,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可是除去以前的梦里偶尔曾去过,而现在呢?连梦也很少去了。

2、赏析:上阙作者极力描写杏花的美丽,用比喻的手法,把朵朵成片的杏花比作“冰绡”
,把杏色比作“胭脂”,然后用对比是手法,突出其“新样靓妆,艳溢香融 ”能羞杀“宫女”,“宫”字暗示作者以前的生活。写到此,作者的文笔一转,极力描写“无情风雨”对杏花的摧残,一系列“凋零、 愁苦、凄凉”突出杏花悲惨的命运,暗示自己的身世。
    下阙作者直抒自己的离愁别恨,“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以双燕衬托自己的孤单寂寞。然后作者层层递进,一步步把自己离开自己故宫,偶尔梦中才得以回去的愁苦甚至绝望的情形渲染出来。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盛开的杏花与自己心情做对比,突出身世变化给自己心态带来的变化。结构上景下情,以花喻人,情感真挚。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满江红
文/十七
时值霜降,小城防疫形式严峻,余虽一介书生,此于包联小区值守三载,不曾懈怠,向晚犹寒,感作。

暮色沉沉,风烟晚、乱云千叠。长天寂、归鸦数点,将声啼彻。木叶萧疏寒骤起,生涯寥落心犹切。路人稀,行色渐匆匆,愁时节。
逢疫疬,期无竭。防控急,难消歇。算年来踪迹,几回星月。但使青囊施妙手,红尘安暖常欢惬。待春归、花海恣逍遥,裳如雪。

点评:问候十七同学。词的主题是防疫,写法上,作者用的是上景下情、比较稳妥的一种写作方式。总的来说,作者写的非常不错,作者没有把词写成老干体,值得点赞。不过,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上阙的景有些“过”了。也许作者想用景的“凄清”来衬托下阙疫情的无奈,不过,细读下阙,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抒情的重点不是写疫情带来的灾难,而是“青囊施妙手,红尘安暖常欢惬”,如此,上阙的景就过于寂寥凄清了,缺少了一种隐藏的生机。要知道作者在结句是“待春归、花海恣逍遥,裳如雪”,恰恰包含着期待和生机。正因为如此,上阙有些词就值得再推敲,比如起拍“暮色沉沉,风烟晚、乱云千叠”,“风烟”与“乱云”意象有些近,没拉开,“乱云千叠”有些过了,作者并没有暗示是阴天,不如换成其他意象。接下来的两拍更是把沉沉的暮色描写到了极致,甚至让人联想到灾难的到来。读序言,写的是坚守,所以上阙的景“过”了。
下阙写疫情防控情况,总体上不错,没什么可多说的。结句是展望未来,充满希望。整首词的结构是:现在(景)-过去(事)-将来(情),非常合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4 03:35 , Processed in 0.1247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