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119|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六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954

主题

1332

帖子

500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17 20:2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粉蝶儿》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粉蝶儿》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4

帖子

44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78
23#
发表于 2025-5-23 16:59:3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六讲作业:
雪烟22-李纳兰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宋代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撚 一作:捻)


译文
落日的余晖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如今这一个劫后余生的人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烟雾渐渐地浓郁,笛子还吹奏着《梅花落》的怨曲哀声,究竟谁能知道还有多少春意?正当元宵佳节日暖风和天气,转眼间难道不会有骤降风雨?有人来邀请我参加这般宴会、驾起宝马香车来接,被我谢绝。
难以忘怀在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闺门中的妇女多有闲暇游戏,记得特别偏爱正月十五那天,头上戴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还有用美丽的金线撵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到如今形象容貌十分憔悴,像被风吹过一样蓬乱的斑白两鬓也无心梳理,也懒得夜间出去看灯了。倒不如偷偷地守在帘儿底下,听听外面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简析
词的上片描写词人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与她主观心情的悲凄;下片着重用词人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这首词通过北宋京城汴京、南宋京城临安两个都城元宵节有关情景的描写和对比,抒发了词人对故国乡关和亲人的怀念之感和凄凉悲愤之心情,并含蓄地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粉蝶儿》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粉蝶儿·榴花
雪烟06-轻风呢喃
似火燃霞,绿云堆里铺遍。一诚如、醉时人面。颊生香,檀口启,红裙舒展。这般儿、能不教人稀罕。
当怨汉臣,归迟致伊开晚。误春风、百花盛典。叹生涯,多少事,终难如意。换他时,怎见赤心疏懒。


解读
榴花盛开,像火焰燃烧,又似云霞绚烂,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叶丛之中处处绽放。那艳丽的颜色,简直就如同人醉酒之后红扑扑的脸庞。仿佛能从它那里嗅到脸颊散发的芬芳,又好似它那如同美人朱唇般的花瓣微微开启,红色的花瓣就像舒展的红裙一样。榴花如此美丽动人,又怎么能不让人满心喜爱和珍惜呢。

真该埋怨那位西汉的张骞(汉臣),他从西域把榴花带回得太迟,致使榴花没能赶在春天开放,错过了百花争艳的盛会。可叹这世间的人生境遇,有多少事情最终都难以顺遂人意。倘若换做其他时候,又怎会看到榴花这般看似疏懒,实则饱含赤诚之心地独自开放呢 。

互评:问好喃师。全词格律一处存疑,终难如意的“意”处应为韵脚,落韵了。上片起拍将榴花的色泽,以及绿叶拥围的特点描写出来了。二拍一诚如的一字不知是否为“亦”的笔误。三拍描写了榴花的形态,香气,歇拍抒发感慨。过片用典,二拍与“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有异曲同工之妙。三拍顺承情语,结拍虽然是继续抒发感慨,不过感觉与前文意脉不太顺。全词上片娓娓道来,下片用典后的承接处“归迟致伊开晚”和二拍“误春风、百花盛典”意有点重复了。互评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们补刀了。

点评

万籽这个角度来写,就不会有遗憾了!当然,各有各的着眼点!整体不错!主题分明,词脉畅通,文笔优美自然!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5-5-27 07:58
问好楼上学友!点评中肯到位!用心了!上片写榴花特征,拟人手法,很是传神,很是精彩!下片是为榴花打抱不平的!因为汉臣引进来迟,所以错过了百花,后面各种遗憾,个人之见,立意有点偏,如果从她领夏季风采,腹藏   发表于 2025-5-27 07:5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04

帖子

66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30
22#
发表于 2025-5-23 15:47:2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六讲作业:
雪烟-凝思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晏几道     宋代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译文
街南绿树浓荫,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飘满游春的道路。树顶上杂映着艳花交织的娇云,树荫下是居住人家的朱红门户。闲懒地登上北楼,疏散的珠帘向上高卷,一眼看到遮护艳女朱户的城南树。
倚遍栏杆还懒得离去,经过了几度黄昏细雨。记得暮春时她曾骑马徘徊踏过青苔,曾靠在绿荫深处停马驻足。昔日落花今犹在,华美的屏风却空掩,谁知桃花人面在何处?

简析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是一首写单相思的词。词的上阕写春日美景;下阕表达物是人非的怀旧之情和万般感慨。全词以含蓄有致的笔触,从眼前景物咏起,渐渐勾起回忆,将词人对佳人的眷恋之情缓缓引出,抒写了故地重游中的恋旧情怀,感情含蓄而浓烈。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粉蝶儿》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粉蝶儿·初夏
雪烟-慕容瑞西
叶茂枝繁,绿荫初染庭户。看榴花、火红娇妩。渐熏风,吹柳线,一城轻絮。过荷塘、蜻蜓立尖凝伫。
小径幽幽,听得燕声蛙鼓。日长长、历来新暑。几分闲,云淡淡,不知去处。守清欢,羁愁扫眉些许。

解读
枝叶生长得十分茂盛,浓密的绿荫刚刚笼罩庭院。看那石榴花,红得似火,娇艳妩媚。渐渐的,温暖的南风轻轻吹拂,吹动着细长的柳丝,整座城都飘满了轻柔的柳絮。走过荷塘边,只见蜻蜓静静伫立在荷叶尖尖上,仿佛在凝神专注地思考着什么。

幽静的小径上,能听到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和青蛙欢快的鼓噪声。白昼变得越来越长,向来如此,新的暑热季节已经来临。心里有几分闲适的意趣,天空中白云悠悠淡淡,不知它们要飘向何方。我守着这一份清静和欢愉,那萦绕心头的羁旅愁绪,也被轻轻扫去了一些。


互评:这是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词,上片描写了初夏的一些典型物象,榴花,熏风,柳线,飞絮等等,歇拍化用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之意。过片衔接紧密,以幽幽来烘托入情,日长长,几分闲,云淡淡既是状物,又是描摹内心的感受,为结拍打下基础。是一首不错的词。个别地方词味稍淡了点,稍加打磨就好了。

点评

尾拍入情,引发感慨!感觉清欢二字不契合初夏,初夏的感情应该浪漫热烈!此处酌一下更好!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5-5-27 07:42
问好楼上学友!点评非常到位!用心了!感觉景多情少,一味写景,导致架构不稳!燕声蛙鼓,不如几声蛙鼓,物象太多,显得有点散。日长长一组句子再酌一下,加入个人元素比较好!几分闲一句感觉与主题没有多大关系...  发表于 2025-5-27 07:4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

帖子

5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58
21#
发表于 2025-5-23 15:44: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痴心不改 于 2025-5-23 15:46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十六讲作业  
雪烟组18痴心不改   
一.阅读作业
粉蝶儿  雪遍梅花
毛傍(宋代)
雪遍梅花,素光都共奇绝。到窗前、认君时节。下重帏,香篆冷,兰膏明灭。梦悠扬,空绕断云残月。沈郎带宽,同心放开重结。褪罗衣、楚腰一捻。正春风,新著摸,花花叶叶。粉蝶儿,这回共花同活。
赏析:这首《粉蝶儿》以其细腻婉约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相思与缱绻的情感画卷,将男女间的深情蜜意与内心的复杂心绪巧妙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词作开篇“雪遍梅花,素光都共奇绝”,选取了“雪”与“梅花”这两个经典意象。皑皑白雪覆盖梅花,素白的光芒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清冷高洁又奇绝美艳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这种纯净而美好的景象,恰似初见时的美好印象,也暗喻着爱情的纯粹。随后“下重帏,香篆冷,兰膏明灭”,通过“重帏”“香篆”“兰膏”等意象,描绘出室内孤寂清冷的环境,香篆已冷,油灯明灭不定,进一步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与思念之深,也暗示着时光在思念中悄然流逝 。在情感表达方面,全词层层递进,婉转曲折。“梦悠扬,空绕断云残月”,一个“空”字道尽了主人公的无奈与惆怅,梦境虽美好,却只能在断云残月间萦绕,无法成真,将相思之苦推向高潮。下阕“沈郎带宽,同心放开重结”,化用“沈腰”典故,以主人公因思念而日渐消瘦,却又渴望重新系上同心结,表达出对爱情的执着与期盼。“褪罗衣、楚腰一捻”,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女子体态,生动展现出恋人相见时的旖旎风情。而“正春风,新著摸,花花叶叶”,以春日繁花之景,烘托出此时爱情的热烈与美好,与上阕的清冷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最后“粉蝶儿,这回共花同活”,将粉蝶与花相融合,以粉蝶在花丛中飞舞,象征着爱情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全词情感达到最浓烈的状态。   
二.互评作业  
粉蝶儿·初夏
雪烟01-梅欣
翠幄初张,密叶间莺声巧。绕回廊、落英渐少。小荷钱,才叠叠,平铺池沼。柳丝长,轻系画船波渺。
忆昔春归,繁华瞬间残了。叹流光、这般催老。想当初,桃绽处,嫣红迷道。看如今,夏韵始添新貌。
问候梅朵儿美才师,欣赏佳作学习了。
简析:上阕以“翠幄初张”“密叶莺声”“小荷钱”“柳丝系船”等意象,勾勒出初夏的清新与生机。“落英渐少”巧妙点明春去夏来的过渡,与“小荷钱(初生荷叶)”形成时序呼应。 “柳丝轻系画船波渺”一句动静结合,画面悠远,颇具江南水乡韵味。  下阕转入抒情,“繁华瞬间残了”“流光催老”直抒对春逝的怅惘,而“夏韵新貌”又暗含对当下的珍视,情感层次丰富。美中不足的是觉得结局稍显直白平淡,若以景结允许更好。

点评

思,是怀旧托新,还是展望未来,不得而知!本身夏韵就是新貌,后面就不用始添新貌了!春归夏至,节序使然,用景语或情语来结一下比较好!其他都挺好,尾拍再酌一下!谢谢楼上同学!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5-5-26 14:31
问好楼上同学!互评到位,意见中肯!用心了!上片写初夏场景,楼上同学互评的很到位,我就不多说了!下片忆春惜春感慨人生!全篇败笔应该在尾拍,前面伤心了好久,突然停住,来了一句夏韵新貌,不知要表达什么意...  发表于 2025-5-26 14:2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1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8
20#
发表于 2025-5-23 15:33:3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第十六讲作业
一  赏析古人词作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宋·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译文:昨天,还是春光明媚,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而今就不同了,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

今天,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轻薄荡子”,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也是留他不住的。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请到杨柳岸边来吧,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消除那离别的清愁。
赏析:此词运用拟人手法,细腻生动的描写了春天的繁华和衰败,对比强烈,难得的咏物佳作。

二  互评
2.粉蝶儿*初夏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彩蝶翩飞,榴花燃放如火。藕塘前、柳枝婀娜。燕穿帘,莺浅唱,荷风环我。荡兰舟,游赏岸边红朵。
依稀似见,当年倚栏闲坐。目含情、峨眉轻锁。问青天,思万缕,那人知么?盼重逢,浅吟小词相和。
浅评:格律无误,上片写景,物象过于繁杂,燕,莺与初夏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有冲突,可以聚焦在一个点上加以引申,下片抒情跳转突兀,没有很自然的过渡,让上下片整体情感不在一个基调上,有点割裂,可以重新打磨。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帖子

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0
19#
发表于 2025-5-23 15:27:3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作业
雪烟~楚云
互评:
《粉蝶儿  榴花》
雪泥鸿影
万绿丛中,一枝芳华占断。把红绡、叠成千瓣。吐芳心,燃绛蜡,小园香满。蓦然间,相对故人青眼。
热情如许,此身顿觉温暖。更熏风、客尘吹散。甚营营,么世故。何须计算。只思量,镇日与花为伴。
简评:此词题为榴花,明显是咏物词。借榴花之情表词人之意,对榴花的赞美溢于言表。

景起 ,万绿丛中,一枝芳华占断,直接写榴花的绚烂,万绿丛中一点红,夺人眼球。二拍 将榴花花瓣比作叠起的红绡,轻盈之感。三拍 写榴花的花蕊,仿佛燃烧的蜡烛,既显其色彩鲜艳,又暗含热情似火的性格。准备过片词人把榴花比喻成故人,好久不见终于看到了,久别重逢的感觉,感觉这个比喻很新颖。
下阕直接抒情,榴花是如此热情,感染了我感觉浑身是温暖的。更熏风、客尘吹散,还有那温暖的风把我一路风尘仆仆都吹散了,词人借自然之风暗喻榴花能涤尽世俗尘埃,那些营营事故都远离我,暗写出了心中的期望。结句点明主题,愿终日与榴花相伴,展现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全词语言明快,比喻新颖,由花及人,由景至情,转折自然,词中未提榴花,字字皆围绕榴花来写,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4

帖子

44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78
18#
发表于 2025-5-23 13:21:3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六讲作业:
雪烟29-楚三叔
1 阅读
粉蝶儿 毛滂
雪遍梅花,素光都共奇绝。到窗前、认君时节。下重帏,香篆冷,兰膏明灭。梦悠扬,空绕断云残月。

沈郎带宽,同心放开重结。褪罗衣、楚腰一捻。正春风,新著摸,花花叶叶。粉蝶儿,这回共花同活。


这词通过描绘梅花的傲雪之姿和春天的到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梅花的喜爱。词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同时,作者也借梅花之口,抒发了自己对坚贞不屈、高洁脱俗品质的追求。


2 互评
粉蝶儿·初夏拾闲
雪烟17-十七
宿雨新晴,山色晓连空翠。径苔深、乳莺声细。步闲阶,承竹露,一番清丽。别尘嚣,难得此中幽意。

世事消磨,年少性情无几。幸余生、素心不易。楝花繁,桃李尽,序流如水。倩南风,慢把紫烟飘砌。


互评:上篇雨后寻幽,下篇感怀收景。
文字铺陈有序,很平缓起伏度不大,表达意向不是很深刻。尤其是下篇也是叙述性情怀,如散文一般,景是丰盈了,然文字的深层次意向没有展开。唯收入见一点温婉的心意。
就创作而言是一般以上的,若论文字的精益求精,还需要细致地整体规划。是时候可以穷尽思绪去开发巧妙的独我句式了。另外作者用了入声韵,也是比较认可的。感谢分享。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0

帖子

7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56
17#
发表于 2025-5-23 12:00:5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十六讲作业
雪烟-小卒
一、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宋 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赏析:
   这首《粉蝶儿》,在落花词里,是一阕别开生面的绝妙好词。句逗以不依词谱,作长句读为佳,可以更好地传达出词语的情致。 艺术构思颇为巧妙,前后片作了对比的描写,而在前半片中,前二句与后二句又作了一个转折。主题是落花,却先写它未落前的秾丽。用十三岁小女儿学绣作明喻,礼赞神妙的春工,绣出象蜀锦一样绚烂的芳菲图案,“一枝枝不教花瘦”,词心真是玲珑剔透极了;突然急转直下,递入落花正面。好花的培养者是春,而摧残它的偏又是无情的春风春雨。寓秾丽于自然,散句与齐句组成“如笛声宛转”的音节,词笔柔韧中见清劲。
二、互评

粉蝶儿·初夏
雪烟_舞倾城
绿涨池塘,嫩荷初破波面。倚南窗、昼长人倦。篆烟微,纨扇冷,茶瓯香浅。昼眠时,犹听鹧鸪声断。

桐阴户庭,竹床帐纱烟漫。画梁间、燕雏新啭。正熏风,吹又到,蔷薇小院。粉蝶儿,乍随絮飞双见。
问好同学,小词写的很有特点首先为你点赞。说点小看法,意象堆砌稍显密集:全词中“绿涨池塘”“嫩荷”“篆烟”“纨扇”“茶瓯”“鹧鸪”“桐阴”“竹床”“帐纱”“画梁”“燕雏”“熏风”“蔷薇”“粉蝶”“絮” 等众多意象连续出现,虽然营造出了丰富的初夏图景,但部分意象之间缺乏自然流畅的过渡与逻辑关联,有堆砌之嫌,易使读者产生视觉和感受上的疲劳,削弱词作的整体感染力 。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3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6
16#
发表于 2025-5-23 04:05: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阻第十六讲作业:
1.赏析一首古人的词。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辛弃疾    (宋)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译文
昨天,还是春光明媚,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而今就不同了,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
今天,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轻薄荡子”,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也是留他不住的。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请到杨柳岸边来吧,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消除那离别的清愁。
赏析:
词的上片回忆“昨日”春光烂漫;下片抒写“而今”春光难留,题材传统而不落窠臼,构思新颖别致,把春天拟人化,通过“昨日”与“而今”的对比,抒发惜春之情,是一首新巧别致的送春词。全词委曲细腻,柔情似水,绮丽婉约,色彩秾丽,是一阕别开生面的绝妙好词。
2互评:同学词作学习。
粉蝶儿·西洲曲
文/轩辕剑谱  
梅落西洲,纷纷飘忽如蝶。往烟皋、逐波天末。浣红膏,销暗麝,漂零花靥。任沈浮,相伴绿萍江月。
桥头晚渡,兰舟采荷归楫。袖莲心、独题蕉叶。问溟鸿,南浦绪,更同谁说?倩南风,梦中角声吹彻。

问好轩辕老师,不会评阅,不当处海涵!

这首词以婉约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暮春图景,将自然意象与闺中情思交织,营造出凄美哀婉的意境。
上片:落梅浮沉,孤影随波
开篇“梅落西洲,纷纷飘忽如蝶”,以梅瓣拟蝶,既点明时节,又以蝶舞之轻盈反衬凋零之怅惘。烟波渺渺处,落红逐水远逝,“浣红膏,销暗麝”以香消玉殒暗喻佳人迟暮,花靥漂泊间与绿萍江月为伴,尽显身世浮沉之孤寂。上片以景寓情,梅之陨落与人之飘零浑然相融,水面浮沉的不仅是残瓣,更是无处安放的心绪。
下片:归舟独倚,心事难托
过片转写暮色归舟,“桥头晚渡”与“兰舟采荷”勾勒出水乡日暮的静谧画面。然“袖莲心、独题蕉叶”陡生孤凄,莲心本苦,蕉叶题诗更添幽独,暗含“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的缱绻。问鸿雁、诉南浦,终是音书难寄的喟叹。结句“倩南风,梦中角声吹彻”尤为凄怆:南风本应温柔,却裹挟着金戈之音入梦,将相思之苦推向极致——连梦境亦被征尘侵扰,此恨绵绵无绝期。

意象密织,时空交融:梅、蝶、烟波、莲心等意象如工笔细描,构建出多维的江南空间;白昼落梅与夤夜角声的时间跳跃,拓展了情感纵深。
以香写寂,反差强烈:红膏暗麝本是浓艳之物,却与“销”“漂零”并置,馥郁转瞬成空,愈显繁华背后的苍凉。
结句陡峭,余韵悠长:南风与角声的奇异组合,将儿女情长置于家国背景之下,隐约透露乱离时代的悲音,赋予闺怨词更深重的历史质感。
此词承袭南朝乐府遗韵,又融入宋词雅致,于清丽缠绵中见沉郁顿挫。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8 10:50 , Processed in 0.1405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