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四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2

帖子

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8
21#
发表于 2025-2-27 15:18:4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四讲作业:
雪烟01-梅欣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念奴娇·中秋
苏轼      宋代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译文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简析
  此词上片写天国景象,热情赞咏了月光的美好和月宫的迷人;下片着重抒情,写归天意愿,流露出词人对美好自由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全词描绘月宫世界,真切动人,似实似虚;词中既有实景,又有想象,意境恢弘广阔,风格清新豪迈,显示出苏词独有的豪迈飘逸的艺术风格。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蓦山溪·春日赏杏花
雪烟06-轻风呢喃
莺啼翠柳,绿草春堤遍。香气漫郊园,看杏花、枝头款款。红腮凝露,顾盼弄盈盈,娇欲语,笑含情,恰似佳人面。
千般妩媚,尽惹人迷恋。沉醉不知还,任时光、悄然偷换。晚风生处,落瓣舞蹁跹,簪发上,覆肩头,两袖芬芳满。

梅欣互评:问好同学。这首蓦山溪·春日赏杏花描绘了一幅春日赏花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杏花的美丽与春天的气息融为一体。
首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莺啼翠柳”、“绿草春堤”等,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日氛围。特别是“红腮凝露,顾盼弄盈盈”这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杏花比作含羞带笑的佳人,形象生动,富有情感。
其次,诗人通过对杏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千般妩媚的姿态,如“娇欲语,笑含情”,这些词句不仅描绘了杏花的形态,也传达了一种美好的情感。而“沉醉不知还,任时光、悄然偷换”则表达了诗人在花前沉醉,忘却时光流转的愉悦心情。
然而,这首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结尾部分“簪发上,覆肩头,两袖芬芳满”虽然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杏花的亲近,但与前文中对杏花盛开的描绘相比,略显平淡,未能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描绘了春日赏杏花的美好画面,但在结尾部分稍显不足,可以进一步提炼和深化。

点评

其他的不错,杏花在你笔下栩栩如生。  发表于 2025-3-1 20:49
其次你的中心是以杏花为中心。上阙开头的句子就没有多少作用。  发表于 2025-3-1 20:48
说一下瑕疵。首先草绿的,杏花就落了。这个是上阙要注意一下。景不要罗列太多。  发表于 2025-3-1 20:47
首先没有按照要求写。  发表于 2025-3-1 20:4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0
22#
发表于 2025-2-27 15:21:5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四讲作业:
雪烟07-深谷幽兰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行香子·述怀
苏轼      宋代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译文
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一样短暂。
虽有满腹才学,有话对谁说,谁是知音呢?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简析
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把酒对月之时的襟怀意绪,流露出人生苦短、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他渴望摆脱世俗困扰的退隐、出世之意。词的上片首先描述了抒情环境,而后转入玄学思辨;下片开头以感叹的语气补足关于人生虚无的认识,后又在苦闷情绪之中,寻求自我解脱的方法。全词语言畅达,音韵和谐,形式与内容完美地融合,并以议论表现人生感悟,很有哲理意义,为东坡词中风格旷达之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蓦山溪·春日漫行
雪烟12-摸鱼儿
晴光正好,暖日催春早。信步向桥东,恰逢那、杏花含笑。繁枝堆雪,风过乱琼瑶,香袅袅,瓣纷纷,漫逐人衣帽。
闲游佳处,心醉情难了。欢意共谁同?忆故人、芳踪渐杳。旧游难续,蝶梦几牵连,莺不语,水轻流,独待斜阳老。

深谷幽兰互评:问好同学。词作亮点:
1. 意象经营见巧思:以"杏花含笑""繁枝堆雪"等鲜活动态意象,构建出"香袅袅,瓣纷纷"的立体春景图。尤其"乱琼瑶"之喻,既符合杏花飘落时纷扬如雪的特征,又暗合《诗经》"有女如琼瑶"的古典意蕴,赋予落花以诗性美感。
2. 结构章法合度:上阕以"信步"引领空间移动,从"桥东"到"杏林"再到"衣帽沾香",形成移步换景的视觉流线;下阕以"心醉"为情感枢纽,由乐转忧,自然引出对故人芳踪的追忆,符合宋词"上景下情"的传统范式。
3. 声律把控精准:"早""笑""杳""老"等仄声韵脚选用精当,配合"恰逢那""忆故人"等句内节奏变化,形成类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韵效果,暗合词牌《蓦山溪》特有的顿挫感。

此作已具宋词雅正风致,若能再锤炼意象组合的疏密节奏与情感脉络的起承转合,可望达到周邦彦"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般的浑融之境。

点评

旧游不如旧盟。个人意见。  发表于 2025-3-1 20:54
后面的三个字句对偶在可以工一点。  发表于 2025-3-1 20:53
开头一句,可以考虑一下。清光正好,与后面的换一下。春早,正好。这样更顺一点。  发表于 2025-3-1 20:51
非常不错的一首。含蓄而深沉。  发表于 2025-3-1 20:5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23#
发表于 2025-2-27 15:24:0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四讲作业:
雪烟35-不可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解语花·上元
周邦彦      宋代
风销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译文
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简析
《解语花·元宵》是词人元宵节在他乡感怀故人旧事而作。上片描绘了元宵夜灯月交辉、丽人多姿的欢乐景象,创造出一个美妙神奇的境界;下片追忆京城“千门一昼”灯节欢腾的场景,抒写节日依旧而情怀衰谢的抑郁之情,蕴含着词人潦倒不得志的悲愤之意。全词设想新奇,构思巧妙,语言精练优美。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2. 填词蓦山溪·春归人未归  
雪烟16-张青秀
东风轻拂,柳色含烟翠。又是一年春,却不见、归人影至。山川望断,寂寞倚栏杆,愁难寐,思无际,离恨心中系。 桃花绽处,粉蕊添憔悴。宿雨湿残红,更勾起、相思万缕。凭,栏凝目,天际盼归舟,云渺渺,波迢迢,肠断情难寄 。

不可耐互评:问候楼上老师。佳作拜读,格律严谨,谴词精致。个见是入情效早,上相思,下也相思,层次感不太明显。“桃花绽处,粉蕊添憔悴”,这句似有点突。我也是新手,张同桌水平比我高无限倍。本不足评,只是作业要求没办法,故意无中生有找了点空子钻,得罪了,见笑了。

点评

情景交融,情绪上下阕没有宕开,一直在相思、凭栏上打转,而且虚笔太多,缺乏细节描写。凭,后面不用加逗号。  发表于 2025-3-1 15:47
补充一下不可耐老师的点评,首先,格律:缕,韵部错误,波,这里应仄。  发表于 2025-3-1 15:4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3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4
24#
发表于 2025-2-27 22:34: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痴心不改 于 2025-2-27 22:37 编辑

词研四雪烟18痴心不改第四讲作业  
一,阅读
蓦山溪  汪莘/宋代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问湘灵,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解析:这首词借景抒情,描绘了乡村的清幽景致与词人的心境。起句点明时间是秋天, ”,借金风、玉露营造出清新澄澈的秋景,展现天地的清爽洁净,奠定了开阔、明朗的基调。“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描绘出宁静质朴的乡村景象,充满田园气息。“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以野鹤、孤云自比,营造出闲适、自在又略带孤独的氛围 ,意象选取贴合情感表达。“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直白地抒发了对青春流逝、岁月蹉跎的感慨。“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流露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隐逸生活的认同与沉醉,情感层次较为丰富。  

二,上讲作业互评
蓦山溪 春归人未归
倾城
嫩凉新透,野渡春来早。烟软腻长裙,拂还来、指间缥缈。莺声怯怯,柳瘦未成阴,难系马,难系舟,空有莺声扰。
千帆数尽,山外斜阳小。流水劝离人,且去去、江风料峭。悔教夫婿,十载觅功名,一时恨,一时思,一会怜芳草。
很高兴能在倾城美师楼下,仰慕高才,欣赏好词,犹如置身古代某个渡口 仔细看来无瑕疵 01.格式正确
02.格律检索无误
03.也没有明显生涩之词。
04.全篇丝滑流畅,无前后不必要的重复啰嗦之处。
05.对仗工整。
06.立意高雅,余味无穷。
07.画面感很强,情景交融,情感细腻。
08.意脉清晰,
09.很喜欢上下阕尾句,复字用的出彩
10.用典无痕。“千帆数尽”:化用了唐代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典故。- “悔教夫婿,十载觅功名”:化用了唐代王昌龄《闺怨》中“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典故。

点评

补评:以景抒情,景结,词风婉约,第二个“莺”不如改成“啼”。  发表于 2025-3-1 15:5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4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6
25#
发表于 2025-2-27 23:24:1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题:解读古人之作
《蓦山溪》周邦彦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译文:春天的湖水像镜子,菱荇绕在船尾。青色的雾气扑入人的衣襟,轻轻拍着桹,水里的游鱼似受惊回避游开。傍晚潮水,淹没曲折绵延的岸沙。四面的山云霞渐渐升起。飞鸟从此处经过,美的像是一幅画屏。
周郎兴致闲适,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有落日的沧州更显妩媚,泛舟至此时,依然觉得意犹未尽。与吹箫弄笛的美人共游,也比上这番,为什么呢?在这云烟雾气当中,独独偏爱故乡莼羹的美味。



第二题互评
蓦山溪·春归人未归雪烟01-梅欣桃腮初绽,燕语催春早。风拂柳丝柔,却难绾、离人归棹。小园香径,独自步苔痕,思绪远,襟怀凄,寂寞知多少。凭栏望处,烟水迷芳草。宿梦寄天涯,叹如今、音书渺渺。去年陌上,同赏海棠开,携手笑,恣情欢,此刻君行杳。
1.格律无误2.语感略微生涩,立意清晰,情感表达也不错
3景物有些乱,从桃腮初绽,到离人归句,写的似乎都是户外之景,下一句小园香径,又回到的院内景,过度的突兀。下片转承出,也是景物跨度大,
4、喜欢燕语催春早、风拂柳丝柔,烟水迷芳草,都是很不错的句子。

点评

补评:楼上点评的很好,物象衔接不好,导致脉络不畅,句子过关。  发表于 2025-3-1 16:04
青山故里  常捧诗书在手
岚翠林间  还将世路于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2
26#
发表于 2025-3-4 17:24: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张青秀 这首《蓦山溪·春归人不归》写得很不错。词里借景抒情,上阕描绘东风、花朵、柳莺这些春日美景,本应让人开心,可作者却因思念而惆怅,以乐景衬哀情,反差感强烈 。下阕直接倾诉内心的无奈和期盼,像“桑田云海,一棹难冲破”,把追求缘分的艰难说得很形象。“又春归、又念起、又望音无个”,三个“又”字叠用,加深了思念之情。整首词语言质朴又饱含深情,结构上先写景再抒情,条理清晰,将相思之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6 17:14 , Processed in 0.14122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