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402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验班2016年4月份学习总结汇总

[复制链接]

223

主题

211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1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00: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实验班2016年4月学习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牢牢记住了一句:“摒除杂念,持之以恒”
1.就我目前的学习进度来讲,得先“有识”,诗是建立在文学底蕴上的,所以需要不断的积累。也只有读书才能医俗。在积累的过程中,还得有所感悟,当感悟形成习惯,才会有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这是我们现代人所欠缺的。
2.在积累的过程中,还得练笔。“薄薄酒,胜茶汤;丑丑妇,胜空房。”现在的我,先努力找“薄薄酒、丑丑妇”。不管写得好与坏,真情必须得有。无情不落笔。
3.诗来自于生活,而不是来自网络。练笔时就地取材。“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这样的诗才有真情,才有时代感。时代感不是在于意象,而是题材,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观物,而不是用眼。 心中的竹才是艺术,心中有,笔下才会有。
总结:认识到了这些,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敢下笔了,细细思考,其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觉得自己目前积累太少,很多时候的想法不成熟,写的东西过于表面。二是着重点在积累上了,精力偏向于读。三是有感觉时,却无从下笔,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这情绪表达出来。四是勉强表达出来了,却看不上眼,感觉到了很多不足,从而信心渐失。老师一再的提醒积累与练笔要结合,别学成了学者,不会写诗了。接下来我得想办法克服这点。
这一月的学习内容:
一、           中国文学史
1.远古时期:主要是口耳相传的传说和歌谣。最有神话学价值的《山海经》
2.夏商时期:以原始宗教为主,以巫文化作代表。
3.春秋时期:由巫到史。开始关注历史,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诗经》、《尚书》、《左传》
4.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立足于现实,看重政治形势和政治手段。《国语》、《战国策》、《论语》、《孟子》、《老子》、《墨子》、《庄子》、《葛子》、《韩非子》、《楚辞》
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列子  庄子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5.秦时期:《吕氏春秋》,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秦朝唯一的诗人李斯,写散文《谏逐客书》,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
6.西汉时期:《淮南子》,司马相如的赋有《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难蜀父老》。杨雄有《甘泉 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总结:看过前面这段文学史,很多名篇都想读读,苦于时间太少,想读的东西过多。特别是对《战国策》感兴趣,想了解战国时期政治家位的智慧。考虑与历史同步,目前历史学到春秋时期,结合历史,开始读《左传》。由于我们学习的是唐诗,中国文学史和历史都直接跳到隋唐。
隋唐文化:
(一)隋文化
1.卢思道:借鉴南朝诗风,名作《从军行》
2.杨素:隋朝开国重臣,名作《出塞》
3.薛道衡:名作《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总结: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二)初唐诗坛
1.贞观诗风宫廷化: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和应制之作。
2.上官体: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细腻、精巧。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总结:宫廷诗人大多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生活接触面也比较狭窄,难担诗歌变革的大任。
3.王绩:平淡自然的隐逸诗风。代表作《野望》
4.初唐四杰:反对纤巧绮靡,重视抒情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题材也由宫廷走向市井。
5.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重技巧而乏情思。这种应制诗风,诗人一旦因政治变故而遭谪贬,有了不吐不快的真情实感之后,就容易写出情韵俱佳的优秀作品。
6.陈子昂: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体现于《感遇》38首。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总结:对文学初步了解了这些,后面的内容还没涉及到。每个时期的文学特征不一样,中国文学从最初的神话一步一步演变,后人从古人的文学中取之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吸取前人的文学,然后创新。先吸取,才会有创新。感觉我们需要吸取的东西太多太多、、、、、、
二、历史
历史方面的收获是理清了朝代顺序:上古——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新中国
重点看了上古,夏,商,春秋,隋唐的历史。对历史演变和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有了一些了解。对于我这历史盲来说,收获大大滴有,兴趣也浓厚。
三,了解作者生平
听了杜甫和王维的生平,发现详细了解作者生平后,再读其诗,能更深的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更容易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其境,与古人神交,与作者同喜,同悲,同泪。
四,读唐诗三百首
在读唐诗三百首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大到作者的品性,作品的意境,小到词语。我读诗时,对意象,比兴的用法比较深入,因为这是我所欠缺的。所谓缺什么就补什么。我觉得这不影响我对作品的欣赏和感悟。

长发匆匆盘起,浮生处处艰辛。当时年少入寒门。念他根骨好,贫贱不尤人。
不计三更劳顿,隙时修习诗文。行间字里尽纯真。弱鱼穿激浪,江海任浮沉。
--忆雨轩师傅赠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1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19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00:10:14 | 只看该作者
任逍遥2016年4月份学习总结:

接触诗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从学平仄开始,一直走到今天,回首往事,曾经得到许多老师朋友的帮助,在此道一声谢谢!
书归正传,这一周我一开始跟读的《诗经》并作了注解,百度了有关诗词。我以我的学识我发现有时《诗经》在表达情感上是很直接的,比如《伐檀》通过三段的反复铺陈表达了劳动者对不劳而获的级层的不满,而古诗呢,比如《悯农二首》《蚕妇》等,就写得婉转了许多。再比如《墙有茨》对宫中秘事的直接抨击爱憎分明,而到了唐朝的朱庆馀的《宫词》则是/鹦鹉前头不敢言/了,是增加了韵味,却没有了那种酣畅淋漓。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两天读的是《声律启蒙》,老师让我从基础学起,打地基,那好吧,我就先打地基了。至于感悟就是古人用词挺美的,要好好学习,为自己加下油!


长发匆匆盘起,浮生处处艰辛。当时年少入寒门。念他根骨好,贫贱不尤人。
不计三更劳顿,隙时修习诗文。行间字里尽纯真。弱鱼穿激浪,江海任浮沉。
--忆雨轩师傅赠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4

帖子

1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
板凳
发表于 2016-4-30 11:04: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月结 没有确切的时间,总结从进实验班开始吧, 一,唐之韵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包融)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 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 李白 杜甫 大历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张继,卢纶,李益) 韩孟诗派,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孟郊,贾岛,郊寒岛瘦,诗鬼李贺,诗风奇掘险怪, 新乐府运动,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和诗豪刘禹锡并称刘柳。 杜牧,英发俊朗,风流不羁。 李商隐,朦胧诗人,陷于牛李党争不得志,46岁郁郁而终。 唐末小诗人,罗隐,郑畋,皮日休,陆龟蒙,黄巢,曹松,韦庄  二,唐诗三百首,边看边背,是以进度很慢,现在到了王维的西施咏,  三,古诗十九首,边看边背,这是老师强调背的,必须执行,其他的虽然说不用背,可是对于我来说,只凭着看是留不下印象的,所以还是选择性的背吧!  四,断断续续在听木师的杜甫,没办法全听,时间不够。  五,中国文学史,诗经是二二结构,楚辞发展到了三字断句,并增加了一些语气助词如兮之等,汉乐府的代表诗作是古诗19首。到了东汉末年,文人把诗经和楚辞的结构融合到了一起,于是产生了二三结构的五言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散文辞赋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以曹氏父子为首的建安七子所创建的建安文学,建安风骨被尊为典范。  六,上下五千年。 炎黄尧舜禹, 夏启,后羿,少康中兴,夏桀, 商汤,盘庚迁都殷地,武丁任奴隶傅说为相,文丁杀季历,纣王暴虐,姬昌得太公望,姬发伐纣,周公辅武王,制封建制,颁周礼,建陪都洛邑,成康之治,周厉王行专利制,共和行政,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始。 春秋五霸 1.齐桓公,公子小白,辅臣管仲鲍叔牙 成语有,管鲍之交,一鼓作气,老马识途,一箭之仇。 2.晋文公,公子重耳,辅臣有子犯,先軫,赵衰, 成语有,退避三舍,竭泽而渔,危如累卵,一战而霸,师直为壮,人莫予毒,唇亡齿寒, 3秦穆公,辅臣百里奚,蹇叔, 成语有,伯乐相马,勇于自责,秦晋之好,  七,笠翁对韵。这个可能在别人看来可笑,可我一部分的时间就用在了这上面,并且也从上面有所收获,所以拿来提一提。  回头看一下,还是学了些东西,偶有练笔,也没有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东西。不知道自己的侧重点是不是偏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379

帖子

115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52
地板
发表于 2016-4-30 17:42:55 | 只看该作者
实验班月总结20160430  枫叶
1方向明确了。
不会再象之前到处跑,串到哪儿学到哪儿。
注意:克服急躁情绪,踏实地跟上实验班学习步伐。
2乐趣增加了。
主要是没有作业压力,放松学习的感觉真好。
注意:学练结合,抓好一瞬间的感觉。不怕不好,就怕不练。
3有所收获。
很踏实。
注意:需要学的东西固然很多,围绕中心学习内容展开,分清主线先后。不过复习实在是太重要了。
1)史:
朝代概念渐渐清晰。谢谢鱼鱼。
作者、作品、典故慢慢放到社会的大背景联系起来了。
2)文学史:
感觉象项链一样,有了文学史这根银丝,才能串起作品的珠链。有了文学史,诗读起来跟之前不一样了。以后就这样诗、史、人结合着来。
3)诗:
按顺序读,三百首按顺序读着呢,这个好处暂时还没体会出来。
按作者读,王维、杜甫的读了些。
按分类读,金陵怀古诗,山水诗,读了一些。(别考我,没背。我先试着读出味儿,练习着读诗不拘泥于细节,矫枉过正。)
具体的学习内容,我想以后试着以专题的形式总结。比如关于科举考试的专题因为天涯老师提了我才额外地学习扩展了许多知识内容,再加上自已的思考、整理,感觉这才是学习的具体成果。
最后:
爱诗,爱学习,爱你们。
感谢生活中有诗,感谢学诗的路上有你!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7

帖子

2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0
5#
发表于 2016-4-30 21:17:23 | 只看该作者

实验班第七周学习总结及笔记
1.坚持晨读
2.了解了几个典故
3.看两次康震的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视频

学习笔记
通过一首诗,了解几个典故,
河湟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箭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1.鱼跃龙门,李白有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而登龙门典故,涉及人物,东汉李元礼李膺。
2.仲宣楼:涉及人物,王粲,过目不忘,蔡邕倒履迎之。登楼赋是其代表作。
3.黄帝升天,遗弓箭典故
4.张良借箸,比喻代人策划事情
5晁错朝衣东市,东市,刑场,指代正直大臣被害

了解的人物有
王粲:他的作品风格两个时期,就是归附曹操前后,之前在荆州一带流落,虽然到刘表部下,但没有收到重用。此时的作品一般是激愤压抑,怀才不遇之感。《登楼赋》就是此时的作品。到了曹操营中,受到重用,作品开始激昂,并且他与曹植并称为曹王。

晁错:在汉高祖时候出生,到了文帝时候,重用,到了景帝时候,非常受宠,位列三公。他极力主张削藩,但是遭到诸侯们的反对,陷害,他父亲阻止不了,服毒自杀。后来景帝无奈之下,以他的牺牲来换取诸侯的退兵,被骗说去朝中商量要事,却在经过长安东市时候,中尉宣读诏书,腰斩晁错,此时他还穿着朝衣,这就是朝衣东市的由来。

张良:在秦汉时期,他是战国时期韩国人,为了报仇,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没有成功,隐姓埋名数年,后来汉高祖刘邦时候,他为谋士,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他有一个拜师的故事,就是三次进履,得到了黄石公赠与的《太公兵法》
顺便了解一下黄石公,他是商山四皓里的一位隐者。有句: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

又通过一首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了解了几个典故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这两句指虽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为没有才能。
1.金门:金马门,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
2.吾道非:涉及人物,孔子。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被陈蔡围。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指代有才能不能施展。
3.顺便学习了孔子另一个典故,孔子看到颜回吃被漂上碳灰的饭食,以为颜回偷吃,事实却不是。于是孔子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
知人固不易矣。
4.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吾谋:左传里:士曾行,绕朝增给他马鞭说:子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看康震讲说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曾攻,王安石,欧阳修。
宰相:欧阳修, 王安石,苏澈当过宰相或副宰。
翰林学士:三品。相当于现在的皇帝的私人政治顾问,起草最高级的国书和诏书。欧阳修,苏轼,苏辙。
中书舍人,苏轼,苏辙,韩愈,曾攻,起草诏书
做官的经历是古代官员行政经历的缩影
韩愈第一集,考试进行时,生于唐中期768年。苏轼评价说,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三次名落孙山,第四次榜上有名。唐代的科考很难很难,录取人少,宋代三百年4万人进士。290年进士4000多人,差10倍。黄滔23年,刘德仁30多年。唐昭宗时候,60岁到70岁考中,五老榜。韩愈那年是龙虎榜。由于主考官的文学品味和韩愈一样。副考官和韩愈的文学观念一致,并且和韩愈哥哥很要好。但是唐代25岁时,考中进士以后,要想做官,还得参加吏部考试,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可是韩愈三次没考中,三次上书也没有回音。
韩愈第二集,理想照亮现实,在朝廷做官无门之后,此时已经29岁,在唐代,如果你考中科举,但是没有通过吏部的考试,有一条独木桥,去地方的节度使藩镇里做幕僚,在汴州,徐州,做过幕僚,协助节度使做一些日常工作。安史之乱以前,地方节度使是军人,以后,也有文人,也有军人。一方面上下级的关系,一方面是宾主的关系,韩愈和张建封对于一张作息表,提出建议。后来几经波折,到京城当了一个四门学博士。中央的学校叫国子监,国子监里又分好几种学校,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在国子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在太学;然后就是四门学博士,五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还负责招收一部分老百姓平民的子弟。如果说国子学老师是教授,太学老师师副教授,那么四门学博士就是讲师。但是唐朝时候,国家办的学校还是穷。此时写了一首诗《苦寒》,韩愈的理想是光大孔孟之道。用孔孟之道来复兴国家。 在四门学博士时候,三十五岁写出了《师说》。其中士大夫之族,就是指高门望族。长安韦杜,离天尺五。这些望族可以不通过学习,就能世袭官位,所以他们齿于学师。为什么韩愈要提倡为师之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呼吁改革政治体系,改革人才体制。体现了他思想家的深邃。
韩愈第三集,敢问露在何方。他给工部尚书兼京兆尹,就是现在的国家建设部部长兼北京市长。他称赞李实:赤心侍上 ,忧国如家。 但是这是不得已的。不久,就当上了监察御史,
国家监察部的官员,官不大,全不小。他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说了一些违心的话,但是当他到了一定的位置,他开始举起奋斗的旗帜。他上凑皇上, 委婉的把这个飞扬跋扈的李实检举。 但是他被贬到广东的阳山县。没办法,他既来之,则好好工作之。 韩愈此时,虽然仕途上遭受挫折,但是他在文学方面,结识了很多的有志之士,影响很大。唐宪宗即位以后,当年和他一起考试的裴度,此时是宰相,在裴度的推荐下 ,韩愈当上了中书舍人。当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但是还有三大问题,第一就是藩镇割据,第二是宦官专权,第三是朋党之争。最严重的是藩镇割据,当时四个藩镇最厉害,其中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被裴度带领大军,韩愈为军师,将军李朔雪夜入蔡州,灭淮西叛军。其余藩镇也一一平息。唐宪宗一高兴,让韩愈写了一个碑文。 但是经人挑唆,碑文李朔的战绩写的少,碑文磨平,让别人重写,韩愈心里不高兴。但也没有办法。之后,韩愈反对宪宗迎佛骨之事,被贬到广东的潮州一带。在潮州与一个非常有名的僧人大癫经常一起讨论,引起人们的质疑,既然反对迎接佛骨,为何又与高僧十分接近。在当时,影响很大的还有一件事,就是他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从而赶走鳄鱼。呆了七个月后又被唐宪宗赦免,调到 江西袁州担任刺史,不久,唐宪宗去世,他儿子唐穆宗即位,由于唐穆宗在做太子的时候,韩愈曾经做过太子的下属,唐穆宗对韩愈十分赏识,返回长安后,先后担任了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礼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分别相当于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长安直辖市市长兼最高检察院副院长   

在这段时间内,又发生一件留名后世的大事,一件事陪裴度作战,另一件大事就是这次,成德节度使里,王廷凑叛乱,河北地区很不稳定,韩愈单刀赴会,元稹说韩愈可惜,可是韩愈坚持单刀赴会,说服王廷凑手下兵士,还解救了一个王廷凑包围的城,安全返回长安,五年之后,韩愈去世。终年57岁。苏轼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3

帖子

9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67
6#
发表于 2016-4-30 22:3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朵 于 2016-4-30 22:40 编辑

四月24—30号读书笔记 云朵
僖公二十八年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门尹是宋国的官名,般是人名,舍是舍弃的意思。绝就是绝交,赂:财物,引申为赠送财物,藉就是假借,执是抓的意思,爱,解释为舍不得,喜赂怒顽的主语是齐,秦,说同悦。畀是给的意思。
      宋国派般到晋国求救,文公说:“宋国求救,不救就会断交,请楚国退兵也不可能,齐秦两国又不会同意我们打这一仗,怎么办呢?”,先轸说:“让宋国去齐秦两国送礼,让他们去跟楚国交涉,我们去打曹,卫两个小国,楚国舍不得曹,卫,肯定不会答应,齐秦喜欢财务,厌恶顽抗,这仗还能打不起来吗?”文公很高兴,全都照办。
城濮之战这一年,重耳62岁,已经即位四年,国力渐强,齐国霸业已经衰落,所以,晋国迫切需要一场战争来取威定霸,这时候,楚国日渐强大,晋国想要称霸,就需要根楚国打一仗,但是齐,秦两国不想让晋国称霸。虽说成事在天,但也毕竟谋事在人。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従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従之。
       申是楚国的属国,使解释为派遣,从解释为追踪,假是借的意思,晋之谓矣,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谓之晋矣,伯棼是子玉手下的将领,间执解释为堵塞,谗慝是奸佞小人的意思。西广、东宫分别是楚国两支军队的名称,若敖相当于禁军。
        楚成王来到申城,让申叔离开谷,让子玉离开宋,说:“不要追杀晋军,重耳流亡十九年而能够回到晋国,历尽艰辛,最了解民情,上天都在帮他,我们不能违背天意,《军志》上说,当归则归,适可而止,不能与有德的人为敌,这些话对于晋国都很适用。子玉不甘心,派人根成王说,不是一定要建功,只是希望能堵塞当初蒍贾说的那些话,成王盛怒之下,只给了他一小部分军队。
        楚成王是一个有胸襟的人,当年重耳流亡到楚国,他就预见到了重耳必定会登上晋国国君之位,当时他手下建议杀掉重耳,但是他不同意,明知重耳将来会是一个强敌,还是帮助了他(僖公二十三年里学过);楚成王也是一个明智的君主,看的透,所以,这场战争他不想打。但是,重耳这会儿运气正好,偏偏这个子玉就特想打,但是他这个理由却很让人无语,“刚而无礼”是蒍贾给他的评语,(僖公二十七年里学过),现在看来,人家也没说错啊。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
         宛春是子玉的下属,定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安定,亡也是使动用法,何以是宾语前置,许是同意,答应的意思,弃就是舍弃,
         子玉派宛春对晋军说,如果晋军恢复曹,卫两国,那么楚国也解除对宋国的包围,子犯说,子玉太无礼了,用一个条件来换两个条件,不能失去这样的机会,先轸的意见是,暂时答应他,因为子玉的话可以使三国安定,我们不同意就会让这三个国家灭亡,那晋国就理亏了,救宋国却又抛弃了他,怎么对天下交代?不如先把宛春抓起来,然后悄悄地对曹,卫说,允许他们复国。于是,不出所料,曹,卫果然跟楚国绝交了。
         晋国想要称霸还真不那么容易,迫切需要的战争怕是要打不起来了,但是,谋事在人啊,重耳这智囊团可真厉害,随便搞几个小动作,就把要熄灭的战火又点燃了,而且越烧越旺,不但占全了理,还赢得了外部的支持,楚国原来的小弟都来依附了。可怜曹,宋,卫这些小国,只是被他们的大哥当做棋子一样任意摆布,他们的生死存亡都是要根据大哥的利益来决定的。  
        子玉怒,従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以君辟臣,辟同避,及,赶上,达到。退三舍辟之,舍,量词,古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亢是使动用法,使…振奋。
        子玉大怒,追杀晋军,晋军撤退,兵士说“国君躲避臣子,多丢人啊,何况楚军已经衰竭了,我们为什么还要退啊?”,子犯说:“两军交战,有理就气壮,无理就气衰,不在时间的长短,如果没有楚国,也不会有我们的现在,那我们退避三舍就是在回报楚国当年的恩惠,违背诺言,我们就理亏了,况且他们的士气向来饱满,不能说衰老,如果楚军因为我们撤退也退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如果他们来追,就是以臣犯君,就是他们理亏了。”。晋军退了九十里,楚国军士不想在追,但是子玉不同意。
        子玉真的是刚而无礼,人家蒍贾说的一点没错啊,他的刚而无礼一步步地把重耳推向霸主之位。晋国君臣同心同德,又有高深的谋略,而楚国上下离心离德,国君不想打,士兵不想打,就只有这个想表现自己的子玉想打,战争发展到现在,胜负已经很清楚了,还用打吗?
        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次于城濮。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  
        宋公指宋成公,归国父,崔夭,都是齐国的大夫,慭是秦穆公的儿子,城濮是卫国的地名,在今天的河南陈留。酅是城濮附近的一个险要,患就是犹豫的意思,舆人指低级的军士,每每是青草茂盛的样子,舍其旧而新是谋的意思就是拔掉旧草,耕种新田,  表里山河:表指外,里指内,山指太行山,河指黄河。汉阳就是汗水的北面,诸姬指晋国的同姓各小国,晋国是姬姓。
        夏天四月三日,晋,齐,秦驻扎到城濮,楚国依靠险要扎营,文公听到士兵传唱田间杂草茂盛,拔掉旧草种新苗的歌谣,很疑惑,子犯说;“如果我们打胜了,可以得到诸侯的拥戴,即使不胜,有黄河,太行天险,也不会有危害。”,重耳念及当初楚国对自己的恩惠,栾贞子说,楚国吞并了汉水北面我们那些同姓的小国,怎么能因为小恩惠而忘了大耻辱。
        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盬是吸的意思,柔是使动用法,使…驯服        
        文公梦到与楚成王搏斗,被打倒,楚王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子,很害怕,子犯说是吉兆,文公面向天,楚王面向地,是在伏罪,可以驯服楚王。
重耳似乎不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有时候很安于现状,比如流亡时,在狄,在齐,现在又有些犹豫了,幸亏他有一个好舅舅。
        战争还没有结束,但是胜负已经很明了,晋国本来就国力强大,再加上重耳多年的的流亡,历尽艰辛,深知民情,回国以后,严政教民,使其知义,知信,知礼,(僖公二十七年里学过)君臣上下团结一心,运用外交手段取得各诸侯国的支持,准备工作做得足足的,哪有不胜的道理。细想想,这跟我们写诗也差不多,老师多次强调,诗的重点在于铺陈,而不在于抒情,如果我们在前面无论是通过写景,言事,还是用典,只要铺陈,渲染的足足的,那情感的出现就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3

帖子

9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67
7#
发表于 2016-4-30 22:3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朵 于 2016-4-30 22:46 编辑

四月24---30号读书笔记  云朵
春秋争霸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中华王朝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少数民族灭亡,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开始了东周王朝,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个时期有两个特点:乱和变,乱的特征是出现了许多霸主,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庐,越王勾践,变的特征体现在历史的大变革,由封邦建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
       最早的霸主:最早称霸的是郑国,相对于各诸侯国来讲,郑国辈分比较低,西周末年才被封为诸侯,开国君主是周厉王的小儿子郑桓公,到武公时期大力经营,为强盛打下基础,郑庄公在位四十三年,他的主要故事有克段于鄢,黄泉见母,主要谋臣是翟足,与齐国,鲁国结盟,打败许国,宋国,于是,平王不悦,互换太子做人质,周桓王即位,罢免郑国客卿的身份,郑国激愤,割光了周天子的麦子,周王大怒,调动陈蔡卫三国军队,讨伐郑国,大败,周天子还受了箭伤,从此,天子地位一落千丈,郑国成了小霸,庄公死后,霸业付之东流。

        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
        齐国称霸有三个有利条件,一,地理位置好,在今山东省,南面与鲁国以泰山为分界线,是一道天然屏障;东靠大海,中国古代没有海战,别国入侵的可能性很小,安全上有保障;二,东林大海,有渔盐之利,富甲天下;三,开国君主是姜子牙,所以地位很高。
        齐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5年,爆发内乱,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死,齐国没有了君主,国人分别迎请在鲁国的公子纠和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回国继承君位,小白先行一步,纠的老师管仲追上小白,一箭射出,以为小白已死,放心回去复命,谁知那一箭射中的是衣带扣,小白反应机智,当即咬破舌尖,口喷鲜血装死,骗过管仲,急速赶回齐国,登上王位,就是齐桓公。
        按辈分论,齐桓公是鲁庄公的舅舅,桓公即位以后,打败鲁国,让楚国杀死公子纠,押送管仲来齐国。上路后,管仲一路大笑,催促囚车快跑,他知道自己回到齐国一定会受到重用,果然,鲍叔牙向桓公力荐管仲,一,对待民众宽和,二,治国核心是大权不旁落,三,讲忠信,四,名法度,正风俗,五,在战阵上鼓动战士杀敌,使士兵勇敢。
       桓公果然不计前嫌,亲自出城迎接,君臣并车进入临淄,桓公请教内乱的原因,如何避免,管仲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廉耻,在任何时代,对任何国家都不过时。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怎样才能避免乱象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先抓物质文明,再抓精神文明。桓公问治国之道首在何处,管仲说,首先要敬天,这里的天不是上天,指的是老百姓,百姓心是天道,古人也说 ,何谓天子?天之子也,何谓天之子,代天行道也,代天行何道?生生之道。民意就是天命,这个理论最初是管仲提出来的。
       于是,桓公拜管仲为相,管种以出身低微来推辞,桓公就拜他为上卿,赐三个城作为封邑,拜为仲父。
       先秦时代是分封制,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分给卿,然后是卿大夫,士,每一级只对上级负责,国军的政令很难传达到每一个平民耳中,齐国虽有鱼盐之利,但是财富都在贵族手里,管仲拜相后,采取的治国措施主要是把钱,权,兵收到国君手里。一,铁矿国有,二,食盐国有,三,土地国君所有,(井田制),国家分土地给贵族耕种,贵族向国家交税,贵族耕种划分以外的土地,也要向国家交税,这就等于变相承认了土地私有,四,加强军队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国君下设五个属,属下设二十一个乡,国君的命令可以一级级的下达到每个平民耳中,中央集权一建立,中央军队就建立了,齐国当时已经拥有一支三万人的常备军。六,设女闾,开官妓之先河。从此,国力蒸蒸日上。
        齐国日渐强盛,桓公拿鲁国试刀,但是运气不好,被鲁国名将曹刿以一鼓作气击败,退回国内继续修养。后宋国内乱,齐帮助宋桓公即位,然后,第一次提出诸侯会盟,因为当时只有天子才有权利大会诸侯,所以,齐桓公的举动被视为僭越,只有四个小国参加,中途,宋国对齐桓公执牛耳很不满意,因为宋国是微子之后,是公爵,而齐国是侯爵,地位上齐国比宋国第一级,所以,送桓公不服,没等会盟结束就回国了,齐国很没面子,第一次会盟草草收场。
         齐国第二次攻打鲁国,大胜,再次提出诸侯会盟,会盟台上 ,曹刿挟持了齐桓公,要求退还鲁国的土地,尊重鲁国国君,这次会盟,桓公执牛耳。不久,举办七国会盟,齐国提出“尊王攘夷”,得到各国拥护。但是,追随齐国的还只是一些中原小国。
        燕国遭到山戎进攻,齐国帮助燕国击败山戎的进攻,燕国感激齐国的兴灭继绝之恩,送齐国班师,中途,又救了卫国,齐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已经不可动摇。虽然得到中原各国拥戴,但是桓公君臣还是不满足,因为要想真正称霸,还要征服南面的大国楚国。
       楚国是南方的一个大国,司马迁记载也是黄帝之后,炎黄子孙,但是楚国但是主要向南方发展,都是一些蛮夷之地,所以不被看作是华夏正根,南方河流密布,田野发达,气候好,没有强大的对手,楚国大力经营南方,国力日渐强盛,扫荡了周天子在南方册封的一些小国,这就是僖公二十八年里栾贞子说的“汉阳诸姬,楚实尽之。”吧,当时,周天子不重视楚国,仅封为子爵,楚国也不重视这个周天子,自称王爵,虽然是僭越,但名义上是与天子平起平坐了,所以,其他诸侯都很不服。楚国也不满足只在南方发展,也想向中原扬威立万,让天子承认地位,于是挥军北上,先拿郑国开刀,郑国向齐国老大求救,齐国先灭了楚国的小弟蔡国,齐楚大战一触即发。双方会见,管仲列出楚国两大罪状,一,不向天子进攻苞茅(缩酒用的,浊酒过滤成清酒),二,当年周昭王南征,死在楚国,楚国罪不可恕。楚国使臣当即表示马上向天子进攻苞茅,但是昭王之死与楚国无关,因为当时汉水还不属于楚国,楚国使臣很聪明,认小错,绝不认打错,因为这个罪名太大。
         楚国进攻苞茅,天子非常高兴,赏赐胙肉(祭祀时上供的肉,得道天子赏赐胙肉是极其荣耀的事,),因路途遥远,天子赏赐的是祭祀过的活猪。
但是齐国不甘心,还得找借口继续打,楚国虽然很憋屈,但是毕竟齐国强大,自觉不敌。于是,双方召陵会盟,正式承认齐国霸主地位,从此,齐国就有借口大会诸侯了。最主要的借口就是尊王攘夷,楚,山戎都已经攘了,现在该尊王了。但是,周惠王不支持,因为他想废长立幼,桓公坚决主张立嫡长子,维护周朝宗法制度,于是,桓公邀请王长子参加会盟,周惠王暗中破坏。但是惠王不久去世,王长子即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天子也派大夫参加,钦赐胙肉,正式承认齐国为诸侯之长,确立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定下规矩,比如不许废长立幼,都要朝见周天子,维护周朝的宗教礼法制度。葵丘标志着齐国霸主地位的正式确立,霸主事业达到顶点。
        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九合是虚数,匡是匡正的意思,“微管仲,吾期披发左衽矣。”
        管仲辅佐齐桓公,重要的影响是使华夏文明不致断绝,华夏道统不致断绝,周围各民族羡慕中原先进文明,最后也融入到民族大家庭当中,使中原文明发展广大。
        葵丘会盟后六年,管仲病逝,后两年,桓公去世,一对贤君名臣在事业达到顶点之后相继离世,齐国的霸业也就付诸东流。
        时代造英雄,春秋时期的两个特点是乱和变,管仲雄才大略,他是为这个时代而生的,但是,有雄才大略的不止管仲一人啊,“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左思说的),幸运的是,管仲遇到了明主,才得以不负平生志愿,这些不知引发了后世那些怀才不遇的人多少感慨。桓公真是一位贤君,就单看拜相一事,这份胸襟就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差一点就死在他手里啊,可见胸襟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他的称霸应该是必然的。回国途中遇箭装死,可称机敏,不计前嫌,任用贤才,可称明智,君臣之间亲密无间,有始有终,这样的君主确实少有。设想如果管仲不遇桓公,桓公不遇管仲,不知历史会不会改写。
   
        这周时间太少,没学多少新东西,文学史就只读到王羲之与兰亭唱和,跟着木师学了半篇左传,然后复习了一下历史,春秋争霸本来想都整理出来的,也只弄了齐桓公这一部分,感觉宋襄公没什么好说的,列为霸主实在是太抬举他了,左传也学到晋文公争霸这一段,就不单独整理了。楚庄王有必要弄一下,下周吧。
        跟随老师有一个月了,学了很多东西,从唐之韵初步对唐朝那些诗人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一边也听康震,了解作者生平对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很有帮助;文学史读的很慢,主要是时间少;这段时间诗读的诗少些,感觉自己历史知识太贫乏,所以需要补历史,时间关系,只能以听为主,看的比较少,听完容易忘,要整理成文字,进度就很慢,但这是一个好办法,我把自己做的笔记都保存在U盘里,而且每次都打印出来,一篇一篇的订在一起,不上电脑的时候,也可以随时拿出来复习。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1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197
8#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22:48:26 | 只看该作者
云朵 发表于 2016-4-30 22:36
四月24---30号读书笔记  云朵
春秋争霸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中华王朝在历史上第一 ...

朵朵让我又复习了一遍历史。本以为只有我不懂历史,这下心里平衡多了
一起加油
长发匆匆盘起,浮生处处艰辛。当时年少入寒门。念他根骨好,贫贱不尤人。
不计三更劳顿,隙时修习诗文。行间字里尽纯真。弱鱼穿激浪,江海任浮沉。
--忆雨轩师傅赠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1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197
9#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22:49:43 | 只看该作者
云朵 发表于 2016-4-30 22:32
四月24—30号读书笔记 云朵
僖公二十八年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 ...

我也在读左传,只是没有跟上木师的节奏,了解历史后,再听左传 ,就容易懂得多了。以前听左传感觉在听天书,现在自己看书能看懂了。这种感觉真好
长发匆匆盘起,浮生处处艰辛。当时年少入寒门。念他根骨好,贫贱不尤人。
不计三更劳顿,隙时修习诗文。行间字里尽纯真。弱鱼穿激浪,江海任浮沉。
--忆雨轩师傅赠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7

帖子

176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65
10#
发表于 2016-4-30 23:24:13 | 只看该作者
实验班2016年4月,月度关于本月的学习总结
    学生; 笑笑
  人间四月天挺是美好的,但是很不巧,广东的雨,下了足足一个月。现在窗外还是在下雨,那就让我听着雨声让思绪慢慢地倒带吧。
  我学习的步骤相对来说比较慢,很多时候跟不上大家。当大家集体读完《唐之韵》的时候,我还是在前十部。因为我犯了个阅读的错误,每读一篇就要返回读很多次,然后认为有那么点懂了就写下一篇属于笔记的读后感。后来请教老师,发现这样不正确,才慢慢改变。
读《唐之韵》让我对整一个唐朝的诗史有了个大概的印象。这是上半月的了
《诗三百》我读了好一些时间了,嗯,目前我就专读着诗三百了,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可读,读诗三百,目前让我很喜欢古体诗。这个关于诗三百,暂时不做总结。
关于读各类书籍,我暂时是不足以分心的,就想把诗三百先读了。
我得出的总结
1,我还是得多读
2,还是读
3,读
我得出这个月的收获
1,心静了
2,学习比较有方向了
3,学习贵在坚持,生活工作很忙,但是不能找理由把学习撇了
我得出的方法
勤快,勤快,勤快,学习真的没什么捷径,勤快就是了。

我得出的懊恼是
写不了
但是想开了是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和收获。

诗于我如今就是“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我驾驭不了它,但我很享受。


这个月最让我震撼的是一句话,以前看过的,但从来不重视的话,那天晚上下班得比平时早一点终于可以去呱呱听课了,那晚是天涯老师的课“古至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山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谢谢老师,谢谢大家,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谢谢大家!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1-7 11:14 , Processed in 0.15779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