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761|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李径组第十八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192

主题

530

帖子

176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1 22:1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暗香》的分析。有条件阔以再作一首《疏影》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8

帖子

324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1
沙发
发表于 2022-11-22 06:4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坐门前 于 2022-11-22 13:43 编辑

古典学院词研一第十八讲作业
李径01-闲坐门前

一、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江城子·赋梅寄余叔良
辛弃疾 〔宋代〕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翻译:梅花静静地开着,暗香弥漫,混杂在纷飞的雪花中。风从晚一直吹到第二天早晨。梅花本来是要争春,伸出春天的第一支,可是,这一年春天的花事都已经结束了,你才开放,本来以为来的太早,实际上,你却来的太迟了。
梅花开放,不全是霜雪的样子,你看那些将要开放的花蕾已经已经开放的花朵,就像佳人的粉面朱唇,粘染了一点点的胭脂。万喝醉酒后说的那些厌倦梅花的话,梅花你不要心生恨意,要知道,你那素雅清淡的样子,又有谁能了解你呢?
赏析:根据题目“赋梅寄余叔良”,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词,借梅花,抒发对余叔良的送别之情,也写出了自己不被人知的幽恨。通篇似乎都是写花,但细读,通篇似乎又都是写人,借物喻人。
首拍“暗香横路雪垂垂”,描写大雪纷飞,梅在雪中开的景象。雪可以把梅花遮住,但遮不住梅花的暗香弥漫。这也可以看做一种暗示,暗指在作者或者余叔良的品质与情操。“晚风吹。晓风吹”,自然环境的恶劣,暗示社会环境的恶劣。“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梅花争春是正常的,而我们也想趁当时,一展抱负,实现自己内心的理想。可惜的是“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我们空有梅花那高洁的品质,春天却误了妩媚开放的机会。这句话“毕竟一年春事了”与前面的“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看似矛盾,梅花本来是春风第一枝,这里却写成春事了,正好反映了作者那苦闷不平的心境:满腔抱负无处施展,错过了春天,辜负了花期。
下阙“未应全是雪霜姿”,来表达作者对朋友余叔良的同情和理解,你一生不被重用,不一定都是“霜雪”的原因。当梅花欲开未开,正是美丽动人的时候,我却因为喝醉酒对你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讨厌话,你要理解,我说那些话,并非是因为我对你有什么愤恨,而是我想告诉你,你如此清淡素雅,难怪别人不理解你。后面这几句,也许是在暗示余叔良遭遇的原因,以及作者对他的同情、肯定与理解,或者说,也是在暗示自己“浑冷淡”,才遭人嫉恨。
可以说,这首词就字面而言,并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值得肯定的是以花喻人的写法。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暗香、落叶
六道
京华秋暮。倚黄昏枝杪,依风吹去。两地飘零,遥念辽西倍凄楚。许是而今渐老,已散落,春烟花雨。又怎奈、遥夜清寒,霜冷浸思绪。
谁顾。算行处。漫岭表林间,云溪烟渡。拟成蝶舞,摇曳翩翩此生路。惯看天涯游子,意萧萧、别情分付。待月明、相照我,片心如故。

解读:京城到了暮秋时节,恰逢黄昏,树梢上的树叶被风吹去,四处飘零,就如我们一样,人分隔两地,这时候思念起辽西的家乡,心里更觉得凄楚。也许是如今岁数渐渐大了,往昔的春花烟雨都已经如风飘散。又奈何夜深人静,寒霜浸透我的思绪呢。
有谁注意到,秋叶飘零的地方呢。漫山遍野或者林间,或者云溪烟渡,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空中摇曳着,走完这一生最后的路程。就如那天涯流浪的游子,因为分别思乡之情而倍感寂寞萧寥。等到明月升起,月光洒下来,我的心依旧如故。

点评:首先说,这是一首很有味道的词,作者借落叶来抒发自己对家山的思念,以及浪迹他乡,如落叶漂泊不定的寂寞与凄楚。就写法来说,先景后情,情景交融,借物喻人,很是娴熟,物情转换很自然。作者紧紧抓住“落叶-思念家乡”这根线,意脉清晰,应该说,这是一首很完整很成功的作品。
我在这里简单地说一下我的意见,不一定正确,仅供作者参考:就整体而言,我认为作者用情过早,直接导致上下阕之间意有些重了。一般来说,第三句也是可以入情的,但需要我们把握好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我们看看六道这首,上下阕的结构都是“物-情”,物都是落叶,而且都是写落叶的飘零,只是上阙是概写,用了一个意群“倚黄昏枝杪,依风吹去”,一笔略过。下阙相对来说,写的更具体形象一些,“谁顾。算行处。漫岭表林间,云溪烟渡。拟成蝶舞,摇曳翩翩此生路”。情都是思乡,上阙“遥念辽西倍凄楚....”,下阙“惯看天涯游子,意萧萧、别情分付”,如此看来,作者的笔墨明显地没有拓展开,在同一个地方打圈圈。我们试想一下,作者在下阙遥想一下明年春来,新叶生发,自己回家与家人团圆的场面,这样会不会更好一些?或者遥想妻子此刻在家如何思念你,把词的结构变为“眼前-回忆-眼前-遐想”既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也就避免了上下阕内容上意重的毛病。也就是说,上下阕内容比较“平”,没有进一步。
这是总体上的感觉。
我们在看看每一拍的意思。
第一拍京华秋暮”,点明时间地点,可以。
第二拍倚黄昏枝杪,依风吹去”。这一拍可以在斟酌一下。首先,“倚”字是领字,一字领一般是领下面的两个四字句,当然也可以只领一句,这个要求不是很严格。但“依”字与前面的领字“倚”音相近,读起来多少会影响效果。
第三、四、五拍,两地飘零,遥念辽西倍凄楚。许是而今渐老,已散落,春烟花雨。又怎奈、遥夜清寒,霜冷浸思绪”,刚才我说了,入情太早。长调要求我们从容安排内容,过早入情,常常会导致我们生发议论或者抒发感情过多,流于直白,缺少余味。在用词上,“飘零、凄楚、散落、清寒、冷浸”放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词意和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太接近,虽然可以起到渲染作用,再加上下阙的“意萧萧”,感觉就有些过了。在外打工确实不易,思念家乡也是应该的,但养家糊口也是自豪的事,不应该太过消沉。如果消沉,前面也应该交代原因。
我们再看看下阙。下阙谁顾。算行处。漫岭表林间,云溪烟渡。拟成蝶舞,摇曳翩翩此生路”,这几拍写的很生动形象,我是非常欣赏的,点赞!提个不恰当的建议,可以把它们改一下,适当地移到上阙。比如“京华秋暮。倚黄昏枝杪,依风吹去。算行处。漫岭表林间,云溪烟渡。拟成蝶舞,摇曳翩翩此生路”。“漫”为领字,“拟”字用的好,很生动。“摇曳”与“翩翩”建议留一个,因为二者都是修饰落叶飞舞的形态。
“惯看天涯游子,意萧萧、别情分付”与上阙的情一样,建议修改一下。
结句待月明、相照我,片心如故”,这个结句非常好,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物我合一,表达出青青如初的感觉。
总之,这是一首非常不错的作业,为作者点赞。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

帖子

226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64
板凳
发表于 2022-11-22 13:33: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朵儿 于 2022-11-24 11:32 编辑

古典词研一期第十八讲作业:
文/李径10—梅朵儿
一,自选一首古人词翻译并简析
行香子·述怀
宋 ·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译文
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一样短暂。
虽有满腹才学,有话对谁说,谁是知音呢?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简析:本词开篇兴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醒悟,时光的流逝和现实的无奈 。下片畅想未来,展示了洒脱无羁的个性。文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 ,赏读了。

二,对上一讲作业进行解读并简评:
《暗香:咏菊》
   词/李径23-台灯
渐临暮色,自云霄垂落,听谁横笛?玉立佳人,独向西风与秋夕。
木叶凋零肃杀,无争处、数丛黄白。偶摇曳、淡淡清香,扑鼻沁心极。

深忆,五柳笔,记院外篱前,相陪无隙。别愁久积,知己何方可寻觅?
长夜清凉尤甚,吾不寐、客怀难抑。对苍茫、怜秀色,掌灯驱黑。
《暗香:咏菊》
         词/李径23-台灯
渐临暮色,自云霄垂落,听谁横笛?玉立佳人,独向西风与秋夕。
木叶凋零肃杀,无争处、数丛黄白。偶摇曳、淡淡清香,扑鼻沁心极。
深忆,五柳笔,记院外篱前,相陪无隙。别愁久积,知己何方可寻觅?
长夜清凉尤甚,吾不寐、客怀难抑。对苍茫、怜秀色,掌灯驱黑。


梅朵学评:问好灯师!小词写的笔法空灵,意境优美,颇有白石风范。全篇围绕菊花层层展开,脉络清晰 ,点赞!
开篇“渐临暮色,自云霄垂落,听谁横笛”,交代时间 ,是说暮色渐渐降临的时候,是谁在吹奏笛子呢?反问开头,引人入胜。可是这样描景稍感费墨,姜夔的暗香是写梅花,他的笛声可能是《梅花络》,咱们写菊就联系不上了。
接拍“玉立佳人,独向西风与秋夕”,主角出场,是说菊花像亭亭玉立的佳人,独自在西风吹起的晚秋里盛放。一个“独”字咏出了菊花的不畏严寒,顶露披霜的品质。这里的“秋夕”似乎和首片的暮色有些重复了。
三拍“木叶凋零肃杀,无争处,数丛黄白”,进一步歌咏菊花在万木凋零的季节,无欲无争,黄白相间,悠然绽放,展示了菊花淡泊无争的品质。“凋零肃杀”句意重,建议留一即可。
上片尾拍,也就是准备过片“偶摇曳、淡淡清香 ,扑鼻沁心极” 从动态角度描写菊花的香气,淡淡的,沁人心脾,观察入微,文笔细腻。“扑鼻沁心”也稍感意重。
下片宕开一笔,“深忆,五柳笔,记院外篱前,相陪无隙”,引用陶渊明独爱菊的典故,继续点明菊花自古以来被文人雅士们所喜爱。
下片接拍“别愁久积,知己何方可寻觅”,出情恰到好处 ,陶渊明有菊花相陪,而我的知己却无处可寻,表达了作者看花思人,愁而不伤。
下片三拍“长夜清凉尤甚,吾不寐、客怀难抑”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徘徊羁旅,孤单寂寞,长夜无眠的愁绪,为下片埋下伏笔。“吾”字显费墨,再斟酌。
全篇尾拍“对苍茫、怜秀色,掌灯驱黑”
回扣主题,说对苍茫的人生,只有相看菊花,才能驱走黑暗,走向光明。一语双关,回味无穷,当赞。
全词切题达意,谋篇布局合理 ,领字突出,行文通畅,所说不足都是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鸡蛋里挑骨头了。一家之言,还望点评老师斧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3

帖子

8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4
地板
发表于 2022-11-22 18:51:5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学院词研一第十八讲作业
李径17——百合
一.阅读 自选一首古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暗香 旧时月色
姜夔 〔宋〕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翻译
昔日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只见残梅片片,随风凋落,何时才能和你一起重赏梅花的幽丽?


赏析
“”月光清美,梅花溢香,这位词人吹的想必是笛曲《梅花落》了。笛韵悠然,当时的词人之心可是恬淡安闲,怡然自适,或是心有幽怀,黯然神伤,还是柔情蜜意,“相看好处却无言”?资人遐想,含有韵味。“算几番照我”,回忆并勾勒往事。“几番”约言其多,不止一次。唯“当时只道是寻常”,才有今日的追忆与幽思。“算”字送出一种回忆往事的凝神静思的状态,而这种回忆从根本上是缘于内心生发的感情,这是一种怀旧的情绪,于是引起下句对往事的追述。
“不管清寒与攀摘”,冒着清寒,攀折梅花,则内心感情之热烈可知。这里清而不凄,清而非冷,清寒而不刺骨。“清”本是极普通的字,作者信笔写来,则天气之清寒,月色之清美,梅花之清香,都可融而为一,这里似乎凝含着往日的幸福之感与甜蜜之情。回视起句清空,它既可能是在“玉人”身旁的“吹笛”,也可能是孤身一人,因思念而吹笛,更可能是兼而有之,以“几番”二字囊括。和次句意脉似断非断,似连非连。这三个分句以寻常的字眼包蕴了广阔的时空,构造了悠远的意境,暗含了凄婉的感情,可谓很有笔力的开篇。而今”和开篇“旧时”相对,扩大了时间的厚重感。这里不仅有对往日恋人的怀念,还含有对逝去的美好岁月、青春风华的怀念和惋惜,正与“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的嗟悼悲慨暗合。说“忘却春风词笔”,却隐约含有往事不胜悲的意味,正如那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伤心人,欲寄彩笺却又说“无尺素”一样。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低徊如斯,哀婉如斯,“春风词笔”如何忘却?否则,“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何以入眼,又何以“怪”之?此句又转入现时,竹外疏花萧瑟,冷香吹入瑶席,引人幽思,勾起回忆。正是“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梅花与人两相思。这里见花思人,生出“怪得”之心,必是至深之情。“疏”“冷”烘托凄凉,“瑶席”反衬哀苦,用字可见匠心。

二  对上一讲作业进行解读并解析
暗香~咏菊.
文/温婉
霜天欲暮。正川原寂寞,草栖寒露。但见东篱。蕊在今秋最深处。别样娉婷夕下,情影摇、胜春花妩。群芳竞、肥瘦媸妍,刹间径香著。倾幕。客相顾。但令潜挂冠,元镇吟赋。物华不负,便使微君隐林淑。虽饮三千风月,终不悔,那堪寒苦。纵消得,花谢了,却香如故。

解读:晚秋的天气已经非常寒冷了。正是三川清冷零落时候,寒露栖息草上。只有东篱菊花开在秋天最深处。夕阳下显得特别优美,身姿摇曳胜过桃李春花的妩媚。百花竞相开放,形态美丑,极短的时间看得非常明显。羡慕。游客喜欢观看。更有陶渊明为他辞官,元稹为他吟诗作赋。美好的景色不能辜负了,就像是品德高尚的人隐居山林一样。虽是风花雪月,却依然孤清,但不后悔。即使是花谢了,香气还同从前一样。

简评:问好温婉老师!本词牌是一首咏物词,主题咏菊。起拍交代时间,菊开秋天。二拍一个领字引起下文,交代地点,山川平原清冷萧条的状况。三拍点题菊出场,开在今秋最深处,缺少主语,而且用词不当。四拍对菊花的形态描写,可以。歇拍写菊与百花,相比之下,品质一目了然,用对比的方式赞美菊花引出下文。下片抒情,羡慕菊花,不但游客喜欢观看,著名诗人陶渊明,元稹也都为之吟诗作赋。接拍有意重嫌疑。总结:这首咏物词正体不错,写出了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霜的品质。也表达了游客和古人对菊花的高度赞赏。个别字词须斟酌。个见。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3

帖子

9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1
5#
发表于 2022-11-22 23:04:10 | 只看该作者
一、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 〔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赏析: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换头写景。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从总的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二.  互评: 暗香·牡丹
    李径12-无关风月
  今逢丽日。正清风润笔。催来佳色。装点春光,自把娇容压翠碧。
且看姚黄魏紫,由来是、倾城倾国。更有那、料峭微风,十里淡香溢。

  应忆。旧踪迹。隐俊岭巴山,千古沉寂。大唐李白,诗赋雄文赞云集。
富贵姿雍容貌,未失却、昔时风逸。最堪怜、微雨落,泪珠欲滴。

台灯评:
上片铺陈,丽日清风,之后描述牡丹,写得不错。但前有“正清风”、后“料峭微风”有些重复不妥;
下片述古,百度百科“牡丹栽培源于河洛,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
我没有找到巴山相关,文人墨客写牡丹很正常,李白当然写过:清平乐 /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
但更有名气例如:赏牡丹 /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赋雄文赞云集,这句较浮了些,且断句方面,诗赋、雄文、赞/云集,后三字有些别扭;2/1句式可能会更好;
整体上,个见觉上片较好,下片次之。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3

帖子

15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8
6#
发表于 2022-11-23 04:2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荧 于 2022-11-23 20:01 编辑

古典词研一第十八讲作业:
李径30~清荧

秋夜雨*秋夜
宋 蒋捷
黄云水驿秋笳噎。吹人双鬓如雪。愁多无奈处,谩碎把、寒花轻撧。
红云转入香心里,夜渐深、人语初歇。此际愁更别。雁落影、西窗斜月。

译文:乌云密布,耳边传来阵阵胡笳哽咽的声音,吹得我两鬓斑白,这无奈的愁绪没有发泄的地方,只能敲打这满树的花朵,让它和我的愁绪一起敲碎。
晚霞慢慢散去,夜深了,周遭的人都已经睡着了 。窗外,雁影栖息,月已西斜,而我却辗转难眠,愁绪更加挥之不去。

浅析:全词表现主人公漂泊异乡、有家难归、故国不堪回首的悲愁。

上片首句点明天气(黄沙乌云)、地点(水中驿站)边地特有的乐器声(胡笳发出哽咽的声音),借景抒情,诉说主人公漂泊之愁。接拍采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主人公暮年之愁。“愁多无奈处”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的愁绪无法排遣。“谩碎把、寒花轻撅”一句采用动作的细节描写,把主人公的愁转接到敲击满树寒花,将愁敲碎。
下片从黄昏写到夜深的描写,“红云转入香心里”写晚霞已逝,夜已渐深,人们都已经歇息。而“我”此时愁绪更浓,辗转难眠。词人通过窗外“雁影”和“斜月”两个物象,将主人公漂泊他乡、家园难归,故国不堪回首的悲愁和无奈表现的含蓄深刻,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暗香•桃花
李径02/龙鱼儿
东君如约。正微风和煦,燕莺穿阁。几树夭桃,袅袅婷婷曳村郭。惹得群芳嫉妒。频招来、蝶蜂飞跃。喂恐那、好景难长,淫雨虐花萼。
凋索。满篱落。恨韶光难留,娇蕊羸弱。怎能舍却。情到浓时尽虚霍。纵有千般滋味,离别处、依然心灼。问世间、谁借我,片言许诺。

译文:春天如期而至。暖暖的微风伴着燕莺在楼阁前飞舞。村镇上的几颗桃花柔美的绽满枝丫。惹得其它花朵的嫉妒。常常招来蝴蝶与蜜蜂徘徊。只怕那连绵的春雨不断侵害花朵 。
娇美的花儿凋谢了,落在篱笆的周围。恨美好的时光难以留住,花朵还这么娇小瘦弱。怎能忍心不要。情意浓得如同虚幻。纵然有千般滋味,到分别的时候,依然痛苦万分。这世间,谁能真心对我。

清荧浅评:问好鱼儿
此词主题《桃花》依正格格律句式无误,标点有错,自己校对。
起拍点明时间春天到了。接拍承接天气和煦,莺燕“穿阁”二字令人费解,有凑韵之嫌。三拍主角“桃花”出场,“曳”过于轻浮。建议改下。
四拍应先招来蜂蝶,才惹群芳嫉妒比较合理。就跟人一样追求者多才招人嫉妒。“飞跃”形容蜂蝶也不妥。歇拍来得有些逃脱了“喂”是否笔误?
换头承接歇拍花遭雨侵害凋落在地,点赞。接拍领字“恨”不是很好;韶(出律)光难留句跟后面格格不入,结拍“借”什么呢?应该是问谁能对你许下诺言实现诺言,而不是“借”。
【小词物象过多,上景下情布局合理,脉络稍乱,遣词打磨一下会更好,加油!】
一家之词有过之处请谅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3

帖子

5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8
7#
发表于 2022-11-23 16:16: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温婉 于 2022-11-23 16:22 编辑

古典学院词研一第十八讲作业
李径39-温婉
一、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宋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解析:这首从整体上来看,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作者借怀古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心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这就为本词定下了较高的格调。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燕、后秦时,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有气吞万里之势。而如今,英雄了得的刘裕的居所,也沦落为毫不起眼的“斜阳草树”与“寻常巷陌”,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与气势了.寄奴即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当年北伐南下。在上半阕中,作者由京口这一历史名城联想到与京口有关的历史英雄孙权与刘裕,以此顺势写来,自然流畅,含蓄蕴藉,共蕴含了三层意思:一、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给作者带来的无限怅惘的感受:时间一如滔滔长逝的流水,不禁抺去了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卷走了风流人物的风采神韵,当年的英雄所留下的也只有荒芜的“斜阳草树”而已。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在此,作者将笔锋从沉寂远去的历史拉向切近的自身,开始追忆住事,回顾自己一生。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开禧元年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这四十三年中,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连年不
下三句中的“回首”应接上句,由回忆往昔转入写眼前实景。这里值得探讨的是,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
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
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以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非是辛弃疾的缺点,这首词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二,对上一讲作业进行解读并简评:
暗香-乞月
填词一万年
有心向月,却月明沟壑。伴人间缺,致月盈亏,使得归心闹丁结。岁岁中秋把盏,依然是、春风冰雪。在隆冬、枕冷衣寒,心底乃炎热。
思彻。悟离别。怅地天之遥,阔死生越。可推万物。微点飞红愿成佛。信拙徒多迷路,漆黑夜、怎能伸屈。乞月光,常照我,再生花骨。
温婉学评:问好一万年老师!
解读:{我}有心对着明月,明月却布满了沟壑。人间相伴有缺,才使月有盈亏,使归乡的愁绪郁结难解。人们年年中秋把盏对月,明月依然是:像春风冰雪。在冬天,虽然我枕冷衣寒,但我心里温暖
我想的很通达。感悟离别。惆怅望地天之遥,生死我们都可以超越。用这个办法,可以理解万物。微小是落花愿成佛。笨的信徒多会迷路,漆黑夜里、怎能进和退。乞望月光,经常照我,让我生花骨。
我学识有限,若解读不妥,请见谅!
开篇“有心向月,却月明沟壑,伴人间缺,”虽然心向明月但也有些许遗憾。点题。
二拍,“致月盈亏,使得归心闹丁结”月盈亏,使离乡的人郁结难解。承接有力。
三拍,“岁岁中秋把盏,依然是、春风冰雪”写中秋对月色的感觉。
四拍,“在隆冬、枕冷衣寒,心底乃炎热”写隆冬望月之感,这里处理不是太好。没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换头,“思彻。悟离别。怅地天之遥,阔死生越”怅字须斟酌一下。
接拍,“可推万物。微点飞红愿成佛。信拙徒多迷路”这句我没有理解什么意思。
漆黑夜、怎能伸屈。乞月光,常照我,再生花骨。这二拍回归主题,不错。点赞!
总结一下,这首乞月切题达意,谋篇布局合理,行文尚可,脉络些许凝滞,捋一下挺不错的。欣赏了,以上个见,若有不妥,请忽略!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8

帖子

7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56
8#
发表于 2022-11-23 16:49:5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第一期第十八讲作业
李径27—巧笑倩兮
一:赏读
武陵春 春晚
宋 ·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读: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
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二,试评:
暗香•落叶》
李径15-袁守一
清霜傲逸。看林梢碧玉,又成黄桔。一夜随风,自此天涯着行屐。犹记圭形木叶,虽戏言、终封唐国。想来是、身作良媒,不怪有奇迹。
何急。正寻觅。念杳杳题红,暗流空历。草蛩屑瑟。鸿雁驰张更无及。但听谁敲户牖,声声里、愁情相迫。怕虚室、衾枕冷,几番寒袭

巧笑倩兮解读:首拍写落叶在秋霜中的姿态,顺便点名节令。
第二三拍:通过对比写出了叶子从春到秋的变化。巧妙化用碧玉妆成一树高。这里边我认为黄桔有点凑韵了。起码我觉得把叶子比作黄桔不太贴切。
第四拍:用了典故圭叶封唐
歇拍:紧承上一拍,提到良媒,我猜想你是想表达这个叶子是作为良媒。不怪两字就不明白什么意思了。并且整个意思表达好像与典故本意有点出入,不知能不能这样用,因为我一般不会用典故,所以不敢妄言,希望补刀老师给予指导。
下片:紧承歇拍,意思是不着急。正找着呢!然后第二拍又用了题红的典故,应该还是表达爱情,“空历”表明落空了。后边几拍就是选取了秋天的一些典型意象好像在渲染凄清的气氛了,但是又觉得与主题有点扯远了。或者可以解读为寻觅爱情落空后的一种心境吧。
整首词上片好于下片。我的解读也是自己的片面理解,可能还是有的地方没吃透。整个意象的选取,意境的营造还是很好的。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0

帖子

20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78
9#
发表于 2022-11-23 21:10:0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一期  李径25-水榭听香第18讲作业
1.古词鉴赏解析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宋代〕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填一曲新词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留恋。
注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上阕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作者边听边饮,这现境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么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阕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词中无意间描写的现象,往往含有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2.作业互评
暗香   小雏菊
文/芒果
远方堇色,点缀芳草里。繁星闪烁,唤醒路人,又有蜂围蝶舞。婷立枝头一朵,难描绘、绯红烟紫。数不清、偶瓣生层,单瓣正摇曳。
黄蕊,正甜蜜。玉酿与琼浆,满斟豪饮。时光不待,满眼风光徒相忆。曾记否、春风生籽。又恰得、雨露殷勤,再增一笔。
问好芒果老师哈!水榭试讨论一下这首作品。这首暗香老师可能在复制粘贴的时候漏掉了一些内容,上片第5句少一字,少了下片第7句,下片倒数第2句多一字。上片从小雏菊的颜色和形态入手描绘,“远方”二字还可再斟酌一下,“繁星闪烁,唤醒路人”出现得比较突兀,路人为什么会被唤醒呢。后边“数不清、偶瓣生层,单瓣正摇曳。”一句有凑韵之嫌。
下片玉酿琼浆等内容,不是小雏菊的特性,与全词主旨无关。后边生出的感慨,也不是很对小雏菊品志。总体上描绘层次不够分明,主旨表达不是很清晰。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7

帖子

328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9
10#
发表于 2022-11-24 01:26: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临风听暮蝉 于 2022-11-24 08:01 编辑

古典词研一期  第18讲作业
李径35临风听暮蝉
1.古诗词鉴赏解析
山居秋暝
王维(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颔联天色已暝,有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
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
尾联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明志;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全诗用“赋”的方法,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通篇都是比兴。

.2:作业互评

暗香荷
一片天空

湖光旖旎,看罗裙生处,枝头红蕊。记得当年,共乘扁舟赏清丽。吹到轻风几缕,便拂得、香沾衣袂。喜传到,曼妙清歌,新曲惹人醉。
此际,剩孤倚。叹不是当时,款款馨气。鲜花绮美。眉上相思却无计。惟盼存缘份在,鱼书把、深情堪系。早归来、欢笑里、秀枝照水。

问好空师。一首美美的暗香咏物词。暮蝉先试着解析一下。
湖光旖旎处,荷盖擎红蕊。
复忆旧年时,共乘赏花丽。
轻风缓缓吹,情歌款款醉。
佳人曼妙舞,花气沾衣袂。
此际景如初,唯剩人孤倚。
荷花灿亦然 ,娉婷袅香气。
荷花纵绮美,相思却无计。
企盼情缘在。归来花照水。
简评:我把这首词粗略的分为八拍
一:湖光,绿叶,荷花(点题)
二:回忆当年,共赏荷花(点题)
三:回忆当年赏花途中风景,风和,花香,情绵(继续扣题)
四:回忆赏花途中景,歌美,舞妙,人醉(继续扣题)
五:现在时,空哥成孤家寡人了(转)
六:花依旧,人成昨,眉上相思无计系(扣题)
七:欲系前缘(转)
八:祈盼:相对浴红衣(亦花亦人扣题)
这首词脉络清晰,布局合理,给空师点赞。说一点个人看法,说错空师勿怪哈。
首拍的罗裙生处,这个罗裙个人理解为荷叶,枝头红蕊结合词意应该是荷花,这里用虚词比较好,比如,娉婷红蕊,参差红蕊啥的,用枝头红蕊容易引起歧义,以为是树上的花。
下阕首四句空师应该是想用亦花亦人的表现手法,但看起来不成功,给人的观感是:哥还是当年的哥,花气却不是当年的花气,形成了跟下面鲜花绮美的景隔,再哔哔一句:用鲜花绮美形容荷花感官上很违和。具体的等补刀老师复评,水平有限,评错还望空师大人大量,千万勿怪!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2-22 12:05 , Processed in 0.1402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