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2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五讲春组作业帖

[复制链接]

766

主题

1143

帖子

435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25 16:1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五讲作业:

以自己家乡古迹为意,七律一首,注意用上今天学的修辞,题目自拟,平水韵。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1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0
沙发
发表于 2025-5-1 21:01:31 | 只看该作者
乙巳年春与友游故宫有记
文/冬日春天
春回大地曳东风,挽友相欢游故宫。
碧瓦朱门何等贵,金龙玉殿不胜雄。
环看遗物思清史,顾说当年论赫功。
古韵悠悠成过往,唯余松柏始青葱。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9

帖子

11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8
板凳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1号
七律  洪江古商城
春35~扬风万里
湘西古邑倚苍山,浩浩沅巫抱郭环。
青石老街苔郁郁,飞檐窨屋色斑斑。
万商辐辏千帆聚,一埠枯荣两水闲。
今抚灰墙寻旧梦,风云过眼又新颜。
注:沅巫~指沅江和巫水。
窨屋~又称窨子屋,是当地极具特色的传统建筑。
过客评:
问好扬风万里同学。题目是“洪江古商城”,“洪江”,有水,一个“古”字,一个“商”字,一个“城”字,题目包含的信息挺多的,现在看看诗是怎么围绕题目来铺排的。首联,写古商城的地理环境,在湘西,倚苍山,而且有阮巫二水作为护城河。这两句写的不错。颔联,描写古商城的细节,也写得很到位,典型的古镇风貌。颈联,应该是追忆往昔,对比现在,往昔是商业汇集的地方,现在是“两水闲”,现在没落了,那么重点在“枯”,“枯荣”二字就不妥。第七句的“灰墙”承接第六句,“旧梦”承接第五句,第八句有点让人费解,又新颜是曾经繁荣,后来落寞,现在又焕然一新了吗?可是前面一点都没有铺垫,这样写显得很突兀。
综合来讲,此诗的内容跨度比较大,联与联之间衔接不够顺畅,个别用词和句子却又很老道,给我的感觉像是查阅了资料,借鉴了一些别人的语言。如果能驾驭这些借鉴,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更好了,加油!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9

帖子

11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8
地板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2号
七律 ·  宝鼎洞
春30-清风明月
宝鼎携云裹彩纱,撩开一洞见清华。
天池滟潋归高士,石殿鲜莹胜馆娃。
风雨常来缘客子,颜曾久住念儒家。
欲知底数多深许?门外法灯同月斜。
注:宝鼎洞位于湖南绥宁
过客评:
问好清风明月同学。这首诗显然是一首游记,首联起得好看,用了拟人。颔联用了两个比,前分句“潋滟”形容池水波光粼粼的样子没问题,但跟“高士”挂钩,需要用带点“清高”、“清冷”这类感觉的词来,潋滟就有点不合适了。后分句不错,石殿比作西施的馆娃宫。这一联主要写自然景观。颈联,前分句有点费解,“风雨”跟“客子”的关联在哪?是当地景点特有的(需备注一下,不然读者不知),还是“渭城风雨”的典?如果是渭城风雨,跟“客子”是能搭上的,但直接用“风雨”代指过于含蓄了。后分句,可以猜测是颜回曾子曾经在这里居住了挺长一段时间,让人不自觉想起儒家。这一联写人文景观。尾联,写洞之深,想要一探洞底,可惜天黑了,月亮出来了,灯也亮起来了。“法灯”,是佛教用语,而前面刚写了儒家……
这个景点不是大家熟悉的,也没有什么资料可参考,只能盲评了。洞不知道是不是溶洞,中国的溶洞大抵都装饰了彩灯,流光溢彩的。
一首诗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成就的,各负一半责任,这首诗交给读者超过一半的责任了,建议必要的备注不能少,或者在诗中往大家熟悉的地方引导,比如第四句的“胜馆娃”就是很好的引导。
全诗布局合理,语言整体是通顺的。期待更多佳作,加油!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9

帖子

11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8
5#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3号
古典二十期七律第五讲作业
七律   董永故里
春09-静影沉璧
册名孝感画如春,俗世留情念故人。
穷困书生遭苦难,下凡仙女不嫌贫。
郎才女貌惊天地,织布耕耘恩爱真。
宝殿清规燃怒起,鹊桥银系泪声频。

(注:孝感地名,以大孝子董永得名,至今有董永故居,天仙配的故事)

一见如故评:
问好词友,作品格律无误。抛开作业要求要求看,作品整体意脉尚可,布局合理。
但是题目表达和作品内容不统一。这是其一。
再者最重要的是要按要求创作,那就是借古人之事言己之心,或者映衬当今社会人
们幸福美满生活也行。所以全篇去写众所周知的古人事而且不借喻当今的婚姻幸福或者坎坷不平,个人觉得创作没有目的性。
另外作品创作时注意对仗句尽量工稳。毕竟律诗比较在意这方面。
水平有限点评不当还望海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9

帖子

11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8
6#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4号
七律 . 章华寺
春32-老李
水静池清几尾鱼,浮屠遥视入云虚。
客循钟响听功课,僧嗅禅香阅贝书。
银杏千年灵气集,楚梅几树慧根舒。
忽闻檐角风铃曲,涤尽尘心恶念除。

注:章华寺位于湖北荆州沙市区,银杏约1300多年,楚梅又称章台梅,约2500多年,章华寺是荆州最大的寺。,章华寺是荆州最大的寺。
一见如故评:
问好诗友,作品格律无误,脉络布局合理,对仗句比较工稳。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创作,而且作品立意积极,以佛性修心修德立命于己,学习了。
要说作品有没有进一步完美空间,个人觉得还是有的,那就是遣词造句对立意深邃的影响还有提升空间。比如恶念除就有推敲空间,感觉跟不上之前表达的意境渲染,感觉风铃的涤荡不只有恶念除这一方面。佛心也是道心,那么用风铃这么好的物像意境肯定会让尘心有更高档次的修为。
由于水平有限点评不当还望海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9

帖子

11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8
7#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5号
七律*南阳武侯祠
春11江上芦花
麒麟北起淯南濒,天下人龙宛隐身。
草舍景幽围翠柏,龙潭波净映修筠。
英雄挥墨出师写,雅士倾情陋室陈。
大拜殿中观智圣,长吟抱膝像犹神。
注:
武侯祠位置:北连麒麟岗,南濒临白河。
英雄:岳飞。雅士:刘禹锡。

千里简评:
言通意顺,一联总起,二联写武侯祠景色,三联以历史人事怀旧,增加厚重感,尾联抒已之情并英雄智圣躬礼。章法合理,铺陈有序。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9

帖子

11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8
8#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6号
春12青松
七律·锦湖旧忆
堤边劳作是耕夫,引水滋田禾不枯。
常叹千荷香散远,频夸万柳影倾湖。
潮生起浪飞鸥鹭,风定浮舟接舅姑。
老丈抛钩随节序,得闲绕岸自欣娱。

千里简评:
基本言通意顺,笔法轻松,风格清丽,情景结合,唯“接舅姑”缺乏与之呼应与铺垫略见突兀无由,可再斟酌一番。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9

帖子

11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8
9#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9.七律  石板街
春18-小絮絮
青石铺来岁月长,粉墙黛瓦记沧桑。
檐前老酒三杯醉,巷口油茶十里香。
时见文姬执汉扇,偶逢杜牧立唐廊。
红灯影里斜阳晚,古韵悠悠绕画梁。

澜儿评:
问好同学,首句叙述点题,后分句前四与后三很不协调。
中二联内容应该围绕沧桑来展开,
颔联用了两个历史人物,执汉扇的不一定是文姬,立唐廊的也不一定就是杜牧,整首诗描写很美,没有一点沧桑感,有点写偏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9

帖子

11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8
10#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10.七律 乙巳年春与友游故宫有记
春02/冬日春天
春回大地曳东风,挽友相欢游故宫。
碧瓦朱门何等贵,金龙玉殿不胜雄。
环看遗物思清史,顾说当年论赫功。
古韵悠悠成过往,唯余松柏始青葱。

澜儿评:
问好同学,首联写出时间,事件,直接点题。

颔联的碧瓦是不对的,故宫是皇宫,一般是黄色琉璃瓦。玉殿也不太准确,有玉石台阶、玉石栏杆,

颈联不仅仅是清史,故宫记载着明清两个朝代的历史,
尾联故宫是没有松柏的,写这种历史古迹,最好多看看历史,应与实际相符。
这只是个见,不妥之处还请见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5-10 17:10 , Processed in 0.1241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