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783|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779

主题

1157

帖子

440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5-4-19 22:0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0
25#
发表于 2025-5-2 07:08:5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07-深谷幽兰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宋代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译文
黄莺巢居在密叶之间,柳絮轻轻飘落在湖面。斜阳已近暗淡,断桥处有返家的归船。还能有几番春游?赏花又要等到明年。春风且陪伴着蔷薇留住吧,因为等到蔷薇开花时,春光已经非常可怜。更令人感觉凄楚不堪,掩隐在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昔日是何等的热闹喧阗,如今却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烟。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边?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掩没了亭台曲栏,就连那些清闲的白鸥,也因新愁而白了发颠。我再也没有心愿,去重温纵情欢乐的旧梦,只把自家的层层大门紧掩,喝点闷酒独自闲眠。请不要拉开窗帘,我怕见那飞花片片的声音,更怕见那悲切的声声啼鹃。

简析
此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上阕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抒发出朝不保夕的无限哀愁;下阕“当年燕子知何处”暗用刘禹锡《乌衣巷》句意,道出江山易主之恨。“见说新愁”以下,词人倾诉个人的满腔哀怨,再无心事追寻往日欢乐,听到鹃啼,真教人肝肠碎裂,痛苦难当。全词凄凉幽怨,悲郁之至,真切地勾画出词人睹物伤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雪烟07-深谷幽兰
春入楼台,寒销巷陌,阑干犹怯帘栊。影转西厢,柳丝暗约东风。隔墙先送秋千语,想那人、纤步玲珑。又争知,一寸芳心,早系眉峰。

啼鹃不道莺花老,但催教云敛,薄晚冥濛。雨腻灯昏,十年梦与君同。玉骨自怜无一把,问仙山、何日相逢。怕重来,露井银瓶,闲却雕栊。

自评:这首作品以春色小楼为背景,雨声幽梦为引,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婉约的笔触,勾勒出深闺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与期盼。词中“玉骨自怜无一把”等句,既显其身形之消瘦,又暗含相思之苦,而“问仙山、何日相逢”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重逢的深切渴望。全词情景交融,余韵悠长。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6
24#
发表于 2025-4-25 22:30:51 | 只看该作者
1 阅读
高阳台
王观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欹枕初闻。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
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述了美好的时光逝去,人事已非的感叹。又以寓意隽永的意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人生的变迁与自然相互融合,展现出诗人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2 互评
高阳台  暮春   
楚三叔

曲径三三,落红一一,芳心轻裹旗袍。渐转荷塘,那人淡伫江桥。多情曾寄春深处,为相携、纤手频招。又争知,从别难书,兹去迢迢。
东风依旧催人老,恨青丝若雪,眉眼如刀。忍顾前缘,柳亭共我吟箫。不期而遇无拘束,笑从容、把盏同浇。且重提,匹马蓝关,目断魂销。

这词是记忆性文字,从旗袍到那人在春深相携处的快乐时光,终究敌不了离别。这一别仿佛时间很久,转头就白发了。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从相携到相离到重逢,恰似这暮春一般,预示着尽管青春如此美好,但仍然会离我们远去。有些无奈,有些释然。相携的欢愉,离别的无奈,重逢的洒脱,也许这就是人生。框架稳定,起收得味。感谢分享。



点评

问好两位学友:学友的解析和点评不错。这首词上下阕围绕不同的情景和情感展开,逻辑连贯。词语形象。个别词汇,可多斟酌。如旗袍轻裹中的轻裹,眉眼如刀中的如刀,跟词作总体古典雅致风格搭配,显生硬了。  发表于 2025-5-5 22:0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22

帖子

61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154
23#
发表于 2025-4-25 20:2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起的地方 于 2025-4-25 21:41 编辑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凝思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宋代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答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载着我的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简析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这首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去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充
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雪烟17-十七
柳眼初黄,桃腮渐粉,小莺枝上轻啼。细草侵阶,疏帘半掩低垂。炉烟淡转游丝里,有佳人、独对清闺。到黄昏,一点闲愁,悄上双眉。
夜来惊梦潺潺雨,怅山高水远,回首无期。客路风尘,更牵离恨因谁。销魂最在春深处,故人心、切莫相违。怕东风,落尽杨花,折遍芳菲。

简译:柳叶开始发出嫩黄,桃花也渐渐的泛出粉色来,黄莺在枝头轻轻的啼鸣。细草爬上台阶,帘幕低垂着。炉烟淡淡的在柳丝中游转。有一个美人在闺中倍感孤独,黄昏时候,更加感觉到有闲愁凝注在眉端。
晚上梦到雨声潺潺,惆怅着山水迢迢再见无期。客路沾染风尘,更是为了谁而牵引着离愁别恨呢。暮春时节最是让人伤心,不要辜负了故人的心意啊。怕东风让杨花都落尽了,也折损了芳菲,春天就这样匆匆的过了。
互评:问好十七老师。上片起拍对仗工整,景起营造了一个初春的景象,节奏明快。二拍疏帘半掩与低垂感觉有点矛盾了,半掩应该是帘幕半卷起来的,低垂则是垂下来了。三拍引入人物,歇拍转入情衔接的还是不错的。
过片潺潺雨声可以有两种解释:夜晚梦里所见或者因为被雨声而惊醒。领字运用的不错,回首无期感觉表达的不太好。二拍承接上文,比较流畅。三拍春深与上片的时空感觉隔了,刚才还是初春呢。结拍以景结,由景及情,挺好的。

点评

问好两位学友!组座的点评认真细致,解析及指出的优点和不足处到位。词作意境有画面感,前呼后应,烘托营造出的女子孤独寂寞中的离别牵挂之情有层次感。  发表于 2025-5-5 21:5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22

帖子

61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154
22#
发表于 2025-4-25 10:44:00 | 只看该作者
作业:
雪烟08-渡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我选的是古人词阅读是吴文英的《高阳台·落梅》

原文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款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翻译

修竹如美人凝妆而立,垂杨下我驻马停留,凭栏远眺,眼前景色淡墨成图。是谁为山色题诗?楼前有大雁斜飞如书。东风紧吹,斜阳西下,春寒唤起我酒后清愁。独自黯然神伤,能有几回花前赏春?转眼间竟如司马相如般衰老。
伤春之情不在登高楼,而在灯前倚枕难眠,听窗外雨声、闻炉中熏香时。怕见游船停泊岸边,临流照影,怎堪忍受自己清瘦容颜。若落花飘到西湖底,搅碎绿波,连游鱼也会愁闷。切莫重游旧地,待杨花吹尽,平芜之上只剩泪满衣襟。

简析

这首词以“修竹”“垂杨”“斜阳”“飞红”等意象营造清冷氛围,借落梅抒写伤春悼逝、身世漂泊之愁,物我交融,含蓄深婉。

 上片从写景到伤己(“顿老相如”自比),下片转写室内愁思(“灯前款枕”),再以“飞红愁鱼”“泪满平芜”将愁绪推至极致,层层递进。

“雁斜书”“愁鱼”等想象奇特,“清臞”“香绵”用词工丽,兼具雅丽与幽微之美,非常符合吴文英“七宝楼台”的词风。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柳絮
雪烟-小卒
乱舞晴空,卷舒暖日,东风偶送齐云。似雪而非,纤柔欲住还巡。千丝万缕情何系,任疏狂、迷漫烟津。最堪怜,共水随波,梦断香尘。
曾依翠幄听莺语,叹繁华即逝,身世沉沦。浪迹难猜,天涯几处留魂。沾衣惹鬓浑无赖,更那堪、寂寞黄昏。望春归,绿满枝头,难见君痕 。

问好诗友,以下的只是渡的个人见解!如有不当,请多多谅解!

一、一拍:意象精巧,托物言志

以“乱舞晴空”“似雪而非”勾勒柳絮轻盈缥缈之态,借“随波”“浪迹”暗喻漂泊身世,“绿满枝头难见君痕”以春归反衬柳絮消逝,通篇以物喻人,将身世感慨融于自然意象,含蓄深婉。

二、二拍:情感递进,层次分明

上阕从柳絮“乱舞”的动态切入,至“梦断香尘”的哀婉;下阕以“曾依翠幄”的回忆对比“寂寞黄昏”的现实,从“叹繁华”到“望春归”,层层推进,将漂泊的孤寂、繁华易逝的怅惘娓娓道来,情感流动自然。

三、三拍:语言工丽,音律和谐

“卷舒暖日”“迷漫烟津”等句对仗工整,“巡”“津”“尘”等韵脚流畅,符合《高阳台》词牌格律。“沾衣惹鬓浑无赖”以口语化表达添几分灵动,兼具典雅与通俗之美。

不足之处

1. 视角稍显单一:全词围绕柳絮铺陈,若能穿插少量外界环境(如行人、归燕等)的互动描写,可增画面层次感。
2. 情感落点略平:结尾“难见君痕”虽点题,但稍显直白,若以景语作结(如“斜阳影里,零乱残春”),余韵更悠长。
3. 用典可更简练:“翠幄听莺”等句稍显堆砌,适当精简意象,可让情感表达更显凝练。

点评

问好两位学友!词作创作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情感表达符合高阳台清冷抑凄基调。渡学友对词的解读欣赏有学习底蕴,互评细致认真到位。赞同对三点不足的分析和建议。  发表于 2025-5-5 22:0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6

帖子

16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16
21#
发表于 2025-4-25 10:38:1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宋 王沂孙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原玉 《高阳台·寄越中诸友》。
宋 周密
小雨分江,残寒迷浦,春容浅入蒹葭。雪霁空城,燕归何处人家。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感流年,夜汐东还,冷照西斜。
萋萋望极王孙草,认云中烟树,鸥外春沙。白发青山,可怜相对苍华。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犹是天涯。问东风,先到垂杨,后到梅花。

这首词的大意是:
庭院背阴处,尚有残雪堆积。
透过帘幕,也还能感到轻寒。
玉管中芦苇灰飞扬,不知不觉已到了立春时节。
以往这个时候,殿阁上就开始贴挂金泥写的小帖。
现如今,宋家殿阁已不复存在,不知道春光到了谁家的亭阁?
彻夜思念,思念杭州如一帘幽梦。
奈何好友周密你,却是水隔绝,天遮断。
梦中,只看到一片凄凉景色。
只梦见,满树幽香。
只看到,梅花的枝影满地横斜。
江南春色,自然是最让人感受到离愁之苦的。
何况在古道上策马,奔波在旅途。
我们都在羁旅天涯,眼里只看到飞雁归落平沙。
想到你的怀念,便想觅得银泥花笺。
殷切地想和你讲一讲,现在江南的春天物华。
如今,处处长满芳草。
纵然登上高楼眺望,也看不到远在天涯的你。
人将老去,这样的离别相思,还能经受几度春风,还能经受几番飞红落花。

王沂孙这首《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一首唱和词,是答和友人周密的《高阳台·寄越中诸友》。
周密的原词为思乡怀归之作,词中流露了在外游子倦游之感。王沂孙这首词,从周密原词意境出发,先叙述了自己初春怀人的情形,在残雪轻寒的月夜,梦到了在水一方的诗友,眼前却只见满树的幽香与满地的横斜树影。随后,着力刻画离情,以蕴藉之笔,致缠绵之怀,通过芳草、天涯等典型意象,极写相思之无奈。
全词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见物怀人,寄情绵渺,情真意切,深婉沉郁,余味悠长,感人至深,突出特点是在表达了对友人羁旅无归的同情和思念的同时,在离愁中融入亡国流离的家国情怀,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周密在原词中有句“雪霁空城,燕归何人家。”王沂孙在和词中也有类似句子“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抒发了“可怜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隐含了亡国的悲哀,哀感蕴藏在胸中,却无所依托,只好借诉说好友之间的离愁别绪,含蓄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伤心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     情之折痕
/楚云
绿涨苏堤,燕横柳岸,黄昏收尽烟霞。浅浅轻风,且梳旧约如纱。柔橹摇碎清江水,一溪云,叠落清嘉。叹浮生,几许春秋,皆已沉沙。

流年未解丁香结,纵千般思绪,亦负秾华。情若折痕,便教人各天涯。垂杨斜倚无人共,算如今,沽酒长嗟。念空空,鬓角飞霜,独听残鸦。

碧波涟漪情互评:问好学友,小词上情下景,布局谋篇很好,学习了。下片“情若折痕”中“折”字出律,此处应为平声,折是古仄声字。“清,人,如”不规则重字,以后写完词后请老师自检,尽量避免不规则重字。

上片首句对偶,点明了时间,地点。“涨和横”字用得真好,赞一个。黄昏时节,“浅浅清风,且梳旧约如沙。”用拟人的手法把风写活了。柔橹,清江水,一溪云,写出了水上风光。“叹浮生,几许春秋,皆已沉沙。”为下片埋下伏笔,很不错。

下片转句很好,学习了。“情若折痕,便教人各天涯。”写出了对情之一字的无奈,如今天各一方,再难重逢,满满的思念。紧接着垂杨斜倚无人共,只剩下饮酒长叹。煞尾景结,“念空空,鬓角飞霜,独听残鸦。”进一步写出了人已老,情依旧,却难逢,独自一人落寞的思想感情。

小词自然流畅,让人如身临其境。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个人感觉上片叹,下片嗟有点重复之嫌。本人才疏学浅,说错勿怪。静侯老师补刀。

点评

叹浮生,几许春秋,皆已沉沙。也不算是重复,是由景入情的过渡。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垂杨斜倚无人共,算如今,沽酒长嗟。念空空,鬓角飞霜,独听残鸦”,则是写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发表于 2025-4-29 11:15
上片以写景入笔,描绘苏堤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氛围。下片是情感抒发,对过往情事的怀念及流年逝去的感慨。  发表于 2025-4-29 11:11
问好两位情师,楚云师,好词好评。  发表于 2025-4-29 11:1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2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6
20#
发表于 2025-4-25 09:26: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叔 于 2025-4-25 09:27 编辑



1阅读
高阳台·过种山
吴文英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最无情,岩上闲花,腥染春愁。
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葓秋。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
这首词是吴文英经过种山时的凭吊感慨之作。上片写自己在弓折剑断、机心已堕的情况下。遨游五湖,因而来到种山。“最无情,岩上闲花,腥染春愁”三句,以岩石上的春花犹带血腥气,暗示文种被杀,点明题意。
下片一开始的三句,说文种死葬之时,天为之升愁而降雾,山也为越国感到耻辱而含羞。接下来则是借故抒怀,感叹国家形势的危殆:英雄已死,国势如同西风古苑、哀鸿残烟。
此词将兴亡之感与英雄被害联系起来,指出了国家兴亡的根源,也流露了吴文英报国的热忱,寓意深远,感情沉郁。

2互评
高阳台·柳絮   思凝

翠陌烟迷,青枝影动,东风助力轻扬。似雪晶莹,无端惹动离肠。盈盈漫入春深处,绕画梁、欲诉还藏。最堪怜,逐水萍踪,别梦悠长。
也曾翠幄添娇韵,奈韶光暗换,身世迷茫。弱质难禁,几番雨骤风狂。天涯浪迹归无定,问何乡、才是安乡。乍风停,倦落荒丘,静守斜阳。
这是以风起风停为导线,然后开枝散叶,隐喻人的思路去写的。咏物词很难写,需要细腻传神的笔触。框架有了,不是很成功。
人如柳絮飘浮不定,随遇而安。唯起句有描写,后面大多是感怀之句。衔接还是有些许问题的。收处格调还是有温度的。感谢分享。

点评

上阕从柳絮在春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入笔,引发离愁。下阕对身世迷茫、漂泊无定的感慨。 用柳絮的漂泊来象征人生的无常。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发表于 2025-4-29 14:20
问好两位老师,好词好评。  发表于 2025-4-29 14:2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1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8
19#
发表于 2025-4-24 22:51:0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题:互评《高阳台*暮春》痴心不改杨柳飞花,江河带雨,绿肥红瘦纷纷。杜宇频催,声声凄切穿云。山前流水蜿蜒去,任东风、一路同奔。数芳华,影落香消,悄去无痕。岁时更替添新景,总诗笺染墨,香茗亲温。点点乡愁,化丹青约来春。纵然客里多惆怅,有相思,融进佳文。且今朝,逸韵长留,独倚黄昏。
1、格律没有问题
2、杨柳飞花,江河带雨,这两句会有些矛盾,有雨的时候柳絮是飞不起来的。
3、绿肥红瘦纷纷和影落香消,悄去无痕。都是写落花春去,有重复。
整首词借暮春来引出乡愁,上景下情,整体布局安排上没有错,就是有些景物重复,会给人以堆砌拖沓之感。借暮春引出乡愁,感情上有些牵强,个人觉得,借眼前景引出家乡景,对比之后,再写对家乡的怀念会更好。

点评

柳絮,飞花,杜宇,用了这些物象,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好些。  发表于 2025-4-28 23:54
数芳华,影落香消,悄去无痕**     这一拍,不全是说花落春去,是回顾往昔那些美好的年华如同流水般悄然逝去,留下的只是淡淡的回忆。  发表于 2025-4-28 23:52
起拍“杨柳飞花,江河带雨,绿肥红瘦纷纷”互评说的有道理。这个雨如果是花雨,就合情理了。暮春时节,柳絮飘飞,红花凋零。  发表于 2025-4-28 23:50
问好两位老师,互评到位。  发表于 2025-4-28 23:49
青山故里  常捧诗书在手
岚翠林间  还将世路于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

帖子

4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8
18#
发表于 2025-4-24 22:22: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痴心不改 于 2025-4-24 22:40 编辑

一.阅读
高阳台  王观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欹枕初闻。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赏析:这首《高阳台》炼句精巧,对仗工整,以春景起兴,抒写韶华易逝、人生虚名的感慨,语言清丽婉转,情感深沉含蓄。
上阕以春色起笔,但“人不归来”陡转孤寂,“催花雨”更添凄凉,末句“老了闲人”直抒无奈,层层递进。下阕先铺陈游春盛况(“玉勒雕轮”“岛上红云”),旋即以“算到头、总是虚名”点破幻象,结句“一半悲秋,一半伤春”将个人愁绪升华为对时光永恒的慨叹,余韵悠长。

二.互评   
高阳台.暮春听雨
  雪烟倾城
玉溅庭阶,苔延水榭,黄昏细雨挼挲。数点残红,迂回欲近烟萝。频移碎步幽香缓,未迎前、风掷飞梭。怨溟濛,瘦损东君,瘦损娇娥。
夜来滴滴敲窗牖,恐陶笺洇湿,端砚难磨。深掩重门,一犁春事蹉跎。推开去岁双双影,恨毛锥、偏画韦驮。任孤灯,旧梦摇来,落在南柯。   
问好倾城老师,向美师学习。这首《高阳台·暮春听雨》以细腻笔触,借暮春夜雨之景,抒发深婉愁思,整体呈现出古典雅致的韵味与含蓄蕴藉的情感特质,勾勒出一幅暮春烟雨中的孤寂图景,整体意境空灵凄迷,情感含蓄深沉。
上阕由景入情,通过"残红迂回""风掷飞梭"等动态描写,表现主人公徘徊寻觅之态。"瘦损东君,瘦损娇娥"的复沓句式,将春神与佳人并置,暗示双重凋零。
下阕转入夜间心理活动:"深掩重门"是逃避,"推开去岁"是追忆,"恨毛锥"则点破创作困境。结句"旧梦摇来,落在南柯"以典故收束,将前文所有怅惘归于虚空,余韵悠长。
所用典故个人觉得稍显突兀,别无瑕疵,为老师精品大作点赞。

点评

典故如果与 听雨,暮春有关会更好。  发表于 2025-4-26 20:13
问好:互评中肯。玉溅,细雨,溟濛,滴滴,意重,多次出现,觉赘述。下阕典故密集,感觉没用好,的确突兀。  发表于 2025-4-26 20:1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0

帖子

6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52
17#
发表于 2025-4-24 22:21:3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12讲作业:
雪烟-小卒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落梅》-吴文英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镜,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翻译:
梅花像宫女的粉饰剥落痕迹,又像仙女飘落的影子,在水边绽放。古石掩埋着梅花的清香,像美人的玉骨化作金沙。我不怨恨南楼吹来的笛声,只恨清晨的风将梅花吹向了千里之外的关山。梅花半已凋零,黄昏的庭院,月光罩着冷冷的栏杆。
寿阳对着鸾镜梳理愁绪,问谁能用玉髓修理花瓣上的瘢痕。细雨中大雁归来,孤山弥漫着无尽春寒。梅花的离魂难以招来,只能在梦中见到素衣仙子,在溪边解下玉佩相赠。让人愁闷的是,清明时节鸟儿清啼,绿叶底下已经结出了圆圆的青梅。

简析:
这首词围绕“落梅”展开,借梅抒情,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身世飘零之悲痛。
词人运用饱满的意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梅花的形态,更将梅花的飘落与美人的尸骨相联系,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哀伤的氛围。词中情景交融,通过描写黄昏庭院中半凋零的梅花和清冷的月光,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冷。
2、互评

高阳台·暮春
雪烟16-张青秀
落絮飘阶,残红坠径,春。渐老堪怜。风抚垂杨,丝丝漫舞轻烟。蔷薇架上芬芳瘦,叹韶华、似水流年。立庭中,望断天涯,思绪绵绵。
曾经共赏春园景,看繁花绽艳,笑语同传。此刻分飞,独留寂寞愁颜。鹃啼切切催春去,更那堪、雨打枝残。怕凭栏,绿满山川,梦也难安 。
​问好学友,- 意象使用较常规:词中“落絮”“残红”“垂杨”“蔷薇”“鹃啼”“雨打枝残”等意象,在表达暮春景色和愁绪时较为常见,缺乏独特新颖的意象,难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 情感表达较直白:如“思绪绵绵”“寂寞愁颜”“怕凭栏,绿满山川,梦也难安”等词句,直接抒发愁绪,稍显直白浅露,缺乏含蓄蕴藉之美,没有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
​结构布局上创新不足。



点评

互评中肯,可以按照评语修改。  发表于 2025-4-26 19:56
问好,张青秀的词,第三句字数不对,节奏不对。应先检测。  发表于 2025-4-26 19:4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8

帖子

9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92
16#
发表于 2025-4-24 21:10:2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01-梅欣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宋代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脍 同:鲙)

译文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向天边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我看完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不要说鲈鱼肉度丝鲜美,秋风呼呼刮满天,我怎会像西晋的张翰,为贪吃家乡美味而弃官?若是像(许汜)那样只顾置地买房谋私利,恐怕见到才气雄大的刘备,应该会感到羞耻惭愧。只遗憾时光流逝,国家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简析
此词上片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也表示词人如离群孤雁和弃置的宝刀般,难抑其胸中郁闷;下片他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词人在其中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全词虽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仍激昂慷慨,体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暮春
雪烟03-山水一壶
絮接云津,香消曲陌,赖听莺语千山。瘦却榆钱,买春落落塘前。东风暗剪胭脂色,散一园、蝶怨蜂叹。更何堪,舞雪吹绵,两鬓成斑。

曾经多少清幽里,忆村头种豆,岭上寻兰。半晌随心,几回风过幽田。玉笙吹彻梨云冷,觉归来、倦对虚阑。漫留连,数点残红,乱了流年。


梅欣互评:这首暮春围绕暮春时节展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营造出独特的氛围,抒发了深沉的感慨,上阕开篇“絮接云津,香消曲陌,赖听莺语千山”,“絮接云津”描绘柳絮飘飞与天际相连,“香消曲陌”点明暮春百花凋零,仅余莺语回荡山间,多种暮春意象叠加,渲染出暮春繁华渐逝的氛围。“瘦却榆钱,买春落落塘前”,将榆钱拟人化,说它消瘦且无法留住春天,只能任其落入塘前,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离去。“东风暗剪胭脂色,散一园、蝶怨蜂叹”,东风剪去花朵颜色,引得蝶怨蜂叹,进一步强化暮春花谢的哀伤之感。“舞雪吹绵,两鬓成斑”,以柳絮如雪花飞舞,联想到自己两鬓斑白,情景交融,将暮春的感伤与自身年华老去相联系。

下阕通过回忆往昔“曾经多少清幽里,忆村头种豆,岭上寻兰。半晌随心,几回风过幽田”,描绘出曾经在乡村生活的清幽闲适,与当下暮春的伤感形成鲜明对比。“玉笙吹彻梨云冷,觉归来、倦对虚阑”,借玉笙吹奏、梨花似云却觉清冷,归来后疲倦面对栏杆,传达出如今的落寞。“漫留连,数点残红,乱了流年”,面对残留的几点红花,感慨流年纷乱,将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无奈与怅惘之情推向高潮,情感真挚深沉。

整首词用词讲究,如“瘦却”“暗剪”“蝶怨蜂叹”等,将抽象情感具象化,生动地表现出暮春的变化和人物的心境。“玉笙吹彻梨云冷”,“吹彻”一词体现出吹奏时间之长,“冷”字不仅形容梨花如云的清冷,更烘托出内心的凄凉,使词句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很好的作品,拜读学习!

点评

问好:同学互评中肯。补充:“曾经,忆”意重。半晌,太实,幽田,可酌、  发表于 2025-4-26 19:4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5-14 07:24 , Processed in 0.15925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