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822|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桃蹊组第十六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225

帖子

146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0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09: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研一第十六讲作业
桃溪 12 文竹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阅读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宋代 : 周邦彦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2、 译文
【译文】 记得离别的那个秋晚,她忧愁堆上淡淡眉山,泪珠也冲掉了脸上的铅粉,将门儿轻轻关。一片落叶坠地,把我们从失神的惜别情绪中猛然惊醒,耳边只听到寒蝉叫声凄惨、夜雨潇潇下得人心绪烦乱。她把凤钗半脱出发环。烛影儿在窗上摇摇颤颤。如今在我的窗外,竹子在夜凉中随风摆动。几只萤火虫在暗淡的夜色中忽闪。我们两地悬隔,多叫人伤感! 她离我那么遥远。我去信询问,她回答道,时常在花阴小径里,为谛听我的马蹄声而盘桓。她也曾想悄悄来到我那朱红色窗户前,却又怕她那憔悴的容颜,被我瞧见。啊!春天又来临了,旧年的燕巢想必已住进新燕,绿色的杨柳也依依拂着河岸;但我又不得不在京城飞扬的尘土里不停蹒跚,眼巴巴地望着东风将满树桃花吹得绚烂。

3、简析:
这首词应是作者在汴京求官,接到昔日相好的一位女子从外地寄来的信,因而回忆起当初分手时的情景,引发思念之情所作。
”劈头一个“记”字,起笔便突出了词人记忆常新之深情,从而领出临行前与情人话别的那番情景。次拍写连窗外轻轻的坠叶声也使充满离别情思的女主人忽然而惊。三拍继续渲染,烛光摇动窗影,剪烛西窗乃团圆之传统象征。可是眼前这窗影烛光,却成为远别长离的见证,此情此景,叫人如何忘得了。歇拍三句,将词境从深沉的回忆之中轻轻收回现。
换头遥遥二字, 意境深远,它紧承“两地魂消”而来,又引起下边的音信相问,遂将歇拍之想象化为具体,把两地相思情景融为一境。
“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此二句借用元稹《会真记》里莺莺诗“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这种矛盾、真实而又复杂的心情,作者它生动地刻划出来。“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这是时间上的转换,此二句暗用韩偓《香奁集·春昼》诗:“藤垂戟户,柳拂河桥。帘幕燕子,池塘伯劳。”旧巢更来新燕,杨柳又拂河桥, 表明别离的时间长。煞尾,“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上句显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下句,暗用李义山《嘲桃》诗:“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原来,结笔二句是向女子报以衷情:京华风尘满目,夭桃秾李成天招展,但我心有专属,终不为京尘所染,且不为夭桃所动也。

二、互评:
望海潮   茅山
天空
金陵东侧,茅山一派,上清卓绝天姿。瑶草洞天,蓬莱福地,画屏相望参差。翠鸟弄清词。醴泉饮上客,松竹涛吹。云海茫茫,只可自悦不堪持。
道来道去非违。有真君庇佑,寺庙悬垂。秦汉羽仙,梁唐宰相,端居地肺来随。久慕世人奇。晨钟迎暮鼓,尽浴霞辉。皆说无为独好,抱朴不须归。
1、读解:
解读词意:本首词公分十一 个意群。
第一意群:金陵东侧,茅山一派,上清卓绝天姿。点题,说明茅山地点。
第二意群:瑶草洞天,蓬莱福地,画屏相望参差。承接,静态景色渲染。
第三意群:翠鸟弄清词。动静结合继续渲染。
第四意群:醴泉饮上客,松竹涛吹。景物带入人。
第五意群:云海茫茫,只可自悦不堪持。抒情。
第六意群:道来道去非违。 应是道家用语,没有读懂。
第七意群:有真君庇佑,寺庙悬垂。上句,结合第六意群,应该是不要违背道法,能得到真君庇佑。
第八意群:秦汉羽仙,梁唐宰相,端居地肺来随。 因是道教名山,秦皇汉武,梁唐宰相,都曾追随到此地来。
第九意群:久慕世人奇。结合第八意群意思, 理解为世人羡慕他们的行为。
第十意群:晨钟迎暮鼓,尽浴霞辉。寺庙中的钟、鼓沐浴在朝晖之中。
第十一意群:皆说无为独好,抱朴不须归。发感叹,都说无为就好,抱着纯真的本性不想归来。

2、简评:
问好天空师,文竹试评。不当之处,还望理解。
这是一首游览道教名山(茅山)之作。通读全文, 摛藻雕章,景色旖旎,符合词牌要求。
上阕开篇点题,极言茅山之清静古雅,宛若蓬莱之仙山。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字里行间感受到师友登山时的愉悦之情。 因是道教名山,  “洞天福地” 这两个物象选用的甚好,为点睛之笔。在其他方面描写,也是很不错的不但松涛阵阵,翠竹森森,还有翠鸟鸣幽之胜景。
下阕:先声明一点,本人不懂道家学说,只是按字面理解,说错勿怪哈。 宕开一笔,论述遵循道法,才能得到真人庇佑。列举秦皇汉武,梁唐宰相都崇尚道法,想羽化成仙,都曾追随到茅山来居住过。因此很久以来都得到世人羡慕。
煞尾还是以道家“无为”转合。发感叹,都说无为就好,抱着纯真的本性不想归来。
纵观全文,是一首很好地词作。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层次分明,脉络通畅。
待商榷处: 1、有真君庇佑,寺庙悬垂。 读来读去,语感感觉不怎么顺畅;2、翠鸟弄清词。词?是笔误吗?还是祠?
不当之处,还请复评老师指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4 18:27 , Processed in 0.0935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