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612|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1144

主题

1538

帖子

56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21:4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5

帖子

4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6
沙发
发表于 2025-7-20 22:31:1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雪烟12-摸鱼儿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木兰花慢·江行晚过北固山
清/蒋春霖
泊秦淮雨霁,又灯火,送归船。正树拥云昏,星垂野阔,暝色浮天。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梦醒谁歌楚些?泠泠霜激哀弦。
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橹自回旋。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
翻译:船停靠在秦淮河畔,此时雨过天晴,接着又见两岸灯火,为归船送行。此时树木簇拥着昏暗的云团,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原野上,暮色像水汽一样弥漫在天空。芦苇边的夜潮突然涌起,水波中心泛起光晕,月影在江面上荡漾成圆形。从梦中醒来,是谁在吟唱楚地的悲歌?清冷的霜气,仿佛激荡着哀怨的琴弦。
明月默默无言,陪伴着满怀愁绪、难以入眠的我,往昔的憾恨实在难以忘却。遥望那那广阔的南徐大地,苍翠的北固山,如此壮丽的山川啊!可如今,却再也没有铁锁来连接防守,任凭那些直冲天空的战船随意盘旋。江中的鱼龙沉寂安稳地睡着,种种伤心事,都交付给这秋日的烟雾了。
简析:该词是一首意境苍茫、情感深沉的词作,作者借江行晚过北固山之所见所感,抒发了内心的忧愁与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上阕落笔于 “江行” 实景,以景酿愁,下阕怀古伤今,以史映情。全词借景抒情、用典寄慨,既写江行之幽微感受,又藏家国兴亡之深痛,堪称晚清怀古词中的佳作。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进行相互读解
木兰花慢·一柄荷花团扇
雪烟17-十七
又时逢朱夏,深院静、晚风轻。对冉冉红蕖,田田碧叶,绢里蜻蜓。无声。素罗摇曳,任幽思澹月倚凉生。秀骨一身优雅,芳心几度消凝。
曾经。宴罢宫廷。乘夜色、扑流萤。更那堪、怨起秋飙怯怯,挼尽多情。牵萦。指间流转,独锦奁香坠记衰荣。多少烟云往事,空留宝箑倾城。
翻译:又到了盛夏时节,深深的庭院里一片寂静,傍晚的风轻轻吹拂着。对着绢扇上那缓缓绽放的红色荷花、层层叠叠的碧绿荷叶,还有绣着的蜻蜓。四围安静,素色的罗纱扇轻轻晃动,任由幽思随着淡淡的月光,伴着清凉一同滋生。扇面那清俊雅致的风骨透着一身优雅,而它所承载的那份情思,又不知在岁月中经历了多少次的凝结与消散。
遥想往昔,宫廷宴会刚刚结束。趁着夜色,以扇轻扑那飞舞的流萤。然而,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秋风一来便心生怯意,那曾经的多情,也在这冷酷的风中被一点点揉搓殆尽。思绪牵牵绕绕,在指尖流转。只有那锦盒里,带着香气的扇坠还记着过往的盛与衰。多少如烟似雾的往事,都已消散,只留下这把珍贵的团扇,依旧美得让人心动。
简析:该词以 “荷花团扇” 为核心意象,串联起夏日静景、往昔回忆与今时怅惘,于细微物事间藏盛衰之叹。词作表面咏团扇,实则借物抒怀,通过团扇从夏到秋的命运变迁,隐喻人生荣辱盛衰。总体上全词平仄无误,语言清丽,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老练的笔法和细腻的情感,不失为一咏物词中佳作。
拙见不足之处:其一,领字上还可斟酌。因本人对该词牌亦不甚熟悉,仅作提醒。其二,“对冉冉红蕖,田田碧叶,绢里蜻蜓” 所描绘的应为扇面意象,最好在领字后就增加关联词,如 “对扇底红蕖”,可避免读者将其误读为荷塘实景与扇面虚景的切换,从而减少混淆。其三,情感转折略显生硬。上阕 “幽思澹月倚凉生” 之后转向对团扇的优雅抒情,而下阕却突然插入 “宴罢宫廷” 的回忆,中间缺乏必要铺垫。“怨起秋飙怯怯” 中 “怨” 字所带的情绪也来得很突兀,导致情感逻辑稍显断裂。其四,“锦奁香坠” 虽显典雅,但由此引发的 “衰荣” 之叹,与团扇本身的关联性并不足,略显牵强。其五,用词上稍显刻意。一方面,摹古用词过多,如 “朱夏”“红蕖”“素罗”“锦奁”“宝箑” 等;另一方面,语义不够精炼,像 “秀骨一身优雅”,“秀骨” 已含清俊之意,“优雅” 二字与之形成语义重复。“宝箑倾城” 虽辞藻华丽,但 “倾城” 一词常用于形容美人,用在团扇上显得违和。其六,结句 “多少烟云往事,空留宝箑倾城” 虽扣合主题,但用词有点夸张。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60

帖子

704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48
板凳
发表于 2025-7-22 10:31:07 | 只看该作者
雪烟08-渡
一、自选词阅读、翻译与简析

所选词: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翻译:
默默无言,独自登上西楼,天上的月亮弯如银钩。寂静的庭院里,梧桐树孤独地立着,深深的院落将这清冷的秋意锁在其中。
那离愁像一团缠绕的丝线,剪也剪不断,梳理时反而更加杂乱。这离别后的滋味啊,真是一种说不出的苦涩与怅惘,萦绕在心头。

简析:
全词以“无言独上”开篇,奠定孤寂基调。“月如钩”“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景喻情,“锁”字既写庭院封闭,更暗指内心被孤独与离愁禁锢。下片以“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线比喻离愁,将抽象情感具象化,末句“别是一般滋味”留白,让难以言说的苦涩弥漫,尽显亡国后的凄凉与无奈。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寄怀(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为意)
木兰花慢·南窗梦觉意清幽
雪烟01-梅欣
恰疏帘小簟,梦初觉、意清幽。望南牖风来,蔷薇半掩,竹影轻浮。凝眸。忆幽梦里,有青山绿水泛兰舟。沉醉桃源景致,懵醒思绪还留。
闲愁。俗事成钩。身似絮、逐波流。念故友难逢,旧游不再,独倚高楼。心求。觅宁静处,守三分淡雅度春秋。且卧轩窗之下,任他岁月如偷。

问好诗友~诗友这首词以“故友难逢、旧游不再”呼应“知音少”的核心,孤寂感传递到位。
上片“桃源梦”与下片“俗事愁”对比鲜明,但“岁月如偷”略显直白,与清幽基调稍隔。
从“意清幽”到“守淡雅”的过渡稍快,“身似絮”的无奈与结尾豁达间的逻辑可更细腻。
整体紧扣题意,意象清雅,但部分词句凝练度和情感递进需打磨。

这只是渡的个人见解8如有不当诗友见谅~具体还是以评阅老师的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5

帖子

46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696
地板
发表于 2025-7-22 14:27:0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雪烟16-张青秀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周邦彦     宋代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译文
情人愁锁眉黛,泪洗脂粉。门掩着,两人相对,千言万语归于无言,默默出神。那秋夜,格外静。只听得秋叶坠地之声,寒蝉凄厉之泣,遂把愁人从默默出神之中惊醒。满天乱雨潇潇,更撩起无穷的离愁的别绪。她无心再整晚妆,如云的乌发蓬蓬松松也已插不住金钗;痴呆地不能成眠,眼睁睁注视着“窗影烛光摇”,随着摇曳的烛光,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在升腾。雨渐停风渐住,只剩残雨敲竹,院内时有流萤在夜空中闪动,秋夜越是清冷,那相思的愁火越是残酷地折磨着人;“两地魂销”,人分两地相思不见,对此寂寞黯然失魂。
心上人已离她远去,欲探寻离人的消息只能去道路旁、花荫下,去仔细辨听来往奔走的骑马人中,有没有自己熟悉的骏马的嘶鸣。也曾想过亲自登上高大的朱门去与心上人相会,但可叹因心上人而容貌憔悴的她,却又羞于去见自己的心上人。旧年的燕巢里也会飞进新燕,远去的薄幸人是否又觅新欢?垂柳有意流水无情,不见那千丝万缕的柳丝轻柔地吻着桥下那匆匆流去的水波!但见满眼飘自京都的飞尘,被东风卷裹着从早到晚地吹弄着带有露水的薄命桃花。


简析
词的上片先以女子的妆容变化直接抒发内心的愁绪,接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加深愁情,接下又描写女子的形象,然后直写凄清的夜景,说两地的相思之情愈发浓烈;下片先表达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深切思念与期盼,既有对重逢的渴望,也有对自己现状的自怜与无奈,结末以自然界的新旧更替暗喻人事的变迁,在繁华的表象之下,隐藏着女子深深的思念与孤独。整首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将女子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寄怀(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为意)
雪烟-慕容瑞西
又孤灯瘦影,看俗世、意难平。把心事愁眉,瑶琴一弄,且诉今生。泠泠。指尖流憾,叹弦丝断了有谁听。独伴秋蛩细语,隔墙残夜寒声。
凄清。无寐三更。漂泊命、怕逢迎。失业风、振起江湖大浪,休论才能。消凝。几番苦旅,任鬓霜催老皱纹横。欲付幽怀寄与,窗前淡月疏星。

互评:
这首词营造出一种孤寂、愁闷且无奈的氛围,有着较强的感染力。

从内容情感看,以“孤灯瘦影”开篇,奠定孤独基调,词人对俗世“意难平”,借瑶琴倾诉心事,无奈弦断无人听,更显寂寥。“秋蛩细语”“残夜寒声”等进一步渲染凄清,下阕直言漂泊之苦、失业之痛,“怕逢迎”“休论才能”道出对现实的无力与愤懑,“鬓霜催老”等句又添岁月催人的悲叹。整体情感层层递进,抒发了身世之悲与人生困境的愁苦。

从表现手法讲,借景抒情巧妙,如“秋蛩”“残夜”等景语强化情感。“心事愁眉”“瑶琴弄音”等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内心世界。词的语言较为凝练,用词精准,像“泠泠”写琴音,“消凝”表沉思,都增添了词作的表现力。不过,部分表述稍显晦涩,对普通读者理解可能造成一定障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5

帖子

8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8
5#
发表于 2025-7-23 04:49:4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雪烟-小卒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木兰花慢·江行晚过北固山
清/蒋春霖
泊秦淮雨霁,又灯火,送归船。正树拥云昏,星垂野阔,暝色浮天。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梦醒谁歌楚些?泠泠霜激哀弦。
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橹自回旋。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
翻译:船停靠在秦淮河畔,此时雨过天晴,接着又见两岸灯火,为归船送行。此时树木簇拥着昏暗的云团,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原野上,暮色像水汽一样弥漫在天空。芦苇边的夜潮突然涌起,水波中心泛起光晕,月影在江面上荡漾成圆形。从梦中醒来,是谁在吟唱楚地的悲歌?清冷的霜气,仿佛激荡着哀怨的琴弦。
明月默默无言,陪伴着满怀愁绪、难以入眠的我,往昔的憾恨实在难以忘却。遥望那那广阔的南徐大地,苍翠的北固山,如此壮丽的山川啊!可如今,却再也没有铁锁来连接防守,任凭那些直冲天空的战船随意盘旋。江中的鱼龙沉寂安稳地睡着,种种伤心事,都交付给这秋日的烟雾了。
简析:该词是一首意境苍茫、情感深沉的词作,作者借江行晚过北固山之所见所感,抒发了内心的忧愁与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上阕落笔于 “江行” 实景,以景酿愁,下阕怀古伤今,以史映情。全词借景抒情、用典寄慨,既写江行之幽微感受,又藏家国兴亡之深痛,堪称晚清怀古词中的佳作。
二、互评
雪烟_风起的地方
望繁星明灭,玉绳转,晚风轻。郭外柳丝斜,蜩蝉犹沸,叶底藏莺。蒸蒸,暑云垂野,且流连小簟梦曾经。最忆阿妈蒲扇,风随玉手萦萦。

无声,亦是关情。长夜里,苦支撑。五十年、往事常存眼底,孺慕相仍。温馨,竹帘筛月,月华如水永驻萱庭。梦觉南窗小坐,闲将旧事书成。
问好学友,这首词通过景物与回忆交织,传递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意境温馨且情感真挚,但细品之下仍有几处可酌之处:. 意象衔接稍显生硬:上阕“暑云垂野”与“小簟梦曾经”的过渡略显突兀,“暑云”的壮阔与“小簟”的细微之间缺乏自然勾连。首句繁星与玉绳意太相近。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60

帖子

704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48
6#
发表于 2025-7-23 11:46:2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雪烟-风起的地方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西湖春感
宋代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译文
黄莺巢居在密叶之间,柳絮轻轻飘落在湖面。斜阳已近暗淡,断桥处有返家的归船。还能有几番春游?赏花又要等到明年。春风且陪伴着蔷薇留住吧,因为等到蔷薇开花时,春光已经非常可怜。更令人感觉凄楚不堪,掩隐在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昔日是何等的热闹喧阗,如今却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烟。
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边?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掩没了亭台曲栏,就连那些清闲的白鸥,也因新愁而白了发颠。我再也没有心愿,去重温纵情欢乐的旧梦,只把自家的层层大门紧掩,喝点闷酒独自闲眠。请不要拉开窗帘,我怕见那飞花片片的声音,更怕见那悲切的声声啼鹃。
简析:此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上阕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抒发出朝不保夕的无限哀愁;下阕“当年燕子知何处”暗用刘禹锡《乌衣巷》句意,道出江山易主之恨。“见说新愁”以下,词人倾诉个人的满腔哀怨,再无心事追寻往日欢乐,听到鹃啼,真教人肝肠碎裂,痛苦难当。全词凄凉幽怨,悲郁之至,真切地勾画出词人睹物伤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消夏
文/雪烟22-李纳兰
正炎天暑气,蝉声里、晚晴光。看老柳垂枝,新荷叠翠,风起微凉。藤床。竹帘半卷,任飘花几点入轩窗。闲把蒲葵轻动,一杯清茗初尝。
何妨。世事暂相忘。枕簟自清凉。听晚蝉渐歇,疏星渐上,月过东墙。寻常。此般滋味,恰人间至乐是寻常。更有流萤伴我,今宵好梦悠扬。
解读:正是暑热天气,蝉在傍晚鸣叫着。看老柳垂下枝条,在层层叠叠的荷叶中有新开的荷花风带来微微的凉意。半卷起竹帘,任凭几点飞花飘入轩窗。悠闲的摇动蒲扇,品尝着清茶。
何妨把世事暂时忘掉,枕簟自有清凉。听那晚上的蝉声渐渐的停歇,疏星渐渐的挂上夜空,月亮也爬过东墙。这恰恰是人间最快乐的 寻常滋味。更有流萤陪伴着我,今宵应有好梦。
互评:问好纳兰师。这首词上片通过景物描写代入了夏日黄昏的场景,新荷叠翠,风起微凉很美,藤床在这里感觉有点为了凑韵而写,联系上下文没起到作用。竹帘半卷,飘花入窗蒲葵轻动初尝清茗画面感很强。
过片的何妨开始代入世事暂相忘衔接的很自然,感觉二拍与三拍层次没有推进,能否互换一下位置呢?特别喜欢听晚蝉渐歇,疏星渐上,月过东墙空间随着时间的转换也融入了词人的情感。五拍的寻常与六拍的寻常不知道是否为特意做的叠韵,不过感觉最好不要这样用,结拍好梦感觉不太适合用悠扬来形容。全词上情下景,情感有层层递进,个别地方还可以打磨一下。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91

帖子

631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13
7#
发表于 2025-7-23 15:45:3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02-倾城第二十四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倾城赏析:
起拍先用两个四字对偶句,轻盈的云彩变幻着各种形状,流星传递着相思的忧怨,两个句子都应用了拟人修辞,增加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巧”与“恨”也是人间七巧节的主题。望着遥远的银河,今夜我一个人默默的渡过。接下来,词人没有顺延下去,写自己的悲伤,而是宕开一笔,写天上双星,一对久别的情侣重逢在今夜金风玉露之时,依偎在银河之畔,这就已经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金风玉露”引用李高隐诗中的句子。两种皆不染俗尘之物,这里也暗指这样的爱情高尚,冰清玉洁。
下片换头,同样是两个四字对偶句,这首词的上下承转非常明显,不粘不脱,换头接上片最后一句,开始从大处落手,赞叹他们的爱情,换头从细处入手,写他们相会时的脉脉柔情,像悠悠无声的流水,那样温柔缠绵,这里又似有回扣上片银汉迢迢这句,谁承想,欢乐的时光竟是这样短暂,才相见就分离,如梦一般的倏然而逝。对偶句后转写分别后各自离去的情景,无限惜别之情,不忍看当初以鹊桥相会如今却仍然在这桥上踏上归路。其中的恋恋不舍,辛酸苦楚大概只有经过荡气回肠的人才明白。同样的,作者没有哀婉下去,而是似平地起惊雷,写下千古名句,给后代无数分离的恋人们无限的精神食粮。为世人留下了正确的爱情观,和崇高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只有经受得住分离的考验,才能守到春暖花开之时。纵是天各一方又何妨,也比得上终日庸俗的朝夕相伴强得多。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  消夏
雪烟18痴心不改
恰炎蒸三伏,觅幽境、暂栖身。向竹坞分凉,荷亭避暑,柳岸寻春。销魂。水风送爽,有蝉鸣翠树鸟成群。闲数游鱼戏浪,静看飞鹭穿云。  
黄昏。小酌芳樽。新月上、照烟村。渐夜浓、又是星垂野阔,灯映篱门。怡神。此间意趣,任流光过眼不须论。  且枕清宵一梦,由他世路纷纭。
倾城点评:上片构建消暑场所, 下片勾勒田园画卷,空间转换自然,视觉层次也非常的清晰,二字转韵巧妙分隔段落,既强化情感节奏,又符合这个词牌的特征。通篇押韵工稳,诵读流畅。结拍由景入情,将消夏闲趣升华为对世俗纷扰的疏离态度,唯不足之处,柳岸寻春的春此处与夏景相隔,此词深得宋人遗韵,尤以意境营造与语言节奏见长。为一首不错的作品。其它待老师补刀。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

帖子

4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0
8#
发表于 2025-7-23 21:15: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宋.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翻译: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何况屈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长安的故友倘若问到我,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简析
此词上片写惜别之情和流光虚度之叹;下片寄托词人感慨之情。全词运用对比的手法寄托情怀,从“怯”开始,到“况”一进,再“只管”一恨;到下片“便好”到“问我”到“醉来”,层层相催,逼人欷献叹惋,抒发离情中透露着豪放。词人借送别的机会,倾吐自己满腹的忧国深情,在激励友人奋进之时,又宣泄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其慷慨悲凉之情,磊落不平之气,层见叠出。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团扇》
雪烟16-张青秀
念轻罗素扇,曾记否、旧风情。正翠柳垂丝,红莲映水,暑气初盈。闲庭。执纨信步,惹流萤、点点绕身行。遥想当年俊侣,并肩共赏流莺。

聆听。细语轻轻。摇素影、意难停。叹岁月匆匆,朱颜渐改,团扇飘零。愁凝。对残烛影,忆前欢、梦里总难醒。独倚高楼望断,故园千里云横。
问好张老师。不到处海涵!
念轻罗素扇,曾记否、旧风情」
1以团扇起兴,暗用班婕妤《团扇诗》典故。「轻罗素扇」既指实物,亦隐喻往昔纯净情谊。「曾记否」三字陡然荡开回忆帷幕,奠定全篇追思基调。
2「正翠柳垂丝,红莲映水,暑气初盈」
工笔绘夏景,「垂丝」「映水」动态相映,「盈」字既状暑气氤氲,又暗喻情思丰盈。画面明丽中暗藏热望,为下文「流萤绕身」伏笔。
3「惹流萤、点点绕身行」
「惹」字精妙,拟人化笔法将被动化为主动。流萤纷飞如星雨,恍若杜牧「轻罗小扇扑流萤」之境,却以「绕身行」三字更显情态缠绵。
4「叹岁月匆匆,朱颜渐改,团扇飘零」
扇意象重现,构成时空闭环。「朱颜改」呼应「团扇秋见捐」的典故喻义,而「飘零」更添命运悲感。三组四字句层层递进,如岁月跫音叩击心扉。
5「对残烛影,忆前欢、梦里总难醒」
烛影摇曳营造梦幻空间,「难醒」双关梦境与执念。李商隐「蜡炬成灰」之痛在此化为更迷离的怅惘,突出现实与记忆的撕裂感。
6.叹岁月匆匆,
(仄仄平仄仄句)
这一句后三字与格一平仄稍异:
这首《木兰花慢·念轻罗素扇》以细腻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日怀旧的画卷,抒发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点评

念字引出后面的情绪。轻罗素扇,旧时风情。接下来回到现在,正夏日炎炎,闲庭信步,流莺绕行。不错。  发表于 2025-7-24 21:08
语言流畅含蓄,非常不错的一首作品。点评老师也非常到位。  发表于 2025-7-24 21:0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1

帖子

206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7
9#
发表于 2025-7-24 12:5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波涟漪情。 于 2025-7-24 23:23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宋朝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译文
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 ?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 ,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 ?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时空往往不是一种理念的逻辑的时空,而是一种情感化的时空,作者在心与物,情与景的交往过程中,因景生情后,大多还有一个为情置景,为情造境的过程,作者笔下景物多为经过变形、适于隐附情感的景物,其空间结构也大多带有模式化、象征化倾向。如狭小闺房,四隅庭院,多用以写心曲之封闭,内心之抑郁;而登高所见,平芜苍茫,则是一种迷惘而阔大的情感象征。若要抒发豪迈超逸,想落天外之意,一般则要借大海长川作背景,仙界梦境作导引。这首词也是采用了这种为情造境、借水生波之法,题目是太湖纵眺,其实写太湖冥想。笔下境界实中有虚,以虚为主。
“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大湖宽。”太湖横跨江浙两省,号称三万六千顷,湖中有岛屿数十,为东南一大名胜。起句一问一答,写太湖之浩浩荡荡,语带惊叹。在描写手法上,略去藻绘,不用工笔,只推出“三万顷”之茫茫湖面,任读者想象湖水苍茫,一片空洞之景。“纵蛟虎纵横,龙鱼出没,也把纶竿”。山深则有虎豹,大泽必生龙蛇,浩瀚太湖,幽壑潜蛟,但任它洪波浩荡,鬼怪出没,我自把定纶竿,垂钓海鳌。当然,此钓非为鲈鱼来,只为陶写性情耳。这几句写景由静而动,又以万顷太湖龙鱼出没为背景,推出一位钓者形象,大有坐钓洪流,虹吸太阳之气概。“龙威丈人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龙威丈人为古代仙人,相传吴王阖闾游禹山,遇龙威丈人,入洞庭湖取《禹书》一卷付之。无边太湖,包孕吴越,登高纵目,八面来风,披襟而当之,浩浩乎如凭虚而御空,飘飘乎如羽化而登仙。恍惚中只觉得有仙人相招,同上玉京。神游归来,“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登高豪饮,酒后虽意兴飞扬,但酒醒之时,不免唇焦口燥,这时恰好有洞庭山桔留酸软齿,析酲解酒,喉舌生津,口吻之间快意累累,又得一小神仙境界。人生贵在适意,成仙者,亦不过快意于当前也,冬日负曝,夏卧北窗,皆仙家境界也。
词的上片风格豪爽,下片则一转,境界奇险而近于荒诞。“更残,黑雾杳漫漫,激电闪流丸”。夜已深,更已残,词人仍独立在太湖边,但此时太湖景色并非浩月千里浮光跃金,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是黑雾弥漫,闪电激发,金蛇狂舞。这种奇险壮观的场景充满了一种宏大的气势,显示了一种崇高美的力量。康德列举崇高的实例时写道:“天边层层堆叠着的乌云里面挟着闪电和雷鸣,……飓风带着它摧毁了的荒墟,无边无界的海洋,怒涛狂啸着,一个洪流的高瀑。”(《判断力批判》)作者置身在这么一种雄奇险恶的自然面前,感受到了宇宙的另一种实相,再次进入了一种“非想非非想”的境界。“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笔下的形体巨大奇险莫测的自然客体形象并不是一种与主体分享的庞然可怖的对立物,而是诗人心灵追求的赋形,在这充满奇情险境的太湖面前,诗人表现的不是恐惧与卑伏,而是感受到了一种自由旷放的解放,词人在幻觉中见到上界仙人,乘风御气,泠然而行,是多么地自在自得。而且云中诸君并不是金刚怒目式的可怕形象,而是飘飘而下,亲切慰问,富有浓郁的人情味。在这种幻景的背后,表现了诗人渴求轻举逸飞,与雄奇大自然合为一体的超迈意识。“思量要栽黄竹,只平铺海水几时干?”“黄竹”代指仙家福地,语出《穆天子传》。因歆慕仙家之自在生活,词人突发奇想,思量要遍栽黄竹,即刻造成一片人间仙境。但三万六千顷茫茫湖面,平铺到天边,没有一口能吸尽西江水的本领。又怎能片刻之间化沧海湖泊为桑田竹地呢?人生总是“有待”啊,但能得片刻逍遥也就是人生乐事了。至此,兴尽而归:“归路欲寻铁瓮,望中陡落银盘。”铁瓮指镇江子城,相传三国吴大帝孙权建此城时,内外皆甃以甓,坚固如金,故曰铁瓮城。词人夜半归去,只见乌云消尽,一盘银轮似的明月悄悄落到了水底,又是一个光风霁月,静影沉璧的美妙太湖,犹如诗人经历了感情上的巨大起伏后,又回归到一种平静之中。
这首词驰骋想象,杂糅仙境,形象迭出,频繁转换,充满了神奇恍惚,光怪陆离的趣现实描写,造成了一种剧烈的令人惊叹的审美效果。作者所描写的仙境以虚为主,为了抒发豪迈超逸的情致而改造了实有景象,塑造了一个神秘险怪的太湖形象。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情难枕
倾城
抚瑶琴寂夜,有梅子,跌红尘。正明月无聊,清风无赖,漫数天真。沉沦。旧盟多少,忆花前摇曳拂芳春。并影频移鹤轸,霓裳舞尽黄昏。
消魂。皎皎冰轮。伤蝶梦、梦何人。梦醒时、又是山长水远,粥问谁温。纷纷。有梧桐落,向曲中流水认前身。乍听一声弦断,轻轻划破寒樽。
问好城师,小词婉约,情意绵绵,相思无限,学习了。
上片寂夜抚瑶琴,有梅子,跌落红尘。正清风明月漫数天真。旧盟多少,忆花前摇曳拂芳春。并影频移鹤轸,霓裳舞尽黄昏。
销魂(消魂),这里的消是不是笔误。皎皎冰轮。伤蝶梦,梦里又有何人。梦醒时,又是山长水远,独自一人,粥无人温。梧桐纷纷落下,向曲中流水认前身。忽然听到一声弦断,把寒樽也划破了,空留下孤独寂寞。
我有几点不懂的地方,和城师探讨一下。
上片寂夜抚瑶琴,梅子落,应是初夏。下片梧桐落,是不是在梦里?如果不是,应是秋天。小词季节矛盾。如果是梦里,梦醒时又怎么理解。
伤蝶梦、梦何人。这里的蝶梦是庄周梦蝶吗?梦何人我不能理解。
忆和梦我觉得有点意重。
城师的词很好,我只是鸡蛋里挑骨头罢了。静候老师补刀。

点评

销魂。皎皎冰轮。斟酌一下。与后面略显断痕。其他的不错。  发表于 2025-7-24 21:31
第一意群点明时间,寂寞的夏夜琴来消遣,第二意群依旧是写夜。清风明月。接下来转到了人,曾经点点滴滴。  发表于 2025-7-24 21:2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5

帖子

46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696
10#
发表于 2025-7-24 17:13:0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雪烟26-御风
1、我选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来阅读、翻译并简析。
原词: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翻译:年老之后性情趣味渐渐衰减,面对送别时的酒,害怕年华流逝。况且屈指一算中秋将至,那十分美好的月亮,却照不圆离人的团聚。无情的江水全不管这些,和西风一起,只管送着归船离去。想象秋日傍晚你在江上品尝莼羹鲈脍,夜深时儿女已在灯前等候。穿上远行的衣衫,正好可以去朝见天子,朝廷正思念贤才。想来你会在夜半时分在承明殿,被留下起草文书,之后又被派遣去筹划边防事务。长安的老朋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我依然是为愁绪所困、沉溺于酒中。望着秋日天空中落下的大雁直到看不见,喝醉时还会对着空弦拉响。

简析: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滁州送别友人范倅时所作。上阕着重写离别之情,通过对时光流逝、中秋月不圆、江水无情送归船等场景的描绘,烘托出不舍与惆怅。下阕既对友人的前途表示期许,又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愁绪满怀的心境,整体情感深沉复杂,将个人情怀与世事结合,尽显沉郁顿挫之风。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团扇蒲扇》
暑风穿牖户,引蝉噪、送炎光。看素手裁纨,圆如满月,轻拂微凉。青筠劈成细骨,裹棕丝、扇底韵悠长。曾伴深闺浅笑,也随田舍农忙。​
流年暗换鬓边霜,此物总难量。记团扇题诗,相思未寄,风过回廊。蒲葵更添真趣,对斜阳、挥去一身伤。莫道寻常物什,藏春夏日清凉。

解读:夏日的风穿过窗户和门户,带来蝉的聒噪,也送来灼热的阳光。看那白皙的手裁剪细绢,做成像满月一样圆的团扇,轻轻挥动时带来丝丝凉意。把青竹劈成纤细的扇骨,用棕丝缠绕固定,扇底摇动时韵味悠长。这团扇曾陪伴深闺里的女子浅笑,也随农家在田间忙碌。

岁月悄悄流逝,鬓边已生出白发,这团扇承载的情意却总难以估量。记得在团扇上题写诗行,满腔相思没能寄出,只有风掠过回廊。蒲葵扇更添了几分天然意趣,对着斜阳挥动,仿佛能拂去一身的烦忧与伤痛。别说这只是寻常物件,它藏着春天与夏天的清凉,也藏着无数过往的时光。


互评:因作业交迟,自评。
格律正确。写一种扇就行,或者团扇或者蒲扇。写两种扇,抒情方面会显得不协调。上片“也随田舍农忙”这句,农忙已经很忙了,还会腾出手来扇扇子么?与事实有违和感。下片团扇和蒲扇同时抒情就显得不和谐。团扇和蒲扇虽同为扇类,但两者在文化意象(团扇多关联闺情,蒲葵扇更偏市井)和情感载体上有差异。点评不当处等评阅老师补评。

点评

其他的互评老师已经点评到位了  发表于 2025-7-24 21:36
送炎光斟酌一下,不如惊梦好看一点。凉重复了。注意一下。  发表于 2025-7-24 21:3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8-30 21:21 , Processed in 0.1247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