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54
|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夏组第23讲作业帖 |
| ||
点评
不足之处
维夏点评:不足之处:意象密度过高,略缺虚实调和,诗中“长街、战鼓、银鹰、东风、铁甲”等意象密集铺陈,偏重实写,稍欠虚笔(如情感或历史反思)可增强纵深感和抒情性。
维夏点评:对仗工稳 “战鼓铿锵”对“银鹰振翅”(听觉与视觉交织),“传火种”与“励雄兵”、用词刚健,时代感强
“亮剑”一词虽通俗,但契合语境,突显决心。
维夏点评:起承转合自然,由具象到抽象,由现实到意义,脉络清晰。
维夏点评:此诗诗脉贯通,层次分明。全诗以“阅兵”场景为主线,首联写阵列与将士之风姿,颔联绘声光交织的演武场面,颈联转写战略装备之威慑,尾联升华至历史与和平主题。
维夏点评:起承转合自然,由具象到抽象,由现实到意义,脉络清晰。
对仗工稳 “战鼓铿锵”对“银鹰振翅”(听觉与视觉交织),“传火种”与“励雄兵”、用词刚健,时代感强
“亮剑”一词虽通俗,但契合语境,突
此诗诗脉贯通,层次分明
全诗以“阅兵”场景为主线,首联写阵列与将士之风姿,颔联绘声光交织的演武场面,颈联转写战略装备之威慑,尾联升华至历史与和平主题。
情感表达真挚:
整首诗充满了对祖国强大军事力量的自豪之情,以及对和平的珍视之意。从对将士英姿、武器装备的描写,到对家国梦、护和平的阐述,字里行间都流淌着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阅兵仪式的深刻感悟。
| ||
点评
第二句这个“路” ?
第四句“两脚”不妥。
维夏点评:不足,略失诗性含蓄, “利器路锋芒”“精神抖”“斗志昂”等表述偏重口号化,缺乏艺术感染力更强。个别用词生硬,需锤炼, “路锋芒”生造字,尾联张力不足。
维夏点评:对仗工整,“三军浩荡”对“两脚从容,“守得山河”对“凝成堡垒”,强化了节奏感,语言流畅。
维夏点评:首联以“铁甲凌云”“利器锋芒”突出装备之精良,颔联刻画军人精神面貌,颈联转写国防意义,尾联升华至国际影响力,形成“武器—军人—国家—世界”的递进链条,紧扣阅兵主题,爱国情怀一以贯之。
维夏点评:诗作以现代军事意象入诗,展现强国军威。诗脉清晰,主题鲜明。
| ||
点评
程程:谢谢楼上点评。(解释一下)我的颌联原稿(当时发在夏组)是:“铁甲”对“银鹰”。后觉得新武器必须要表达。因为 铁甲、银鹰,往年都有。
“巨浪”系列是潜射洲际导弹,如“巨浪-3”,它是我国海基核力量...
首联为全诗的总起,长街、红旗、方队一系列的景物,写出了93阅兵空前的气势。
颔联“巨浪腾霄”有些唐突,指向不明。“东风列阵”是在地面上,傲苍穹是在天空中,再者骄傲的诗是人,而不是东风导弹。苍穹和第一联中的碧空意思上重合,作者是不是再改一下?
颈联对仗工整,在阅兵的日子里,在烈士的墓碑前,红旗猎猎,吼声震天,群鹰翱翔,群情激昂,写出了中国人的扬眉吐气。
尾联抒情,追昔抚今,既是全诗的一个总结,又把诗的意境提高了一个层次,读起来来心情激荡,思绪联翩。
意象重叠较多。如巨浪、东风,碧空、苍穹。情感脉络不够流畅。中二联对仗不足。
| ||
点评
5、诗的美感在于含蓄,借用景物衬托,比喻比拟,使人在回味中感觉中体会到这种情绪,冰凉同学我们共同学习,继续加油啊!
4,首联:回顾战事,引出阅兵的必要性,颔联:阅兵现场:从步伐发出的声响,重器东风视觉上冲击效果。颈联:进入阅兵后抒发情感,中国和西方形成对比,造成心虚举动。尾联:中国是一个和平有爱的国家。5、
问好冰凉同学!1,“国”、“自”重复了,“福”是入声字仄声,这里应该是平声才对。2,颈联自豪/心悸,形容词、动词词性不对仗.3,比如;自豪,自信等用诗家语含蓄表达就更好了
'颌联“振翅”动宾结构,“铿锵”应该是并列。
有爱这个词不适合出现在阅兵观感。最后,感觉全篇没有做好布局谋篇,写得比较散
其次是无规律重字,“国”“自”均出现两次。另外,全诗只有颈联后半句,是写敌方阵营的,很突兀,不注意甚至理解不了,这里也没必要这样写
问好冰凉诗友!这首七律能大致把阅兵的情况反映出来,但是问题也不少。首先格律不正确,“幸福”的福字不是平声,这算是常见字,不应范这个错误。
| ||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9-16 01:23 , Processed in 0.1247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