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心淡薄冰 于 2019-3-11 07:55 编辑  
 
梅16~心淡薄冰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联入题望月怀远,以看到辽阔无垠的海上升起皎皎明月,想到远在天涯的故人此时是否也和他一样望着明月想到对方。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 
 
颔联 应用流水对写作者因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埋怨漫漫长夜无法入睡。 
 
颈联 深刻描写彻夜难眠在没有烛光满是一地月光时、披衣徘徊于深夜露水沾衣的情境。 
 
尾联 在绵绵不尽的相思夜却什么可以相赠,想借美丽的明月看到明月遥寄远方的友人表达一份深情,希望能在梦中重逢。 
七律 无题 
险峰 
 
丝柳青青三月剪,高山处处玉花漫。 
中元佳节归时晚,冬醉琼浆去未还。 
宝剑谁人不喜爱,雪临枝杪思梅颜。 
孔夫品德多遗传,男女知书好结缘。 
 
首联 三月剪是借用二月春风似剪刀,但三月再用剪已太牵强。 
玉花: 
1.指华丽的花纹装饰。 
 
2.玉雕的花。 
 
3.白花。 
 
4.比喻闪烁的光芒。 
 
5.比喻水花。 
 
6.比喻雪花。 
 
7.指玉花骢。 
 
这里的玉花指什么?1,2,4,5,7,似乎都不是,三月的花应不只白花吧?用高山处处、漫,应是雪花吧?北方地区会有这种景象。 
 
颔联  承接不紧密跳跃性大,从三月一下到了七月。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是民间传统祭祀祖先神灵或已故亲人日子,用佳节实在不妥。下分句跳到冬去了,无法起到渲染作用,且词性对仗差、节律不一、撞韵,归时/晚,去/未还。 
 
劲联 同颔联一样上下不能达到承接渲染作用,且无转之力,不对仗,上分句三仄尾,下分句三平尾,思动平名仄。 
 
尾联 孔夫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源远流长,多遗传三平尾,传也多音,流传平,传记仄。下分句承接不紧密。整首作品散乱无章,缺乏诗家语,尾联无法回扣主题。漫十四寒,还、颜,十五删,缘,一先。全诗出律、出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