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377|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桃蹊组第二十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3

主题

288

帖子

10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20: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蹊40--天空
第二十讲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东风第一枝》的分析。有条件阔以再作一首。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东风第一枝 或指《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史达祖 〔宋代〕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译文】
雪巧妙地沁入兰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仿佛想挡住了春风送来的温暖。雪花在碧瓦上很快融化,我知道昏暮时的寒意还很浅。桥面上行走,像漫步白云浮天。池沼澄净如明镜一般,雪花把万物打扮得轻柔细软。我想故乡必是落雪天寒,那里的层层帘幕四垂未卷,阻误了初归的双燕。
杨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叶都变成千万只白眼,刚开的杏花也由红脸变成粉妆素面。当年的王徽之雪夜间去访旧友,到门口却又不见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见与不见。雪路难行,司马相如迟赴了兔园的高宴。深闺中又把熏炉点燃,赶制春衫的针线也开始放慢。只怕那穿凤纹绣鞋的佳人挑菜回来时,在灞上再与你相见。

【注释】
1甲:草木萌芽的外皮。2行天入境:唐韩愈《春雪》“入镜鸾窥诏,行天马度桥”,以镜和天来喻地面、桥面积雪的明净。“旧游”句:晋王子猷居山阴,曾雪夜泛舟访戴安道,至其门,未人即返,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戴。”2“厚盟”句:司马相如参加梁王兔园之宴,因下雪而迟到。上苑即兔园。

【赏析】
 咏物词主要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到南宋时,咏物词已进入成熟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更重视写作技巧和形式美。史达祖的这首咏物词以细腻的笔触,绘形绘神,写出春雪的特点,以及雪中草木万物的千姿百态。此词大概作于词人独处异乡时的某年初春。
  词的开头便紧扣节令,写春雪沁入兰心,沾上草叶,用兰吐花、草萌芽来照应“新暖”。春风怡怡,花香草绿,但不期而至的春雪却伴来春寒,“东风”、“新暖”一齐被挡住了。“巧沁”、“偷粘”,写的是在无风状况下静态的雪景。“谩凝”二句引申前意。春雪落在碧瓦之上,只是留下了薄薄的一层,“难留”二字更进而写出薄薄的积雪也顷刻消融,由此透出了春意。唐代祖咏《终南望馀雪》诗曾云:“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傍晚,又值下雪,理当寒冷,而暮寒“较浅”,更可见出确乎是春天即将要来临了。“行天入镜”二句,是全词中唯独正面描写春雪的。韩愈《春雪》诗云:“入镜鸾窥沼,行天马渡桥。”意谓雪后,鸾窥沼则如入镜,马度桥则如行天。以镜与天,喻池面、桥面积雪之明净,这里即借以写雪。“轻轻纤软”四字,写出了春雪之柔软细腻。天气并不严寒,又无风,雪花不易凝为大朵。因此,它才能沁入兰心,粘上草甲。前结两句,宕开一笔,以“料”字领起,展开想象。史达祖生于高宗绍兴末年,其祖籍是汴京,无缘省视家乡。此处“故园”当指他在临安西湖边的家。其《贺新郎·西湖月下》词有“同住西山下”之句,西山即灵隐山。这里用双燕传书抒发念故园、思亲人之意。重帘不卷乃“春雪”、“暮寒”所致,春社已过,已是春燕来归的季节,而重帘将阻住传书之燕。睹物伤情,异乡沦落之感溢于言表。
  过片续写春雪中的景物。柳眼方青,蒙雪而白;杏花本红,以雪见素,状物拟人,笔意精细。接着笔意一转,连用两典写人。“旧游忆着山阴”,用王徽之雪夜访戴逵,至门而返的典故:“后盟遂妨上苑”,用司马相如雪天赴梁王兔园之宴迟到的故事。梅溪颇具浪漫气质,面对一派雪景,不由想起古之文人雅士踏雪清游的情景,不禁心向往之。“熏炉”二句,上承“障新暖”及“暮寒较浅”之意。春天已来临,春雪却意外降临,使闲置不用的“熏炉”重又点起;春雪推迟了季节,冬装还得穿些时候,做春衫的针线且可放慢。后结二句补足前两句。“凤鞋”系妇人饰以凤纹之鞋。“挑菜”指挑菜节。唐代风俗,二月初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游观其间,谓之挑菜节。宋代沿袭了这种风俗。“灞桥”句又用一雪典。据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郑綮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这里扩展开来说,暗示即使到了挑菜节,仍是寒气未褪,人心倦出的因素仍在,暗示出词人心境在这大地复苏时节的凄凉仍旧。江浙一带有民谚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挑菜节下雪不足为怪。
  这首咏雪词立意上虽无特别令人称道之处,却给人以美感,而成为梅溪咏物词中又一名篇,其妙处全在于其精工刻划。此词题为“咏春雪”,却无一字道着“雪”字,但又无一字不在写雪。且全词始终紧扣春雪纤细的特点来写,“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之春雪,决不同于“战罢玉龙三百万,败残鳞甲满天飞”之冬雪,“碧瓦难留”、“轻松纤软”均准确把握了春雪的特征。这首词咏物又不滞于物,前结及下片“旧游”以下六句,均不乏想象与议论。虚笔传神,极有韵味。梅溪精于锻句炼字,如“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这一联,以柳芽被雪掩而泛白称之“白眼”,又以杏花沾雪若女子涂上铅粉,而谓之“素面”。在不经意中用了拟人手法。“青未了”、“红欲断”,准确地把握了分寸,笔致细腻,空灵而不质实。后结二句,《花庵词选》谓其“尤为姜尧章拈出”,陆辅之《词旨》也将其录为警句,其长处也在于含蓄蕴藉。“凤鞋”借指红妆仕女,“挑菜”点明节令,“灞桥”隐含风雪。用一“恐”字领起,显得情致婉约,清空脱俗。姜夔评梅溪词“奇透清逸”,此词可为代表。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东风第一枝》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东风第一枝
文/安新
秋日于街边摘得小花几朵,供养于紫砂泥壶中。时经几旬,渐失丰润而犹立盈盈,不舍,仍摆于灯前。
疏蕊轻颦,横枝老瘦,残香犹似轻吐。些些西子清颜,冉冉太真羽舞。灯边静立,全不管、西风如鼓。任岁华、雕琢痕留,纤影了无尘虑。
曾尽是、青春意绪,曾占得、秋光几许。铅华流盼斜阳,妙姿送迎倦旅。谁人青睐,便移入、紫砂流寓。忆往昔、蝶梦休凭,就在此间安住。
【天空互评】问好安新诗友。这是一篇惜花之作。下面我来学习一下:
【疏蕊轻颦,横枝老瘦,残香犹似轻吐。】上片第一拍交代时令和点题,横枝老瘦,秋也。疏蕊轻颦,残香倾吐,老秋花也。
【些些西子清颜,冉冉太真羽舞。】上片第二拍续写花的美丽外貌和摇曳婀娜多姿。用拟人手法来渲染衬比。西子清颜,贵妃羽裳舞来比拟花,生动形象,清丽蕴藉。但是因为上拍写的老色秋花,没有那么鲜艳,所以最好拿这个花的曾经的美丽来与西子,贵妃来作比才切。也就是此处用虚笔更加恰当。
【灯边静立,全不管、西风如鼓。】上片第三拍由景入情,夜深岑寂,纵西风呼啸如鼓,却全然不顾,独自静立花开飘香。但是,静立与二拍的跳羽裳舞有违和嫌疑。
【任岁华、雕琢痕留,纤影了无尘虑。】歇拍直接抒情,纵岁月匆匆,然花纯洁高雅,不沾尘虑。“雕琢痕留”这句读起来不特别自然,可以动词加名词。
【曾尽是、青春意绪,曾占得、秋光几许。】过片虚笔赞许花魂。
【铅华流盼斜阳,妙姿送迎倦旅。】下片第二拍,由花及人,叹韶华易逝,人生倦旅。铅华流盼斜阳这句有点空泛。此处应该加倍,层层递进来呼应上拍。
【谁人青睐,便移入、紫砂流寓。】下片第三拍,写自己对此花的青睐。这里感觉有点弱。渲染主题不到位,收束无力。
【忆往昔、蝶梦休凭,就在此间安住。】随遇而安。煞尾忆往昔、蝶梦休凭,又是虚笔,个人认为此处应该用实笔,回缴主题,
小结:惜花之作,小序昭然。上片通过对秋花的形、色、味的描写,采用拟人、映衬的手法,来渲染惜花之情。下片由花及人,叹韶华易逝,人生倦旅。纵观全词脉络清晰,主题明确,语言流畅。上片好于下片。瑕疵就是下片收束无力,虚实运用不到位,加倍不给力。一家之言,不对之处请安新多多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6 16:32 , Processed in 0.1091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