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

帖子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6
11#
发表于 2025-4-24 01:12:5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12讲作业:
回雪~楚云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落梅》-吴文英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镜,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翻译:
梅花像宫女的粉饰剥落痕迹,又像仙女飘落的影子,在水边绽放。古石掩埋着梅花的清香,像美人的玉骨化作金沙。我不怨恨南楼吹来的笛声,只恨清晨的风将梅花吹向了千里之外的关山。梅花半已凋零,黄昏的庭院,月光罩着冷冷的栏杆。
寿阳对着鸾镜梳理愁绪,问谁能用玉髓修理花瓣上的瘢痕。细雨中大雁归来,孤山弥漫着无尽春寒。梅花的离魂难以招来,只能在梦中见到素衣仙子,在溪边解下玉佩相赠。让人愁闷的是,清明时节鸟儿清啼,绿叶底下已经结出了圆圆的青梅。

简析:
这首词围绕“落梅”展开,借梅抒情,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身世飘零之悲痛。
词人运用饱满的意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梅花的形态,更将梅花的飘落与美人的尸骨相联系,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哀伤的氛围。词中情景交融,通过描写黄昏庭院中半凋零的梅花和清冷的月光,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冷。

2:高阳台  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雪泥鸿影
杨柳含烟,夭桃带雨,东风十里柔情。不卷珠帘,小楼人困春酲。鬓云凌乱眉心皱,甚闲愁,绊惹娉婷。更难禁,滑耳莺歌,撩乱心旌。
几回梦境俱相似,正花前执手,共理瑶筝。叵耐良辰,终输碌碌征程。自君一别欢颜减,只相思、日益丰盈。盼回来,剪烛西窗,听尽檐铃。
简评
雪泥老师好,起拍两个对偶杨柳和夭桃很工整,二拍人物出场,珠帘不卷,人有些困了,三拍代入情感,描写的挺到位,就三字句甚闲愁这里,绊惹感觉晦涩了些,喜欢上片结句,眼前一亮,滑耳莺歌用的好。

下片起就入梦了,想象一下,心中期望多么美满幸福。然后就感叹这么好的良辰,终究输给了生活,忙忙碌碌无暇顾及,自从和君分别后
自己的思念和希望。

整首词安排巧妙,虚实结合;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作品紧扣主题,情景交融,运用娴熟笔法,层层陈述。盼回来有点口语化,建议改改。

点评

问好楚云!互评中肯。补充一下:一拍景柔,烟雨中,二拍的人困二字,作为启下,有点儿牵强,因后面接的是,惹、难禁。过片的几回梦境硬拉回人困。自君一别句,有些繁琐,前有闲愁,不答上问,含蓄些。煞尾偏白。  发表于 2025-4-25 05:4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3

帖子

120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08
12#
发表于 2025-4-24 16:32: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十七 于 2025-4-24 21:04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12讲作业:
雪烟17-十七
一、古诗词赏析
望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赏析
一番梳洗后,我独自在望江楼上依靠着栏杆远望。过去了那么多船下来那么多人,盼望的那个人却一直没有出现。江水缓缓东流,只有太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唉,伤心啦,我把失落和思念都扔在那片白蘋洲上了。
喜欢这首小词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了。喜欢它的凝炼和深情,流畅自然。别看这首很短,但承载的东西可一点不少。这词塑造了一个思妇的形象,从梳洗罢——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全词感情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伤感至极,那叫一个情真意切,余意不尽,而且语言精练含蓄,风格清丽。

二、互评
高阳台 赠别
青岚
寂静而开,悠然坠落,为谁独立西风?傲骨天生,难与世俗相融。人间几度繁华谢,自不闻、欲也成空。看流年、来去如常,依旧匆匆。
深山一遇成知己,有寒香细细,月色朦朦。浴雪清姿,芳菲落尽花红。思量许是前缘结,故相逢、笑染愁容。把今生、若梦年华,共此君同。
简评:问好作者。题目赠别,内容写的应该是一种花吧,看到“深山一遇成知己”,想来应该是作者把梅花拟人化了,与高洁的花成为朋友,与花赠别对吗?构思比较新颖,用词典雅,学习了。

点评

问好十七!互评中肯,补充一下:起拍总括了梅的形态特征,二三拍意重,上结的匆匆,于悠然,稍嫌矛盾。过片的成知己,有字后是场景,二拍就费解了。因下片已转作者角度。  发表于 2025-4-25 05:5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8

帖子

428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80
13#
发表于 2025-4-24 16:50:2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慕容瑞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宋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将尽未尽之处发现了她。

简析
《青玉案·元夕》是古代词作中描写“上元佳节”主题的佳作。整首词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上阕描绘了花灯璀璨、乐声悠扬的元夕盛况,犹如一幅繁华热闹的画卷。而下阕则以寻找孤高女子为中心,透过灯火阑珊的细节,展现了她的独特魅力,这样的描写方式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词人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高阳台*暮春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乱絮纷飞,残花散落,雀儿啼叫枝头。柳拂荷塘,红裙思绪难收。独斟绿蚁吟诗句,望海滩、一地沙鸥。问青天,何日堤前,悄系归舟。
桃开十里曾同赏,有清香染袖,彩蝶盈眸。玉手相携,耳边细语温柔。而今分别三年整,寄云笺、遥慰离愁。盼佳期,慢抚瑶琴,雅韵悠悠。

解读:
杂乱的柳絮纷纷飘飞着,凋残的花朵四处散落,鸟儿在枝头啼叫。轻柔的柳枝拂过荷塘,身着红裙的我,心中的思绪怎么也难以收回。独自斟上一杯新酿的米酒,吟诵着诗句,遥望着海滩,沙地上聚集着许多沙鸥。问苍天,什么时候在堤岸前,悄悄地系上那归来的小船。

曾经我们一起欣赏过那盛开十里的桃花,芬芳的花香沾染了衣袖,满眼都是色彩斑斓的蝴蝶。你我手牵手,耳边还回荡着你温柔的轻声细语。如今我们已经分别整整三年了,我只能寄去书信,遥远的距离慰藉心中的离愁别绪。盼望着相逢的美好时刻,我慢慢地轻抚瑶琴,弹奏悠扬高雅的韵律。


互评:问好情师,小词格律无误。上片中荷塘,堤前,海滩三个场景之间的铺排不甚和谐,有荷塘和堤前,就不要海滩参与进来,海滩属于大场景,荷塘和堤前属于小场景,三者之间缺乏统一性。上阕描绘暮春独酌、眺望海滩盼归的场景,下阕陡然回忆往昔赏桃的甜蜜,时空跨度大。过片衔接处增加如“忆” 等过渡性词句,可使转换更自然流畅。对错等评阅老师补刀。

点评

问好慕容瑞西!互评中肯,补充一下:问青天,盼佳期等三字句,缺乏实质意义。文笔较散乱。红裙思绪难收?红裙若指作者,下片的玉手又为何人?整首的别思几乎和题目暮春没有关联性。  发表于 2025-4-25 06:0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0
14#
发表于 2025-4-24 16:51:5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35-不可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宋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语文教科书: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之随我出猎。)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我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英姿。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简析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其渴望报效朝廷的慷慨意气和壮志豪情。词人在上片开头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坚定了亲手猎杀猛虎的决心,以回报全城军民的深厚情意。下片他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古代英雄魏尚自比,期望能担负起保卫国家、守卫边疆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展示出词人无畏的战斗精神和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郁愤之情,但气象恢弘、声势浩大、情志激越,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呈现出刚健壮美的独特韵味。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暮春
雪烟-慕容瑞西
絮点青衫,莺啼粉陌,东风暗老春笺。落尽繁红,空阶碎影斑斑。荼蘼架下香初减,叹流光、总负华年。恁伤怀,半卷湘帘,一盏凄然。

浮生已作飘蓬客,任杨花似雪,别绪萦牵。岁月销磨,催成镜里霜颜。故园梦绕千山外,剩残更、泪湿罗纨。问归时,万里柔桑,又绿当前。

解读:
柳絮飘落在青色的衣衫上,黄莺在开满鲜花的小路上啼叫,东风吹拂,好似将时光像春日的诗笺慢慢变老。繁花如今已全部凋落,空荡荡的台阶上,斑驳的树影零零碎碎。荼蘼花架下的花香开始消散,感叹那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总是辜负了美好的青春年华。心中如此伤感,半卷起湘妃竹制成的帘子,独自擎满一盏酒,满心凄凉。

漂泊的人生中,已然成为了像那飘飞的蓬草一样四处流浪的旅人,任凭那杨花像雪花一样飞舞,离别的愁绪在心中萦绕不绝。岁月不断流逝,无情地消磨着时光,催得镜子里的头发如同覆了一层白霜,容颜老去。故乡远在千山之外,常常在梦中萦绕,只剩下残夜的更声相伴,泪水浸湿了丝绢。想问问,究竟何时才能归去呢?那时,故乡万里之外的柔桑,又会一片葱绿出现在眼前。


互评:问好同学,小词格律无误。上片落尽与初减之间有些违和,既然落尽,哪还来初减之说呢?上片景物描写应该是白天,下片的残更又到晚上了,时间跨度过大,中间缺少转换词链接;暗老、叹时光、岁月销磨都属于重复意思,其它问题待评阅老师补刀。

点评

下阙可以。  发表于 2025-4-26 21:34
茶糜花这里不如安排人物的一些形态啊,神态。景太多有点乱,而且与前面意思重复。  发表于 2025-4-26 21:34
暗老一词用的不好。絮扑青衫,花辞旧树,东风懒写春笺。这样安排一下试试。  发表于 2025-4-26 21:32
整体不错。就是有些字用的不妥。既然是暮春。莺啼粉陌就有点不妥。慵莺尚语残春之说。  发表于 2025-4-26 21:2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65

帖子

621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15
15#
发表于 2025-4-24 18:21:3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02-倾城第十二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暗香_姜夔_旧时月色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倾城赏析:这首词很多人加上了政治色彩,我深不以为然,从头到尾,都是一篇思念佳人,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如果说心忧家国命运,那么疏影里才是真正对自己命运的慨叹。或许在布局中,隐隐约约的有那么一点点暗示。毕竟儿女情长都和家国命运脱不了干系。此词的成功之处,就是回忆和现实交织,回忆中的你,是那么清晰,仿佛触手可摸,可当我伸出手,原来却只是一场梦幻,你又是那么遥远。没有了你在身边,再美好的景色都只是摆设。看着梅花只能引起伤痛的记忆。两人在一起的温馨和独自一人的清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意境之幽远,深情之热切,相思之刻骨,期盼之渺茫。无一不让人为之牵动。一位垂垂老者,忘却了春风词笔,在雪夜里,对着梅花,不知是在回忆还是在现实,不知梅花是美人,还是美人是梅花,借酒浇愁,何等的情深意重。以词咏梅,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有没有来者就不知道了。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暮春
雪烟01-梅欣

落絮翻飞,余红淡扫,东风暗换年华。小径苔深,荷塘几处新芽。荼蘼架上花如雪,正阑珊、旧事将赊。叹芳菲,一瞬凋零,付与尘沙。
人生恰似春光老,看青丝霜染,前路堪嗟。驹隙如流,匆匆辗转韶华。且将浊酒酬残景,念曾经、纯稚无邪。望遥山,一抹斜阳,梦绕烟霞。



倾城简评:问好学友。上片以落絮余红荼蘼如雪等典型暮春意象叠加,配合苔深小径荷塘新芽的细节,既渲染凋零感,又暗含生命轮回的张力。全词遵循上景下情的传统布局:上片铺陈暮春残景,下片转入人生迟暮之叹,末句以斜阳烟霞收束,符合宋词以景结情的惯用手法。只觉东风暗换年华直接挪用秦观《望海潮》原句,未作新解,人生恰似春光老和纯稚无邪等句抒情直白,缺少词体含蓄蕴藉之美。其它有待老师补刀。




点评

其他的地方可以。语句流畅。但是略显直白。  发表于 2025-4-26 21:41
华重复使用,韵部不可以。注意一下。  发表于 2025-4-26 21:39
余红一词有点虚,这里可以用一个实物,立体效果就好看了。柳絮翻飞,余花牵恨,这样试试看。  发表于 2025-4-26 21:3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6

帖子

9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2
16#
发表于 2025-4-24 20:51:43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22-李纳兰
1.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 其一 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南宋 • 吴文英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销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欹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翻译:
修竹如梳妆好的美人,我在垂杨下驻马停步,倚着栏杆将眼前景色浅浅化成图画。可是这如画的山色美景谁来题咏呢?恰好楼前大雁斜斜飞过,两行雁书宛若题咏这美景。东风吹拂送斜阳西下,在春天的残寒中,我酒后醒多时。独自凝立,扪心自问,能有几次像如今花前赏春呢?转眼间与这美景一样老去。
伤春之情不在高楼上,而在灯前斜倚着枕头,对着熏炉的袅袅香烟听窗外的雨声淅沥。怕将游船停靠岸边,临水照影,怎耐看见自己清瘦的身躯。飘落的红花若沉到西湖底,搅动绿波,连带游鱼看到都会生愁绪。千万不要再重来此处,当柳絮吹尽时,眼前将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原,再也没有春天的繁花似锦,这样凄凉的景会引人落泪并洒满这平原。
简析:
上阕以景寓情,起拍先描绘修竹的美好,以点带面,让读着仿佛看见一片美好的春景图画,借着雁行抒发自己诗兴大发,也同时点题暮春时节。歇拍借暮春抒情,与短暂的春景自相比,暗喻年华易逝、抱负难抒。
下阕紧接上阕直抒胸臆,用孤枕听雨言说伤春之情的愁点,用白描手法言自己怕见水波映清瘦身影,用拟人手法以落花沉湖底引发鱼愁,进一步加深愁的深度。最后结句用“莫重来”引出“吹尽香绵,泪满平芜”,用夸张的手法表达愁绪的深广,把愁更上一层楼,
这首吴文英通过暮春景象抒身世之悲与家国之慨,景中含情,虚实相生,以细腻笔触将个人衰颓与家国之思融于伤春主题,凄婉深挚。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柳絮
作者:雪烟28-那年今日
絮舞晴空,身轻似雪,随风漫卷春庭。点缀繁枝,柔条弄影伶仃。离人别后愁无尽,念旧游、梦绕魂萦。想当时,燕语莺声,共赏清明。
如今漂泊天涯路,对残阳暮景,意冷心惊。岁月难留,徒添几缕幽情。相思欲寄凭谁诉,倚阑干、泪洒寒星。待归期,再觅芳踪,莫负深盟。

简评:
全篇节奏明快,字句朗朗上口,不错!上片起句写明景物(柳絮),点明时间季节(春)。紧接着写柳枝转回自身,为后面的“念旧游、梦绕魂萦。”做铺垫。结句“想当时,燕语莺声,共赏清明。”引人深思,融情于景。
下片,转句和上片尾句关联性强,不拖沓不断裂。下片整体是抒情为主,典型的上景下情写法,规矩合理!整体不错!

问题:
1.立意是以柳絮之景,引离愁别绪!但是,显然上片的“点缀繁枝,柔条弄影伶仃。”一句不足以引起这么多感情,铺垫还是不够。尤其是下片整个都是在写离别愁绪,独自相思。
2.首句是“絮舞晴空”,下片又“对残阳暮景”。转换太快,应注意时间上的合理性。
3.“意冷心惊。”“泪洒寒星。”包括“待归期,再觅芳踪,莫负深盟。”可再斟酌!句意难解,有离题的嫌疑!
4.仓促点读,望海涵!

点评

想人物合一。必须要以柳絮为中心。絮也是漂泊不定,假如你是柳絮,会怎么样看自己简短的一身呢。  发表于 2025-4-26 21:44
互评到位。题目是柳絮。上阙还比较符合题目。但是下阙转到人身上了。有点跑偏了。  发表于 2025-4-26 21:4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8

帖子

9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92
17#
发表于 2025-4-24 21:10:2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01-梅欣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宋代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脍 同:鲙)

译文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向天边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我看完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不要说鲈鱼肉度丝鲜美,秋风呼呼刮满天,我怎会像西晋的张翰,为贪吃家乡美味而弃官?若是像(许汜)那样只顾置地买房谋私利,恐怕见到才气雄大的刘备,应该会感到羞耻惭愧。只遗憾时光流逝,国家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简析
此词上片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也表示词人如离群孤雁和弃置的宝刀般,难抑其胸中郁闷;下片他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词人在其中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全词虽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仍激昂慷慨,体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暮春
雪烟03-山水一壶
絮接云津,香消曲陌,赖听莺语千山。瘦却榆钱,买春落落塘前。东风暗剪胭脂色,散一园、蝶怨蜂叹。更何堪,舞雪吹绵,两鬓成斑。

曾经多少清幽里,忆村头种豆,岭上寻兰。半晌随心,几回风过幽田。玉笙吹彻梨云冷,觉归来、倦对虚阑。漫留连,数点残红,乱了流年。


梅欣互评:这首暮春围绕暮春时节展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营造出独特的氛围,抒发了深沉的感慨,上阕开篇“絮接云津,香消曲陌,赖听莺语千山”,“絮接云津”描绘柳絮飘飞与天际相连,“香消曲陌”点明暮春百花凋零,仅余莺语回荡山间,多种暮春意象叠加,渲染出暮春繁华渐逝的氛围。“瘦却榆钱,买春落落塘前”,将榆钱拟人化,说它消瘦且无法留住春天,只能任其落入塘前,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离去。“东风暗剪胭脂色,散一园、蝶怨蜂叹”,东风剪去花朵颜色,引得蝶怨蜂叹,进一步强化暮春花谢的哀伤之感。“舞雪吹绵,两鬓成斑”,以柳絮如雪花飞舞,联想到自己两鬓斑白,情景交融,将暮春的感伤与自身年华老去相联系。

下阕通过回忆往昔“曾经多少清幽里,忆村头种豆,岭上寻兰。半晌随心,几回风过幽田”,描绘出曾经在乡村生活的清幽闲适,与当下暮春的伤感形成鲜明对比。“玉笙吹彻梨云冷,觉归来、倦对虚阑”,借玉笙吹奏、梨花似云却觉清冷,归来后疲倦面对栏杆,传达出如今的落寞。“漫留连,数点残红,乱了流年”,面对残留的几点红花,感慨流年纷乱,将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无奈与怅惘之情推向高潮,情感真挚深沉。

整首词用词讲究,如“瘦却”“暗剪”“蝶怨蜂叹”等,将抽象情感具象化,生动地表现出暮春的变化和人物的心境。“玉笙吹彻梨云冷”,“吹彻”一词体现出吹奏时间之长,“冷”字不仅形容梨花如云的清冷,更烘托出内心的凄凉,使词句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很好的作品,拜读学习!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0

帖子

6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52
18#
发表于 2025-4-24 22:21:3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12讲作业:
雪烟-小卒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落梅》-吴文英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镜,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翻译:
梅花像宫女的粉饰剥落痕迹,又像仙女飘落的影子,在水边绽放。古石掩埋着梅花的清香,像美人的玉骨化作金沙。我不怨恨南楼吹来的笛声,只恨清晨的风将梅花吹向了千里之外的关山。梅花半已凋零,黄昏的庭院,月光罩着冷冷的栏杆。
寿阳对着鸾镜梳理愁绪,问谁能用玉髓修理花瓣上的瘢痕。细雨中大雁归来,孤山弥漫着无尽春寒。梅花的离魂难以招来,只能在梦中见到素衣仙子,在溪边解下玉佩相赠。让人愁闷的是,清明时节鸟儿清啼,绿叶底下已经结出了圆圆的青梅。

简析:
这首词围绕“落梅”展开,借梅抒情,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身世飘零之悲痛。
词人运用饱满的意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梅花的形态,更将梅花的飘落与美人的尸骨相联系,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哀伤的氛围。词中情景交融,通过描写黄昏庭院中半凋零的梅花和清冷的月光,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冷。
2、互评

高阳台·暮春
雪烟16-张青秀
落絮飘阶,残红坠径,春。渐老堪怜。风抚垂杨,丝丝漫舞轻烟。蔷薇架上芬芳瘦,叹韶华、似水流年。立庭中,望断天涯,思绪绵绵。
曾经共赏春园景,看繁花绽艳,笑语同传。此刻分飞,独留寂寞愁颜。鹃啼切切催春去,更那堪、雨打枝残。怕凭栏,绿满山川,梦也难安 。
​问好学友,- 意象使用较常规:词中“落絮”“残红”“垂杨”“蔷薇”“鹃啼”“雨打枝残”等意象,在表达暮春景色和愁绪时较为常见,缺乏独特新颖的意象,难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 情感表达较直白:如“思绪绵绵”“寂寞愁颜”“怕凭栏,绿满山川,梦也难安”等词句,直接抒发愁绪,稍显直白浅露,缺乏含蓄蕴藉之美,没有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
​结构布局上创新不足。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

帖子

4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8
19#
发表于 2025-4-24 22:22: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痴心不改 于 2025-4-24 22:40 编辑

一.阅读
高阳台  王观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欹枕初闻。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赏析:这首《高阳台》炼句精巧,对仗工整,以春景起兴,抒写韶华易逝、人生虚名的感慨,语言清丽婉转,情感深沉含蓄。
上阕以春色起笔,但“人不归来”陡转孤寂,“催花雨”更添凄凉,末句“老了闲人”直抒无奈,层层递进。下阕先铺陈游春盛况(“玉勒雕轮”“岛上红云”),旋即以“算到头、总是虚名”点破幻象,结句“一半悲秋,一半伤春”将个人愁绪升华为对时光永恒的慨叹,余韵悠长。

二.互评   
高阳台.暮春听雨
  雪烟倾城
玉溅庭阶,苔延水榭,黄昏细雨挼挲。数点残红,迂回欲近烟萝。频移碎步幽香缓,未迎前、风掷飞梭。怨溟濛,瘦损东君,瘦损娇娥。
夜来滴滴敲窗牖,恐陶笺洇湿,端砚难磨。深掩重门,一犁春事蹉跎。推开去岁双双影,恨毛锥、偏画韦驮。任孤灯,旧梦摇来,落在南柯。   
问好倾城老师,向美师学习。这首《高阳台·暮春听雨》以细腻笔触,借暮春夜雨之景,抒发深婉愁思,整体呈现出古典雅致的韵味与含蓄蕴藉的情感特质,勾勒出一幅暮春烟雨中的孤寂图景,整体意境空灵凄迷,情感含蓄深沉。
上阕由景入情,通过"残红迂回""风掷飞梭"等动态描写,表现主人公徘徊寻觅之态。"瘦损东君,瘦损娇娥"的复沓句式,将春神与佳人并置,暗示双重凋零。
下阕转入夜间心理活动:"深掩重门"是逃避,"推开去岁"是追忆,"恨毛锥"则点破创作困境。结句"旧梦摇来,落在南柯"以典故收束,将前文所有怅惘归于虚空,余韵悠长。
所用典故个人觉得稍显突兀,别无瑕疵,为老师精品大作点赞。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1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8
20#
发表于 2025-4-24 22:51:0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题:互评《高阳台*暮春》痴心不改杨柳飞花,江河带雨,绿肥红瘦纷纷。杜宇频催,声声凄切穿云。山前流水蜿蜒去,任东风、一路同奔。数芳华,影落香消,悄去无痕。岁时更替添新景,总诗笺染墨,香茗亲温。点点乡愁,化丹青约来春。纵然客里多惆怅,有相思,融进佳文。且今朝,逸韵长留,独倚黄昏。
1、格律没有问题
2、杨柳飞花,江河带雨,这两句会有些矛盾,有雨的时候柳絮是飞不起来的。
3、绿肥红瘦纷纷和影落香消,悄去无痕。都是写落花春去,有重复。
整首词借暮春来引出乡愁,上景下情,整体布局安排上没有错,就是有些景物重复,会给人以堆砌拖沓之感。借暮春引出乡愁,感情上有些牵强,个人觉得,借眼前景引出家乡景,对比之后,再写对家乡的怀念会更好。
青山故里  常捧诗书在手
岚翠林间  还将世路于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5-14 08:45 , Processed in 0.15340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