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9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1016

主题

1399

帖子

522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

帖子

4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4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22:3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雪烟12-摸鱼儿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木兰花慢·江行晚过北固山
清/蒋春霖
泊秦淮雨霁,又灯火,送归船。正树拥云昏,星垂野阔,暝色浮天。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梦醒谁歌楚些?泠泠霜激哀弦。
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橹自回旋。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
翻译:船停靠在秦淮河畔,此时雨过天晴,接着又见两岸灯火,为归船送行。此时树木簇拥着昏暗的云团,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原野上,暮色像水汽一样弥漫在天空。芦苇边的夜潮突然涌起,水波中心泛起光晕,月影在江面上荡漾成圆形。从梦中醒来,是谁在吟唱楚地的悲歌?清冷的霜气,仿佛激荡着哀怨的琴弦。
明月默默无言,陪伴着满怀愁绪、难以入眠的我,往昔的憾恨实在难以忘却。遥望那那广阔的南徐大地,苍翠的北固山,如此壮丽的山川啊!可如今,却再也没有铁锁来连接防守,任凭那些直冲天空的战船随意盘旋。江中的鱼龙沉寂安稳地睡着,种种伤心事,都交付给这秋日的烟雾了。
简析:该词是一首意境苍茫、情感深沉的词作,作者借江行晚过北固山之所见所感,抒发了内心的忧愁与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上阕落笔于 “江行” 实景,以景酿愁,下阕怀古伤今,以史映情。全词借景抒情、用典寄慨,既写江行之幽微感受,又藏家国兴亡之深痛,堪称晚清怀古词中的佳作。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进行相互读解
木兰花慢·一柄荷花团扇
雪烟17-十七
又时逢朱夏,深院静、晚风轻。对冉冉红蕖,田田碧叶,绢里蜻蜓。无声。素罗摇曳,任幽思澹月倚凉生。秀骨一身优雅,芳心几度消凝。
曾经。宴罢宫廷。乘夜色、扑流萤。更那堪、怨起秋飙怯怯,挼尽多情。牵萦。指间流转,独锦奁香坠记衰荣。多少烟云往事,空留宝箑倾城。
翻译:又到了盛夏时节,深深的庭院里一片寂静,傍晚的风轻轻吹拂着。对着绢扇上那缓缓绽放的红色荷花、层层叠叠的碧绿荷叶,还有绣着的蜻蜓。四围安静,素色的罗纱扇轻轻晃动,任由幽思随着淡淡的月光,伴着清凉一同滋生。扇面那清俊雅致的风骨透着一身优雅,而它所承载的那份情思,又不知在岁月中经历了多少次的凝结与消散。
遥想往昔,宫廷宴会刚刚结束。趁着夜色,以扇轻扑那飞舞的流萤。然而,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秋风一来便心生怯意,那曾经的多情,也在这冷酷的风中被一点点揉搓殆尽。思绪牵牵绕绕,在指尖流转。只有那锦盒里,带着香气的扇坠还记着过往的盛与衰。多少如烟似雾的往事,都已消散,只留下这把珍贵的团扇,依旧美得让人心动。
简析:该词以 “荷花团扇” 为核心意象,串联起夏日静景、往昔回忆与今时怅惘,于细微物事间藏盛衰之叹。词作表面咏团扇,实则借物抒怀,通过团扇从夏到秋的命运变迁,隐喻人生荣辱盛衰。总体上全词平仄无误,语言清丽,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老练的笔法和细腻的情感,不失为一咏物词中佳作。
拙见不足之处:其一,领字上还可斟酌。因本人对该词牌亦不甚熟悉,仅作提醒。其二,“对冉冉红蕖,田田碧叶,绢里蜻蜓” 所描绘的应为扇面意象,最好在领字后就增加关联词,如 “对扇底红蕖”,可避免读者将其误读为荷塘实景与扇面虚景的切换,从而减少混淆。其三,情感转折略显生硬。上阕 “幽思澹月倚凉生” 之后转向对团扇的优雅抒情,而下阕却突然插入 “宴罢宫廷” 的回忆,中间缺乏必要铺垫。“怨起秋飙怯怯” 中 “怨” 字所带的情绪也来得很突兀,导致情感逻辑稍显断裂。其四,“锦奁香坠” 虽显典雅,但由此引发的 “衰荣” 之叹,与团扇本身的关联性并不足,略显牵强。其五,用词上稍显刻意。一方面,摹古用词过多,如 “朱夏”“红蕖”“素罗”“锦奁”“宝箑” 等;另一方面,语义不够精炼,像 “秀骨一身优雅”,“秀骨” 已含清俊之意,“优雅” 二字与之形成语义重复。“宝箑倾城” 虽辞藻华丽,但 “倾城” 一词常用于形容美人,用在团扇上显得违和。其六,结句 “多少烟云往事,空留宝箑倾城” 虽扣合主题,但用词有点夸张。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45

帖子

67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40
板凳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雪烟08-渡
一、自选词阅读、翻译与简析

所选词: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翻译:
默默无言,独自登上西楼,天上的月亮弯如银钩。寂静的庭院里,梧桐树孤独地立着,深深的院落将这清冷的秋意锁在其中。
那离愁像一团缠绕的丝线,剪也剪不断,梳理时反而更加杂乱。这离别后的滋味啊,真是一种说不出的苦涩与怅惘,萦绕在心头。

简析:
全词以“无言独上”开篇,奠定孤寂基调。“月如钩”“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景喻情,“锁”字既写庭院封闭,更暗指内心被孤独与离愁禁锢。下片以“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线比喻离愁,将抽象情感具象化,末句“别是一般滋味”留白,让难以言说的苦涩弥漫,尽显亡国后的凄凉与无奈。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寄怀(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为意)
木兰花慢·南窗梦觉意清幽
雪烟01-梅欣
恰疏帘小簟,梦初觉、意清幽。望南牖风来,蔷薇半掩,竹影轻浮。凝眸。忆幽梦里,有青山绿水泛兰舟。沉醉桃源景致,懵醒思绪还留。
闲愁。俗事成钩。身似絮、逐波流。念故友难逢,旧游不再,独倚高楼。心求。觅宁静处,守三分淡雅度春秋。且卧轩窗之下,任他岁月如偷。

问好诗友~诗友这首词以“故友难逢、旧游不再”呼应“知音少”的核心,孤寂感传递到位。
上片“桃源梦”与下片“俗事愁”对比鲜明,但“岁月如偷”略显直白,与清幽基调稍隔。
从“意清幽”到“守淡雅”的过渡稍快,“身似絮”的无奈与结尾豁达间的逻辑可更细腻。
整体紧扣题意,意象清雅,但部分词句凝练度和情感递进需打磨。

这只是渡的个人见解8如有不当诗友见谅~具体还是以评阅老师的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4

帖子

454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44
地板
发表于 7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雪烟16-张青秀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周邦彦     宋代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译文
情人愁锁眉黛,泪洗脂粉。门掩着,两人相对,千言万语归于无言,默默出神。那秋夜,格外静。只听得秋叶坠地之声,寒蝉凄厉之泣,遂把愁人从默默出神之中惊醒。满天乱雨潇潇,更撩起无穷的离愁的别绪。她无心再整晚妆,如云的乌发蓬蓬松松也已插不住金钗;痴呆地不能成眠,眼睁睁注视着“窗影烛光摇”,随着摇曳的烛光,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在升腾。雨渐停风渐住,只剩残雨敲竹,院内时有流萤在夜空中闪动,秋夜越是清冷,那相思的愁火越是残酷地折磨着人;“两地魂销”,人分两地相思不见,对此寂寞黯然失魂。
心上人已离她远去,欲探寻离人的消息只能去道路旁、花荫下,去仔细辨听来往奔走的骑马人中,有没有自己熟悉的骏马的嘶鸣。也曾想过亲自登上高大的朱门去与心上人相会,但可叹因心上人而容貌憔悴的她,却又羞于去见自己的心上人。旧年的燕巢里也会飞进新燕,远去的薄幸人是否又觅新欢?垂柳有意流水无情,不见那千丝万缕的柳丝轻柔地吻着桥下那匆匆流去的水波!但见满眼飘自京都的飞尘,被东风卷裹着从早到晚地吹弄着带有露水的薄命桃花。


简析
词的上片先以女子的妆容变化直接抒发内心的愁绪,接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加深愁情,接下又描写女子的形象,然后直写凄清的夜景,说两地的相思之情愈发浓烈;下片先表达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深切思念与期盼,既有对重逢的渴望,也有对自己现状的自怜与无奈,结末以自然界的新旧更替暗喻人事的变迁,在繁华的表象之下,隐藏着女子深深的思念与孤独。整首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将女子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寄怀(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为意)
雪烟-慕容瑞西
又孤灯瘦影,看俗世、意难平。把心事愁眉,瑶琴一弄,且诉今生。泠泠。指尖流憾,叹弦丝断了有谁听。独伴秋蛩细语,隔墙残夜寒声。
凄清。无寐三更。漂泊命、怕逢迎。失业风、振起江湖大浪,休论才能。消凝。几番苦旅,任鬓霜催老皱纹横。欲付幽怀寄与,窗前淡月疏星。

互评:
这首词营造出一种孤寂、愁闷且无奈的氛围,有着较强的感染力。

从内容情感看,以“孤灯瘦影”开篇,奠定孤独基调,词人对俗世“意难平”,借瑶琴倾诉心事,无奈弦断无人听,更显寂寥。“秋蛩细语”“残夜寒声”等进一步渲染凄清,下阕直言漂泊之苦、失业之痛,“怕逢迎”“休论才能”道出对现实的无力与愤懑,“鬓霜催老”等句又添岁月催人的悲叹。整体情感层层递进,抒发了身世之悲与人生困境的愁苦。

从表现手法讲,借景抒情巧妙,如“秋蛩”“残夜”等景语强化情感。“心事愁眉”“瑶琴弄音”等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内心世界。词的语言较为凝练,用词精准,像“泠泠”写琴音,“消凝”表沉思,都增添了词作的表现力。不过,部分表述稍显晦涩,对普通读者理解可能造成一定障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8

帖子

11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
5#
发表于 6 秒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雪烟26-御风
1、我选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来阅读、翻译并简析。
原词: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翻译:年老之后性情趣味渐渐衰减,面对送别时的酒,害怕年华流逝。况且屈指一算中秋将至,那十分美好的月亮,却照不圆离人的团聚。无情的江水全不管这些,和西风一起,只管送着归船离去。想象秋日傍晚你在江上品尝莼羹鲈脍,夜深时儿女已在灯前等候。穿上远行的衣衫,正好可以去朝见天子,朝廷正思念贤才。想来你会在夜半时分在承明殿,被留下起草文书,之后又被派遣去筹划边防事务。长安的老朋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我依然是为愁绪所困、沉溺于酒中。望着秋日天空中落下的大雁直到看不见,喝醉时还会对着空弦拉响。
简析: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滁州送别友人范倅时所作。上阕着重写离别之情,通过对时光流逝、中秋月不圆、江水无情送归船等场景的描绘,烘托出不舍与惆怅。下阕既对友人的前途表示期许,又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愁绪满怀的心境,整体情感深沉复杂,将个人情怀与世事结合,尽显沉郁顿挫之风。
2、对《木兰花慢・南窗梦觉意清幽》的读解与简评
读解:上阕从 “疏帘小簟” 的环境写起,点出刚从梦中醒来,意境清幽。接着描绘南窗的风、半掩的蔷薇、轻浮的竹影,再由眼前之景转入对梦境的回忆,有青山绿水、兰舟、桃源等景致,醒来后思绪仍在梦中流连。下阕由闲愁起笔,感叹俗事缠身,身不由己如柳絮逐波。又想到故友难见、旧游不再,只能独倚高楼。而后表达寻求宁静、守着淡雅度过春秋的心愿,最后以卧于轩窗下,任凭岁月流逝作结。
简评:词紧扣 “南窗梦觉” 展开,场景与情感衔接自然。但部分词句稍显直白,如 “俗事成钩。身似絮、逐波流”,表述略显平淡,缺乏更深沉的意蕴。“任他岁月如偷” 一句,在情感的递进上稍弱,未能很好地将前面寻求宁静的心境推向更深远的层次。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22 21:55 , Processed in 0.1404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