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六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94

帖子

4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6
21#
发表于 2025-3-13 22:14:39 | 只看该作者
一题:赏析古人作品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译:绿色槐树和高大的柳树,新蝉鸣声乍歇。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着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像红的像火焰。纤手拨动清池泉水,溅起的水滴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鉴赏:此词描写的是初夏闺阁女子一些日常景象,开篇点明了时间节气,画面从静景到下片的动景,从细节处描写,生动形象。


二题:互评品令·春江听雨
轻风呢喃二月雨。淅淅沥、密织情丝无数。兰舟外、春水连天碧,镜波映、山与树。耳畔莺声偶尔,几上茶烟一缕。闻竹露、清响江头落,人倚久、酣睡去。

1、格律 几上茶烟一缕,一字出律2、8字句语感略生涩。3、景物有冲突,下雨天哪怕是小雨,天色也不可能会出现春水连天碧的景象。如果在水上,也很难听到莺歌。
4、立意也不是很明确,脉络不清晰,断层之感。

点评

煞尾句景结,回照主题。  发表于 2025-3-15 17:07
互评很到位。主题不明确,脉络不清晰。比拟不恰当,风怎么呢喃。违背逻辑,下雨江上怎么可以听莺叫。移步换景有点乱,人在江上怎么旧闻竹露了呢?构思可以这样,起拍可以写江,续拍顺承写雨,第三拍可以由雨生发  发表于 2025-3-15 17:06
互评不错。脉络不清晰,主题不明确。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内在因循。建议在写作之前,多看看前人的作品。  发表于 2025-3-15 14:02
青山故里  常捧诗书在手
岚翠林间  还将世路于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22#
发表于 2025-3-14 00:39:0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六讲作业
雪烟~楚云
1.赏析古诗词一首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赏析:
特别喜欢这首小令,百读而不厌。
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黄鹤矶头早已荒凉破败,老朋友还在吗?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2.互评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品令     十七
晓妆罢。蛾黛浅,唤个人儿来画。问西园、昨夜桃花雨,几枝浓、可摘下。
树树粉香红腻,带露和烟融冶。簪一朵、花面娇相映,要侬看、孰娅姹。

简评:
晓妆罢,蛾黛浅,唤个人儿来画。起句描写
   开篇描绘女子早晨起来梳妆完了,想让别人来描眉,唤谁来呢,此处留下伏笔,没说反正你猜吧。表达出来一种很闲适的情态。

问西园、昨夜桃花雨,几枝浓、可摘下。
   女子问道,昨夜下雨了,西园的桃花是否打落呢,有几枝开的正浓的桃花是否摘下了呢。作者的笔感非常好,感情细腻,对桃花的怜爱跃然纸上。

树树粉香红腻,带露和烟融冶
   树上花朵粉红娇艳,香气四溢,花瓣上还带着露水,与烟雾交融,显得格外妩媚动人。

簪一朵、花面娇相映,要侬看、孰娅姹
   女子摘下一朵桃花簪在发间,花与人面相映成趣,娇艳动人。她让心上人看看,究竟是花更美,还是自己更美。这一句表现了女子的俏皮和爱美之心。尤其喜欢簪一朵,花面交相映。
此词语言清新婉约,情感含蓄而动人,上下片衔接紧密,点赞学习了。

点评

起拍叙事,续拍写人。歇拍写昨夜雨中桃花,为下文铺垫。过片順写桃花的颜色和桃花所处的环境。下片续拍表面写花,实际写人。煞尾设问,回扣主题。  发表于 2025-3-15 17:1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2

帖子

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8
23#
发表于 2025-3-14 06:30:4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六讲作业:
雪烟01-梅欣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清平乐·年年雪里
李清照    宋代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译文
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赏梅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不知不觉泪水沾满了衣裳。
今年又到梅花开放的时候,我却漂泊天涯,两鬓稀疏的头发也已斑白。晚来风急,恐怕梅花已经落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

简析
《清平乐·年年雪里》是一首赏梅词,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此词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叙写她个人的心路历程。词中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再现了词人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全词以赏梅寄寓词人的飘零之情和家国之恨,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品令·桃花春色暖先开
雪烟19-小卒
好景致。霞光溢、三月桃花十里。晓风速、撩动残英舞,满馨香、何处递。
莫觅芳丛归路,享尽悠闲不易。这厢里,怎个诗情惹,且清嗓、锦句脆。

梅欣互评:问好友友。这首词,字句间流露出对桃花春色的细腻感受。起句“好景致”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霞光洒满三月的桃花盛景,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接着,“晓风速、撩动残英舞”一句,以动态元素勾勒出清晨微风中的桃花姿态,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触觉上的细腻。

下片“莫觅芳丛归路”转向对赏花心态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悠闲时光的珍惜和不舍。最后,“这厢里,怎个诗情惹,且清嗓、锦句脆”则是对自己诗兴大发的自嘲与享受,展现出作者在美好景色面前的愉悦和创作欲望。

整体而言,这首词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将桃花春色的美丽景象与诗人的愉悦心情巧妙结合,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诗意的佳作。

点评

简评:学友手法比较成熟老练,一,二拍点明了主题,三拍给风赋予了生命力,轻盈灵动,四拍承上启下,为下片做足了铺垫,下片由景转情 衔接自然紧密。尽情欣赏这一份不易的清闲,最后竞引起诗兴大发与发自内心的愉...  发表于 2025-3-15 14:2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3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4
24#
发表于 2025-3-14 06:54: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痴心不改 于 2025-3-14 07:00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六讲作业  
雪烟组18痴心不改  
1.古词赏析
品令  咏雪梅
陈亮  宋代
潇洒林塘暮。正迤逦、香风度。一番天气,又添作琼枝玉树。粉蝶无踪,疑在落花深处。
深沈庭院,也卷起、重帘否。十分春色,依约见了,水村竹坞。怎向江南,更说杏花烟雨。
赏析:这首《品令》是一篇描绘春日雪景的佳作,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开篇“潇洒林塘暮。正迤逦、香风度”,点明时间为傍晚,地点是林塘,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香风度”给人嗅觉上的感受,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灵动。随后“一番天气,又添作琼枝玉树”笔锋一转,描绘出天气变化,雪落之后,树木皆被雪覆盖,宛如琼枝玉树,将雪景的洁白、美丽瞬间呈现,用词精妙。“粉蝶无踪,疑在落花深处”,以想象之笔,从侧面烘托雪景,粉蝶不见,猜测其藏于落花(白雪似落花)深处,构思新奇,也为雪景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下阕由室外雪景转入庭院。“深沈庭院,也卷起、重帘否”,以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对庭院中人的联想,富有生活气息。“十分春色,依约见了,水村竹坞”,虽是雪景,却用“春色”来形容,雪后的水村竹坞在洁白之中透着生机,给人别样的视觉感受,“依约”二字又让画面多了朦胧之美。结尾“怎向江南,更说杏花烟雨”,将眼前雪景与江南杏花烟雨的典型春景对比,拓宽了词的意境,引发对不同地域、不同景致的联想,余韵悠长。
互评作业   
品令 醉倾城
白云塔。春天里、云白山青风恰。任潘郎、攥紧纤纤手,看桃花、羞答答。
偷眼芳心鹿撞,几处绵蛮相狎。临玉镜、奴把桃花插,来比并、笑翻鸭。     
点评  这首《品令》充满了活泼生动的春日浪漫气息,用词质朴而富有情趣,勾勒出一幅甜蜜美好的恋爱画面。   
开篇“白云塔。春天里、云白山青风恰”,短短几句,便将春日清新宜人的背景铺陈开来,白云青山,微风和畅,为后文主人公的出场营造了美妙的氛围 ,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   “任潘郎、攥紧纤纤手,看桃花、羞答答”,巧妙地将人物融入美景之中。“潘郎”代指情郎,与女子携手共赏桃花,“羞答答”既写桃花娇美之态,又以花喻人,暗示女子娇羞的模样,将恋爱中情侣的甜蜜与羞涩刻画得细腻入微。   下阕“偷眼芳心鹿撞,几处绵蛮相狎”进一步描绘女子的心理与周围环境。“偷眼”“芳心鹿撞”生动展现出少女在恋爱时既紧张又兴奋、偷偷打量情郎的微妙心理。“绵蛮相狎”描绘鸟声婉转亲昵,以景衬情,烘托出二人相处时浓情蜜意的氛围。   
结尾“临玉镜、奴把桃花插,来比并、笑翻鸭”充满生活情趣。女子对着玉镜将桃花插在头上,想要与桃花比美,最后“笑翻鸭”,用夸张而诙谐的表达,把女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俊不禁,也为全词增添了欢快的喜剧色彩。:

点评

简评:学友好,这一首词,比较诙谐,活泼,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一,二拍,用宜人的春日景色作铺垫,为下文主人公的出现,埋下伏笔,处理的非常细腻传神。过片衔接紧密,窥见少女的微妙心里,最后用临...  发表于 2025-3-15 14:2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563

帖子

57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49
25#
发表于 2025-3-14 10:55:1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六讲作业:
雪烟-凝思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剪梅·怀旧
汪元量     宋代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团燕月明窗纱。楼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缓捻琵琶。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译文
十年愁眼不开眼泪巴巴,今天思念家乡,明天思念家乡。北地的明月,皎洁的光芒映照在窗纱之上,楼上传来阵阵胡笳声,仿佛听到塞上又传来阵阵胡笳声。
玉人劝我斟酌美酒,手指快速搓转弹琵琶,慢搓转弹琵琶。此地一别后各奔天涯,想寄上一枝梅花,又不知梅花寄往何处。


简析
词的上片前三句,从总体背景落笔,写十年间悠长的愁思。后三句从细节入手,写不眠之夜的痛苦;下片从“思家”转为怀人,先回忆离家时的情景。再想到寄上一枝梅花,以慰孤凄之心,但早已物是人非,又往哪里寄梅花?纵然知道寄往何处,寄去也毫无益处。全词采用复沓的形式,用以表达词人那种欲说而无从说起的愁绪,深沉而低徊往复、长久积郁的乡思,可谓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品令》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文/青岚
慢执伞。溪桥上、看罢空庭渐晚。杏花雨落,伴寒来袭,一片片,如永叹。
燕子不归何去?自北而南怀远。忆故人、此季春已半。愁未消,眉未展。

浅读:上片描绘了很唯美的一个画面,一个执伞的女子站在溪桥上看杏花飘雨,接着是时间的渐晚,即是一天的晚,也是一季的晚,咏叹片片杏花的落,也咏叹自己的心事与心情。下片咏叹的缘由,春都过半了,燕子一去不返,故人亦是未归,故而愁绪上眉弯。
浅评:这首习作上景下情布局脉络没问题,
就是语言还需凝练圆润一下,例如“燕子不归何去”句,“不归”就OK了,再“何去”略显赘累,“自北”句句子不咋灵动且可无,“忆故人、此季春已半”读句前后可酌。另词牌需细读。个见哈,说的不一定对,一起学习讨论哈!

点评

简评:学友好,词起拍一执伞佳人,在溪桥之上 看着看着,不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杏花伴随阵阵寒风袭来,片片飘落,让人长叹。下片由景转情,利用燕子一去不归,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整体来说,上片好于下片,脉络清...  发表于 2025-3-15 14:2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0
26#
发表于 2025-3-14 20:02:1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六讲作业:
雪烟07-深谷幽兰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长相思·惜梅
刘克庄    宋代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译文
寒冷时催促梅花开放,暖和时催促着凋落,早开便会早落。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
角声吹起,笛声吹起。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清晨梅花就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

简析
《长相思·惜梅》是一首咏物词,也是一首惜花词。此词上片通过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会早落,表现惜花之心;下片先写闻曲有感,再从惜花转到忧时,最后又归结到惜梅上。全词紧扣题中“惜”字,借物抒情,意蕴深远,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品令
雪烟07-深谷幽兰
吴山新柳绿,江水碧,桃花渡。画船载酒,半酣听雨,陈词懒赋。击磬而歌,醉眼迷蒙薄雾。百般情思,都寄予,杯中物。年年岁岁,花开不误,花飞几度。更对清樽,敬谢光阴不负。

因作业交迟,自评:这首《品令》以春景起兴,借酒抒怀,于闲适风雅中暗藏光阴之思,整体意境清丽而深邃。以下简评其艺术特色:

意象流转,时空交叠
上片以"新柳绿""江水碧""桃花渡"等明丽意象勾画江南春色,画面感极强;而"画船载酒""醉眼迷蒙"又将视角收束至杯中天地,形成由阔大至微渺的视觉收束。下片"花开不误""花飞几度"通过花的开谢构建时间循环,最终"清樽敬光阴"将具象时空升华为抽象哲思,完成从物境到心境的跨越。

点评

脉络较清晰,立意明确。  发表于 2025-3-15 19:46
陈词懒赋和前面衔接不好。然后而歌,后面写醉酒,不付春华。  发表于 2025-3-15 19:46
点评:起拍写春日桃红柳绿,然后乘舟春游,  发表于 2025-3-15 19:4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6 17:1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